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人类的帮助作用日益明显,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相关领域将问题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利用发展的网络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范围内。文章通过对我国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概括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主要分类及具体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做了较为详细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协议
中图分类号:TD235.4+7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595―01
1.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不同领域对网络管理技术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一个定义能涵盖所有方面的内容。通常,所有与管理网络相关的方式都可以称之为网络管理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互联网工作的正常性,全面提高网络工作效率。网络管理技术不仅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也要在网络正常运行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ISO(国际化标准组织)首次对OSI(开放系统连)的概念进行阐述[1],不仅全面描述了开放系统连的结构组成方式,也对开放系统连的功能做了详细介绍,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全面监督、控制、管理协调开放系统连下的网络资源,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与良好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
互联网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标准网络管理模式的出台,一系列网络管理软件开始纷纷走入人们的视线。通常,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第一,专门为互联网设计的SNMP。[2]SNMP具有结构简单且易于操纵的优势,但由于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衍生的,受互联网行业不稳定、不规范特征的影响,所以,不能满足结构复杂且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管理需求,只在TcP/IP两种网络环境下适用,且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其中,ANMPv2的发行即是为了弥补SNMP安全保护性的不足之处;
第二,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电信、有线、宽带网等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网络环境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SNMP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CMIP技术即是在此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第三,CORBA技术是针对分布对象网络管理而言的,其将多有被管理的网络元素都看作是相应的分布对象,对个分布对象即构成了基本的网络结构由于SNMP与CMIP两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忠实客户,所以CORBA想要彻底抢占市场份额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一个恰当的时间辅助其完成替换目标。[3]
2.2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网络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即是安全保证方面,技术创新导致网络系统不断升级,中间难免出现技术漏洞,这也给病毒的入侵、黑客访问及恶意攻击创造了便利条件。虽然防火墙、数字认证、网络密钥、安全审核等防护措施层出不穷,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安全保证的相关问题。主要原因即在于所有的安全保证产品功能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都是独立完成相关领域关系,彼此间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保护力度也大大降低了。不仅如此,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不利于各个产品保护功能的全力体现。
3.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及网络管理技术的种类
3.1 网络管理协议
管理者与代理是网络管理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通过代理最终传向管理者,经过管理者的分析及讨论后制定相应方案处理问题,最终达到管理目的。为了保证管理功能的全面实现,对于信息传递管理也要形成完善的制度,这就是网络管理协议的最初形成模式。[4]
所有与网络信息传递相关的管理制度都是网络管理协议的定义范围。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SNMP(由IETF最先提出)与CMIP(ISO定义而来)是网络管理协议的两个最主要类型。其中,SNMP在TCP/IP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CIMP由于系统构成比较复杂,可以监督、协调、管理整个网络环境,所以被认作是当今网络管理协议的标准,但由于其设计过程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度。
3.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络系统的构成与分布范围与网络管理需求有着直接联系,无论是大型网络管理系统还是中小型网络管理系统,都需要由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共同构成。
与网络系统相关配置、故障处理、性能测试等方面内容都是由网络管理软件协助完成的,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网络管理软件都是针对UNIX及DOS/WINDOWS两大平台设计的,较为典型的有HP View、IBM Netview和SUN Netmanager三款产品。他们都有针对不同网络平台的版本类型,但由于都是以SNMP协议为基础,因此提供的服务大致相同。所谓网络管理支撑软件即是以网络管理软件为基础,为满足某些特定功能而设计的服务软件。
4.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与通讯设备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因此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功能要求越来越来,因此也需要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跟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拥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安全控制已经成了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网络管理人员希望有一种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全面改善网络的安全环境,对于网络管理技术软件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网络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需求,他们更需要通过管理软件而掌握一套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案。所以,对于网络管理软件制造商而言,新产品必须满足应用与管理双重要求。即是在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软件产品的实际应用功能性。
第二,由于网络环境的发展趋势相对开放,因此网络管理软件产品设计也必须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特征与可移动性,同时还要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用等优势。近几年,处于底层位置的网络技术服务样式增多,网络管理开始向着传统业务管理领域发展,管理人员更重视网络安全与系统管理两方面内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希望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提供一个全方面服务平台,将所有网络资源集中在内,更好的保证管理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5]
第三,上文中有所提及,CORBA是为了满足异构平台分布计算而设计出的管理软件,随着技术发展,OMG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OSI开放接口问题及更好的了解OSI系统的主要功能,OMG的实现是完全以CORBA技术为发展基础的。将TMF和X/Open有效联合后,SNMP/CMIP/CORBA的互通静态描述与动态交换方式就可以通过JIDM任务形式发送出来。因此,CORBA技术在现代网络管理领域地位十分重要。
5.结语
传统的互联网服务与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方式共同构成了现代网络管理体系。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网络构成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效的网络管理方式是解决网络安全与系统稳定的最佳方式,因此要在网络管理领域加大技术投入力量,尤其在网管技术与网络设计两大方面,最大限度保证网络系统安全、平稳、有效的运行,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海斌.计算机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2] 张浩.浅议计算机管理技术及应用[J].2010(02).
[3] 王文.校园网站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2010(06).
