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疫情发生以来,《昆明日报》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引领下,走进一线,主动作为。“战疫”关键期,平台共采写了两百余篇、超过17万字的报道,在云南省同期金融报道中独树一帜,有效彰显了昆滇金融担当。
关键词:复工复产;春耕备耕;小微企业
地方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党中央吹响“复工复产”冲锋号后,昆明也加快复工复产的脚步。通过邮储银行放贷给滇雪粮油的案例,《昆明日报》讲述了云南银企双方充分利用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想方设法加快复产保供、采购防疫物资,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文件一下,2月27日,《昆明日報》就刊发了银行信贷支持春耕备耕的独家稿件,早于全省所有媒体。稿件不用晦涩的金融术语,而是采集案例事实与细节,解析了银行对支持农企春耕的重要性。同时,配发评论《种下春的希望》,点明春耕备耕的重大意义。
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3月2日,昆明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10条”,明确“开绿灯”。在滇金融机构也向小微企业抛出“橄榄枝”,推出“专项信贷”“绿色通道”“降价减费”“展期续贷”等服务,帮企业打赢疫情中的经济仗。
为此,《昆明日报》深入报道云南中行启动绿色通道、分支行多级联动作业,为昆明福保祥瑞包装公司提供贷款的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小微企业,扶一把就能活》,点明小微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呼吁更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存,关键时候扶一把。
由此可见,地方党报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以党的政策为风向标,把好舆论引导的“舵”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的“硬核”举措,有助于活企业;地方党报的“硬核”报道,有助于稳民心。
《昆明日报》发现,疫情期间驻滇金融机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设了多个金融“绿灯”,“硬核”举措频频。
“硬核”举措,硬在高效。抗疫战争打响以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已成为在滇金融机构的座右铭。记者挖掘到:他们简化业务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将原本至少2个星期才能审过的贷款,不到2个工作日就发放,以便企业及时采购防疫物资、药品,复工、复产等。
“硬核”举措,硬在精准。精准施策,方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企业有何难处?企业家有何忧心事?浮在面上难以搞清楚。采访中发现,在滇金融纷纷主动走进企业,倾听迫切呼声。某银行将云南重点医药企业以往合作的保理业务,主动调整为信用贷款,以便企业直接启用资金。
“硬核”举措,硬在惠企。驻昆银行不仅降低企业的贷款利息,延长还款期限,还免收贷款相关费用。以《昆明日报》独家报道的云南首单“疫情防控债”为例,承办行不仅给予省属企业债券发行票面历史最低,还主动为企业免除债券承销费,彰显了金融担当。
“硬核”举措,硬在接地气。“菜篮子”“油瓶子”是事关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驻滇金融机构全力保障。不仅为菜企、油企提供金融信贷,建行云南省分行还专门开通了“线上超市”,让市民足不出户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一系列“硬核”举措,讲述的是驻滇金融机构助力地方抗疫、复工复产、春耕备耕、普惠金融的故事,但关键时候地方党报的一篇篇“硬核”报道,彰显的更是党的喉舌应有的舆论担当。
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昆明市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早期,昆明市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启动,无数金融系统的党员干部主动在岗、冲锋在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时刻站得出来,起到了良好的先锋作用。
《昆明日报》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城西支行党支部不到一小时,史无前例地为某机构开设春节对公业务通道,以支持抗疫;兴业银行昆明北京路支行副行长杨翔,疫情期间每天在岗,每晚下班后只能与女儿视频相见。
各大党支部、党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书写了疫情防控的优秀答卷,积极贡献了金融力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篇篇实时的报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疫情还未结束,地方党报的疫期金融故事也还未讲完。接下来,《昆明日报》将创新方法手段,客观、真实、生动地记录,切实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昆明日报社)
关键词:复工复产;春耕备耕;小微企业
地方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党中央吹响“复工复产”冲锋号后,昆明也加快复工复产的脚步。通过邮储银行放贷给滇雪粮油的案例,《昆明日报》讲述了云南银企双方充分利用央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想方设法加快复产保供、采购防疫物资,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文件一下,2月27日,《昆明日報》就刊发了银行信贷支持春耕备耕的独家稿件,早于全省所有媒体。稿件不用晦涩的金融术语,而是采集案例事实与细节,解析了银行对支持农企春耕的重要性。同时,配发评论《种下春的希望》,点明春耕备耕的重大意义。
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3月2日,昆明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10条”,明确“开绿灯”。在滇金融机构也向小微企业抛出“橄榄枝”,推出“专项信贷”“绿色通道”“降价减费”“展期续贷”等服务,帮企业打赢疫情中的经济仗。
为此,《昆明日报》深入报道云南中行启动绿色通道、分支行多级联动作业,为昆明福保祥瑞包装公司提供贷款的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小微企业,扶一把就能活》,点明小微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呼吁更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存,关键时候扶一把。
由此可见,地方党报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以党的政策为风向标,把好舆论引导的“舵”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的“硬核”举措,有助于活企业;地方党报的“硬核”报道,有助于稳民心。
《昆明日报》发现,疫情期间驻滇金融机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设了多个金融“绿灯”,“硬核”举措频频。
“硬核”举措,硬在高效。抗疫战争打响以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已成为在滇金融机构的座右铭。记者挖掘到:他们简化业务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将原本至少2个星期才能审过的贷款,不到2个工作日就发放,以便企业及时采购防疫物资、药品,复工、复产等。
“硬核”举措,硬在精准。精准施策,方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企业有何难处?企业家有何忧心事?浮在面上难以搞清楚。采访中发现,在滇金融纷纷主动走进企业,倾听迫切呼声。某银行将云南重点医药企业以往合作的保理业务,主动调整为信用贷款,以便企业直接启用资金。
“硬核”举措,硬在惠企。驻昆银行不仅降低企业的贷款利息,延长还款期限,还免收贷款相关费用。以《昆明日报》独家报道的云南首单“疫情防控债”为例,承办行不仅给予省属企业债券发行票面历史最低,还主动为企业免除债券承销费,彰显了金融担当。
“硬核”举措,硬在接地气。“菜篮子”“油瓶子”是事关老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驻滇金融机构全力保障。不仅为菜企、油企提供金融信贷,建行云南省分行还专门开通了“线上超市”,让市民足不出户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一系列“硬核”举措,讲述的是驻滇金融机构助力地方抗疫、复工复产、春耕备耕、普惠金融的故事,但关键时候地方党报的一篇篇“硬核”报道,彰显的更是党的喉舌应有的舆论担当。
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昆明市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早期,昆明市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启动,无数金融系统的党员干部主动在岗、冲锋在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时刻站得出来,起到了良好的先锋作用。
《昆明日报》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城西支行党支部不到一小时,史无前例地为某机构开设春节对公业务通道,以支持抗疫;兴业银行昆明北京路支行副行长杨翔,疫情期间每天在岗,每晚下班后只能与女儿视频相见。
各大党支部、党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书写了疫情防控的优秀答卷,积极贡献了金融力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篇篇实时的报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疫情还未结束,地方党报的疫期金融故事也还未讲完。接下来,《昆明日报》将创新方法手段,客观、真实、生动地记录,切实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昆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