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应音义》引《尔雅》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爾雅》是中國第一部詞典,對後世辭書的編寫以及學術的研究有著巨大的作用。成書之後,經過歷代的輾轉傳寫、刊刻、勘訂等,有悖於原《爾雅》的地方在所難免,在某些內容上,今本《爾雅》會偏離于原本《爾雅》。《玄應音義》是唐時高僧玄應所著,成書年代尚存爭議。其書廣征博引,資料相當豐富,又其相對於今本《爾雅》的年代較早,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舊本《爾雅》的面貌。故通過《玄應音義》所引的《爾雅》之內容與今本《爾雅》相比對,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窺測出舊本《爾雅》的內容,並對今本《爾雅》進行矯正。全文由四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緒論,包括有國內外的研究文獻、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三方面;第二部分玄應與玄應音義,主要介紹玄應其人以及其書《玄應音義》,包括《玄應音義》的寫作背景、版本、內容和體例;第三部分《玄應音義》所引《爾雅》與今本《爾雅》之比對,包括《玄應音義》中所引《爾雅》的內容,以及二者異處所在。第四部分则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玄應音義》 《爾雅》 對比 校勘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385-05
  第一章 緒論
  一 文獻綜述
  《爾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詞典,其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代學者意見不一,具有同義詞典和百科詞典的性質,晉河東郭璞對爾雅的性質作了明確闡釋:
  “夫爾雅者,所以通訓詁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總絕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學覽者之潭奧,摛翰者之華苑者。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莫近於爾雅”。
  《爾雅》也是古時童子良好的啟蒙讀物,刁戴高在《爾雅注疏校記?序》中謂:
  “童子五六歲時勿予他書讀,便須授以爾雅。一則句讀易於成誦,一則自幼熟此,後日讀經史可省讀注,此者誠訓蒙之良法,毓養讀書種子之根柢也。”
  對於《爾雅》的研究,自漢代的犍為文學到近代未有間斷。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完整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其後有唐陸德明的《爾雅音義》等,宋代的有邢昺的《爾雅疏》、陸佃的《爾雅新義》、鄭樵《爾雅注》、潘翼的《爾雅釋》等,明代有郎奎金的《爾雅糾訛》2卷、譚吉璁《爾雅廣義》51卷等。清代學者在校勘註疏《爾雅》方面成果頗豐,如在考訂字義方面,有戴震的《爾雅文字考》、阮元《爾雅註疏校勘記》、王引之《爾雅述聞》、臧鏞堂《宋本爾雅考訂》、俞樾《爾雅平議》等;在音訓註疏方面,有楊國禎的《爾雅音訓》、錢大昭的《爾雅釋文補》、姚正文的《爾雅啟蒙》等;另有部分著述是對於郭注邢疏的補充,如潘衍桐的《爾雅正郭》3卷、邵晉涵《爾雅正義》20卷,郝懿行《爾雅郭注義疏》20卷、翟灝《爾雅補郭》2卷等。到了近現代,有關《爾雅》的著述主要有黃侃的《爾雅略說》、劉師培的《爾雅蟲名今釋》、顧頡剛的《讀爾雅釋地以下四篇》、郭郛的《爾雅注證》、周祖谟的《爾雅校箋》、管錫華的《爾雅研究》等。
  今人研究《玄應音義》的著述主要有周法高的《玄應反切字表》(1941)、《從玄應音義考察唐初語音》(1948)、《玄應反切再論》(1984),採用反切繫聯和語音對比的方法,整理了玄應書中反切的聲韻系統和玄應說解語音的相關特征,主張玄應音代表當時的長安方音。王力先生的《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考》(1980)運用反切比較法考證唐初長安音系,指出聲母不分輕唇重唇,舌頭舌上音不分,對玄應音義所代表的語音系統問題做出分析,認同周法高先生的觀點。蔣禮鴻先生的《玄應<一切經音義>校錄》(1994)用清《海山仙館叢書本》進行本校和理校,于亭認為它“屬於校讀札記性質,並非專門的校讎”。周祖謨先生的《校讀<一切經音義>後記》(1966)對於玄應的版本系統和各本之間文本面貌複雜的差異現象有所論說。徐時儀的《玄應和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2009)是迄今第一部比勘《玄應音義》和《慧琳音義》這兩部佛教音義的專著,運用現代語言學的觀點對佛經詞語的考釋以及辨析俗字和訛字,考證方言俗詞及外來詞形音義的演變過程。