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闻媒体行业的专业化要求,使得当前阶段保证新闻采访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提高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衔接效果等工作,成为了影响电视新闻播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同期声与新闻解说的关系以及工作原则两方面入手,对两者的无缝衔接技巧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经济性原则;采访策划;方案调整
中图分类号: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287-01
同期声作为新闻采访的特殊构成,主要是由新闻当事人对事件进行表述,是一种“闻其人,见其身”的符合信息符号,能够保证新闻采访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同期声与新闻解说的有效配合,可以有效提升新闻采访、播放的质量,是新闻人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意义
1、突出新闻现场的真实性
在电视新闻的播出时使用同期声,可以进一步突出新闻现场的真实性,尽可能的还原新闻的实际情况。电视新闻相较于其他的娱乐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影音、文字等载体,对真实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新闻的录制、采访、播放过程中,视频资料、同期声以及新闻解说是三位一体的,不仅能够丰富新闻的内容,进一步还原真实事件、人物,还可以通过新闻讲解等后期制作,提升节目的观看性,使新闻内容更加的通俗易懂。与此同时,同期声还凭借着真实、可靠的特性,保证了现场的画面感,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的佐证。在此基础之上,由于新闻的实际目的是对发生的事件、采访的人物等进行信息的解读、还原,为观众呈现出真实的内容。因此,为了加强解读、还原的可靠性,保证新闻报道客观、准确,需要在后期播放的过程中加入同期声,尤其是在进行人物采访或事件相关者进行口述表达时,同期声的使用会提升新闻的画面感。因此,适当的在新闻播放加入同期声,以新闻当事人的视角对事件进行描、,表达情感,既是提升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内在需要,也是保证新闻播放质量的重要基础。
2、对新闻内容进行补充
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后期的内容编辑时,同期声的使用不仅能够突出采访、录制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能进一步丰富电视新闻的客观内容,实现对新闻素材的合理利用。新闻采访的视频资料需要同期声与解说的配合,与新闻解说有所区别,同期声以当事人的视角对事件进行理解,能够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补充,使电视内容融合不同的新闻元素。从电视新闻的用户需求出发,新闻的真实性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因此,将新闻采访内容与同期声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在提升用户真实体验的同时,增强新闻的画面感,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关系与实际的工作原则
1、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关系
相关新闻人物的同期声,代表了一种“闻其人、见其声”信息符号,由于具备了画面感与真实性,因此,相较于文字信息更具权威。从具有代表性、特殊人物的口中表述的情感、语言,是同期声的突出特点与实际的使用原则。有代表性的人或者说是特别的人,有可能是新闻事件的实际参与者,也有可能是指新闻的目击者,或者说是具有评价资格的社会人士。而特别的话,既可以包含人物表述的亲身感受或具体经历,也可以指新闻解说或者目击者、旁观者的讲述、评判,人物与表述共同描绘了事件整体框架。事件的参与者作为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更具有权威性。同期声与解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事件的感受有主、客观之分。但由于二者都属于语言表述的一种,因此在实际电视新闻中的功能有一部分重叠。如,同期声可以有解说词代为表述,而解说词也与同期声表述的事件内容一致等。
2、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工作原则
同期声与新闻解说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应以权威性为主,兼顾经济型与表现性的原则,具体的工作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电视新闻的经济性原则,首先,同期声的使用应该简洁、明了,在有限的新闻播报时间内,将信息表述完整。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同期声属于口语表达,因此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性表述内容。与此同时,一些新闻采访对象的表达习惯与新闻播放要求冲突,有时采访者需要用关键词、问题等对被采访者进行提示,避免失误的情况。如,部分记者的采访解说词只有“某先生告诉记者”、“某市民介绍了当时的情况”等,使用了大量的同期聲,造成资源浪费;第二,电视新闻的表现性原则,该种原则通常需要考虑采访人物是否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吐字清晰、叙述准确、逻辑连贯,让电视观众理解。如果当事人的语言表述不连贯、语不成句,或者对事件的阐述不清晰、言不及义,可以使用新闻解说代替同期声。以同期声以及新闻解说的功能为标准,了解两者的工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不仅可以提升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与真实性,还可以为新闻“电视化”的转变夯实基础。
