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势与政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经验,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供新的教学方式,既是对这门课程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要。本文通过对讨论式学习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上的应用研究,得出这一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并通过讨论式学习对新政策、新现象有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
一、我国《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至今的主要成就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办,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与理解,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和机会,这就使得其思想容易受到国外或当今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办,将会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修养,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和大局,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思潮。
(一)课堂教学在各高校普及展开
我国各个高校目前都已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活动,其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针对每一个年级的学生的具体状况,各高校也分别展开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形势政策课程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观看录音录像、专题讲座记忆社会实践同样也是形势政策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对当前社会形势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专业教师团队的不断完善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安排上,国家规定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复杂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困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针对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社会上新出现的各类问题与矛盾,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更新与讲解,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不能仅仅通过一套课件课教材就应付所有形势政策学习,只有任课教师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这一门课程才能高质量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政策敏感把握的能力,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都有着较为扎实、深刻认识。即便是兼职代课的任课老师也都有着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与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总而言之,通过多年对《形势与政策》这一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各类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于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就教学内容而言,云南师范大学的“1+4+X”教学模式由于其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内容组合多样化,对于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所谓“1+4+X”教学模式,就是以传统的形式政策教育为主干,与此同时拓展校史校情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四大板块的教育内容,另外这一模式之中的“X”则指的是根据当期形势与政策的热点问题,扩展与之相关的课程,例如开展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课、专题课等等。而从教师角度而言,同样有着多种模式的创新,例如全员参与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突显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具体而言,高校不仅重视完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发挥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要将教育目的同学生需求相结合、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通过这三大结合,使《形势政策》课真正变成有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与困惑的一堂思想教育课。
二、课堂讨论形式参与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应多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议题
《形式与政策》课的内容十分广泛与复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社会、道德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包,其中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而且由于这一课程的内容时常会随着我国新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上新出現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不停更新,所以整体而言这一课程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这就在无形之中给《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在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与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同时,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并通过积极的讨论与参与进入到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来,就需要在选定课程内容时多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把握,所涉及的问题应当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或至少是学生有话可说,可以参与进来的问题,如果所选题目与学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便是学生想要发言也会无话可说,反而会使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变得空洞无趣,不能产生其应当发挥的教育作用。
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首先必须要符合与遵循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在此大前提的基础之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程选题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其所思所想,将当代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列入教学之中,在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具体问题时,必须要始终进行正确的政策解读,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讨论中来。 如果想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说服力,就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通过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对形式政策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某一熟悉的案例分析讨论来深化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与学习,而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积极向上的思路分析问题,不能任由部分学生偏颇、极端的思想在课堂上肆意传播。
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为《形势与政策》课带来更大的活力,为课堂讨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将会有助于其对本课题的深入了解,不同思想的交流也会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借鉴其他同学的思想火花,通过讨论自己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加以疏导和解释,可以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思想,减少其受到误听误信谣言的冲击。例如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这些小问题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和不满情绪,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真是的所系所想,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正面看待问题,不可以讹传讹,扩大不满情绪。或者结合某一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不同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会出现不同的思想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之时,应该一边记录观察一边注重引导整体的讨论应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注意在解释相关问题时解读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对社会美好未来的憧憬。
只有多选取学生感兴趣能参与的话题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积极进行讨论,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既可以知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又可以对其进行因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
(二)将学生实践经历列入课程教学内容
各个高校关于学生的课余实践活动都非常重视,实践活动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同时学生也乐于讨论自己在实践中的各种经历,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课外实践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我国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形势与党的政策有更深刻地理解,为其早日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指的是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校外实践则是要求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并通过在社会这一大学校的具体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了解自己未来就业相关企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了解我国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形成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问题,也由于初次接触社会,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难免存在片面不全的情况,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讨论上,应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实习经历畅所欲言,尽量让所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都积极发言,表达心中的想法,并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解答,这样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可以在一个人人乐于参与的轻松氛围中进行,同样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让教师指导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将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在实践期间的学习与提高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实践经历,分享实践心得,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且乐于参与。当然,让学生分享的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本课程的重点仍在于向学生宣传讲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因而在学生课堂讨论的同时,需要对其产生的困惑进行合理解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课堂讨论教学
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落脚点,在具体的教学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要以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作为依据,同时需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现实需要来进行教学安排,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堂讨论纳入教学过程中。
不同层次与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根据各个年级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细化教学内容,将《形势与政策》课上成一趟与学生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在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上,往往由于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而对这堂课不够重视,如果所有课堂上的内容都是根据学生当下最需了解的情况讲解内容,那么学生将会有着极高的参与热情,并愿意积极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所反映的实际需求,高校应成立专门的专题讲座来进行教学,因为专题讲座的教學形式不仅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时效性较强的问题,同时专题讲座因为有着固定的主题,可以有利于学生事先准备发言材料,有助于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专题讲座的课堂容量很大,可以容纳众多学生前来听课,由于参与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在学生提问与讨论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回答将会有利于解决大部分拥有相同困惑的学生的问题。通过将专题讲座与讨论式学习的结合,将会使得课堂的效率提高,通过一次讲座阐明大多数学生的困惑。例如针对大四毕业生工作的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讲座的上课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并由老师进行统一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的解答将会直接解决全场学生的类似困惑,因而这种讨论教学方式非常高效。
总之,讨论式的《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学,将会有利于学生对当期的课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学。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如果想要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则必须紧紧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点与需要点,只要对于学生热切关注的问题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他们才会有话可说乐于参与,这就要求广大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积极调研,寻找学生最需要的课题来进行教学活动,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通过讨论牢牢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