于亭的《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2009)主要考訂《玄應音義》各版本及版本之間的差異,并分析《玄應音義》與《經典釋文》等小學書的關聯等等。不少日本學者也對玄應及《玄應音義》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如神田喜一郎在日本佔領台灣時期所作的《緇流の二大小學家——智騫と玄應》(1933)是最早對玄應其人進行縝密考察的著述;上田正的《<玄應音義>諸本論考》(1981)討論了《玄應音義》各版本的異同;石塚晴通的《玄應<一切經音義>的西域寫本》(1992)考訂介紹了23件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漢文寫本《玄應音義》殘卷,說明了這些寫本的書寫形式內容;太田齋的《玄應音義對<玉篇>使用》(1998)和《玄應音義反切與<玉篇>反切的一致》(1998)兩篇論文,從釋文的一致性和反切的一致性出發,論證了《玄應音義》暗引原本《玉篇》的事實;旅日學者丁峰《慧琳<一切經音義>改良玄應反切考》(2003)和《慧琳音義轉錄改訂玄應音義考》(2006)這兩篇文章運用比勘考據的方法,對《慧琳音義》中引《玄應音義》中的材料異同進行了細緻地描寫等。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爾雅》自成書以來,乃作為“先儒受教之術,後進索引之方”,有著“傳注之濫觴”、“經籍之樞要”的至高地位,然經歷數百年的轉相傳寫刊刻,又經後世儒生大家的修改勘訂,難免會有別風淮雨之謬誤。史上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高璉、郭璞等人力圖恢復真本原貌,厥功甚偉,到了宋代邢昺等人奉敕主持校訂注釋義疏,參詳眾本,正誤補闕,但也是“雖各具家,猶未詳備”。況且以上大家的注釋義疏也有不盡人意之處,甚至出現訛誤,因此對《爾雅》內容的校勘成為雅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玄應音義》中大量引用《爾雅》的內容以及注,共有769處,通過《玄應音義》所引與今本《爾雅》比較互證,找出二者不同之處,以期彌補今本《爾雅》的不足之處。   三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將《玄應音義》中所引《爾雅》的內容摘錄出來;
  (2)再把《玄應音義》中所引《爾雅》的內容與今本《爾雅》的相同條目的內容進行對比互證,通過利用統計和比較的方法,對比找出《玄應音義》中引《爾雅》的條目的異同;
  (3)把以上條目分門別類地整理,並在整理的基礎上得出相應的結論。
  第二章 玄應與《玄應音義》
  一 玄應生平簡介
  玄應,生卒不詳,唐時一代高僧,唯識宗創始人之一,精於字義,曾在長安參與玄奘譯經,并整理群經,援引眾集,于貞觀末年寫成《一切經音義》一書,原名為《眾經音義》,又名《玄應音義》(以下簡稱為《音義》),凡二十五卷。在《音義》開篇終南太一山釋氏《大唐眾經音義序》中有云:
  “有大慈恩寺玄應法師,博聞強記,鏡林苑之宏標;窮討本支,通古今之互體。故能讎校源流,勘閱時代。刪雅古之野素,削澆薄之浮雜。悟通俗而顯教,舉集略而騰美。真可謂文字之宏圖,言音之龜鏡者也。貞觀末歷,敕召參傅,綜經正緯,咨為實錄。因譯尋閱,捃拾藏經,為之音義。注釋訓解,援引群集,證據卓明,煥然可領,結成三袠。 ”
  《續高僧傳?隋東都惠日道場釋智果傳附玄應智騫》中《大正藏》第50冊中道宣曰:
  “京師沙門玄應者,亦以字學之富,皂素所推。通造經義,甚有科據矣。”
  此外,在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
  “(貞觀十九年)三月己巳,(玄奘)法師自洛陽還至長安,即居弘福寺。將事翻譯,乃條疏所須證義、綴文、筆受、書手等數,以申留守司空梁國公房玄齡,玄齡遣所司具狀發使定州啟奏。令旨依所須供給,務使周備。夏六月戊戌,證義大德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者一十二人至,即京弘福寺沙門靈潤、沙門文備、羅漢寺沙門慧貴、實際寺沙門明琰、寶昌寺沙門法祥、靜法寺沙門普賢、法海寺沙門神昉、廓州法講寺沙門道琛、汴州演覺寺沙門玄忠、蒲州普救寺沙門神泰、綿州振音寺沙門敬明、益州多寶寺沙門道因等。又有綴文大德九人至,即京師普光寺沙門棲玄、弘福寺沙門明璿、會昌寺沙門辯機、終南山豐德寺沙門道宣、簡州福聚寺沙門靜邁、蒲州普救寺沙門行友、棲巖寺沙門道卓、幽(豳)州昭仁寺沙門慧立、洛州天宮寺沙門玄則等。又有字學大德一人至,即京大總持寺沙門玄應。”
  《大唐內典錄》卷五,《大正藏》第55冊中有這樣的記載:
  “右一部。京師大慈恩寺沙門釋玄應所造。應博學字書,統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釋。昔高齊沙門釋道慧,為《一切靜音》。不顯名目,但明字類,乃至臨機,搜訪多惑。應憤斯事,遂作此音。徵核本劇,務存實錄,即萬代之師宗,亦當朝之難隅也。恨敘綴才了,危及覆疏,遂從物故。惜哉!”
