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佛山市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对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探讨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佛山中所发挥的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佛山;非政府组织;和谐社会。
佛山地处珠三角中心区域,广东省第三大城市。至2007年9月底止,拥有常住人口567.9万人,其中流动人363.9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007年跨越3000亿元,并进入全国10强行列,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佛山经济与社会发展每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到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分配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日趋多元化。多元化的本身可能使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可能使社会充满了风险。如何将多元力量整合凝聚起来,抵御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佛山?首先要靠政府。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公共政策对全社会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使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享其成、各得其所。但是,抵御社会风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很广,需要政府、市场、公民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佛山市民政局、佛山市红十字会和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深入调研,了解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佛山中所发挥的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总体情况分析
佛山市民政局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7年底,佛山市共有非政府组织1760个,其中:社会团体82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37个。
1、社团概况。市直社会团体263个,占32%,区级社会团体560个,占68%。禅城区社会团体79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4%;南海区社会团体166个,占区级社会团体总数的29.6%;顺德区社会团体163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29%;高明区社会团体70人,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2.5%;三水区社会团体82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4.6%。社会团体在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工商业及职业从业者服务、文化体育方面占较大比例,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维权、教育卫生等方面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较发达的南海区、顺德区社团组织发展较成熟,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三水区、高明区社团组织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应该引起我们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
2、民办非企业单位概况。调研统计总数是937个,其中市级61个,占6.5%,区级876个,占93.5%;很明显,区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占绝对多数。同时,在93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648个,占69%,社会服务274个,占29%;文化56个,占有5.9%;体育65个,占6.9%。可见,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居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而在生态环境、法律等方面发展等于零。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从2008年佛山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重点培育行业协会、着力打造行业协会品牌,注重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今后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1、行业协会的发展。佛山市是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市委和市政府对培育和发展行业社团工作非常重视,企业自发组建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比较高,各行业成立行业协会条件比较成熟。目前,我市的陶瓷、纺织、家具、电器仪表、电子等主要行业和重点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全市行业协会的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按照《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的规定,整改后的行业协会都达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和《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中提出的"五自"(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三无"(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已与行政事业单位分开办公,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据统计,共有40多名国家工作人员退出行业协会,达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中担任职务的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全面退出行业协会,过去部分行业协会会员的那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大为减弱,行业协会、商会民主办会、会员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意识得到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独立运作、民主决策的能力正逐步提高。协会的领导机构选举基本能反映会员意愿,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够按照章程进行,不少协会还聘请了在社会上或自己领域有一定威望的、有能力的专职秘书长。
2、社区非政府组织。佛山市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面积达3800多平方公里,共有社区327个,社区人口达336万人,社区非政府组织340个,基本做到个个社区有非政府组织,社区非政府组织占全市非政府组织的33%;其中社会团体25个,占社区非政府组织的7.4%;民办非企业单位315个,占社区非政府组织的92.6%,占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58.9%。社区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以本社区的成员为主体,以本社区区域为主要活动场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活动目的。
从佛山市社区非政府组织登记的情况来看,社区非政府组织发展很快,普及面很高,社区非政府组织大致分为五类:一是基层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类。如健身武术队、老年文艺表演队、艺术活动组、球类活动组等以文化、艺术、健身为内容的自发组织。二是社区福利类。如社区托老所、社区敬老院、社区公共活动场馆、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社区公益服务站等从事社区公益事业的自发组织。三是维护权益类。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业主委员会等自发组织。四是志愿类。如社区志愿者和义工组织。五是社区服务类。如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和为社区广大居民生活便利提供低偿服务的便民利民组织。
3、公益慈善类。一是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加强扶持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市已建立了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38个,村(居)委会法律援助联系点587个,在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社团组织中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组织28个,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伍3支。全市1500多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组织下,积极参与了法律援助的具体工作。一个以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为主体,广大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专职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社团组织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覆盖全市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和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和规范。二是加强慈善会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和运作,进一步提高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推广"慈善超市"的运作模式。"慈善超市"是指面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自2004年顺德区首家"慈善超市"建立至今,佛山市已有20家"慈善超市" ,今年内要争取实现每个镇(街)兴办一间""慈善超市"或"爱心超市"的目标。三是佛山市青年自愿者协会、佛山市红丝带关爱中心等公益组织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壮大,在疾病预防,扶贫救灾及参与大型文娱体育活动上作用日益突出。
二、非政府组织在和谐佛山构建中发挥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
