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表情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城河四方方,把城池守得固若金汤。整个环河景区近三十处景观,均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组成,放眼远观,河面时而蜿蜒,时而壮阔。
  船从宋代建筑望海楼景区出发,这是标准的宋代文人园林,由黑松、雪松、刺柏、龙柏、刚竹、孝顺竹以及茶梅组成。经文昌阁西行至唐代寺院南山寺,从河的段面上看,楼、阁、寺三位一体,构成了本邑地标体系。古称“凤池笔颖”的文峰塔前两棵菩提树,禅意天成。菩提树,又称紫椴,亦名无患子,树的种子异常坚硬。寺庙里的罗汉松与黑松是极好的,钟鼓楼前银杏树上有一只大马蜂窝,几年下来,壮如面盆,倾巢而出时有万余只,嗡嗡一片,犹如诵经,据说蜂们每日定时在老大殿上空盘旋飞舞,却从不蜇人。监院师父的两只爱犬也煞是惹人欢喜,尤其是名曰“飞机”的那只泰迪,漆黑一团,两只眼睛贼亮,小机灵鬼的模样,总爱绕着主人的袈裟跟东跟西,一蜂一犬,为这寺院生生添了不少人间烟火气。
  过了百凤桥向南拐弯西行,三水湾两岸芦苇、花叶芦竹、再力花、千屈菜、美人蕉、黄菖蒲、鸢尾散漫插种,与麦冬、三色堇、狼尾草、马尼拉草一起随风摇曳,有种散淡疏离的美。来这里的人相对少一些,听得见水声,潺湲。路边浅而密织的薄苔,还有延伸到路上方的枝头,河岸边倒伏下来的一些树丫杈还没来得及扶正,水与岸默契地相互守望,它们内里的恬然自得都释放在四月的风里。一只水鸟,蹲在岸边的礁台上,鸟羽灰蒙蒙的,个头不大,宛若婴儿的拳头般大小,应是小,几乎融入石头的肌理,不细看几乎看不出来。一船的人安静下来,十来双眼睛与它对视,它仍浑然不知,呆萌呆萌的,偏着头,似乎在侧耳聆听着什么。直到轮机发出的声响与吼起的水浪逼近了,它才惊醒过来,轻轻一点,展翅飞走了。
  船至柳园,不远处是民国建筑群,不少青灰或赭红的墙体,有绿的爬山虎、青白的络石,或瀑布般挂落下的紫藤,在成行的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棣棠、金丝桃、棕竹、海桐、红叶石楠、木槿、法国冬青、八角金盘、小叶黄杨、木芙蓉、金边黄杨、红花檵木、茶梅、南天竹、阔叶箬竹构成的丛林中若隐若现,沿岸有花叶蔓长春、萱草、石蒜、芒草、葱兰等草本植物,水中又有荷花、睡莲、美人蕉、花叶芦竹簇簇丛丛,黄菖蒲的黄、鸢尾的紫,相伴着摇曳生姿,岸沚汀蓝,鱼翔浅底。每一种植物皆有灵性,仅蔓草就足以引人遐思。整条河数百种草本植物,抵得上一本《诗经》教材了。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时又见一只小缩脑耸肩,呆立在驳岸旁黑色的油管上,纹丝不动。如果鸟类有思想者,莫过于这样的深刻表情。及船过高桥,经林则徐税碑亭向西,又见一只鸟站在水里,大而侘寂的样子,它身后护岸的石板有些已经滑坡,参差不齐地挂在河堤上。这是只白鹭,伫立在水里,如果不去惊扰它,无疑就是一尊塑像,但是,它还是从沉思中惊飞而起,张开尺把长的羽翼,如同一道白光划过,向水域深处飞去,只留下惊鸿一瞥。
  自此邂逅的鸟越来越多,我突然想起,每天下午五点左右,数万只噪鹛、松鸦、树鹊、灰山椒鸟、乌鸫、麻雀等等,先是在望海楼后侧的草坪广场集会,它们或在坡地上低头觅食,或高低盘旋呼应,而后一群群飞至碑苑深处的竹林,啁啁啾啾,好似每天一场的百鸟朝凤,不过不是唢呐版,而是交响乐,直到晚间七八点钟,才慢慢息降下来。不知道眼前掠过的这些鸟,是否是那些常客?前年景区做了场灯光秀,竹林深处也做了些灯光,虽多了夜游的旅客足迹,却少了鸟的啁鸣。认真反思,旅游有旅游的规律,鸟类有鸟类的哲学,鸟类选择这里作为栖息地,必是符合物竞天择的原理,人类的行为,倘若违背了自然规律,便是欲速則不达,好在醒悟及时,鸟们又不计前嫌地回来了。