三、同期声与解说无缝衔接的技巧
通常情况下,电视的新闻解说也可以被称为文稿,但实际上,文稿即包含新闻解说词,同时也涵盖了同期声的内容。在采访过程中,不能将文稿单纯的概括为新闻解说,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解说与同期声在文稿中的有机结合。
1、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前,应事先做好规划方案,围绕本次新闻的主题,对同期声的提纲、采访流程进行设计,应注意在采访时,对采访对象进行表述节奏的把控,做好关键词提示工作。对于主题新闻的采访,记者在采访前应当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有关情况,确立报道的主题思想,设计同期声的提问提纲,并按照“文稿”的统一性,理清同期声与前后的解说词的逻辑关系,做到了然于心。在同期声采访时,如果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与记者原来的策划有出入,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可能比记者的原设想更好;二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偏离了主题。如果是前者,记者要根据这一内容补充了解情况,以便于在同期声出现之前有针对性地介绍,达到有机统一。如果是后者,则在现场进行提示,要求采访对象按记者的意图来讲述,直至记者满意为止。记者提前策划好的采访,录制同期声之前,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了沟通,采访对象了解记者的意图后,按照记者的报道思路进行归纳,使得解说词与同期声的衔接显得顺畅。
2、结合新闻采访的实际情况,对策划进行及时调整
采访前的策划与实地采访往往有出入或者有变化,记者要及时调整思路,重新确立主题,重新设计同期声采访内容。大多数的新闻题材,记者在采访之前往往只知其大概,其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在策划过程中,大多靠既往的经验进行设计,包括对同期声的设计,也是根据模糊的概念设计采访相关的人和事。到实地采访时,有相当一部分题材与原来的设想有出入。这种情况或因原来了解的事实有偏差,或因事物发生了变化,或因记者对该题材有了新的认识等等,需要记者及时地改变采访思路,重新确立主题。由此而涉及的同期声采访,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结语: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进行同期声的采访,不仅能够加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访的表现力,为观众提供更具有画面感的新闻节目。通过新闻解说与同期声的有机融合,新闻单位能够在保证节目采访经济性的同时,利用解说加强新闻的内在逻辑性,使得采访内容更加的通俗易懂,提升电视用户对新闻节目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谭焯民.画面、解说、同期声与电子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6,2(13);
[2] 毛逸源.非解说的言说的魅力——纪录片中解说词外其他声音元素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6(8);
[3] 王汉平.探析“电视声音”及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7).
[关键词]经济性原则;采访策划;方案调整
中图分类号: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287-01
同期声作为新闻采访的特殊构成,主要是由新闻当事人对事件进行表述,是一种“闻其人,见其身”的符合信息符号,能够保证新闻采访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同期声与新闻解说的有效配合,可以有效提升新闻采访、播放的质量,是新闻人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意义
1、突出新闻现场的真实性
在电视新闻的播出时使用同期声,可以进一步突出新闻现场的真实性,尽可能的还原新闻的实际情况。电视新闻相较于其他的娱乐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影音、文字等载体,对真实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新闻的录制、采访、播放过程中,视频资料、同期声以及新闻解说是三位一体的,不仅能够丰富新闻的内容,进一步还原真实事件、人物,还可以通过新闻讲解等后期制作,提升节目的观看性,使新闻内容更加的通俗易懂。与此同时,同期声还凭借着真实、可靠的特性,保证了现场的画面感,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的佐证。在此基础之上,由于新闻的实际目的是对发生的事件、采访的人物等进行信息的解读、还原,为观众呈现出真实的内容。因此,为了加强解读、还原的可靠性,保证新闻报道客观、准确,需要在后期播放的过程中加入同期声,尤其是在进行人物采访或事件相关者进行口述表达时,同期声的使用会提升新闻的画面感。因此,适当的在新闻播放加入同期声,以新闻当事人的视角对事件进行描、,表达情感,既是提升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内在需要,也是保证新闻播放质量的重要基础。
2、对新闻内容进行补充
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后期的内容编辑时,同期声的使用不仅能够突出采访、录制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能进一步丰富电视新闻的客观内容,实现对新闻素材的合理利用。新闻采访的视频资料需要同期声与解说的配合,与新闻解说有所区别,同期声以当事人的视角对事件进行理解,能够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补充,使电视内容融合不同的新闻元素。从电视新闻的用户需求出发,新闻的真实性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因此,将新闻采访内容与同期声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在提升用户真实体验的同时,增强新闻的画面感,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关系与实际的工作原则