[4] 吴晓刚.PHP网站加密技术及其应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J].2011(11).
[5] 陈家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理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协议
中图分类号:TD235.4+7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595―01
1.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不同领域对网络管理技术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一个定义能涵盖所有方面的内容。通常,所有与管理网络相关的方式都可以称之为网络管理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互联网工作的正常性,全面提高网络工作效率。网络管理技术不仅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也要在网络正常运行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ISO(国际化标准组织)首次对OSI(开放系统连)的概念进行阐述[1],不仅全面描述了开放系统连的结构组成方式,也对开放系统连的功能做了详细介绍,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全面监督、控制、管理协调开放系统连下的网络资源,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与良好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
互联网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标准网络管理模式的出台,一系列网络管理软件开始纷纷走入人们的视线。通常,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第一,专门为互联网设计的SNMP。[2]SNMP具有结构简单且易于操纵的优势,但由于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衍生的,受互联网行业不稳定、不规范特征的影响,所以,不能满足结构复杂且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管理需求,只在TcP/IP两种网络环境下适用,且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其中,ANMPv2的发行即是为了弥补SNMP安全保护性的不足之处;
第二,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电信、有线、宽带网等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网络环境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SNMP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CMIP技术即是在此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第三,CORBA技术是针对分布对象网络管理而言的,其将多有被管理的网络元素都看作是相应的分布对象,对个分布对象即构成了基本的网络结构由于SNMP与CMIP两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忠实客户,所以CORBA想要彻底抢占市场份额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一个恰当的时间辅助其完成替换目标。[3]
2.2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网络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即是安全保证方面,技术创新导致网络系统不断升级,中间难免出现技术漏洞,这也给病毒的入侵、黑客访问及恶意攻击创造了便利条件。虽然防火墙、数字认证、网络密钥、安全审核等防护措施层出不穷,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安全保证的相关问题。主要原因即在于所有的安全保证产品功能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都是独立完成相关领域关系,彼此间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保护力度也大大降低了。不仅如此,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不利于各个产品保护功能的全力体现。
3.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及网络管理技术的种类
3.1 网络管理协议
管理者与代理是网络管理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通过代理最终传向管理者,经过管理者的分析及讨论后制定相应方案处理问题,最终达到管理目的。为了保证管理功能的全面实现,对于信息传递管理也要形成完善的制度,这就是网络管理协议的最初形成模式。[4]
所有与网络信息传递相关的管理制度都是网络管理协议的定义范围。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SNMP(由IETF最先提出)与CMIP(ISO定义而来)是网络管理协议的两个最主要类型。其中,SNMP在TCP/IP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CIMP由于系统构成比较复杂,可以监督、协调、管理整个网络环境,所以被认作是当今网络管理协议的标准,但由于其设计过程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度。
3.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络系统的构成与分布范围与网络管理需求有着直接联系,无论是大型网络管理系统还是中小型网络管理系统,都需要由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共同构成。
与网络系统相关配置、故障处理、性能测试等方面内容都是由网络管理软件协助完成的,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网络管理软件都是针对UNIX及DOS/WINDOWS两大平台设计的,较为典型的有HP View、IBM Netview和SUN Netmanager三款产品。他们都有针对不同网络平台的版本类型,但由于都是以SNMP协议为基础,因此提供的服务大致相同。所谓网络管理支撑软件即是以网络管理软件为基础,为满足某些特定功能而设计的服务软件。
4.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与通讯设备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因此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功能要求越来越来,因此也需要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跟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拥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安全控制已经成了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网络管理人员希望有一种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全面改善网络的安全环境,对于网络管理技术软件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网络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需求,他们更需要通过管理软件而掌握一套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案。所以,对于网络管理软件制造商而言,新产品必须满足应用与管理双重要求。即是在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软件产品的实际应用功能性。
第二,由于网络环境的发展趋势相对开放,因此网络管理软件产品设计也必须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特征与可移动性,同时还要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用等优势。近几年,处于底层位置的网络技术服务样式增多,网络管理开始向着传统业务管理领域发展,管理人员更重视网络安全与系统管理两方面内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希望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提供一个全方面服务平台,将所有网络资源集中在内,更好的保证管理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5]
第三,上文中有所提及,CORBA是为了满足异构平台分布计算而设计出的管理软件,随着技术发展,OMG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OSI开放接口问题及更好的了解OSI系统的主要功能,OMG的实现是完全以CORBA技术为发展基础的。将TMF和X/Open有效联合后,SNMP/CMIP/CORBA的互通静态描述与动态交换方式就可以通过JIDM任务形式发送出来。因此,CORBA技术在现代网络管理领域地位十分重要。
5.结语
传统的互联网服务与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方式共同构成了现代网络管理体系。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网络构成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效的网络管理方式是解决网络安全与系统稳定的最佳方式,因此要在网络管理领域加大技术投入力量,尤其在网管技术与网络设计两大方面,最大限度保证网络系统安全、平稳、有效的运行,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海斌.计算机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2] 张浩.浅议计算机管理技术及应用[J].2010(02).
[3] 王文.校园网站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2010(06).
[4] 吴晓刚.PHP网站加密技术及其应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J].2011(11).
[5] 陈家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理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