  以上三則文獻材料合而觀之,我們大概可以推知玄應是唐貞觀時期大總持寺的沙門,生卒年不詳,在《音義》初稿完成後便圓寂了,還未來得及最後的潤色裁定。其博聞強識,尤精於字學,明唐梵異語,通古今之互體,是當時著名的學問僧和小學家,交游于玄奘、道宣等人。故此,在玄奘奉召譯經時,玄應作為“字學大德”成為進入玄奘譯場的譯經僧儒之一。他的著述,除《一切經音義》外都已亡佚,不見於中土的典籍著錄,有的學者指出在日本的著錄中,還有幾部題名玄應的著作,但是其內容也已亡佚。
  二 《玄應音義》
  (一)《音義》產生背景
  西漢末年,緩緩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商隊為中國帶來了佛教文化,佛教經過魏晉南北朝至於隋唐而達到全盛。隋時期,佛教在中國傳播得很快,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佛塔及佛像,并開鑿佛教石窟,繕寫經文。佛教翻譯和義學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也頗有成就,重要的譯經者有達摩阇那、達摩笈多以及吉藏等高僧,他們的文學修養極其深厚,為《音義》等書的編寫提供了可能性。唐代佛教集前代佛教發展成果之大成,在佛教宗派形成、經典翻譯、史傳目錄製作、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就是輝煌的。自漢至唐數百年來,大量梵文佛經被譯為漢文,漢語詞彙吸收了頗多的佛家詞語,為漢語詞彙的發展輸入了新鮮的血液。梁啟超云譯經者“或綴華語而別賦新義,如‘真如’、‘光明’、‘法界’、‘因緣’、‘果報’等;或存梵音而變為熟語,如‘涅槃’、‘般若’、‘瑜伽’、‘禪那’、‘剎那’、‘由旬’等。其見於《一切經音義》、《翻譯名義集》者即各以千計。近日本人所編《佛教大詞典》,所收乃至三萬五千余語。此諸語者非他,實漢晉迄唐八百年間諸師所創造,加入吾國語系統中而變為新成分者也。” 這說明了在佛教用語的音譯和意譯方面,漢語借用了大量的梵語佛教詞彙,而這些音譯名詞或者意譯名詞給人們的閱讀理解帶來了障礙,再加上佛經本身就義博理奧,名相繁複,漢語和梵語交替,更顯得佛經佶屈聱牙,不堪卒讀。另外,隋唐時期的辭書的編寫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這樣,為了適應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佛經中詞語的需要,使讀者“迷方而得路,慧燈而破暗”,解釋佛經中難字難詞音義的辭書便應運而生了,《玄應意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二)《玄應音義》的版本
  唐沙門智昇《開元釋教錄?入藏錄下》著錄玄應《一切經音義》,稱“七百六十八紙”,則開元年間,此書已經入藏。後來的宋元明均有藏,又有刊刻。比較完整的留存到如今的佛藏本有:高麗藏本二十五卷;趙城廣勝寺金藏本;宋資福藏本;宋碛砂藏本;元普寧藏本;明永樂南藏本;明永樂北藏本;明徑山藏本(嘉興藏本);日本黃檗藏本;日本弘教藏本(縮刷藏本)等。比較完整的刻本有:清武進莊氏刻本;清海山仙館本;清杭州曹籀本等。本文使用的版本是徐時儀先生根據高麗藏本為底本而校注的《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
  (三)《音義》的內容和體例
  《音義》凡二十五卷,注釋了四百多種經、律、論,幾乎遍注了當時的經藏。于亭在《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中,按照隋唐以來一切經入藏錄的格局加以排列,把《音義》的內容排列為:   卷一到卷六,大乘經單本,124種;
  卷七、卷八前半,大乘經重譯,105種;
  卷八後半,大乘律單本,9種;大乘律重譯,1種;
  卷九、十,大乘論單本,18種;
  卷十一至卷十三前半,小乘經單本,65種;
  卷十三後半“過去現在因果經”始,小乘經重譯,41種;
  卷十四至卷十六,小乘律單本,26種;
  卷十七、十八,小乘論單本,21種;
  卷十九、二十,賢聖集傳,30種;
  卷二十一,大唐新譯大乘經,13種;
  卷二十二、二十三,大唐新譯大乘論,11種;
  卷二十四、二十五,大唐新譯小乘論,2種。
  《音義》的體例在各卷之下分別標明本卷所含的經目,作為一卷的目錄,然後按照卷中經目以及卷帙的順序將需要注釋的字詞立以條目分別進行訓釋。訓釋的內容主要有注音、辨字、釋義、方俗和梵語等方面。
  (1) 注音
  《音義》中的注音主要採用反切的方法,有“音某某反”、“某某反”、“某某二反”或“某某、某某、某某三反”。若需要解釋的兩字都需要注音,則採用“某某反,下某某反”,或“某某反,下某某、某某二反”。其中也有直音的注音方法。反切如:
  卷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卷釋“憤毒”:“扶粉反。”(P8)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二卷釋“恃怙”:“時止反,下胡古反。”(P10)
  卷二:《大般涅槃經》第一卷釋“等視”:“時旨、時至二反。”(P35)
  《大般涅槃經》第一卷釋“為作”:“于危反,下茲賀、子各二反。”(P35)
  《大般涅槃經》第五卷釋“振爆”:“方孝、補角、普剝三反。”(P40)
  《大般涅槃經》第八卷釋“樘觸”:“音紂庚反。”(P42)
  直音如:
  卷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卷中釋“切剎”:又作擦,同。音查。(P7)
  卷三《摩訶般若波羅蜜請》第一卷釋:“滿予”:“餘、與二音。”(P56)
  (2)辨字
  卷十《般若燈輪》第二卷釋“鬻鬵”:“《聲類》作甑,又作鬲曾。”(P206)
  卷十五《十誦律》第一卷釋“狌狌”:“又作猩,同。”(P317)