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會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提供"补缺"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一批健康发展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正是很好的说明。比如,在照顾人们社会交往需求方面,政府帮不上什么忙,而市场又是从营利性出发,非政府组织于是变成社会交往的媒介。比如,社区的健身武术队、老年文艺表演队,书画会,各类学术团体、妇女团体、残疾人团体等都能很好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促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
非政府组织可以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近几年来,佛山许多行业协会都自行组织或承办了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大型研讨会、交易会、洽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佛山市酒类行业协会举办的啤酒节、佛山市信息协会承办的"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九州行高层论坛"、 佛山汽车配件行业协会举办的"佛山(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顺德区旅游协会举办的"2006顺德私房菜大赛"等都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争端和反诉讼方面,也发挥了一般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如2005年8月初,受国内一些省份鳗鱼产品"孔雀石绿药残"问题的牵连,作为鳗鱼主产区的顺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产品流通不畅、出口渠道不通,产品积压,价格下滑。为了帮助鳗农解决燃眉之急,顺德水产商会迅速组织有关材料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9月中旬提交了《关于鳗鱼行业面临困难和亟待解决问题的报告》,该《报告》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得到了回应,继9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一批恢复出口的烤鳗厂名单后,10月上旬省有关部门还专程为此事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11月上旬终于使被"叫停"近二个月的烤鳗出口得到全面恢复,及时解决了鳗农之忧,行业之困。
(三)强化基层民主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有效组织形式。民主化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而这种参与首先表现为他们对本生活区域事务的广泛有效参与。非政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非政府性。社区非政府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自下而上的生成途径决定了它的民主自愿性相对于其它非政府组织更强。社区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社区基层的具体体现。
(四)非政府组织是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驱动器。
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沉淀着大量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剩余时间、下岗待业人员和身体健康离退休人员的剩余劳动力、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小额闲置资金等有形资源及广大居民的慈善心、公益心、奉献欲望等无形资源。激活并整合这些资源是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政府职能鞭长莫及,驻区单位无暇顾及,社区居民力不能及。社区非政府组织能够成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驱动器。
(五)采取各种志愿形式,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发展慈善事业写入了报告中,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改革开放以后,佛山市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受到外国、港澳志愿服务的影响,成为在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经验、新机制、新模式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推行"党政委托、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引起全国的关注、学习。志愿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成员的需求为己任,涵盖有特殊困难群体保护、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社会公益事业等诸多领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不可轻视。
三、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认识存在较大偏差
国内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实践证实:非政府组织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社会结构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国经济领域的变革(政企分离)实现了还利于民。现在要通过社会管理的变革(政社分离)还权于民。有的业务主管单位不愿意放权行业协会,把行业协会当作(类似)自己的一个科室来管理;有的则与己无利,高高挂起,对行业协会的发展不管不问,或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认为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足轻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社会事务的发起、运行和管理,应该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担。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营利部门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忽略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发展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大社会风险,会影响社会稳定。比如有人总是担心,非政府组织一旦发展起来,会削弱政府的职能和权威,会影响社会稳定。须知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变得和谐有序,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
(二)规范管理、执法力度不足
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方面,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作为登记管理机关的民政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近几年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没有出现大的损害社会稳定的现象。但是,由于职能、人力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仍有相当一部分行业协会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有了制度不能很好落实,以及成立之后基本不活动等问题。出现问题后,也由于执法力量和手段缺乏,往往不能得到比较彻底的处理。
(三)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
1、资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
2、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四、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对策建议
随着佛山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适应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非政府组织管理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培育行业协会和社区非政府组织上,只有这两类非政府组织发展壮大了,才能适应佛山市的发展要求。
(一)树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平等合作的观念
一是深入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转变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下属部门或隶属单位等传统观念,将培育非政府组织放到推动社会进步、满足社会需求、监督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二是政府应与非政府组织分清职责,割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利益关系,弄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运行中各自的角色定位,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三是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减少直接行政干预。把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建立在共同认可的法制规范基础上,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权限、职责、关系,实现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依法管理,学会依据社会政策来支持和推广非政府组织的各项创新活动。
(二)合理选择培育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方式
有关部门应该正确全面执行中央的方针,既要加强规范管理,更要为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扶植环境。佛山市民政局近年在培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如在2007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的时候,民政局就深入到社区调研,对重点扶持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重点扶持,上门为他们讲解复查登记的手续,与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复查登记的困难。对社区居民急义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等非政府组织,在登记的时候适当降低门槛上,有的社区老年书法协会,注册资金和会员人数达不到法定的标准,但这些社团的成立对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作用,给予适当降低标准,进行登记。
(三)加强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宣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缺乏和淡漠是阻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外来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着来自文化方面的深厚积淀,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普遍的公民意识、自治观念、法制观念、契约精神、公益精神等,而中国缺少这些方面的文化背景。所以需要我們全社会持久不懈地进行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关键词:佛山;非政府组织;和谐社会。
