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找到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入院的鼻前庭囊肿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采用囊腔内注射的治疗方法,第二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第三组患者采用鼻前庭揭盖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第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0.4)min,出血量为(2.0±0.2)ml。第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0.4)min,出血量为(3.5±0.4)ml。第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0.5)min,出血量为(12.2±0.4)ml。经对比可以发现,三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和出血量情况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中,囊腔内注射、鼻前庭揭盖术以及微波治疗三种疗法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微波治疗较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复发,在治疗大囊肿时,要首选其他两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 鼻前庭囊肿 临床治疗 微波治疗
鼻前庭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鼻前庭的底部。在患病初期肿瘤生长缓慢,患者一般不会察觉[1]。但肿瘤一旦长大,会使鼻前庭呈隆起状态,且伴有强烈的膨胀感,甚至引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院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入院的鼻前庭囊肿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24至62岁之间,患病时间为3个月至6年不等。全部患者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右侧42例,左侧5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鼻翼下方呈隆起状态,且有囊性的包块,囊肿直径在0.8至3.2cm之间。将选取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为33人,第三组34人。
1.2 治疗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囊腔内注射的方法,对其注射平阳霉素。
第二组患者采取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
第三组患者采用鼻前庭揭盖术进行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血量进行统计,在手术结束后确定患者的手术时间,对三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数据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整合,在分析中,对其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法,得出P<0.05的结果,此结果表明本次所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一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囊肿基本消失,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未复发。第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经过分析确定复发现象的发生是由囊壁残留物引起。对这些患者进行二次手术,一年内未出现复发现象。第三组患者囊肿消失,术中无不良反应,未出现复发情况。仅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痊愈。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时间详见表1。
3 讨论
鼻前庭囊肿的患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患者一般是由于胚胎异常造成上颌突出[3]。后天原因主要是囊腔中的腺管发生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长期停留在囊腔上,形成囊肿。鼻前庭囊肿多表现为球形肿块,严重者会出现面部变形。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方法。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抑制癌细胞的DNA形成有显著疗效[4]。平阳霉素也可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其治疗原理是破坏血管的表皮细胞。对鼻前庭囊肿患病注射平阳霉素,能够使患者的囊壁发生纤维化,达到治愈的效果。该方法出血少,治疗时间较短,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第二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的方法。微波治疗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自身热源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治疗边界清晰的特点,不会危及患者的其他身体组织。在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囊肿过大且位置过深,影响了手术操作,导致患者囊壁内留有残留物,引起复发。第三组患者采取揭盖术进行治疗。该方法能够使鼻腔处于打开状态,使囊肿部位的皮肤与残缘相吻合,从而随组织体的恢复而消失。该方法的优点是视野广、可操作性强,能够使囊肿的内壁逐渐形成上皮,避免身体其他组织发生病变,保证了切除范围,避免出现复发。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
结语
鼻前庭囊肿常伴有膨胀感,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感染,影响患者的生活。在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中可以使用多种治疗方案,其中注射平阳霉素、微波治疗和揭盖法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微波治疗术后复发几率较大,更适于小囊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峰.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7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2):2244-2245.
[2]张强,张芹,邓丽芳.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68-69.
[3]刘峰.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84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07):834-835.
[4]伍保均,扬红,钟惠玲.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56例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01):56-57.
【关键词】 鼻前庭囊肿 临床治疗 微波治疗
鼻前庭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鼻前庭的底部。在患病初期肿瘤生长缓慢,患者一般不会察觉[1]。但肿瘤一旦长大,会使鼻前庭呈隆起状态,且伴有强烈的膨胀感,甚至引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院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入院的鼻前庭囊肿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24至62岁之间,患病时间为3个月至6年不等。全部患者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右侧42例,左侧5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鼻翼下方呈隆起状态,且有囊性的包块,囊肿直径在0.8至3.2cm之间。将选取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为33人,第三组34人。
1.2 治疗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囊腔内注射的方法,对其注射平阳霉素。
第二组患者采取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
第三组患者采用鼻前庭揭盖术进行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血量进行统计,在手术结束后确定患者的手术时间,对三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数据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整合,在分析中,对其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法,得出P<0.05的结果,此结果表明本次所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一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囊肿基本消失,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术后未复发。第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经过分析确定复发现象的发生是由囊壁残留物引起。对这些患者进行二次手术,一年内未出现复发现象。第三组患者囊肿消失,术中无不良反应,未出现复发情况。仅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痊愈。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时间详见表1。
3 讨论
鼻前庭囊肿的患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患者一般是由于胚胎异常造成上颌突出[3]。后天原因主要是囊腔中的腺管发生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长期停留在囊腔上,形成囊肿。鼻前庭囊肿多表现为球形肿块,严重者会出现面部变形。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方法。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抑制癌细胞的DNA形成有显著疗效[4]。平阳霉素也可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其治疗原理是破坏血管的表皮细胞。对鼻前庭囊肿患病注射平阳霉素,能够使患者的囊壁发生纤维化,达到治愈的效果。该方法出血少,治疗时间较短,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第二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的方法。微波治疗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自身热源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治疗边界清晰的特点,不会危及患者的其他身体组织。在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囊肿过大且位置过深,影响了手术操作,导致患者囊壁内留有残留物,引起复发。第三组患者采取揭盖术进行治疗。该方法能够使鼻腔处于打开状态,使囊肿部位的皮肤与残缘相吻合,从而随组织体的恢复而消失。该方法的优点是视野广、可操作性强,能够使囊肿的内壁逐渐形成上皮,避免身体其他组织发生病变,保证了切除范围,避免出现复发。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
结语
鼻前庭囊肿常伴有膨胀感,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感染,影响患者的生活。在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中可以使用多种治疗方案,其中注射平阳霉素、微波治疗和揭盖法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微波治疗术后复发几率较大,更适于小囊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峰.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7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2):2244-2245.
[2]张强,张芹,邓丽芳.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68-69.
[3]刘峰.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84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07):834-835.
[4]伍保均,扬红,钟惠玲.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56例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