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会是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发明。”前天晚上,一个大学学弟在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然后他发微信给我,问我能聊聊吗?说再不找个人聊聊他就要气爆炸了。原来,上周他参加了高中同学会。他曾经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理科学霸,人缘极好。这次同学会,他是抱着特别期待的心情去的。本以为可以和曾经关系很好的同学们好好缅怀一下热血青春,顺便打听一下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他所在的杂志社快要倒闭了,想问问老同学有什么门路。
没想到,大家听说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杂志社的普通编辑,象征性地跟他喝了杯酒,就转而去巴结当晚人气最高的同学了——那个高中时代毫无存在感,成绩平平、长相平平,连槽点都没有的眼镜男。因为,他29岁,已经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就连班上混得很不错的创业公司老板、总裁特助都跟律师同学称兄道弟,咨询法律问题,讨论以后可能的合作,活像当初他们有多熟似的。
学弟很愤慨:这个社会太功利了。以前这帮人想借他的笔记,想抄他的卷子,一个个跟孙子似的,如今在他面前全成了大爷。以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眼镜男,现在成了抢手货。“还有比这些人的功利嘴脸更恶心的吗?”他最后总结道。
一年前,我会非常同意他的说法。那时候我写的剧本被圈中大腕看了,评价是“惊艳”,他们公司决定投资几千万力捧这个剧,并且保证可以上某卫视,档期都定了。然后这个剧开始选演员、拍样片,在圈内一定程度上也传开了。
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各路人马辗转找到我,有投资商说让我给他们也写个剧本,条件随便开,去海南租个别墅写都行,想去马尔代夫度假也行;有影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提出想给我开个工作室,地址都帮我选好了;一个土豪以前是做房地产的,想转投影视行业,每天请我喝早茶,跟我聊她传奇的一生,然后说要给我投2000万帮我开个公司,我被她的热情吓呆了。我感觉怎么这么多“小伙伴”、“好朋友”同时上线了。
然后没过多久,因为各种原因,我的剧上不了某卫视了。小伙伴们一听说这事儿,几天之内就迅速下线了。再也不约我喝茶,再也不跟我談理想谈人生,再也不跟我规划未来了,仿佛从没认识过我一样,仿佛之前的一切都是我幻想的一样。
当时我对影视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个行业真的是翻脸不认人啊。当时那个影视公司的人跟我见面的时候一直吐槽圈内某个编剧,说他写了一部电影之后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之后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烂。但是在朋友圈,那个他所谓的“笨蛋编剧”发的每一条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点赞。“笨蛋编剧”今年又有一部作品火了,他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盛赞这个作品,夸这个编剧太牛!能势利到这个程度,也是一种境界。我也想过,他真的忘了跟我吐槽过这个编剧吗?他没发现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吗?其实更大的可能是,他根本就不会在乎我怎么看。比起一个当红编剧,谁在乎另一个过气编剧的心情啊。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功利不好吗?功利的背后不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游戏规则吗?要么你超越这些,忠于自己,不在乎别人,如果你在乎,你想获得尊重和赞美,你就先变得“牛”啊。
当初他们对我各种示好,不是因为我“牛”,而是因为某卫视“牛”。当我跟某卫视失去关联,我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有朝一日,我不用靠攀附某卫视就能获得认可,说明我才是真的“牛”了。这不是一件很鼓舞人心的事儿吗?
这个圈子看起来很浮躁很现实,可是规则极其透明,什么都不看,就看你的作品。不管你是导演、演员还是编剧,凭作品说话。你拍的是电视,凭收视率说话;你拍的是电影,凭票房说话。你要是不屑于商业,那好,用奖项说话。一想到规则这么透明,我就非常安心。
很多人会说,那还有各种潜规则的存在呢。其实,潜规则也是规则的一部分。你可以做选择,然后自己承担后果。更重要的是,功利的背后,它承认的是你的努力。没有任何收视率、任何票房、任何奖项是单靠投机就能获得的。想通了这些,我再也不会抱怨这个圈子现实,这个社会功利。当别人对我满不在乎的时候,说明我的专业水平还太low,我会乖乖去钻研自己的业务,再努力100倍。当别人对我友善了一些,我应该庆幸,我居然有利用价值了,说明我进步了。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吗?放眼当下,所有行业不都这样吗?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你想要一个小小的机会,没有。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的面前有一万个机会,挡都挡不住。
规则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你不需要有什么杂念,更无需花时间去抱怨。你只要找到你喜欢并擅长的事,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机会自然就会砸过来。那句很流行的话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后面这句完全是自我鼓励,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想让人家高攀不起,我们需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故事。我问学弟,能告诉我你最努力的是什么时候吗?他说就是高中,那时候他非常勤奋,非常好强,家里也管得很严,所以他学习很拼,成绩很好。上了大学,感觉没人管了,大半时间拿去打电玩、谈恋爱,毕业了也是随便找个工作,图个安逸。
我说对呀,以前的同学对你好的时候,恰恰是你最努力的时候,你这些年混吃等死,凭什么赢得他们的尊重?凭什么还指望人家给你提供工作机会?而反观那个眼镜男,从他的角度看,不是非常励志的逆袭故事吗?高中的时候成绩平平,大家假装看不见他,但他能拿到律师执照,能奋斗到成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这里面有多少艰辛,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所以人家凭什么不能被巴结呢?凭什么不能得到更多合作机会,得到更大发展呢?这正说明这个社会很公平。