佛山地处珠三角中心区域,广东省第三大城市。至2007年9月底止,拥有常住人口567.9万人,其中流动人363.9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007年跨越3000亿元,并进入全国10强行列,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佛山经济与社会发展每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到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分配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日趋多元化。多元化的本身可能使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可能使社会充满了风险。如何将多元力量整合凝聚起来,抵御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佛山?首先要靠政府。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公共政策对全社会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使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享其成、各得其所。但是,抵御社会风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很广,需要政府、市场、公民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佛山市民政局、佛山市红十字会和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深入调研,了解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佛山中所发挥的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总体情况分析
佛山市民政局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7年底,佛山市共有非政府组织1760个,其中:社会团体82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37个。
1、社团概况。市直社会团体263个,占32%,区级社会团体560个,占68%。禅城区社会团体79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4%;南海区社会团体166个,占区级社会团体总数的29.6%;顺德区社会团体163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29%;高明区社会团体70人,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2.5%;三水区社会团体82个,占区级社会团体的14.6%。社会团体在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工商业及职业从业者服务、文化体育方面占较大比例,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维权、教育卫生等方面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较发达的南海区、顺德区社团组织发展较成熟,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三水区、高明区社团组织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应该引起我们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
2、民办非企业单位概况。调研统计总数是937个,其中市级61个,占6.5%,区级876个,占93.5%;很明显,区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占绝对多数。同时,在93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648个,占69%,社会服务274个,占29%;文化56个,占有5.9%;体育65个,占6.9%。可见,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居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而在生态环境、法律等方面发展等于零。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从2008年佛山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重点培育行业协会、着力打造行业协会品牌,注重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今后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1、行业协会的发展。佛山市是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市委和市政府对培育和发展行业社团工作非常重视,企业自发组建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比较高,各行业成立行业协会条件比较成熟。目前,我市的陶瓷、纺织、家具、电器仪表、电子等主要行业和重点行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全市行业协会的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按照《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的规定,整改后的行业协会都达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和《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中提出的"五自"(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三无"(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已与行政事业单位分开办公,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据统计,共有40多名国家工作人员退出行业协会,达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中担任职务的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全面退出行业协会,过去部分行业协会会员的那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大为减弱,行业协会、商会民主办会、会员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意识得到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独立运作、民主决策的能力正逐步提高。协会的领导机构选举基本能反映会员意愿,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够按照章程进行,不少协会还聘请了在社会上或自己领域有一定威望的、有能力的专职秘书长。
2、社区非政府组织。佛山市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面积达3800多平方公里,共有社区327个,社区人口达336万人,社区非政府组织340个,基本做到个个社区有非政府组织,社区非政府组织占全市非政府组织的33%;其中社会团体25个,占社区非政府组织的7.4%;民办非企业单位315个,占社区非政府组织的92.6%,占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58.9%。社区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以本社区的成员为主体,以本社区区域为主要活动场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活动目的。
从佛山市社区非政府组织登记的情况来看,社区非政府组织发展很快,普及面很高,社区非政府组织大致分为五类:一是基层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类。如健身武术队、老年文艺表演队、艺术活动组、球类活动组等以文化、艺术、健身为内容的自发组织。二是社区福利类。如社区托老所、社区敬老院、社区公共活动场馆、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社区公益服务站等从事社区公益事业的自发组织。三是维护权益类。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业主委员会等自发组织。四是志愿类。如社区志愿者和义工组织。五是社区服务类。如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和为社区广大居民生活便利提供低偿服务的便民利民组织。
3、公益慈善类。一是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加强扶持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市已建立了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38个,村(居)委会法律援助联系点587个,在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社团组织中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组织28个,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伍3支。全市1500多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组织下,积极参与了法律援助的具体工作。一个以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为主体,广大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专职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社团组织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覆盖全市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和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和规范。二是加强慈善会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和运作,进一步提高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推广"慈善超市"的运作模式。"慈善超市"是指面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自2004年顺德区首家"慈善超市"建立至今,佛山市已有20家"慈善超市" ,今年内要争取实现每个镇(街)兴办一间""慈善超市"或"爱心超市"的目标。三是佛山市青年自愿者协会、佛山市红丝带关爱中心等公益组织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壮大,在疾病预防,扶贫救灾及参与大型文娱体育活动上作用日益突出。
二、非政府组织在和谐佛山构建中发挥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
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會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提供"补缺"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一批健康发展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正是很好的说明。比如,在照顾人们社会交往需求方面,政府帮不上什么忙,而市场又是从营利性出发,非政府组织于是变成社会交往的媒介。比如,社区的健身武术队、老年文艺表演队,书画会,各类学术团体、妇女团体、残疾人团体等都能很好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促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
