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后观照确定目标,不拔高
统编小语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关注前后各单元写事的习作要求,这个单元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它定位为“能抓住印象深刻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至于能否写出感受则不做要求,待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再提出。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更容易达到,更能体验到习作的成功感,一课一得。“写清楚”是中年级习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向高年级“写具体”过渡的一个台阶,也是本册的训练目标。老师千万不要拔高要求,把“写具体、写生动”作为四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而应该紧扣“写清楚”这一目标,扎实训练,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
二、围绕主题整体设计,不偏离
这个单元的核心点是“把事情写清楚”。这个目标主要包含了两个训练点:一是“言之有序”,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写清楚;二是“言之有物”,即把一件事中重点内容写清楚。围绕这两个训练点,要关注每一课的课后题和例文旁批,准确定位每一部分的教学任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每一部分的重点进行学习。
我们先来看《麻雀》和《爬天都峰》,这两篇精读课文,课后的两道习题都是指向把事情的顺序写清楚、指向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只是每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先来看《麻雀》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一是课文是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怎样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1题,抓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借助导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事情内容,再借助表格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脉络。当然,图表除了表格,还可以是泡泡图、括号图等。学生在感知作者有序表达的同时,就会发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
接下来借助课后习题第2题聚焦重点内容,即描写老麻雀无畏、猎狗攻击和退缩的相关句子,从老麻雀和猎狗的动作、作者听到的声音、展开的联想等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把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方法:把看到的老麻雀和猎狗的动作,把听到的麻雀嘶哑的声音,揣摩到的猎狗和老麻雀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尤其是动作描写细致,就能把重点内容写清楚。
最后进行总结:写一件事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就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别人才能看得明白;把重点部分写清楚,才能吸引人。
《爬天都峰》教学重点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如何把重点内容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的顺序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感受作者按时间顺序把文章写得很有条理,再结合课后第2题聚焦重点段落,研读“我”和爷爷互相鼓励的对话和“我”爬山时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习作要素的梳理和提示。通过交流梳理,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顺序不是只有事情发展顺序,还有时间顺序、地点顺序等。
“初试身手”是习作的热身,安排了“看图说事”和“话题表达”两次言语实践,可以与精读课文相结合,做读写迁移练习。“初试身手”中提供的运动会的看图说事可以和精读课文《麻雀》结合,读中学写,进行片段训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如果自己就在运动场上,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揣摩运动员心里会想些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具体怎么做,“生日聚会”的看图说事则可以和精读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看图发挥想象,想一想在生日会上大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情如何。第二部分的“话题表达”,课前可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尝试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过程说清楚。四年级的学生观察容易忽视动作细节,从而导致写作时动作笼统。如果学生不能说出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或播放微视频后,再说一说,写一写。
“习作例文”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用,不能当作略读课文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两篇课文的旁批和课后习题。
第一篇《我家的杏熟了》,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我们应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聚焦奶奶“打杏”“分杏”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第二篇《小木船》,关注旁批和课文习题,解决的是习作记流水账的问题,不重要的内容可一笔带过。例文在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过程”和两人“和好的过程”这两处做了批注,这两部分内容作者写得很清楚也很详细,但是两人矛盾持续了很长时间课文却一笔带过,这样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呢?让学生思考这一课后题,通过对比发现,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重点写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对于经过写得反而很简单,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写事情也要根据需要决定哪部分重点来写,不能简单地认为事情的经过就一定要重點来写。
“习作例文”使用要适当,可以在两个时间使用:一是单元习作前针对学生初试身手的片段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利用例文给予诊断;二是学生单元习作后,评讲学生习作时用。笔者在区学时培训中执教《生活万花筒》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首先让同学们根据《生活万花筒》中的参考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习作素材,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列出习作提纲,并尝试着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发现学生习作列提纲和写重点片段中出现的问题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习例文《我家的杏熟了》,以习作例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和抓住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人物的语言把重点部分写清楚的,然后让学生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在这节课中,“习作例文”就是单元习作指导过程中的范文,起到的就是示范的作用,这样教师就无须课外再找其他的范文了。 四年级的学生习作仍以段的训练为主,兼顾篇章意識的渗透。学生只要把重点段落写清楚了,习作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了。
总之,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却又相互配合,层层推进,共同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铺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基。
三、细化指导促表达,不过度
