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能源日益紧缺,空分压缩机作为整个空分厂的核心耗能设备,用户对其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压缩机制造厂家转子模型级的气动性能无论是从效率方面、从工况范围方面、还是从能头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想再提高的空间不大,因此本文主要从定子件角度-扩压器,研究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词]空分装置 空压机 扩压器
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40-01
扩压器可以分为:无叶扩压器,半高扩压器,全高扩压器。三种扩压器各有其优缺点:无叶扩压器效率最低,但是工况范围最好;全高扩压器效率最高,但是工况范围相对狭窄,尤其是对高能头叶轮,范围更窄,并且随着机组的大型化,全高扩压器更容易引起管路振动;半高扩压器参数介于两者之间。
从结构上来说,传统的扩压器是顺着气流方向推进蜗壳,这种扩压器的外径-蜗壳内径至少要1.6倍叶轮直径,有的达到1.8倍。通过改进装配方式,从蜗壳背部进行装配,这样就可以将蜗壳内径降低到1.35倍叶轮直径,减小蜗壳重量12%左右,扩压器重量减少54%,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四万空分为例,仅此一项,就可以降低材料成本6万余元,同时这种结构更利于系列化,只要蜗壳系列化完成,扩压器也随之完成了系列化,每次设计时,只需要对局部进行小范围改动即可。当扩压器在现场引起管路振动时,只需要对叶片进行切削即可,不用像传统结构那样,更换整个扩压器。
扩压器设计的核心是叶片的设计,从叶片的数量来说,首先要满足气动的要求,数量太少,导流不充分,起不到扩压的作用,数量太多又容易引起阻塞,降低机组效率。同时扩压器叶片数量要与叶轮的叶片数量,导叶的叶片数量互为质数,并且要进行固有频率的分析,确保不会发生频率共振,如果发生共振,运转一年左右变会造成叶轮疲劳断裂。其次就是叶片的进、出口角度和型线设计,这时就需要通过CFD分析,按照附图一方式进行建模,不同的角度和型线,对效率的影响最高可达3%,同时能扩大或者缩小流量范围10%左右,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得出最佳的效率,由于空分压缩机压力参数比较固定,因此常规情况下,不需要每台都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大大缩小工作量。
随着叶轮直径大于1000mm,由于半开式叶轮的能头比较高,叶轮周速一般可达380m/s,在这种情况下,机组的噪音比较大,而这种大的噪音,一方面影响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会容易引起管路的振动加大,可以加大10倍以上,甚至直径振裂管路,这种时候,就需要对扩压器采取一定的措施:1.在叶轮直径1000-1100mm时,可以对扩压器叶片采取切角的方式,即入口处压力面的0.4,吸力面的0.2,总宽度的0.3,三点成一个面,进行切削,这样可以减小管路的振动;2.在叶轮直径大于1100mm时,需要采用半高扩压器,半高扩压器一般来说会略降低机组的性能,比如说0.4倍的叶片宽度,会降低机组效率1.5%左右,但是通过优化设计,对叶片角度和型线进行更改,反复的对比分析计算,有时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附图二,不仅效率没有降低,还拓宽了机组的工况范围,尤其大流量是效率提高,采取这种形式的扩压器,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避免管路振动,另一方面由于其大流量时效率好,因此在整个机组设计点选取时,可以选取更小的点作为设计点,按照国内的经验,一般各个环节都会留有余量,这样就导致最后的空压机往往不是在最佳效率点运行,虽然设计点是好的,但是实际运行点往往偏低,通过提高扩压器对大流量的影响,选取合理的设计点,可以提高现场实际运行效率1%左右,并且略微降低制造厂的成本,同时即使现场需要最大工况,压缩机也是可以满足的,对于四万空分来说,一个百分点,就是280KW/小时,按照工业用电计算,一年就是245万的电费。
空分压缩机,尤其是大型空分压缩机,竞争对手主要为跨国巨头,比如说曼透平,西门子,还有新兴的韩国三星公司等,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需要尽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设计手段倾尽全力之后,只能從加工制造角度进一步提高效率:叶片是整体铣制的,精度6.3左右,通过磨料流方式,可以把表面精度提高到0.4,通过两种精度的扩压器对比性能试验,可以提高机组效率0.3%,可以说对机组成本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效率却有了一个小幅度的提高。
整个扩压器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会增加中标几率,成本的降低会提高企业的利润,市场逐步萎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压缩机市场上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黄钟岳,王晓放,透平式压缩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徐忠.离心式压缩机原理(修订本),第二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关键词]空分装置 空压机 扩压器