  雨一直在下,船一路慢行。沿途水面又见各色的鸟,有的蹲在树枝上,有的立在河畔,有的隐身在亭子间,有的落在各种水生植物的叶片上,与鸢尾、黄菖蒲、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矮生芒草、花叶芦竹、美丽月见草、棣棠、香石竹等相伴,无一例外的安静,已与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直到看着一只白鹭仰喙吞噬下一条比它个头还大的鱼,才知道它们以同样的姿态、表情,在默契地等待,伺机而动。船行近时,鸟们惊起,掠过水面,让人想起“傲娇”这个词。有人垂钓,站在芦苇深处,深蓝的雨衣,一人一竿。
  西城河河畔,长岛与枫叶岛以形得名。枫叶岛上因植被稀疏,尚未开发,被附近的居民种上了各种蔬菜。有的地方还插上了红布带,那是用来驱鸟的。每次环境整治,都是一场你懂我懂的拉锯战。应付过了检查,居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种下什么,反正地是不能荒的。长岛形似一支梭子,插在水中央,岛上水杉林立,植被丰富,苏中平原常见的狗尾巴草、锯齿草、荞荞儿、马兰头、凤尾草、菟丝草、白头翁、灯笼草、驴蹄草、无管草、狗舌头、野菊花、车前子、破烂儿、红丝草(地锦草)、鲁鲁滕、鱼腥草,等等,不一而足。什么火神烈蛇啊,黄鼠狼啊,百脚啊,田鸡啊,蚯蚓啊,据说也都有。船行间,偶有鱼跃出水面,又引发一阵惊呼。河岸边石头驳岸防护网兜起来,密实而坚固。一只白猫背水踞守,耳尖耸立,颈部有积蓄的力量。
  北城河滨水多芦苇、花叶芦竹、再力花、梭鱼草,与栈道里的风车草、佛甲草相映成趣。向东而行,经盐税码头与吉祥码头,一边是盐税博物馆,一边是千年古光孝寺。又穿过几座廊桥、栈桥,桥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再看水面,豁然开朗,隐约闻到书房咖啡的香气。天滋亭便不显山不露水稳稳秀了出来,它安静贤淑地隐在天滋河的臂弯里,古朴而庄重。有人在亭中观河,旁边有常春藤、山麦冬、酢浆草、兰花三七、金鸡菊、矮蒲苇、百慕大混播黑麦草,草木葱茏。果林场沿河树林繁茂,有些树形如鬼斧神工,肆意向水面铺陈开来,成了水鸟的天堂。采菱榭芦苇丛外围的水网线上,栖着一排排水鸟。水鸟喜欢栖息的水生植物还是以芦苇为主,其次是香蒲、灯芯草等。许是在这河上见的人多了,它们荣辱不惊,泰然自若。河流沿线,梅、桃、柳戏曲文化三家村依次排列,梅兰芳、孔尚任、柳敬亭,这条河,其实贯穿唐宋元明清,集合了种种文化大观。一个人,一段时光,一曲传奇,一代风流。新开通的古盐运河水上巴士里,有七八个游客,他们或谈笑,或静思,船是轻的,而河流厚重,包容与旷达,于人于事于繁华,它始终是一面时代的镜子,真切地存在着。
  登岸时,小雨仍旧酥而密,天地寂静,唯水声中间杂鸟声,各自荡漾。
  责任编辑:沙爽
其他文献
受毛校长之邀, 这一回我们去的是昔阳。为什么要去昔阳?是因为大寨。至少对我来说, 没有大寨的话我不会主动去经受这四五小时的车马劳顿,毕竟肉体凡胎,年事已高。说老实话,到处都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一切皆新,新得发紫。况且十年前已经去过了大寨。但这一次,我莫名地感觉,得看见两次,有些东西才可看见真章。  这一回走的是高速公路, 就这也得四小时。这时间足够我回忆十年前的那一幕。那次我们是专程绕远前往, 去
期刊
刚坐下没吃几口饭, 我那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就带着她的“团队” 来到城里,她比我大十岁,今天打扮得和从前一样朴素,穿过席间所有客人,在桌子边扭着屁股走到我身旁。  嗨! 她说,今天你参与吗?  我咽下一口饭, 心里想: 今天是丧宴啊!  你参与吗? 她再问。  我睁大眼睛看向她的眼睫毛, 她的眼睫毛还是那么长那么好看, 在她那双很大的眼睛上面, 眼睫毛像一片青草盖在目光之上,我很难拒绝这样充满期
期刊