  卷十五《十誦律》第十三卷釋“啜粥”:“古文吷,同。”(P319)
  (3)釋義 《玄應音義》中的釋義廣引眾經,對後人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如:
  卷二《大般涅槃經》第一卷釋“甘膳”:“《說文》:膳,具食也。《廣雅》:膳,肉也。《周禮》:膳之言善也。今時美物亦曰珍膳也。”(P36)
  卷三《摩訶般若波羅蜜》第八卷釋“礙易”:“易者,不難之稱也。”(P58)
  卷五《海龍王經》釋“悁感”:“《聲類》云:悁,憂也。《說文》:悁,恚也。”(P105)
  (4)方俗
  卷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九卷釋“顧眄”:“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視為眄也。”(P9)
  卷六《妙法蓮華經》第一卷釋“逮得”:“自關之東西謂及曰逮。”(P128)
  (5)梵語
  卷二《大般涅槃經》第一卷釋“鴛鴦”:“梵言斫伽羅婆迦。”(P37)
  卷二十三《顯揚聖教論》第三卷釋“預流”:“梵言窣路多阿半那。”(P469)
  第三章《音義》引《爾雅》內容與阮本比較
  阮元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始於嘉慶二十年,刊成于二十一年,《註疏》一出,備受歡迎,享譽至今。阮刻本雖然以《重刻宋本》為名,但實際上所用乃為元刻明修之南雍本。南雍本雖然原出宋季建刻附音本,“遞經修補,續有糾譌。然轉相承訛之處多有,阮校因之失誤之例甚多” 。玄應所撰《音義》為唐代著述,其中引用了大量的《爾雅》內容,較清代阮本《爾雅》更近原貌,故此可考慮用《玄應音義》引用的《爾雅》匡正今本《爾雅》的謬誤之處。
  一 《音義》所引與《爾雅》內容相同者
  《音義》引《爾雅》及其註的內容,全書總見769條,包括李巡注、犍為文學、樊光、孫炎注、郭璞注爾雅、爾雅音義爾雅郭璞音義、爾雅注等。其中引用注者最多的是郭璞的注,達到百餘條,又間或有犍為文學、李巡、孫炎、樊光等人的注零散地分佈于《音義》中。
  《音義》所引《爾雅》原文的內容頗多,例如:
  1.《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二卷:“恃怙 《爾雅》:‘怙,恃也。’”(P10)
  2.《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四卷:“遞相 《爾雅》:‘遞,迭也。’”(P10)
  3.《大般若涅槃經 》第一卷:“晨朝 《爾雅》:‘晨,早也。’”(P35)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四十卷:“祠天 《爾雅》:‘祠,祭也。春祭曰祠。’”(P61)
  5.《放光般若經》第一卷:“習緒 《爾雅》:‘緒,餘也,業也。’”(P62)
  6.《菩薩見寶三昧經》第一卷:“原隰 《爾雅》:‘下濕曰隰。隰,墊也。’”(P80)
  7.《等目菩薩所問經》上卷:“督住 《爾雅》:‘督,正也。’”(P109)
  8.《妙法蓮華經》第一卷:“靡不 《爾雅》云:‘靡、罔,無也。’”(P129)
  9.《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第一卷:“楣棖 《爾雅》:‘楣謂之梁,謂門上橫樑也。棖謂之楔。’”(P150)
  10.《月光童子經》:“慴竄 《爾雅》:‘慴,懼也。’”(P171)
  《音義》所引犍為文學注《爾雅》的內容,凡9處,7條注文。如:
  1.舍人曰:憩,臥之息也。卷一炬陁羅尼經3卷“停憩”;卷九佛本行集經23卷“憩息”。   2.舍人曰:串,心之習也。串,口中也。卷十七俱舍論17卷“串脩”。
  3.舍人曰:一名恠鳥,一名鵂鶹,南陽名鉤鵅。卷十七出曜論1卷“鴟鵂”;卷十九佛本行集經27卷“鈎鵅”;
  4.犍為舍人曰:勞,力極也。來,強事也。卷十二義足經上卷“勞來”。
  《音義》所引李巡注《爾雅》的內容,共有19條,注文有9條。如:
  1.李巡曰:隄,防也,障也。此注見於卷二大般涅槃經6卷“隄塘”;卷十三遺教經“隄塘”;卷十四四分律3卷“隄防”;卷十八雜阿毗曇心論9卷“隄 ”;卷二十四阿毗達摩俱舍論13卷“隄塘”。
  2.李巡曰:欝,盛氣也。卷二大般涅槃經9卷“欝烝”;卷二十陁羅尼雜集經1卷“欝烝”。
  3.李巡曰:凡可食之菜皆不熟曰饉。卷十八雜阿毗曇心論11卷“饑饉”。
  4.李巡曰:四方有水,獨高可處,故曰渚。卷十四四分律46卷“實渚”;卷十七俱舍論12卷“水渚”;卷十八立世阿毗曇論2卷“路渚”。
  《音義》引孫炎注《爾雅》的內容有10處,9條注文。如:
  1.孫炎曰:鵝,一名舒鴈。卷二大般涅槃經8卷“鵝鴈”。
  2.孫炎曰:妖星也,四曰彗。卷二大般涅槃經8卷“彗星”。
  3.孫炎曰:宮門雙觀也。卷六妙法蓮華經4卷“臺觀”;卷二十四阿毗達摩俱舍論23卷“臺觀”。
  4.孫炎曰:三輔曰結縷,今關西饒之俗名句屢草也。卷十四四分律25卷“結縷”。
  《音義》引樊光注《爾雅》的內容,僅1見:
  樊光注云:荊州曰梅,揚州曰柟,益州曰赤楩。業似豫章,無子。卷二十六度集4卷“梓柟”。
  二 《音義》所引與《爾雅》基本相同者
  (一) 古今字、異體字之別
  《音義》引用《爾雅》及其註疏的內容達769處,通過與阮本《爾雅》比對,發現在這些所引字中,有部分與阮元奉敕主持校勘的《音義》有所不同,《音義》中訊在較多的古今字、異體字。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言部》中提及“古今字”云:“凡讀經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即歷史上表示同一字義而使用的不同的字。異體字是指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在共時和歷時上都有出現。《音義》所引《爾雅》的內容(包括原文和注文)對於糾正今本《爾雅》有著重要的作用。