这个世界就是马太效应,你越优秀,机会越多。少的是雪中送炭,多的是锦上添花。而如果你想被锦上添花,首先你得先变成锦。
摘自《感悟》
然后他发微信给我,问我能聊聊吗?说再不找个人聊聊他就要气爆炸了。原来,上周他参加了高中同学会。他曾经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理科学霸,人缘极好。这次同学会,他是抱着特别期待的心情去的。本以为可以和曾经关系很好的同学们好好缅怀一下热血青春,顺便打听一下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他所在的杂志社快要倒闭了,想问问老同学有什么门路。
没想到,大家听说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杂志社的普通编辑,象征性地跟他喝了杯酒,就转而去巴结当晚人气最高的同学了——那个高中时代毫无存在感,成绩平平、长相平平,连槽点都没有的眼镜男。因为,他29岁,已经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就连班上混得很不错的创业公司老板、总裁特助都跟律师同学称兄道弟,咨询法律问题,讨论以后可能的合作,活像当初他们有多熟似的。
学弟很愤慨:这个社会太功利了。以前这帮人想借他的笔记,想抄他的卷子,一个个跟孙子似的,如今在他面前全成了大爷。以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眼镜男,现在成了抢手货。“还有比这些人的功利嘴脸更恶心的吗?”他最后总结道。
一年前,我会非常同意他的说法。那时候我写的剧本被圈中大腕看了,评价是“惊艳”,他们公司决定投资几千万力捧这个剧,并且保证可以上某卫视,档期都定了。然后这个剧开始选演员、拍样片,在圈内一定程度上也传开了。
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各路人马辗转找到我,有投资商说让我给他们也写个剧本,条件随便开,去海南租个别墅写都行,想去马尔代夫度假也行;有影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提出想给我开个工作室,地址都帮我选好了;一个土豪以前是做房地产的,想转投影视行业,每天请我喝早茶,跟我聊她传奇的一生,然后说要给我投2000万帮我开个公司,我被她的热情吓呆了。我感觉怎么这么多“小伙伴”、“好朋友”同时上线了。
然后没过多久,因为各种原因,我的剧上不了某卫视了。小伙伴们一听说这事儿,几天之内就迅速下线了。再也不约我喝茶,再也不跟我談理想谈人生,再也不跟我规划未来了,仿佛从没认识过我一样,仿佛之前的一切都是我幻想的一样。
当时我对影视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个行业真的是翻脸不认人啊。当时那个影视公司的人跟我见面的时候一直吐槽圈内某个编剧,说他写了一部电影之后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之后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烂。但是在朋友圈,那个他所谓的“笨蛋编剧”发的每一条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点赞。“笨蛋编剧”今年又有一部作品火了,他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盛赞这个作品,夸这个编剧太牛!能势利到这个程度,也是一种境界。我也想过,他真的忘了跟我吐槽过这个编剧吗?他没发现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吗?其实更大的可能是,他根本就不会在乎我怎么看。比起一个当红编剧,谁在乎另一个过气编剧的心情啊。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功利不好吗?功利的背后不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游戏规则吗?要么你超越这些,忠于自己,不在乎别人,如果你在乎,你想获得尊重和赞美,你就先变得“牛”啊。
当初他们对我各种示好,不是因为我“牛”,而是因为某卫视“牛”。当我跟某卫视失去关联,我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有朝一日,我不用靠攀附某卫视就能获得认可,说明我才是真的“牛”了。这不是一件很鼓舞人心的事儿吗?
这个圈子看起来很浮躁很现实,可是规则极其透明,什么都不看,就看你的作品。不管你是导演、演员还是编剧,凭作品说话。你拍的是电视,凭收视率说话;你拍的是电影,凭票房说话。你要是不屑于商业,那好,用奖项说话。一想到规则这么透明,我就非常安心。
很多人会说,那还有各种潜规则的存在呢。其实,潜规则也是规则的一部分。你可以做选择,然后自己承担后果。更重要的是,功利的背后,它承认的是你的努力。没有任何收视率、任何票房、任何奖项是单靠投机就能获得的。想通了这些,我再也不会抱怨这个圈子现实,这个社会功利。当别人对我满不在乎的时候,说明我的专业水平还太low,我会乖乖去钻研自己的业务,再努力100倍。当别人对我友善了一些,我应该庆幸,我居然有利用价值了,说明我进步了。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吗?放眼当下,所有行业不都这样吗?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你想要一个小小的机会,没有。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的面前有一万个机会,挡都挡不住。
规则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你不需要有什么杂念,更无需花时间去抱怨。你只要找到你喜欢并擅长的事,尽最大努力把它做好,机会自然就会砸过来。那句很流行的话是: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后面这句完全是自我鼓励,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想让人家高攀不起,我们需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故事。我问学弟,能告诉我你最努力的是什么时候吗?他说就是高中,那时候他非常勤奋,非常好强,家里也管得很严,所以他学习很拼,成绩很好。上了大学,感觉没人管了,大半时间拿去打电玩、谈恋爱,毕业了也是随便找个工作,图个安逸。
我说对呀,以前的同学对你好的时候,恰恰是你最努力的时候,你这些年混吃等死,凭什么赢得他们的尊重?凭什么还指望人家给你提供工作机会?而反观那个眼镜男,从他的角度看,不是非常励志的逆袭故事吗?高中的时候成绩平平,大家假装看不见他,但他能拿到律师执照,能奋斗到成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这里面有多少艰辛,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所以人家凭什么不能被巴结呢?凭什么不能得到更多合作机会,得到更大发展呢?这正说明这个社会很公平。
这个世界就是马太效应,你越优秀,机会越多。少的是雪中送炭,多的是锦上添花。而如果你想被锦上添花,首先你得先变成锦。
摘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