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40-01
扩压器可以分为:无叶扩压器,半高扩压器,全高扩压器。三种扩压器各有其优缺点:无叶扩压器效率最低,但是工况范围最好;全高扩压器效率最高,但是工况范围相对狭窄,尤其是对高能头叶轮,范围更窄,并且随着机组的大型化,全高扩压器更容易引起管路振动;半高扩压器参数介于两者之间。
从结构上来说,传统的扩压器是顺着气流方向推进蜗壳,这种扩压器的外径-蜗壳内径至少要1.6倍叶轮直径,有的达到1.8倍。通过改进装配方式,从蜗壳背部进行装配,这样就可以将蜗壳内径降低到1.35倍叶轮直径,减小蜗壳重量12%左右,扩压器重量减少54%,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四万空分为例,仅此一项,就可以降低材料成本6万余元,同时这种结构更利于系列化,只要蜗壳系列化完成,扩压器也随之完成了系列化,每次设计时,只需要对局部进行小范围改动即可。当扩压器在现场引起管路振动时,只需要对叶片进行切削即可,不用像传统结构那样,更换整个扩压器。
扩压器设计的核心是叶片的设计,从叶片的数量来说,首先要满足气动的要求,数量太少,导流不充分,起不到扩压的作用,数量太多又容易引起阻塞,降低机组效率。同时扩压器叶片数量要与叶轮的叶片数量,导叶的叶片数量互为质数,并且要进行固有频率的分析,确保不会发生频率共振,如果发生共振,运转一年左右变会造成叶轮疲劳断裂。其次就是叶片的进、出口角度和型线设计,这时就需要通过CFD分析,按照附图一方式进行建模,不同的角度和型线,对效率的影响最高可达3%,同时能扩大或者缩小流量范围10%左右,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得出最佳的效率,由于空分压缩机压力参数比较固定,因此常规情况下,不需要每台都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大大缩小工作量。
随着叶轮直径大于1000mm,由于半开式叶轮的能头比较高,叶轮周速一般可达380m/s,在这种情况下,机组的噪音比较大,而这种大的噪音,一方面影响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会容易引起管路的振动加大,可以加大10倍以上,甚至直径振裂管路,这种时候,就需要对扩压器采取一定的措施:1.在叶轮直径1000-1100mm时,可以对扩压器叶片采取切角的方式,即入口处压力面的0.4,吸力面的0.2,总宽度的0.3,三点成一个面,进行切削,这样可以减小管路的振动;2.在叶轮直径大于1100mm时,需要采用半高扩压器,半高扩压器一般来说会略降低机组的性能,比如说0.4倍的叶片宽度,会降低机组效率1.5%左右,但是通过优化设计,对叶片角度和型线进行更改,反复的对比分析计算,有时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附图二,不仅效率没有降低,还拓宽了机组的工况范围,尤其大流量是效率提高,采取这种形式的扩压器,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避免管路振动,另一方面由于其大流量时效率好,因此在整个机组设计点选取时,可以选取更小的点作为设计点,按照国内的经验,一般各个环节都会留有余量,这样就导致最后的空压机往往不是在最佳效率点运行,虽然设计点是好的,但是实际运行点往往偏低,通过提高扩压器对大流量的影响,选取合理的设计点,可以提高现场实际运行效率1%左右,并且略微降低制造厂的成本,同时即使现场需要最大工况,压缩机也是可以满足的,对于四万空分来说,一个百分点,就是280KW/小时,按照工业用电计算,一年就是245万的电费。
空分压缩机,尤其是大型空分压缩机,竞争对手主要为跨国巨头,比如说曼透平,西门子,还有新兴的韩国三星公司等,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需要尽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设计手段倾尽全力之后,只能從加工制造角度进一步提高效率:叶片是整体铣制的,精度6.3左右,通过磨料流方式,可以把表面精度提高到0.4,通过两种精度的扩压器对比性能试验,可以提高机组效率0.3%,可以说对机组成本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效率却有了一个小幅度的提高。
整个扩压器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会增加中标几率,成本的降低会提高企业的利润,市场逐步萎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压缩机市场上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黄钟岳,王晓放,透平式压缩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徐忠.离心式压缩机原理(修订本),第二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