1、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关系
相关新闻人物的同期声,代表了一种“闻其人、见其声”信息符号,由于具备了画面感与真实性,因此,相较于文字信息更具权威。从具有代表性、特殊人物的口中表述的情感、语言,是同期声的突出特点与实际的使用原则。有代表性的人或者说是特别的人,有可能是新闻事件的实际参与者,也有可能是指新闻的目击者,或者说是具有评价资格的社会人士。而特别的话,既可以包含人物表述的亲身感受或具体经历,也可以指新闻解说或者目击者、旁观者的讲述、评判,人物与表述共同描绘了事件整体框架。事件的参与者作为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更具有权威性。同期声与解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事件的感受有主、客观之分。但由于二者都属于语言表述的一种,因此在实际电视新闻中的功能有一部分重叠。如,同期声可以有解说词代为表述,而解说词也与同期声表述的事件内容一致等。
2、新闻解说与人物同期声的工作原则
同期声与新闻解说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应以权威性为主,兼顾经济型与表现性的原则,具体的工作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电视新闻的经济性原则,首先,同期声的使用应该简洁、明了,在有限的新闻播报时间内,将信息表述完整。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同期声属于口语表达,因此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性表述内容。与此同时,一些新闻采访对象的表达习惯与新闻播放要求冲突,有时采访者需要用关键词、问题等对被采访者进行提示,避免失误的情况。如,部分记者的采访解说词只有“某先生告诉记者”、“某市民介绍了当时的情况”等,使用了大量的同期聲,造成资源浪费;第二,电视新闻的表现性原则,该种原则通常需要考虑采访人物是否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吐字清晰、叙述准确、逻辑连贯,让电视观众理解。如果当事人的语言表述不连贯、语不成句,或者对事件的阐述不清晰、言不及义,可以使用新闻解说代替同期声。以同期声以及新闻解说的功能为标准,了解两者的工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不仅可以提升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与真实性,还可以为新闻“电视化”的转变夯实基础。
三、同期声与解说无缝衔接的技巧
通常情况下,电视的新闻解说也可以被称为文稿,但实际上,文稿即包含新闻解说词,同时也涵盖了同期声的内容。在采访过程中,不能将文稿单纯的概括为新闻解说,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解说与同期声在文稿中的有机结合。
1、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前,应事先做好规划方案,围绕本次新闻的主题,对同期声的提纲、采访流程进行设计,应注意在采访时,对采访对象进行表述节奏的把控,做好关键词提示工作。对于主题新闻的采访,记者在采访前应当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有关情况,确立报道的主题思想,设计同期声的提问提纲,并按照“文稿”的统一性,理清同期声与前后的解说词的逻辑关系,做到了然于心。在同期声采访时,如果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与记者原来的策划有出入,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可能比记者的原设想更好;二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偏离了主题。如果是前者,记者要根据这一内容补充了解情况,以便于在同期声出现之前有针对性地介绍,达到有机统一。如果是后者,则在现场进行提示,要求采访对象按记者的意图来讲述,直至记者满意为止。记者提前策划好的采访,录制同期声之前,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了沟通,采访对象了解记者的意图后,按照记者的报道思路进行归纳,使得解说词与同期声的衔接显得顺畅。
2、结合新闻采访的实际情况,对策划进行及时调整
采访前的策划与实地采访往往有出入或者有变化,记者要及时调整思路,重新确立主题,重新设计同期声采访内容。大多数的新闻题材,记者在采访之前往往只知其大概,其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在策划过程中,大多靠既往的经验进行设计,包括对同期声的设计,也是根据模糊的概念设计采访相关的人和事。到实地采访时,有相当一部分题材与原来的设想有出入。这种情况或因原来了解的事实有偏差,或因事物发生了变化,或因记者对该题材有了新的认识等等,需要记者及时地改变采访思路,重新确立主题。由此而涉及的同期声采访,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结语: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进行同期声的采访,不仅能够加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访的表现力,为观众提供更具有画面感的新闻节目。通过新闻解说与同期声的有机融合,新闻单位能够在保证节目采访经济性的同时,利用解说加强新闻的内在逻辑性,使得采访内容更加的通俗易懂,提升电视用户对新闻节目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谭焯民.画面、解说、同期声与电子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6,2(13);
[2] 毛逸源.非解说的言说的魅力——纪录片中解说词外其他声音元素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6(8);
[3] 王汉平.探析“电视声音”及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