写作是讲究技巧的,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并不是不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
1. 立足教材拓宽思路。从习作《生活万花筒》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这次习作范围十分宽泛,只要是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可以写。但是习作范围太宽泛,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时,我们可以凭借教材提供的8个题目:“一件烦心事” “教室里的掌声” “爷爷戒烟了”……去触动学生相类似的经历或情感,激活他们头脑储存的记忆,打开习作思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事情的感受、人物、地点等不同的角度说说其他感受,如生气、害怕、羞愧……写写其他人或其他地点发生的事。用题目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接下来只需将与之相近的生活经历具体化即可。
2. 搭设支架有序表达。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言语建构过程,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支架的搭建至关重要。教材中的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框架,我们可以提问题来提示学生“你想写哪件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在这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学生把关键语句填写到表格中。当然,支架也不仅局限于表格,还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其他图示如气泡图、树形图等画出思路,添加想到的词语等,以此彰显学生个性。形象化的图表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再依图成文,自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序。
四、精准评价提升实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材编者特别重视分享交流修改,也做了一系列的安排。通过教材编排的内容,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交流分享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修改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让学生一边出声读一边改。叶圣陶老先生说:“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啦,一定要再念再念,念得顺不顺?逻辑性强不强?”语感有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小声读出来,就能感觉到某个表达不舒服,这个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你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可以一边小声读,一边修改。除了自己修改外,还可以请同伴修改。很多时候,自己感觉很清楚了,但别人听了未必清楚,别人听着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我们要修改的地方。因此,自己修改完毕,可以和同伴交换修改,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体会习作表达的趣味,体验成功的愉悦。
修改时我们应紧扣本单元的习作要素进行修改。评价的标准精准些,目标集中点,这次习作就从是否有顺序、重点内容是否写清楚两方面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评改标准畅所欲言,去欣赏“亮点”,寻找“提升点”,调整材料顺序,增删内容,让习作更有条理,重点内容更突出。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互改中,让修改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实效。
总之,习作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要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精准定位目标,搭建合适的支架,让学生习得方法,为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助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新星小学)
统编小语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关注前后各单元写事的习作要求,这个单元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它定位为“能抓住印象深刻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至于能否写出感受则不做要求,待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再提出。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更容易达到,更能体验到习作的成功感,一课一得。“写清楚”是中年级习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向高年级“写具体”过渡的一个台阶,也是本册的训练目标。老师千万不要拔高要求,把“写具体、写生动”作为四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而应该紧扣“写清楚”这一目标,扎实训练,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
二、围绕主题整体设计,不偏离
这个单元的核心点是“把事情写清楚”。这个目标主要包含了两个训练点:一是“言之有序”,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写清楚;二是“言之有物”,即把一件事中重点内容写清楚。围绕这两个训练点,要关注每一课的课后题和例文旁批,准确定位每一部分的教学任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每一部分的重点进行学习。
我们先来看《麻雀》和《爬天都峰》,这两篇精读课文,课后的两道习题都是指向把事情的顺序写清楚、指向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只是每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先来看《麻雀》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一是课文是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怎样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1题,抓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借助导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事情内容,再借助表格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脉络。当然,图表除了表格,还可以是泡泡图、括号图等。学生在感知作者有序表达的同时,就会发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
接下来借助课后习题第2题聚焦重点内容,即描写老麻雀无畏、猎狗攻击和退缩的相关句子,从老麻雀和猎狗的动作、作者听到的声音、展开的联想等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把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方法:把看到的老麻雀和猎狗的动作,把听到的麻雀嘶哑的声音,揣摩到的猎狗和老麻雀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尤其是动作描写细致,就能把重点内容写清楚。
最后进行总结:写一件事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就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别人才能看得明白;把重点部分写清楚,才能吸引人。
《爬天都峰》教学重点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如何把重点内容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的顺序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感受作者按时间顺序把文章写得很有条理,再结合课后第2题聚焦重点段落,研读“我”和爷爷互相鼓励的对话和“我”爬山时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习作要素的梳理和提示。通过交流梳理,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顺序不是只有事情发展顺序,还有时间顺序、地点顺序等。
