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成方成圆的领导艺术
成方成圆的领导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艺术。“方”是原则性,是地、市档案局(馆)长权力的象征,是地、市档案局(馆)长权力的行使:而“圆”则是灵活性,是地、市档案局(馆)长用权的方略,是方法、是手段、是艺术。成方成圆,既对立又统一:方不是圆,圆亦不是方,但在一定条件下,方可成圆,圆亦可成方;方中有圆,圆中亦有方:方圆互补,相得益彰。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成方成圆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 先圆后方和先方后圆的领导艺术
地、市档案局(馆)长何时该运用“先圆后方”的领导艺术呢?
其一,地、市档案局(馆)长由副局(馆)长提升为局(馆)长时。初任局(馆)长时,由于对局(馆)长的工作还不够熟悉,对于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如何找准切入点使自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心中尚无把握,因此,这时应该深入群众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能不顾局(馆)内原有基础和条件就急于改变现状,更不能贸然采取毫无成功把握的某些措施。
其二,由外单位调任地、市档案局(馆)长时。此刻决不能“下车伊始”就急于求成,而采取稳住局势的“先圆后方”策略。这是因为新任地、市档案局(馆)长对局(馆)情况、上下关系、科室间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局(馆)内业务基础、各人的性格特点均缺乏了解。此刻,新任地、市档案局(馆)长要进行个别谈心,熟悉情况,逐渐进入角色,
那么,地、市档案局(馆)长何时又要运用“先方后圆”的领导艺术呢?
其一,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时。在时间紧迫、任务很特殊、不及时处理就要贻误战机的情况下,地、市档案局(馆)长就要“先方后圆”,当机立断,果决下达命令,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其二,在处理原则问题时,在原则面前,地、市档案局(馆)长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相反,要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原则要坚持,同时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即所谓“先方后圆”。
1.2 小圆大方和小方大圆的领导艺术
所谓“小圆大方”,就是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小的问题上可以灵活些、机动些、变通些、大度些,而在大的方面即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更不能本末倒置。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另外,有些事情虽无重大意义但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就可以“方”:有些重大事情因一时尚不清楚其来龙去脉,地、市档案局(馆)长心中也没有准数,此时就不能轻率决断,而应等待、观察、了解,待弄清原委后再作妥善处理。这就属于“小方大圆”。
2 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
地、市档案局(馆)长一般都是靠两手来对部属进行领导和管理:一是“恩”,即关心群众,体贴部下,热心解决他们生活上、工作上以及思想上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扫清各种障碍因素,以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威”,即靠手中的权力和职位的影响力,部署工作乃至“发号施令”。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对部属进行领导和管理时,宜运用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以恩为本,辅之以威”的领导艺术
什么是“以恩为本”呢?笔者认为,所谓“以恩为本”,就是要为部下办好事、办实事,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多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大家同心同德,
同时必须指出,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部属单靠“恩”是不够的,必要时要辅之以威。当然,权威不等于权位,不是靠宣传树立,而是靠言行自然形成。一个地、市档案局(馆)长若无权威,只恩无威,这是不行的。
2.2 “当恩则恩,该威则威”的领导艺术
既然“恩”与“威”是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部属的两个方面,那么二者就不该偏废,而是应该做到“当恩则恩,该威则威”。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呢?
首先,应该因人制宜。对待不同的人,由于各人性格的特征、文化素养等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区别对待,能用“恩”解决问题时就不再施“威”。
其次,应该因事制宜。只有在布恩失效的情况下,才要施展权的威力,或者在不用权威不足于解决问题时就要理直气壮地“威”起来。
再次,应该因时制宜。不同时期或不同时间里,允许采用不同方式处理问题,当然,其前提必须是哪种方式能把问题妥善处理好就采取哪种方式。
最后,应该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关键在于地、市档案局(馆)长要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对策。
3 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
“隐”与“显”既对立又统一。地、市档案局(馆)长在领导和管理部属的过程中,有时以隐形用权为主,有时又采取显性用权方略。这就是所谓的“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 “以隐为主,以显为辅”的领导艺术
聪明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在用权时绝不咋咋呼呼,极少吆五喝六,而是稳稳当当、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按既定方针去实现预定目标。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权威在于他决策的正确性、主意的先进性、实施的可行性和结果的有效性。所谓“隐形用权”,是形式上的“隐”,而在实际上,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思路、做法和实施步骤是事先早与大家沟通过了并已经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从而才能统一大家的行动。
当然,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必要时实行“显性用权”又是必需的,如当众布置任务时,要求明确、清楚,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指出完成日期并公布奖惩条件等,一点也不含糊。
3.2 “当隐则隐,该显则显”的领导艺术