非政府组织可以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近几年来,佛山许多行业协会都自行组织或承办了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大型研讨会、交易会、洽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佛山市酒类行业协会举办的啤酒节、佛山市信息协会承办的"2006年中国企业信息化九州行高层论坛"、 佛山汽车配件行业协会举办的"佛山(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顺德区旅游协会举办的"2006顺德私房菜大赛"等都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争端和反诉讼方面,也发挥了一般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如2005年8月初,受国内一些省份鳗鱼产品"孔雀石绿药残"问题的牵连,作为鳗鱼主产区的顺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产品流通不畅、出口渠道不通,产品积压,价格下滑。为了帮助鳗农解决燃眉之急,顺德水产商会迅速组织有关材料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9月中旬提交了《关于鳗鱼行业面临困难和亟待解决问题的报告》,该《报告》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得到了回应,继9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一批恢复出口的烤鳗厂名单后,10月上旬省有关部门还专程为此事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11月上旬终于使被"叫停"近二个月的烤鳗出口得到全面恢复,及时解决了鳗农之忧,行业之困。
(三)强化基层民主建设,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有效组织形式。民主化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而这种参与首先表现为他们对本生活区域事务的广泛有效参与。非政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非政府性。社区非政府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自下而上的生成途径决定了它的民主自愿性相对于其它非政府组织更强。社区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社区基层的具体体现。
(四)非政府组织是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驱动器。
在大大小小的社区,沉淀着大量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剩余时间、下岗待业人员和身体健康离退休人员的剩余劳动力、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小额闲置资金等有形资源及广大居民的慈善心、公益心、奉献欲望等无形资源。激活并整合这些资源是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政府职能鞭长莫及,驻区单位无暇顾及,社区居民力不能及。社区非政府组织能够成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驱动器。
(五)采取各种志愿形式,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发展慈善事业写入了报告中,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改革开放以后,佛山市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受到外国、港澳志愿服务的影响,成为在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经验、新机制、新模式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推行"党政委托、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引起全国的关注、学习。志愿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成员的需求为己任,涵盖有特殊困难群体保护、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社会公益事业等诸多领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不可轻视。
三、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认识存在较大偏差
国内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实践证实:非政府组织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社会结构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国经济领域的变革(政企分离)实现了还利于民。现在要通过社会管理的变革(政社分离)还权于民。有的业务主管单位不愿意放权行业协会,把行业协会当作(类似)自己的一个科室来管理;有的则与己无利,高高挂起,对行业协会的发展不管不问,或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认为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足轻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社会事务的发起、运行和管理,应该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担。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营利部门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忽略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发展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大社会风险,会影响社会稳定。比如有人总是担心,非政府组织一旦发展起来,会削弱政府的职能和权威,会影响社会稳定。须知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变得和谐有序,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
(二)规范管理、执法力度不足
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方面,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作为登记管理机关的民政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近几年佛山市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没有出现大的损害社会稳定的现象。但是,由于职能、人力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管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仍有相当一部分行业协会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有了制度不能很好落实,以及成立之后基本不活动等问题。出现问题后,也由于执法力量和手段缺乏,往往不能得到比较彻底的处理。
(三)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
1、资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
2、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四、佛山市非政府组织培育对策建议
随着佛山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适应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非政府组织管理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培育行业协会和社区非政府组织上,只有这两类非政府组织发展壮大了,才能适应佛山市的发展要求。
(一)树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平等合作的观念
一是深入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转变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下属部门或隶属单位等传统观念,将培育非政府组织放到推动社会进步、满足社会需求、监督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二是政府应与非政府组织分清职责,割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利益关系,弄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运行中各自的角色定位,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三是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减少直接行政干预。把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建立在共同认可的法制规范基础上,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权限、职责、关系,实现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依法管理,学会依据社会政策来支持和推广非政府组织的各项创新活动。
(二)合理选择培育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方式
有关部门应该正确全面执行中央的方针,既要加强规范管理,更要为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扶植环境。佛山市民政局近年在培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如在2007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的时候,民政局就深入到社区调研,对重点扶持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重点扶持,上门为他们讲解复查登记的手续,与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复查登记的困难。对社区居民急义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等非政府组织,在登记的时候适当降低门槛上,有的社区老年书法协会,注册资金和会员人数达不到法定的标准,但这些社团的成立对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作用,给予适当降低标准,进行登记。
(三)加强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宣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缺乏和淡漠是阻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外来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着来自文化方面的深厚积淀,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普遍的公民意识、自治观念、法制观念、契约精神、公益精神等,而中国缺少这些方面的文化背景。所以需要我們全社会持久不懈地进行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