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相是不可能在网络上得到的,从人们的嘴里得到的,那才是真相
小时候,父母亲常常告诫我:“一邊走路,一边吃东西是不礼貌的事”。除了长途列车,一般来讲,在我们每天乘坐的地铁或公共汽车上,摊开食物也属被禁止之列。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上班时间的地铁里,出现了旁若无人大口大口吃着饭团或三明治的年轻人,甚至目不斜视、专心致志化妆的女性。她们好像是计算好时间似地,车一到站,妆也化好了,然后悠然下车,赶往上班的地点。
化妆本应该是在追求美的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礼仪。把化妆整个过程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前几天,我问过一位年近三十的女性,她很自信地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这种事。”可见,这可能仅仅是十年前才出现的现象。
二战期间,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她所著的论述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中说,日本以“耻感文化”为行为准则。虽然有些学者对本尼迪克特片面的分析持反对意见,但“羞耻心”在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中占据很大位置却没有错。中国春秋时代《管子》牧民篇中的“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一说曾深入日本人的心中,现在看起来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在这期间,日本出现了中产阶级。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日本国民坚信:只要辛辛苦苦干,生活肯定会好起来。很多从农村出来没上过大学的人也认为,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也能当上管理人员。当时,人们满足于能够买别人买得起的商品,也满足于和别人同样的方式来打发闲暇。平均化的社会中,介意周围的人目光的“羞耻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不过,80年代以后的“泡沫经济”加速了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蔓延,使得国民处于一种“晕晕乎乎”的亢奋之中。过多的企业交际费流入到人际关系中,公私之间的区别烟消云散,到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非法贷款事件,以及大藏省(现改名叫财务省)官员因接受企业吃喝招待的渎职事件等暴露出来,显示出了人们的道德规范在崩溃。
1998年日本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呈负增长,于是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学生就业难,企业裁员,中高龄人员自杀激增等问题,更加剧了社会不安定。两年前公布的“国民生活舆论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人数已下降到52.8%。另据政府推算,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就业,又没有接受职业训练的年轻人,即所谓的“啃老族”(NEET)已达到64万人;而没有正式就业,只以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的“飞特族”(FREETER)更是超过了200万人。
政府担心这样下去会扩大“社会阶层的差别”,于是推出了以上述“飞特族”为对象的,扩大公务员录用名额的解决措施。
在经济长期不景气时期中,原有的雇用体系难以维持,企业引进了重成果,重能力的雇用机制。那些拥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可以自由阔步在劳动市场上。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技能的人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从而对人生所抱的期待也渐渐淡薄。去年日本的畅销书《下层社会》,就描述了年轻人的“下层阶层化”动向。
“在车厢内吃东西的年轻人”、“大庭广众面前化妆的女性”就是从这“下层阶层化”的现象中诞生的。他们极力避开社会,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里,认为“别人怎么想与自己无关”,这种缺乏责任感的社会意识已逐渐侵蚀了日本固有的“羞耻文化”。
报社的年轻记者很擅长利用因特网,能在短时间内,从世界各个角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但作为一个老记者,我想说,“真相是不可能在网络上找得到的,从人们的嘴里得到的,那才是真相。”与谈话者相对而坐,倾听对方,在与对方分享喜怒哀乐中得到的信息才是记者要报道的真相。
我还想告诉他们,“多出丑没关系,不要害怕失败。”从打电话的方式,与对方怎样取得预约,到酒宴上的礼仪等,工作上许多珍贵的经验都是出了丑之后才积累起来的。话虽这么说,如果年轻人的脑子里没有了“羞耻”这个概念,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些话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古董。
几千年前,古埃及的巴比伦纸上,也记载了年长者的哀叹“现在的年轻人啊……”我希望,如今日本年轻人流行的一种悲观论调,最终只是杞人之忧。
加藤隆则: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日本读卖新闻社负责司法、皇室报道。
小时候,父母亲常常告诫我:“一邊走路,一边吃东西是不礼貌的事”。除了长途列车,一般来讲,在我们每天乘坐的地铁或公共汽车上,摊开食物也属被禁止之列。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上班时间的地铁里,出现了旁若无人大口大口吃着饭团或三明治的年轻人,甚至目不斜视、专心致志化妆的女性。她们好像是计算好时间似地,车一到站,妆也化好了,然后悠然下车,赶往上班的地点。
化妆本应该是在追求美的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礼仪。把化妆整个过程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前几天,我问过一位年近三十的女性,她很自信地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这种事。”可见,这可能仅仅是十年前才出现的现象。
二战期间,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她所著的论述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中说,日本以“耻感文化”为行为准则。虽然有些学者对本尼迪克特片面的分析持反对意见,但“羞耻心”在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中占据很大位置却没有错。中国春秋时代《管子》牧民篇中的“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一说曾深入日本人的心中,现在看起来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在这期间,日本出现了中产阶级。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日本国民坚信:只要辛辛苦苦干,生活肯定会好起来。很多从农村出来没上过大学的人也认为,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也能当上管理人员。当时,人们满足于能够买别人买得起的商品,也满足于和别人同样的方式来打发闲暇。平均化的社会中,介意周围的人目光的“羞耻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不过,80年代以后的“泡沫经济”加速了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蔓延,使得国民处于一种“晕晕乎乎”的亢奋之中。过多的企业交际费流入到人际关系中,公私之间的区别烟消云散,到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非法贷款事件,以及大藏省(现改名叫财务省)官员因接受企业吃喝招待的渎职事件等暴露出来,显示出了人们的道德规范在崩溃。
1998年日本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呈负增长,于是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学生就业难,企业裁员,中高龄人员自杀激增等问题,更加剧了社会不安定。两年前公布的“国民生活舆论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人数已下降到52.8%。另据政府推算,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就业,又没有接受职业训练的年轻人,即所谓的“啃老族”(NEET)已达到64万人;而没有正式就业,只以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的“飞特族”(FREETER)更是超过了200万人。
政府担心这样下去会扩大“社会阶层的差别”,于是推出了以上述“飞特族”为对象的,扩大公务员录用名额的解决措施。
在经济长期不景气时期中,原有的雇用体系难以维持,企业引进了重成果,重能力的雇用机制。那些拥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可以自由阔步在劳动市场上。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技能的人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从而对人生所抱的期待也渐渐淡薄。去年日本的畅销书《下层社会》,就描述了年轻人的“下层阶层化”动向。
“在车厢内吃东西的年轻人”、“大庭广众面前化妆的女性”就是从这“下层阶层化”的现象中诞生的。他们极力避开社会,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里,认为“别人怎么想与自己无关”,这种缺乏责任感的社会意识已逐渐侵蚀了日本固有的“羞耻文化”。
报社的年轻记者很擅长利用因特网,能在短时间内,从世界各个角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但作为一个老记者,我想说,“真相是不可能在网络上找得到的,从人们的嘴里得到的,那才是真相。”与谈话者相对而坐,倾听对方,在与对方分享喜怒哀乐中得到的信息才是记者要报道的真相。
我还想告诉他们,“多出丑没关系,不要害怕失败。”从打电话的方式,与对方怎样取得预约,到酒宴上的礼仪等,工作上许多珍贵的经验都是出了丑之后才积累起来的。话虽这么说,如果年轻人的脑子里没有了“羞耻”这个概念,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些话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古董。
几千年前,古埃及的巴比伦纸上,也记载了年长者的哀叹“现在的年轻人啊……”我希望,如今日本年轻人流行的一种悲观论调,最终只是杞人之忧。
加藤隆则: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日本读卖新闻社负责司法、皇室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