“隐形用权”与“显性用权”都是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且,方法和手段总要服从于目的,这是地、市档案局(馆)长考虑用权方式的基点。因此,地、市档案局(馆)长应该在用权之前做出正确判断:此时此地此事实施“隐形用权”好,还是“显性用权”好?是既隐又显,抑或隐中有显、显中有隐好?彼时彼地彼事由谁处理好,由局(馆)长、副局(馆)长还是科室长?或者调动各种力量综合解决好?关键在效果,“隐形用权”能收到好效果时就用隐形法,“显性用权”效果佳就用显性法。总之, “当隐则隐,该显则显”,力争做到“用权而不越权,放手而不放任”。所谓“用权而不越权”,是指地、市档案局(馆)长应当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上的决定权、业务上的指挥权、人事上的任免权、经费上的使用权、奖惩上的审定权、技术职务的聘任权等方面的权力),而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更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所谓“放手而不放任”,是指地、市档案局(馆)长要抓大事,干他应干的分内之事,不属于地、市档案局(馆)长或不必由地、市档案局(馆)长亲自处理的事,就该大胆地放手、交由自己的部下去干。这样,既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又可使地、市档案局(馆)长摆脱日常琐事的缠绕,腾出工夫抓重要的事。地、市档案局(馆)长的领导艺术在于能从大家的各种意见中找到正确的部分并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完整的和全面的正确意见,用它来统一全局(馆)的思想,再用它来统一全局(馆)的行动。
4 走出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艺术的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反对冒尖,吃大锅饭。这显然是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问题上的反映。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善搞平衡,甚至公开说“当领导的就是搞平衡的”。于是,年终评比,今年你评优秀,明年他评优秀,后年我评优秀,轮流坐庄。选先进,这次你当先进,下次他当标兵,搞平分秋色。这种机会均等的做法,表面上看既公平又合理,但实际上是不分优劣,不讲条件,推卸责任,也打击了冒尖人才。
误区之二:缺乏了解,授权不当。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对工作、对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了解,把任务随意分配给什么人,不管他是否有能力、有条件把它干好。这就是典型的“缺乏了解,授权不当”,也是对工作极不负责的态度的集中表现。
误区之三:事必躬亲,用人不信。这种地、市档案局(馆)长,表面上看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但实际上是对他人不信任、不肯放权的一种表现。
误区之四:部下扯皮,不闻不问。对于部下互相扯皮、推诿、踢皮球,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则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不是“无为而治”,这是不负责任地放弃领导权,推卸局(馆)长的领导责任。这样做不但不能取信于民,相反会使群众失去信心。
愿我们地、市档案局(馆)长们,学会运用“成方成圆、恩威互补、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走出领导艺术的四大误区,进一步增强地、市档案局(馆)凝聚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地、市档案工作新局面,推动地、市档案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成方成圆的领导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艺术。“方”是原则性,是地、市档案局(馆)长权力的象征,是地、市档案局(馆)长权力的行使:而“圆”则是灵活性,是地、市档案局(馆)长用权的方略,是方法、是手段、是艺术。成方成圆,既对立又统一:方不是圆,圆亦不是方,但在一定条件下,方可成圆,圆亦可成方;方中有圆,圆中亦有方:方圆互补,相得益彰。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成方成圆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 先圆后方和先方后圆的领导艺术
地、市档案局(馆)长何时该运用“先圆后方”的领导艺术呢?
其一,地、市档案局(馆)长由副局(馆)长提升为局(馆)长时。初任局(馆)长时,由于对局(馆)长的工作还不够熟悉,对于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如何找准切入点使自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心中尚无把握,因此,这时应该深入群众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能不顾局(馆)内原有基础和条件就急于改变现状,更不能贸然采取毫无成功把握的某些措施。
其二,由外单位调任地、市档案局(馆)长时。此刻决不能“下车伊始”就急于求成,而采取稳住局势的“先圆后方”策略。这是因为新任地、市档案局(馆)长对局(馆)情况、上下关系、科室间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局(馆)内业务基础、各人的性格特点均缺乏了解。此刻,新任地、市档案局(馆)长要进行个别谈心,熟悉情况,逐渐进入角色,
那么,地、市档案局(馆)长何时又要运用“先方后圆”的领导艺术呢?
其一,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时。在时间紧迫、任务很特殊、不及时处理就要贻误战机的情况下,地、市档案局(馆)长就要“先方后圆”,当机立断,果决下达命令,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其二,在处理原则问题时,在原则面前,地、市档案局(馆)长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相反,要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原则要坚持,同时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即所谓“先方后圆”。
1.2 小圆大方和小方大圆的领导艺术
所谓“小圆大方”,就是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小的问题上可以灵活些、机动些、变通些、大度些,而在大的方面即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更不能本末倒置。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另外,有些事情虽无重大意义但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就可以“方”:有些重大事情因一时尚不清楚其来龙去脉,地、市档案局(馆)长心中也没有准数,此时就不能轻率决断,而应等待、观察、了解,待弄清原委后再作妥善处理。这就属于“小方大圆”。
2 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
地、市档案局(馆)长一般都是靠两手来对部属进行领导和管理:一是“恩”,即关心群众,体贴部下,热心解决他们生活上、工作上以及思想上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扫清各种障碍因素,以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威”,即靠手中的权力和职位的影响力,部署工作乃至“发号施令”。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对部属进行领导和管理时,宜运用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恩威互补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以恩为本,辅之以威”的领导艺术
什么是“以恩为本”呢?笔者认为,所谓“以恩为本”,就是要为部下办好事、办实事,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多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大家同心同德,
同时必须指出,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部属单靠“恩”是不够的,必要时要辅之以威。当然,权威不等于权位,不是靠宣传树立,而是靠言行自然形成。一个地、市档案局(馆)长若无权威,只恩无威,这是不行的。
2.2 “当恩则恩,该威则威”的领导艺术
既然“恩”与“威”是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部属的两个方面,那么二者就不该偏废,而是应该做到“当恩则恩,该威则威”。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呢?