1904 年, 一名湘西道台和一名盐运使,面对他们即将临盆的妻子立下契约:若生女,此生为姐妹;若生男,此生做兄弟;若是一男一女,此生就是夫妻。他们是至交好友,希望两家的友谊可以世代传下去。  这一年,他和她呱呱坠地。男孩以出生地命名为朱湘,女孩取名刘采云。  朱湘七岁进私塾改良小学, 少年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十三岁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只鹦鹉》。1919 年秋,十五岁的他转入清华学堂深造。 
期刊
一  从铁路桥上下来, 小路两旁是成片的桑林。小路上长着枯了的草皮,地面上的霜花在月下闪烁。我们走得很快,头上冒着热气,去三里外的村庄割猪头肉。那家煮肉的大概凌晨出锅,我们掐着时间前去。走着走着,枯草丛中会跳起一只兔子,或者两只大鸟就在你的鼻子尖上飞起来,冲着月光,大鸟扑扇着翅膀飞得老高,吓得我大叫。老师说:“这点小惊吓,算个啥? 告诉你,路上你会遇见一个无头人,双乳就是他的眼睛,肚臍眼就是他的嘴
期刊
大峡谷  太阳初升, 层层叠叠的山脊在阳光下闪耀,西边的山体却融化在浓重的阴影里。一明一暗,刀砍斧切,是对比强烈的巨幅版画。一条名叫前河的小河,就陷落在阴影的最深处。它由东向西,与大巴山圆弧垂直。如果说大巴山圆弧是一张弓, 前河就是搭在弦上的箭。  大巴山圆弧是地壳运动中南北板块挤压的结果。前河经年累月地流淌,手术刀一样拦腰剖开大巴山, 把深藏地壳之下的那些三明治或者千层饼状的层理, 完整地袒露开
期刊
微辣  秋深, 巢北人家的青椒红了, 沟沟畔畔,点点染染。这是一种介于灯笼椒和小米椒之间的老种,倒三角,肩宽肉厚,自小用人尿浇灌,性情刚烈。  秋冬之时,巢北各地的集市上,会有专门磨椒的作坊出现,很好找,门口的桶排着长队的那家就是。  磨好的辣椒铁锈色,呈糊状,粗粝,像红砖磨成的末,卧在桶里,很乖巧,像一尾火红的狐狸。配上一块石头, 小心地挑回家,换只瓦罐盛着。撒在罐口上的,用食指勾起来, 放进嘴
期刊
一  随僧人循阶而下,去了院子西边的一座小楼。  你住这儿。僧人说,一楼是书房,你在二楼。僧人一边说,一边推门,却一下没推开,因为潮气,门涨了,涩涩的。僧人再推,滞涩地,门吱呀一下,才开了。  寂照寺在半山, 四围是森然高大林木,道路崎岖,上山不易,香客不多,挂单的僧人也该是不多。推门进去,一楼两边都是书架,堆满了书籍。潮气的缘故,那些薄薄灰尘有点发  楼梯很窄,不过二尺阔,勉强容一人上下。二楼也
期刊
一  大雨终于到来, 仿佛内心形容不清白的东西也落到实处。窗外路上,有人与雨正面交锋。地面的潮湿味飘进屋。雨水的轰响和汽车的雷鸣剧烈。想起小时候在老屋,我们与暴雨抗争,从房子这边跑到那边。炸雷仿佛能把屋劈碎。我们用三米长的门闩棒关门。那个堂屋门有点变形, 很不容易合拢。奶奶在瓦屋用锅碗瓢盆接漏。不知风雨什么时候会停。等太阳把热气带回,我们发现, 猪圈楼边的那棵橘子树已被风雨拦腰斩断了。  不过,现
期刊
成为一座岛  这里曾是一座孤岛。河流入海沉积下来的泥沙日渐堆积成了伸向海里的一截陆地,最终把孤岛变成了陆连岛。有人一直向东走,走到他们以为的“天尽头”,在这里住下来,成为最初的岛民,日出而渔,日落而归,开始了岛上的生活。距离古登州不远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三十多个岛屿,就像茫茫海路上的“驿站”,为那些驾一叶小舟穿越渤海海峡的渔民提供休憩补给、躲风避浪的处所。当他们向别人讲述海上遭遇的时候,难免添加一
期刊
远去的滑轮车  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一辆滑轮车。  那座矿山有井架、卷扬机、卡车,也有电视转播塔,它们的作用显而易见。可少时的他并不知道小小的轴承有什么用处,它们像是从矿山这台大机器上偷偷溜下来的, 躲藏在机修车间废弃仓库的角落里———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时的他觉得:除了矿工,矿山所有能走动的事物都有圆圆的腿, 而轴承就是两个钢圈中间挤着一圈钢珠转子, 仿佛滴溜溜地行走在圆形铁轨上的脚, 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