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本书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3.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在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7篇。
4.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二、 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 通假字
(1)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2)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3)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5)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6)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
(7)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原先,从前)
(8)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通顺)
(10)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2. 词类活用
(1)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 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4)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
(5) 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
(6) 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感到痛苦”)
(7) 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8)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忍受饥饿”;“使……受到贫困之苦”)
(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动词,活用作名词,在国内;出,动词用作名词,在国外)
(10)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发扬)
(11) 亲贤臣(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12) 远小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13) 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诈凶恶的敌人)
(14) 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 古今异义
(1)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2)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牢)
(3) 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4) 再而衰(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表示行为的重复)
(5)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6) 窥镜自视(古义:照;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看)
(7)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地区、区域)
(8)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9)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10)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的憎恨)
(11)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出身卑贱,见识鄙陋;今义:品行、手段低劣)
(12) 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与“感谢”相近)
4. 一词多义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的)
①乃下令(动词,颁布,下达)
②受下赏(名词,下等)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动词,如,像)
①二者不可得兼(动词,能够)
②得之则生(动词,得到,获得)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②徐公来,孰视之。(通“熟”,形容词,仔细)
①受上赏(名词,上等)
②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进献)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留给)
②深追先帝遗诏(名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①朝服衣冠(名词,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名词,官府的大堂)
④皆朝于齐(动词,朝拜)
5. 重要虚词
而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可是)
②呼尔而与之(修饰连词)
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表示目的)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表示结果)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拿)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于
①是所欲有甚于生者(动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介词,从)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⑤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到,引出处所)
⑥躬耕于南阳(介词,在,引出处所)
⑦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在,引出时间)
⑧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引出动作对象)
为
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动词,是)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介词,为了;动词,做,接受)
三、 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庭,院子;若,像;市,集市。
舍生取义:舍弃生命以求取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计,计算;待,等待。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茅庐,草屋。
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本书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3.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在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7篇。
4.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二、 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 通假字
(1)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2)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3)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5)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6)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
(7)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原先,从前)
(8)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通顺)
(10)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2. 词类活用
(1)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 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 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4)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
(5) 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
(6) 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感到痛苦”)
(7) 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8)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忍受饥饿”;“使……受到贫困之苦”)
(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动词,活用作名词,在国内;出,动词用作名词,在国外)
(10)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发扬)
(11) 亲贤臣(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12) 远小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13) 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诈凶恶的敌人)
(14) 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 古今异义
(1)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2)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牢)
(3) 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4) 再而衰(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表示行为的重复)
(5)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6) 窥镜自视(古义:照;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看)
(7)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地区、区域)
(8)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9)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10)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的憎恨)
(11)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出身卑贱,见识鄙陋;今义:品行、手段低劣)
(12) 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与“感谢”相近)
4. 一词多义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的)
①乃下令(动词,颁布,下达)
②受下赏(名词,下等)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动词,如,像)
①二者不可得兼(动词,能够)
②得之则生(动词,得到,获得)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②徐公来,孰视之。(通“熟”,形容词,仔细)
①受上赏(名词,上等)
②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进献)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留给)
②深追先帝遗诏(名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①朝服衣冠(名词,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名词,官府的大堂)
④皆朝于齐(动词,朝拜)
5. 重要虚词
而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可是)
②呼尔而与之(修饰连词)
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表示目的)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表示结果)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拿)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于
①是所欲有甚于生者(动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介词,从)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⑤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到,引出处所)
⑥躬耕于南阳(介词,在,引出处所)
⑦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在,引出时间)
⑧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引出动作对象)
为
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动词,是)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介词,为了;动词,做,接受)
三、 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庭,院子;若,像;市,集市。
舍生取义:舍弃生命以求取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计,计算;待,等待。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茅庐,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