一、我国《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至今的主要成就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办,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与理解,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和机会,这就使得其思想容易受到国外或当今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办,将会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修养,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和大局,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思潮。
(一)课堂教学在各高校普及展开
我国各个高校目前都已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活动,其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针对每一个年级的学生的具体状况,各高校也分别展开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形势政策课程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观看录音录像、专题讲座记忆社会实践同样也是形势政策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对当前社会形势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专业教师团队的不断完善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安排上,国家规定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复杂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困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针对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社会上新出现的各类问题与矛盾,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更新与讲解,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不能仅仅通过一套课件课教材就应付所有形势政策学习,只有任课教师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这一门课程才能高质量完成。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政策敏感把握的能力,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都有着较为扎实、深刻认识。即便是兼职代课的任课老师也都有着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与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总而言之,通过多年对《形势与政策》这一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各类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于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就教学内容而言,云南师范大学的“1+4+X”教学模式由于其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内容组合多样化,对于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所谓“1+4+X”教学模式,就是以传统的形式政策教育为主干,与此同时拓展校史校情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四大板块的教育内容,另外这一模式之中的“X”则指的是根据当期形势与政策的热点问题,扩展与之相关的课程,例如开展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课、专题课等等。而从教师角度而言,同样有着多种模式的创新,例如全员参与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突显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具体而言,高校不仅重视完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发挥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要将教育目的同学生需求相结合、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通过这三大结合,使《形势政策》课真正变成有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与困惑的一堂思想教育课。
二、课堂讨论形式参与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应多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议题
《形式与政策》课的内容十分广泛与复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社会、道德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包,其中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而且由于这一课程的内容时常会随着我国新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上新出現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不停更新,所以整体而言这一课程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这就在无形之中给《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在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与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同时,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并通过积极的讨论与参与进入到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来,就需要在选定课程内容时多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把握,所涉及的问题应当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或至少是学生有话可说,可以参与进来的问题,如果所选题目与学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便是学生想要发言也会无话可说,反而会使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变得空洞无趣,不能产生其应当发挥的教育作用。
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首先必须要符合与遵循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在此大前提的基础之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程选题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其所思所想,将当代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列入教学之中,在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具体问题时,必须要始终进行正确的政策解读,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讨论中来。 如果想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说服力,就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通过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对形式政策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某一熟悉的案例分析讨论来深化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与学习,而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积极向上的思路分析问题,不能任由部分学生偏颇、极端的思想在课堂上肆意传播。
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为《形势与政策》课带来更大的活力,为课堂讨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将会有助于其对本课题的深入了解,不同思想的交流也会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借鉴其他同学的思想火花,通过讨论自己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加以疏导和解释,可以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思想,减少其受到误听误信谣言的冲击。例如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这些小问题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和不满情绪,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真是的所系所想,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正面看待问题,不可以讹传讹,扩大不满情绪。或者结合某一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不同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会出现不同的思想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之时,应该一边记录观察一边注重引导整体的讨论应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注意在解释相关问题时解读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对社会美好未来的憧憬。
只有多选取学生感兴趣能参与的话题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积极进行讨论,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既可以知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又可以对其进行因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
(二)将学生实践经历列入课程教学内容
各个高校关于学生的课余实践活动都非常重视,实践活动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同时学生也乐于讨论自己在实践中的各种经历,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课外实践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我国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形势与党的政策有更深刻地理解,为其早日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指的是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校外实践则是要求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并通过在社会这一大学校的具体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了解自己未来就业相关企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了解我国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形成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问题,也由于初次接触社会,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难免存在片面不全的情况,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讨论上,应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实习经历畅所欲言,尽量让所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都积极发言,表达心中的想法,并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解答,这样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可以在一个人人乐于参与的轻松氛围中进行,同样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让教师指导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将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在实践期间的学习与提高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实践经历,分享实践心得,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且乐于参与。当然,让学生分享的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本课程的重点仍在于向学生宣传讲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因而在学生课堂讨论的同时,需要对其产生的困惑进行合理解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课堂讨论教学
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落脚点,在具体的教学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要以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作为依据,同时需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现实需要来进行教学安排,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堂讨论纳入教学过程中。
不同层次与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根据各个年级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细化教学内容,将《形势与政策》课上成一趟与学生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在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上,往往由于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而对这堂课不够重视,如果所有课堂上的内容都是根据学生当下最需了解的情况讲解内容,那么学生将会有着极高的参与热情,并愿意积极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所反映的实际需求,高校应成立专门的专题讲座来进行教学,因为专题讲座的教學形式不仅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时效性较强的问题,同时专题讲座因为有着固定的主题,可以有利于学生事先准备发言材料,有助于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专题讲座的课堂容量很大,可以容纳众多学生前来听课,由于参与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在学生提问与讨论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回答将会有利于解决大部分拥有相同困惑的学生的问题。通过将专题讲座与讨论式学习的结合,将会使得课堂的效率提高,通过一次讲座阐明大多数学生的困惑。例如针对大四毕业生工作的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讲座的上课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并由老师进行统一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的解答将会直接解决全场学生的类似困惑,因而这种讨论教学方式非常高效。
总之,讨论式的《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学,将会有利于学生对当期的课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学。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如果想要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则必须紧紧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点与需要点,只要对于学生热切关注的问题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他们才会有话可说乐于参与,这就要求广大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积极调研,寻找学生最需要的课题来进行教学活动,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通过讨论牢牢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