首先,应该因人制宜。对待不同的人,由于各人性格的特征、文化素养等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区别对待,能用“恩”解决问题时就不再施“威”。
其次,应该因事制宜。只有在布恩失效的情况下,才要施展权的威力,或者在不用权威不足于解决问题时就要理直气壮地“威”起来。
再次,应该因时制宜。不同时期或不同时间里,允许采用不同方式处理问题,当然,其前提必须是哪种方式能把问题妥善处理好就采取哪种方式。
最后,应该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关键在于地、市档案局(馆)长要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对策。
3 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
“隐”与“显”既对立又统一。地、市档案局(馆)长在领导和管理部属的过程中,有时以隐形用权为主,有时又采取显性用权方略。这就是所谓的“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地、市档案局(馆)长的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 “以隐为主,以显为辅”的领导艺术
聪明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在用权时绝不咋咋呼呼,极少吆五喝六,而是稳稳当当、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按既定方针去实现预定目标。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权威在于他决策的正确性、主意的先进性、实施的可行性和结果的有效性。所谓“隐形用权”,是形式上的“隐”,而在实际上,地、市档案局(馆)长的思路、做法和实施步骤是事先早与大家沟通过了并已经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从而才能统一大家的行动。
当然,地、市档案局(馆)长在必要时实行“显性用权”又是必需的,如当众布置任务时,要求明确、清楚,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指出完成日期并公布奖惩条件等,一点也不含糊。
3.2 “当隐则隐,该显则显”的领导艺术
“隐形用权”与“显性用权”都是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且,方法和手段总要服从于目的,这是地、市档案局(馆)长考虑用权方式的基点。因此,地、市档案局(馆)长应该在用权之前做出正确判断:此时此地此事实施“隐形用权”好,还是“显性用权”好?是既隐又显,抑或隐中有显、显中有隐好?彼时彼地彼事由谁处理好,由局(馆)长、副局(馆)长还是科室长?或者调动各种力量综合解决好?关键在效果,“隐形用权”能收到好效果时就用隐形法,“显性用权”效果佳就用显性法。总之, “当隐则隐,该显则显”,力争做到“用权而不越权,放手而不放任”。所谓“用权而不越权”,是指地、市档案局(馆)长应当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上的决定权、业务上的指挥权、人事上的任免权、经费上的使用权、奖惩上的审定权、技术职务的聘任权等方面的权力),而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更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所谓“放手而不放任”,是指地、市档案局(馆)长要抓大事,干他应干的分内之事,不属于地、市档案局(馆)长或不必由地、市档案局(馆)长亲自处理的事,就该大胆地放手、交由自己的部下去干。这样,既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又可使地、市档案局(馆)长摆脱日常琐事的缠绕,腾出工夫抓重要的事。地、市档案局(馆)长的领导艺术在于能从大家的各种意见中找到正确的部分并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完整的和全面的正确意见,用它来统一全局(馆)的思想,再用它来统一全局(馆)的行动。
4 走出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艺术的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反对冒尖,吃大锅饭。这显然是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地、市档案局(馆)长领导和管理问题上的反映。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善搞平衡,甚至公开说“当领导的就是搞平衡的”。于是,年终评比,今年你评优秀,明年他评优秀,后年我评优秀,轮流坐庄。选先进,这次你当先进,下次他当标兵,搞平分秋色。这种机会均等的做法,表面上看既公平又合理,但实际上是不分优劣,不讲条件,推卸责任,也打击了冒尖人才。
误区之二:缺乏了解,授权不当。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对工作、对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了解,把任务随意分配给什么人,不管他是否有能力、有条件把它干好。这就是典型的“缺乏了解,授权不当”,也是对工作极不负责的态度的集中表现。
误区之三:事必躬亲,用人不信。这种地、市档案局(馆)长,表面上看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但实际上是对他人不信任、不肯放权的一种表现。
误区之四:部下扯皮,不闻不问。对于部下互相扯皮、推诿、踢皮球,有的地、市档案局(馆)长则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不是“无为而治”,这是不负责任地放弃领导权,推卸局(馆)长的领导责任。这样做不但不能取信于民,相反会使群众失去信心。
愿我们地、市档案局(馆)长们,学会运用“成方成圆、恩威互补、隐显相兼”的领导艺术,走出领导艺术的四大误区,进一步增强地、市档案局(馆)凝聚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地、市档案工作新局面,推动地、市档案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