  存在《爾雅》原文中的古今字、異體字如:
  1.阮本:閑、狎、串、貫,習也。(P67)
  《音義》:串古通作患,見《詩?皇矣》、《正義》及《釋文》。郝氏懿行曰,患乃本字, 串即患字之省。
  據釋舍人此注,可知“串”與“患”為古今字,“串”為古字,“患”為今字。
  2.阮本:邇、幾、暱,近也。(P83)
  《音義》引《爾雅》:昵,親近也。暱作昵,與《文選》所引悉同。
  又《尚書正義》中:昵,近也。
  可以推知,《爾雅》中“暱”與“昵”為古今字,“暱”為“昵”古字。
  3.阮本:爞爞、炎炎,薰也。(P182)
  《音義》卷四《大方便報恩經》第一卷:炎旱 《爾雅》:炎炎,熏也。(P94)
  4.阮本:斫謂之鐯。(P245)
  《音義》卷十四《四分律》第五十卷:作著 《爾雅》:“斫謂之木著 。木著 ,钁也。”(P310)
  《說文》“木著 ”下云:“斫謂之木著。”
  可以推知,“木著”與“鐯”可能為形旁不同的異體字。
  5.阮本:竿謂之箷。(P265)
  《音義》卷十六《善見律》第一卷:衣桁 《爾雅》:“竿謂之椸。”(P339)
  “箷”與“椸”可能為形旁不同的異體字。
  6.阮本:橛謂之闑。注:門閫。(P236)
  《音義》卷十五《十誦律》第十八卷:門闑 《爾雅》:“橛謂之臬。”注:門閫也。(P320)
  “闑”與“臬”可能為古今字關係。
  注文中也存在著古今字、異體字的差別,如:
  1.阮本:緡,綸也。注:《詩》曰:“維斯伊緡。”緡,繩也,江東謂之綸。(P159)
  《音義》卷十五《十誦律》第四十六卷:作緡 《爾雅》:“緡,綸也。郭璞曰:江東謂之緡。”(P323)
  可以推知,“緡”與“綸”可能為聲旁不同的異體字。
  2.阮本:賦,量也。注:賦稅所以評量。(P122)
  《音義》卷十四《四分律》第十五卷:賦與 《爾雅》:“賦,量也。注:賦稅所以平量也。”(P301)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云:“《釋文》訂,《說文》云:評議也。”《說文通訓定聲》云:“平亦作評。”
  可知,“平”和“評”為異體字關係。
  (二)一字之别
  《音義》所引的《爾雅》內容與阮本《爾雅》相比,有些地方僅有一字不同,基本上不影響其相近的意義,故把這些內容放在“《音義》所引與《爾雅》基本相同者”的部分。
  《音義》中所引《爾雅》的原文與阮本《爾雅》有一字之別的如:
  1.阮本:胎,始也。(P12)
  《音義》卷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十九卷:胞胎 《爾雅》:“胎,始養也。”(P11)
  《音義》所引比之《爾雅》,多了一“養”字。
  2.阮本:班,賦也。(P158)
  《音義》卷一《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十四卷:班下 《爾雅》:“班,賦與也。”
  阮本《爾雅》比之《音義》少了一“與”字。
  3.阮本:暱,近也。(P83)
  《音義》卷一《大集日藏分經》第八卷引《爾雅》:親昵 昵,親近也。(P19)   “昵”古作“暱”,《音義》所引比《爾雅》多出一“親”字。
  4.阮本:彗星為欃槍。(P303)
  《音義》卷二《大般涅槃經》第八卷:彗星 《爾雅》:“彗星,欃槍。”
  兩者比對,《音義》比《爾雅》少了一“為”字。
  《音義》所引《爾雅》的注文中,與阮本《爾雅》有一字不同的如:
  1.阮本:儴、仍,因也。注:皆謂因緣。(P79)
  《玄應》卷十七引《爾雅》云:“仍,因也。注:謂因緣也。”
  阮本《爾雅》下無“也”字。
  2.阮本:佻,偷也。注:謂苟且。(P107)
  《音義》卷五《等目菩薩所問經》上卷:輕佻 《爾雅》:“佻,偷也。注:苟且也。”
  《音義》所引《爾雅》注文與阮本相比,多了一“也”字。
  3.阮本:餬,饘也。注:麋也。
  《音義》卷八《前世三轉經》:餬口 《爾雅》:“餬,饘也。注云:即麋也。”
  阮本《爾雅》與《音義》所引相比,阮本《爾雅》注文少了一“即”字。
  4.阮本:桷謂之榱。注:屋椽。
  《音義》卷七《正法華經》第二卷:榱棟 《爾雅》:桷謂之榱。即椽。
  《音義》卷十五《僧祇律》第二十卷:榱棟 《爾雅》:桷謂之榱。郭璞曰:即椽。
  阮本《爾雅》與《音義》二引“榱棟”相比,一為“屋椽”,一為“即椽”。
  三 《爾雅》中的訛誤
  與《音義》比對而觀之,阮刻本《爾雅》原文中存有訛誤,如:
  1.阮本:白馬黑脣,駩。(P589)
  《音義》卷二《大般涅槃經》第十一卷:麒麟 《爾雅》:“白馬黑脣曰驎。”(P44)
  《玉篇》釋“駩”為“白馬黑脣”;釋“驎”為“馬黑脣”。《集韻》釋“驎”為“隱驎,馬色駮也”,意思是馬的毛色有深淺,斑駁隱粼,《通俗文》釋“駮色”為“黃白雑謂之駮犖。”。《爾雅》釋畜云“青驪驎,騨。”“駩”與“驎”是不同的兩類馬,“駩”為純白黑脣的馬匹,“驎”為雑黃白毛黑脣的雜色馬。由此可以推知,“駩”蓋訛為“驎”字。
  2.阮本:土,田也。(P127)
  《音義》卷十三《雜阿含經》:田家 《爾雅》:“田,土也。”(P287)
  又《輔行記》引《爾雅》:“田者,土也。”
  大概推知,阮本《爾雅》可能把“田”與“土”顛倒。
  3.阮本:勞、來、強、事、謂、翦、篲,勤也。(P51)
  邵晉涵疏云:“眾經音義引舍人云:‘來、強,事也。疑強、事二字本系舍人之注,傳寫者混入正文頁。’”
  顧尚之《爾雅正義》批校云:“遍考書傳,亦無訓來為強事者,竊疑舍人之注本舉‘來強事’三字而總釋之,唐時已脫其總釋之語,但存‘來強事也’四字而釋之,應誤引之也。”
  阮刻本《爾雅》注文中也存有部分的訛誤,如:
  1.阮本:窶,貧也。注:謂貧陋。窭貧也,求矩反。(P113)
  《玄應音義》卷十二《達摩多羅禪經》上卷:“貧窭 瞿庾反。《爾雅》:窭,貧也。郭璞曰:質陋也。”(P259)
