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36-01
第一章 国内绿道建设现状
1.1 绿道的涵义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是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起来的线型开敞空间[1]。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1.2 国内绿道建设的概况
绿道在欧美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绿道。在国内,绿道建设比国外起步要晚,大概在本世纪初才在珠三角、成都等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早的地区兴起。国内绿道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
绿道的实践必须依赖于公众和政府的意识。因此,提高公众意识对国内绿道研究进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绿道网建设,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工程捆绑等方式推进绿道网建设工作。
第二章 商洛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及前景分析
2.1 商洛市绿道建设背景及绿道建设的必要性
2.1.1商洛市区位及自然资源概况
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7.8--13.9℃,年平均降水量710--930毫米。境内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鹃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五条主要山脉,由西北向东北、东、东南延伸在古老的商洛境内,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洵河蜿蜒其中。此外还有一系列优美的自然景观,分布在商洛市各个县区。
2.1.2商洛市绿道网建设的必要性
1、各相关规划对商洛市发展的定位
在2007年编制的《商洛市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5)》中,依托交通条件的新变化,首次提出了“关中经济带和西安都市宜居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定位。各相关规划也对商洛城市发展性质及定位做了明确的表述,具体如表2.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商洛市近期规划都重在把商洛市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型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及绿化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绿道建设又是绿化系统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做好绿道规划和建设,将对商洛市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打造西安市第二生活区的重要途径
倾力打造西安市民第二生活区是商洛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西安市民来商的吃住游购需求,创建优质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优越舒适的休闲度假娱乐佳地。
3、加快实現保护环境、生态宜居的生态发展战略
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其中之一就是生态发展,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突出山水特色,保护丹江水体、山体等;加强城市居住空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2.2 商洛市绿道建设现状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结构决定了商洛的城市发展格局。目前,商洛市没有形成统一的绿道网络,只有一些单独的绿带和绿化节点,如丹江公园、中心广场、商鞅广场、龟山公园、金凤山公园等,还有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沟峪,如蒲峪沟、蟒龙峪沟、小龙峪沟、银明沟等。主城区内主要道路绿道系统基本上没有形成。
2.3 商洛市绿道规划
为推动商洛市生态文明和宜居城乡建设,积极探索绿道建设生态化、人性化、产业化和效益化的新路。在陕西省和商洛市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商洛市编制了《商洛市绿道规划》,为绿道建设管理提供了建设标准和技术指引,确保实施主体有序推进绿道建设。
商洛市绿道网体系可分为市域、一体两翼区域、中心城区三级体系,另外,考虑到商洛的山水特色,在市域范围内的沟峪,特别是商丹一体化沿线的沟峪开发中,同时考虑绿道建设。沟峪绿道作为商洛市绿道网络的支撑体系之一,但不计入绿道建设统计里程内。市域绿道规划结构为“一核、二轴、三带、三廊、七心”;商丹一体化地区绿道建设总里程(不含沟峪绿道)为175.47km,商丹一体化地区沟峪绿道建设总里程约100.0km,规划结构为“一带、三环、九线”;中心城区绿道建设总里程(主要为绿道连接线)为78.1km,规划结构为“一带、一环、多线”。
2.4 商洛市绿道建设前景及预期
1、规划实施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绿道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整治村容村貌相结合,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2、将缩小城乡差距,绿道建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有机链接。
3、推动市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绿道建设将提高广大群众对绿道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支持、使用和享受绿道,,使得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民心。
4、发展绿色经济,可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在绿道的建设发展中,串联了各个地方的景区景点,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村观光游等服务。
5、促进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绿道建设除了可以直接吸引游客以外,通过城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塑造等途径,提升城市整体吸引力、活力和竞争力。
6、对商洛市城市品牌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利用绿道规划,将“增城绿道”作为商洛市生态旅游和宜居城市的最佳结合点,其所代表的商洛生态环境好的城市品牌将得到国内广泛的关注。
[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2] 邓小威,明庆忠,旅游度假区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2011.12
