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3岁时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
坠入情网的黎怀钰和瓦莲金娜很快结为夫妻。1947年,夫妇俩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妻子的亲人在苏联。1955年春天,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丈夫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当然不可能去苏联。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
二人达成协议:女儿跟妈妈回苏联,儿子跟爸爸留在中国。
天之大,欲寻亲苦苦想妈妈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1956年秋,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远康也跟着爸爸来到了洛阳。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怀钰再婚。
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黎远康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异国的妈妈和姐姐。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路。
黎远康先后给国务院侨办、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但都石沉大海。后来,有人介绍他去北京找国际红十字会,于是他去了北京,在填了许多英文表格后,仍然杳无音信。
这一跪,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黎远康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莫斯科上班,就托老师带寻亲资料过去。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五十多年的亲人。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稳妥起见,他们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节目现场,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得知: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老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随后,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被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颤抖,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妈妈面前。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喜相逢,了却55年的夙愿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并不信任她们的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妈妈和姐姐还带黎远康逛商场、游景区、吃美食,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3天,床上是新被单、新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
2010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他的寻亲故事令央视主持人董卿几度哽咽。
如今,虽然天各一方,但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他说,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责编:辛娅)
坠入情网的黎怀钰和瓦莲金娜很快结为夫妻。1947年,夫妇俩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妻子的亲人在苏联。1955年春天,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丈夫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当然不可能去苏联。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
二人达成协议:女儿跟妈妈回苏联,儿子跟爸爸留在中国。
天之大,欲寻亲苦苦想妈妈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1956年秋,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破土动工,黎远康也跟着爸爸来到了洛阳。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怀钰再婚。
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黎远康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异国的妈妈和姐姐。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路。
黎远康先后给国务院侨办、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但都石沉大海。后来,有人介绍他去北京找国际红十字会,于是他去了北京,在填了许多英文表格后,仍然杳无音信。
这一跪,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黎远康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莫斯科上班,就托老师带寻亲资料过去。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五十多年的亲人。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稳妥起见,他们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节目现场,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得知: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老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随后,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被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颤抖,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55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63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妈妈面前。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喜相逢,了却55年的夙愿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并不信任她们的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妈妈和姐姐还带黎远康逛商场、游景区、吃美食,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3天,床上是新被单、新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
2010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他的寻亲故事令央视主持人董卿几度哽咽。
如今,虽然天各一方,但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他说,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