  王树枬云:“案:《詩》、《毛詩》謂‘窭者無禮’,故郭注云‘質陋’。今本作‘貧陋’,‘貧’蓋‘質’形相近之偽”。今本《爾雅》中作“貧陋”,而《玄應音義》中為“質陋”,《玄應音義》書寫年代比今本《爾雅》要糟,所以可推知“貧”與“質”字形相近,大概是後人傳抄之誤寫。
  2.阮本:逡,退也。(P144)
  《玄應音義》卷九引《大智度論》第十七卷:“逡巡 且旬反。《爾雅》:逡,退也。郭璞曰:逡巡,卻退也。”(P192)
  另外,《文選?東都賦》注引郭注曰:“逡巡,卻去也。”今本《爾雅》並無郭注的這五個字。由此可以大概推知,今本《爾雅》蓋脫去了郭注“逡巡,卻退也”,只保留字的解釋。
  3.阮本:遇,偶也。注:偶爾相值遇。(P147)
  《玄應音義》卷二《大智度論》第二卷:“偶得 吳茍反。《爾雅》:偶,遇也。郭璞曰:偶爾相值也。”(P186)
  在郭璞的注中,“值”就是解釋經文中“遇”的意思,今本《爾雅》脫掉了注文中的“也”字,而衍出一“遇”字。
  4.阮本:垝謂之坫。墻謂之墉,鏝謂之杇,椹謂之榩,地謂之黝,墻謂之垩。白飾墻也。(P231)
  《玄應音義》卷十三《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堊飾 烏各反。白土也。《爾雅》:墻謂之堊。郭璞曰:以白土飾墻也。”(P268)
  周祖謨在《爾雅校箋》中云:“案:堊為白土,今本‘白’下蓋脫‘土’字。”此種觀點應該是正確的,今本《爾雅》中“白飾墻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加上“土”字,其義就明朗了。
  5.阮本:兔罟謂之罝。注:罝猶遮也。(P245)
  《玄應音義》卷七《入楞伽經》第八卷:“罝罟 《爾雅》:兔罟謂之罝。注云:罝,遮也。遮取兔也。罟音古,網也。”(P152)
  兩則材料相比對,可以發現今本《爾雅》脫了“遮取兔也”四字。周祖謨《爾雅校箋》中引《字鏡》“罝”下云:“菟罝謂之罝,罝即遮也,遮取菟也。”與《玄應音義》所引《爾雅》的郭注文相同,可推知,今本《爾雅》脫去了“遮取兔也”四字。
  6.阮本:衣蔽前謂之襜。注:今蔽膝也。(P250)
  《玄應音義》卷十六《大愛道比丘尼經》上卷:“襜衣 衣蔽前謂之襜。郭璞云:“即今蔽膝也。言襜襜然前後出也。”(P349)
  周祖謨《爾雅校箋》引《字鏡》“詹”下云:“衣弊前謂之襜。蔽膝也郭璞云:“即今蔽膝也。言襜襜然前後出也。”。此引與《玄應音義》中所引相同,故可大概推知今本《爾雅》脫去了“言襜襜然前後出也”一句。   7.阮本《爾雅》:康謂之蠱,澱謂之垽。滓澱也。今江東呼垽。(P256)
  《玄應音義》卷十五《十誦律》第二十七卷:“酒澱 徒建反。《爾雅》澱謂之垽,郭注云:澱滓也。垽音魚靳反。”(P320)
  《玄應音義》卷九《大智度論》第九卷:“潘澱 《爾雅》:澱謂之垽。郭璞曰:澱滓也。江東呼為垽。”(P189)
  阮元《校勘記》中云:“滓澱也,當作澱滓也。邢疏云:澱滓。泥也。”可以推知,“滓澱”乃為“澱滓”的倒文。
  8.阮本:注旄首謂之旌。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P313)
  《玄應音義》卷十三《佛滅度後金棺葬誦經》:“旌表 子盈反。《爾雅》注:毛首曰旌”郭璞曰:“戴旄於竿頭也。(P272)
  《玄應音義》卷十九《佛本行集经》第二十八卷:旌旂 資盈反,下巨衣反。《爾雅》注:“毛首曰旌。”郭璞曰:“戴旄於竿頭也。”(P400)
  《說文解字》釋“戴”字云:“分物得增益曰戴。”段注:“……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
  《說文解字》釋“載”字云:“乘也。”段注:“乘者,覆也。上覆之則下載之。故其義相成。引申之謂所載之物曰載。”
  今本《爾雅》和《玄應音義》的郭注中,一為“戴”,一為“載”,據析可推,“載”可能為“戴”的形誤之字。
  9.阮本《爾雅》:粼,堅中。注:竹類也,其中實。(P437)
  《玄應音義》中卷十《般若燈論》第十卷中引《爾雅》:“粼,堅中。郭璞曰:粼,竹名。其中堅,可以為席。”(P207)
  兩則材料相比對,可以發現今本爾雅中脫去了“可以為席”四字。
  10.阮本《爾雅》:牛曰齝,食之已久,復出嚼之。(P581)
  《玄應音義》卷九《大智度論》第二卷中:“牛齝 《爾雅》云:牛曰齝。郭璞曰: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也”。(P186)
  《玄應音義》卷十四:“齝食 《爾雅》曰:牛曰齝。郭璞注云:食已復出謂嚼之也。”(P311) 由以上三則材料推知,今本《爾雅》大概脫去了“也”字。
  11.阮本:爰、粵、魚、那、都、繇,於也。注:《左傳》曰:“棄甲則那。”那猶今人云那那也。書曰:皋陶曰:“都”、“繇辭”、“於乎”,皆語之韻絕。(P25)
  周祖謨《爾雅校箋》云:“玄應音義卷二引郭璞爾雅注云:於、于,皆語之韻絕辭也。案郭璞此注乃總釋正文“于、繇、於”,數詞皆為語絕之辭也。今本注文‘於’下‘于’字既誤為‘乎’,‘繇’下復衍‘辭’字,遂不可解。據玄應所引,原注大概是作“繇、於、于,皆語之韻絕辭也”
  12.阮本《爾雅》:貿,賈,市也。(P102)
  《玄應音義》卷十四《四分律》第六卷:“更貿 《爾雅》:貿、賈、市,賈也。郭璞曰:交易物為貿,《詩》云‘抱布貿絲’是也。”(P298)
  今本《爾雅》本無“交易物為貿”五字,應為脫文。
  13.阮本《爾雅》:董、督,正也。注:皆謂御正。督,多毒反。(P79)
  《玄應音義》卷十六《舍利弗問經》釋“督令”:“《爾雅》:督,正也。注云:謂御正之名。”(P351)
  王樹枬云:“御正下宜據增之字,文義方明。今本蓋刪脫耳”。
  14.阮本:謔、浪、笑、敖,戲謔也。注:謂調戲也。(P24)
  《音義》卷十三《四輩經》引《爾雅》云:“戲,謔也。謂相調戲也。”(P272)
  《玉篇》“謔”下引此注亦作“謂相啁戲也。”“啁”與“調”古通。
  據此,我們大概可以得知,“謂”下應有“相”字,今本《爾雅》已脫。
  第四章 結語
  從以上《玄應音義》引《爾雅》的材料與阮本的《爾雅》相比對,可以看出:
  《玄應意義》在釋義時旁征博引者巨多,引用《爾雅》的材料高達769處,這為糾正今本《爾雅》的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玄應音義》中所引的《爾雅》內容與今本《爾雅》的內容大部分相同,今本《爾雅》中只有小部分內容在經過千百年來的輾轉傳抄、刊刻、勘訂后出現了訛誤,出現這寫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不能苛求于古人,畢竟當時的技術以及條件都很有限,不能與今日之科技相提並論。
  另外,校勘的態度應多聞闕疑,須慎之又慎,不可強不知以為知,以不誤為誤,逞意妄改。糾正今本《爾雅》的訛誤,還須群觀眾書,用其他的材料進一步加以佐證。在利用《玄應音義》來匡正《爾雅》之謬誤之時,要謹慎對待,不能盡信《玄應音義》書中之云,注意分析區別,再取他證佐之方可。
  參攷文獻
  (1)〔唐〕釋元應撰,莊炘、錢坫、孫星衍校,王雲五主編.一切經音義(六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
  (2)〔清〕阮元撰.十三經註疏:爾雅註疏(十卷)(影印)[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3)〔清〕王樹枬.爾雅郭注佚存補訂[M].清光緒刻本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王世偉整理.爾雅註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6)梁啟超撰.佛學研究十八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徐時儀校注.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中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周祖謨.爾雅校箋(上、下)[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姚衛群.佛教入門:歷史與教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0)徐時儀.玄應和慧琳《一切經音義》研究[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版
  (11)于亭.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蔡英杰.中國古代語言學文獻教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年版
  (13)杜澤遜.文獻學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
  (14)徐時儀.玄應《眾經音義》方俗詞考[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15)徐時儀.玄應《眾經音義》的成書與版本流傳考探[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 4期
  (16)楊正業.玄應音義研究[J].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17)姜磊.玄應《一切經音義》引《說文》研究[J].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18)芮文浩.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爾雅註疏指誤》[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6月,第3期
  作者简介
  尉薇 女 河南省郸城县人 1992-12-20 云南大学本科生,古代汉语文学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东二院 650021 尉薇 15198826062
其他文献
[摘 要]煤炭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提高煤炭的开采技术,选择正确的开采方法,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采煤技术的介绍,对采煤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煤技术;采煤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集中供热体制日益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的覆盖范围也日益扩大,随着集中供暖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集中供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迅速扩张的背后隐藏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得到尽快的、妥善的解决,否则会对我国城市进一步规划和城市环境美观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阻碍。本文对供热管网的设计及其防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型和超大型的复杂结构系统。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工程机械臂系统结构动力学及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工程机械臂;系统结构;动力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48-01  工程机械臂,尤其是大型工程机械臂,其结构复杂。工程机械臂的动态性能和力学