第一章 国内绿道建设现状
1.1 绿道的涵义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是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起来的线型开敞空间[1]。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1.2 国内绿道建设的概况
绿道在欧美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绿道。在国内,绿道建设比国外起步要晚,大概在本世纪初才在珠三角、成都等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早的地区兴起。国内绿道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
绿道的实践必须依赖于公众和政府的意识。因此,提高公众意识对国内绿道研究进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绿道网建设,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工程捆绑等方式推进绿道网建设工作。
第二章 商洛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及前景分析
2.1 商洛市绿道建设背景及绿道建设的必要性
2.1.1商洛市区位及自然资源概况
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7.8--13.9℃,年平均降水量710--930毫米。境内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鹃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五条主要山脉,由西北向东北、东、东南延伸在古老的商洛境内,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洵河蜿蜒其中。此外还有一系列优美的自然景观,分布在商洛市各个县区。
2.1.2商洛市绿道网建设的必要性
1、各相关规划对商洛市发展的定位
在2007年编制的《商洛市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5)》中,依托交通条件的新变化,首次提出了“关中经济带和西安都市宜居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定位。各相关规划也对商洛城市发展性质及定位做了明确的表述,具体如表2.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商洛市近期规划都重在把商洛市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型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及绿化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绿道建设又是绿化系统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做好绿道规划和建设,将对商洛市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打造西安市第二生活区的重要途径
倾力打造西安市民第二生活区是商洛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西安市民来商的吃住游购需求,创建优质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优越舒适的休闲度假娱乐佳地。
3、加快实現保护环境、生态宜居的生态发展战略
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其中之一就是生态发展,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突出山水特色,保护丹江水体、山体等;加强城市居住空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2.2 商洛市绿道建设现状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结构决定了商洛的城市发展格局。目前,商洛市没有形成统一的绿道网络,只有一些单独的绿带和绿化节点,如丹江公园、中心广场、商鞅广场、龟山公园、金凤山公园等,还有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沟峪,如蒲峪沟、蟒龙峪沟、小龙峪沟、银明沟等。主城区内主要道路绿道系统基本上没有形成。
2.3 商洛市绿道规划
为推动商洛市生态文明和宜居城乡建设,积极探索绿道建设生态化、人性化、产业化和效益化的新路。在陕西省和商洛市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商洛市编制了《商洛市绿道规划》,为绿道建设管理提供了建设标准和技术指引,确保实施主体有序推进绿道建设。
商洛市绿道网体系可分为市域、一体两翼区域、中心城区三级体系,另外,考虑到商洛的山水特色,在市域范围内的沟峪,特别是商丹一体化沿线的沟峪开发中,同时考虑绿道建设。沟峪绿道作为商洛市绿道网络的支撑体系之一,但不计入绿道建设统计里程内。市域绿道规划结构为“一核、二轴、三带、三廊、七心”;商丹一体化地区绿道建设总里程(不含沟峪绿道)为175.47km,商丹一体化地区沟峪绿道建设总里程约100.0km,规划结构为“一带、三环、九线”;中心城区绿道建设总里程(主要为绿道连接线)为78.1km,规划结构为“一带、一环、多线”。
2.4 商洛市绿道建设前景及预期
1、规划实施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绿道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整治村容村貌相结合,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2、将缩小城乡差距,绿道建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有机链接。
3、推动市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绿道建设将提高广大群众对绿道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支持、使用和享受绿道,,使得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民心。
4、发展绿色经济,可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在绿道的建设发展中,串联了各个地方的景区景点,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村观光游等服务。
5、促进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绿道建设除了可以直接吸引游客以外,通过城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塑造等途径,提升城市整体吸引力、活力和竞争力。
6、对商洛市城市品牌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利用绿道规划,将“增城绿道”作为商洛市生态旅游和宜居城市的最佳结合点,其所代表的商洛生态环境好的城市品牌将得到国内广泛的关注。
[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2] 邓小威,明庆忠,旅游度假区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