“初试身手”是习作的热身,安排了“看图说事”和“话题表达”两次言语实践,可以与精读课文相结合,做读写迁移练习。“初试身手”中提供的运动会的看图说事可以和精读课文《麻雀》结合,读中学写,进行片段训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如果自己就在运动场上,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揣摩运动员心里会想些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具体怎么做,“生日聚会”的看图说事则可以和精读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看图发挥想象,想一想在生日会上大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情如何。第二部分的“话题表达”,课前可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尝试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过程说清楚。四年级的学生观察容易忽视动作细节,从而导致写作时动作笼统。如果学生不能说出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或播放微视频后,再说一说,写一写。
“习作例文”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用,不能当作略读课文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两篇课文的旁批和课后习题。
第一篇《我家的杏熟了》,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我们应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聚焦奶奶“打杏”“分杏”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第二篇《小木船》,关注旁批和课文习题,解决的是习作记流水账的问题,不重要的内容可一笔带过。例文在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过程”和两人“和好的过程”这两处做了批注,这两部分内容作者写得很清楚也很详细,但是两人矛盾持续了很长时间课文却一笔带过,这样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呢?让学生思考这一课后题,通过对比发现,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重点写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对于经过写得反而很简单,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写事情也要根据需要决定哪部分重点来写,不能简单地认为事情的经过就一定要重點来写。
“习作例文”使用要适当,可以在两个时间使用:一是单元习作前针对学生初试身手的片段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利用例文给予诊断;二是学生单元习作后,评讲学生习作时用。笔者在区学时培训中执教《生活万花筒》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首先让同学们根据《生活万花筒》中的参考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习作素材,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列出习作提纲,并尝试着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发现学生习作列提纲和写重点片段中出现的问题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习例文《我家的杏熟了》,以习作例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写,和抓住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人物的语言把重点部分写清楚的,然后让学生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在这节课中,“习作例文”就是单元习作指导过程中的范文,起到的就是示范的作用,这样教师就无须课外再找其他的范文了。 四年级的学生习作仍以段的训练为主,兼顾篇章意識的渗透。学生只要把重点段落写清楚了,习作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了。
总之,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却又相互配合,层层推进,共同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铺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基。
三、细化指导促表达,不过度
写作是讲究技巧的,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并不是不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
1. 立足教材拓宽思路。从习作《生活万花筒》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这次习作范围十分宽泛,只要是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可以写。但是习作范围太宽泛,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时,我们可以凭借教材提供的8个题目:“一件烦心事” “教室里的掌声” “爷爷戒烟了”……去触动学生相类似的经历或情感,激活他们头脑储存的记忆,打开习作思路。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事情的感受、人物、地点等不同的角度说说其他感受,如生气、害怕、羞愧……写写其他人或其他地点发生的事。用题目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接下来只需将与之相近的生活经历具体化即可。
2. 搭设支架有序表达。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言语建构过程,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支架的搭建至关重要。教材中的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框架,我们可以提问题来提示学生“你想写哪件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在这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学生把关键语句填写到表格中。当然,支架也不仅局限于表格,还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其他图示如气泡图、树形图等画出思路,添加想到的词语等,以此彰显学生个性。形象化的图表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再依图成文,自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序。
四、精准评价提升实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材编者特别重视分享交流修改,也做了一系列的安排。通过教材编排的内容,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交流分享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修改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让学生一边出声读一边改。叶圣陶老先生说:“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啦,一定要再念再念,念得顺不顺?逻辑性强不强?”语感有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小声读出来,就能感觉到某个表达不舒服,这个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你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可以一边小声读,一边修改。除了自己修改外,还可以请同伴修改。很多时候,自己感觉很清楚了,但别人听了未必清楚,别人听着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我们要修改的地方。因此,自己修改完毕,可以和同伴交换修改,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体会习作表达的趣味,体验成功的愉悦。
修改时我们应紧扣本单元的习作要素进行修改。评价的标准精准些,目标集中点,这次习作就从是否有顺序、重点内容是否写清楚两方面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评改标准畅所欲言,去欣赏“亮点”,寻找“提升点”,调整材料顺序,增删内容,让习作更有条理,重点内容更突出。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互改中,让修改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实效。
总之,习作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要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精准定位目标,搭建合适的支架,让学生习得方法,为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助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新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