期刊
[摘 要]大港油田滩海地区井资料少、井距较大,薄互层的储层预测存在困难,基于地震资料的地质建模研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埕海油田二区已建立的薄互层地质建模效果评价研究,认为受沉积相影响滩海油田薄互层较发育,比较适合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研究。通过对反映薄互层的岩相模型进行平面和垂向精度分析,优选出符合地质认识的岩相模型。  [关键词]埕海二区 薄互层 储层建模  中图分类号:TE3
期刊
[摘 要]乌兰木伦洗煤厂建成末煤系统以来,使用螺旋分选机对末煤粗煤泥进行分选,但是分选效果并不理想,矸石产品中跑精煤情况比较严重。通过简述本厂螺旋分选机的种类、型号及作用,论述螺旋分选机的工作原理,阐述影响分选效率的因素,从而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螺旋分选机的分选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螺旋分选机;粗煤泥;精煤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 要]在末煤处理系统中重介旋流器是主要的分选设备。提高重介旋流器的分选效果对乌厂的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重介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通过加入原煤灰分在线监测仪,对工艺进行细微技术改造。使重介旋流器分选的工艺参数随原煤灰分的变化而自动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分选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旋流器 液固比 入料压力 灰分 分选效果  中图分类号:TQ5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要:油井检泵周期是描述一口油井正常生产周期长短的一项重要指标。检泵周期的长短直接反映了油井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滨南二矿稀油位于单家寺油田的东南部,从构造上看,为一复杂断块油藏。随着油藏开发的逐步深入,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地层亏空、开采措施的影响以及地层流体对地层的浸泡、冲刷,导致岩石骨架应力发生变化,从而使深井泵及其它井下工具的工作条件变得恶劣。因此,如何改善该区块油井的工作状况,对油井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增长,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压电缆在电力事业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目前地下直埋高压电缆的施工方式更加具有经济效益,于是被各电力建设项目广泛使用。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电缆外皮容易出现被老鼠咬破或者被外力损坏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会造成电缆烧损事故。因此,对于地下直埋高压电缆外皮破损检测装置的研制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校产业公司财务管理依附于高校的财务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型财务管理,而高校产业公司是企业型财务管理,因此,高校产业公司应突破高校财务管理的瓶颈,健全高校产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满足高校产业公司财务管理的业务需求;要从产业公司的资本结构、财务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确立科学高效的财会运行机制,才能发挥高校产业公司“产、学、研”的优势,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校 产业公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活塞式压缩机的日常维护时间和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如何做压缩机的维修管理工作。为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塞式压缩机 维护保养 检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B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38-01  为保证压缩机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护保养。通过维护保养,能全面掌握机器的状况,可以及时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