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让语言生根发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实践,着重从“读悟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体验各种角色”、“填补课文空白”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言积累 读中感悟 想象画面 角色体验 填补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 “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目标中,对语言的积累又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语言因素,教材中不乏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散文,文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训练资源。那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为学生开辟轻松、高效的积累道路呢?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读悟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俗语说得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荷花》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抒发了作者热爱荷花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荷花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见过观赏过荷花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欢之情。下面是我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片段:
  师:同学们,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样的姿态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最美。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交流想法:
  生:我喜欢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碧绿的荷叶多美啊!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生:我也喜欢荷叶。他说“挨挨挤挤”的荷叶,那荷叶说明很多很多,真好看。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读出荷叶的“挨挨挤挤”。
  学生感情朗读。
  师:挨挨挤挤,满池的荷叶,真的很美,在生活中你见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我在花园里见过花挨挨挤挤的。
  生:大街上,买彩票时人可多了,也挨挨挤挤的。
  师:带上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二、想象课文画面,促进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大部分课文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图画,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把握时机,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请看《秋天的图画》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丰收的美丽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图画)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生:田里的稻子弯着腰,笑着对农民伯伯说:“农民伯伯,我们已经长大了,你们快来呀! ”
  生:树上的苹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从远处传来一阵阵快活的笑声:“小朋友们,你们好。”
  师:真厉害!你们都有一双会观察事物的漂亮眼睛。
  生:树上的大鸭梨轻轻地说:“秋天到了。”
  师:你看书上的图画,树上的梨子多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表示呢?
  生:挤。
  师:你和同桌两个人的作业都很认真,可是老师只表扬了明明,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我心里有一点不服气。
  师:是啊!上次我就看见你在下面和自己小声地说话呢!这我们可以用“嘀咕”来形容。现在你能再来试试看吗?
  生:大鸭梨挤在绿油油的树叶间小声地嘀咕着:“我们是金黄的灯笼,我们才是秋姑娘派来的使者呢!”
  师:恩!好个不服气的大鸭梨呀!
  师:瞧,秋天是一幅幅多么美麗的图画啊!蓝天上的大雁也想告诉我们,它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呢。
  生:大雁一会儿排个“人”字,一会儿排个“一”字,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依靠丰富的画面和有启发性的谈话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的形象,通过认真的观察,从而开阔眼界,拓开思路,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我指导学生看图,巧妙地启发学生说话,把看到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概括起来、并描绘出来。这种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积累了语言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实践训练。
  三、扮演各种角色,深化语言积累
  生动、逼真的情景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我是小演员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特别有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多留点时间,创设积极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充当课文中不同角色的人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
  如:《酸的和甜的》一课,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或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商量故事中每一个小动物在看到一串串紫色的,诱人的葡萄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用什么样的语言或动作来表演才是最合适的。在演出中,学生们绘声绘色,非常投入:“狐狸”在葡萄架下垂涎欲滴,着急地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乖巧”的“小松鼠”坐在凳子搭成的“小树”上,默默地念叨着“狐狸是森林王国里最聪明的公民,他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很酸,我们不能吃。”;正好这时好伙伴小兔子经过他家门口,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兔子,“懂事”的小兔子也记住了“葡萄是酸的”;后来“小猴子”发现
  了这一片诱人的葡萄,他没有听从小动物的劝告,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忙往嘴里送……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想所思,在运用课文中积累的词句的同时加入了许多自己创作的元素,体验到了表演的成功与喜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我是“小记者”
  对于课文中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小记者采访”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强化口语的训练来发展语言。
  如《司马光》,当一个孩子掉进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运用“采访”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女生当“小记者”,男生是“司马光”自由采访,教师巡视指导,气氛十分活跃。训练中,“小记者”千方百计地提出问题,“小司马光”则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以及联系当时的情境,灵活作答。
  3、我是小导游
  对于写景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内容展开“我是小导游”活动,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运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自编解说词,借助课件、挂图向“游客”介绍课文中的景点,并回答其他同学对景点有关内容的咨询……例如学习完《北京》一课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北京的小导游,你打算怎样介绍北京的各种名胜古迹?”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劲头来了,纷纷举手要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北京的迷人风光。
  四、填补课文空白,沉淀语言积累
  写文章时,作者往往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在作品中留有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涵咏、品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这一 “艺术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则能在丰富的想象中,在艺术再创造的活动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坐井观天》一课,最后写到: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我问学生:“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们纷纷联系,积极准备。在学生准备好后,我邀请几个学生想象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可能会看到的景色,想说的话语。
  在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
  生1:它看见蓝蓝的天空,绿绿的青草,清清的小河……它赞叹着说:“世界真美啊!”
  生2:小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世界真大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瞧着孩子们描绘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有的还能活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积累的语言转换运用,这是多么令人欣喜啊!
  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作为教师,应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强化语言训练,活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语境。学生便会积极观察、灵动思考、大胆想象,便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重塑”》.
  [2]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随着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和对新教学实践的探索,我逐渐的认可了如下几种理念:  一、给学生发展以空间,即营造宽松教育。  想必大家都熟悉这样的描述:现实中的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倒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坐着的学生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这段刻薄话中透着目前师生关系形象而深刻的剖析与写真。苏霍姆林
修辞是一种为适应表达要求,加强表达效果而选择和运用语言形式的规律。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一些引进的新的辞格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飞白和闪避就是其中的两种。  飞白原指书法中一种特殊的笔法。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的白地。我们这里所说的飞白是故意运用错误字词(白字)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吃酒战(持久战),刮民党(国民党),大有钱图(前途)等。  飞白经常被运用在一些广告语里。金龙三轮车的广告词是:踏上金龙,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化难为易效果,因此仔细观察和动手实验是教好和学好物理的一条根本途径。演示实验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也是验证理论的唯一尺度,并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一个物理教师来说,对新的教材中各种教学仪器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趣味与幽默;疑问与悬念;音乐
【摘要】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时机,对中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培养,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就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了研究,以起到优化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 个性差异 个性发展    1、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强调其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创造;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要坚持全面培养的原则,
【摘要】目前,国内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测证明自闭症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训练,可以使其逐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自闭儿的困扰。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刻意将这类训练融合到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去。  【关键词】自闭症 孤僻 交往能力 训练    一、初识特殊孩子,观察具体表现  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摘要】针对职业中学的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重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在不同的专业课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任务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较强,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时兴趣都很大,可真正学习计算机课程没多久,
【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情境分析,同时详细阐述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以及教学环节设置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 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普遍现象是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原因就在于原本内容丰富、课堂活跃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枯燥乏味、照本宣科,这样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加關怀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仅就随笔批语这一角度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的好批语能成为学生心中高层次的营养丰富的精神快餐。  【关键词】批语 关注生命 人文教育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