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应从常规教育抓起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根据十几年的从教实践,我也深有体会: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常规教育的主要依据
  
  国家颁布的《守则》和《规范》具体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用《守则》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使之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必定会成为品质优秀、知识优秀、能力优秀的社会公民。
  进行常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是切实培养他们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进行各项具体的行为习惯训练,如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习惯,热爱劳动、吃苦耐勞的习惯,热爱集体的习惯,勤奋学习、毅力顽强的习惯,不怕困难、顽强勇敢的习惯,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等等。把这些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校内校外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之中,常抓不懈,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必定会成为一个素质较高的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儿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每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智商、自制能力等都存在差异。任何一种习惯都不可能一触即通、一说就能形成、一形成就不改变,应根据《守则》和《规范》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梳理成若干类的常规,然后分主次、分阶段,再重点抓某一习惯的养成,逐渐形成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对任何一种习惯从要求到具体细节,都要经过教师的解释、要求、示范、检查、总结等环节的耐心指导。
  
  三、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需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小学生接受教育很快,学习新东西很快,但他们一般都有缺少耐心、自制力差等特征,所以对小学生进行任何一种常规训练,都要从严要求、从严督导。严并非意味着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通过一系列规范的动作、文明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出行为规范、意志坚强的思想素质。
  
  四、进行常规教育应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丰富多彩的多种形式
  
  可以访问其他任课教师、家长,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机智。教师可在师生互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通过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来带动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由于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一贯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因此无论是在校的还是走向社会的,不论是国家干部、学者还是普通的农民,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比较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发着光、放着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仍然很普遍,课堂上呈现“复习(提几个问题)——讲新课——讲练习——讲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既沒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复习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这些倾向和现象淡化了基本知识的教学,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
期刊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可见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凡是成功的教育无不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体现,然而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课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地确立和得到尊重,学生主体性未能充分发挥。这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政治课堂上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讓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注重情感调控,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偏重语言信息、行为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情感信息的调控,必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
期刊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急剧需求为广大教者提出新的课题。它要求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中央适时英明地提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精神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应从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创新是一种灵感火花的激情迸射,它需要一种合适的情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种高昂的情绪。  初中生已渐脱去孩童的幼稚,学习已有一定的目的性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前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可是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最佳的配合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觉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效果较为理想。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筑起心灵的桥梁    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通过心灵的相互沟通来实现的。教师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课堂
期刊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每堂课要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喜欢,方可能使教学有成效。”怎样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兴趣为磁场来吸引学生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尝试介绍几种激趣的策略,与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求知情景——以“疑”激趣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巧设悬念把枯燥乏味的教学知识以生活实景的形式出现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觉得难以下笔、无话可说,教师也感到棘手。这种现象几乎带有普遍性。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把他们引上乐于写作的道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写作的意义   
期刊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对数学课的质量进行评定,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分析、比较、发扬成绩、改正不足,推动教学改革,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评价一堂课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有科学的依据,有适当的尺寸来衡量,而不能凭个人的喜好去主观臆断。惟有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成功地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上课
期刊
周济部长曾在新闻会上说过:“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出实招、硬招、高招,要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真心实意把青少年一代培养好。”在培养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班主任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优良的学风和班风呢?应从“严”管方面入手。    一、严而有理    初中生个性正在形成,自我意识快速增长,由于环境变化和青春期的关系,学生行为容易失范。班主任面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