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占有量比较的大,灌溉方式的选择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1.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概述及其特点
所谓的高效节水技术指的是除去传统的使用沟渠进行灌溉以及地表灌溉这两种方式之外的所有灌溉方式。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由于节水灌溉的投资成本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要高,一些地方仍然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进行。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微灌、喷灌和低压管道灌溉。这其中,微灌根据灌溉设备的不同又可以细分成滴管、渗灌以及泉涌灌等几类灌溉方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拥有传统灌溉所不具备的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既省水,又省工,还能少占用土地。传统的灌溉方式由于水流在地表上走,很容易造成水分的蒸发,造成水资源浪费。而高效节水灌溉可以完全解决水流蒸发浪费的问题,与此同时,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够确保不出现水土流失,提升农产品的产量。除此之外,对于土地的适应性,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的适应性比传统的灌溉要强很多。然而,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对于一些细节上要求的比较高,同时所使用的设备也比较的多,就使得前期投入比较大,同时对于其施工技术以及日后的维护等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依据原来的实例,可以看出,每千米的投资一般在2万~4万元之间,如果自然条件很恶劣的话,其投资的资金会更加的高。因此,对于广泛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困难。
2.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气候特点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650mm,无霜期约180d,日照充足,自然条件较好,为该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该市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蔬菜、果品等高效农业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该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该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支撑高效设施农业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节水灌溉认识不到位
农民受传统观念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根深蒂固,节水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节水工程节能、省时、节地、增产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节水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环境效益,对未来的水危机,尤其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缺乏足够认识。
2.2节水工程推广力度不够
该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国家和甘肃省内投入高效节水工程的资金比较少,致使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尽管该市节水灌溉面积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9.7%,占节水面积的37.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有待于扩大推广范围和推广规模。
2.3节水工程规模小
从该市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上看,节水灌溉工程普遍规模小,标准低,且发展速度缓慢,与水利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不相适应,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不相适应,节水灌溉工程在该市农业生产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2.4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该市大部分水利灌溉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严重,带病运行的多,险段多,配套差。灌溉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缺乏后劲。如提灌工程,不能投入运行的工程占提灌工程总数的70%。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远不能支撑高效农业发展需求,与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有很大差距。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3.1把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
由于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使得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可能优化水资源配置,达到科学化、合理化供水,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建设原则,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灌溉区进行科学管理,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实现高效用水,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2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
一个优秀的灌溉示范项目可以一定程度的推动当地水利项目建设的进步,也同样有利于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中,要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对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实行农业分区,促进农业增产以及农民增收,促进与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在进行选址的时候注:①选择缺水情况严重,且农田地势不平使得灌溉难度大的地区;②选择在经济方面发展较好,且该地区大部分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综合上面两个方面的考虑是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表现地出示范项目的优越性。最后要选择治安情况较稳定的区域,治安情况好的地区可以有效的保护示范项目的顺利建成和以后的投入使用。
3.3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呈现,我国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提升,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节水灌溉,引进技术便成为了必要的工作,做好相关技术的引进对于提升节水灌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建立在生物技术上的调控灌溉技术;②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③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上述三种技术都能很大程度的地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能够满足现在农业的灌溉需求,不断引进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用以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实施的工作。
3.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增强节水意识
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节水灌溉工作来说,人的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节水灌溉技术队伍。同时,也要注意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传授给他们。
3.5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田的墒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
结束语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高效灌溉方式,对于对推动干旱山区发展优质的高效节水农业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设。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做好人员的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玉芬,任岩.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88.
[2]吕磊,于俊霞,许永刚.汤阴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6:73-74.
[3]康德奎.景電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探究[J].甘肃农业,2014,16:51-5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1.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概述及其特点
所谓的高效节水技术指的是除去传统的使用沟渠进行灌溉以及地表灌溉这两种方式之外的所有灌溉方式。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由于节水灌溉的投资成本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要高,一些地方仍然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进行。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微灌、喷灌和低压管道灌溉。这其中,微灌根据灌溉设备的不同又可以细分成滴管、渗灌以及泉涌灌等几类灌溉方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拥有传统灌溉所不具备的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既省水,又省工,还能少占用土地。传统的灌溉方式由于水流在地表上走,很容易造成水分的蒸发,造成水资源浪费。而高效节水灌溉可以完全解决水流蒸发浪费的问题,与此同时,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够确保不出现水土流失,提升农产品的产量。除此之外,对于土地的适应性,利用高效节水灌溉的适应性比传统的灌溉要强很多。然而,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对于一些细节上要求的比较高,同时所使用的设备也比较的多,就使得前期投入比较大,同时对于其施工技术以及日后的维护等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依据原来的实例,可以看出,每千米的投资一般在2万~4万元之间,如果自然条件很恶劣的话,其投资的资金会更加的高。因此,对于广泛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困难。
2.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气候特点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650mm,无霜期约180d,日照充足,自然条件较好,为该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该市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蔬菜、果品等高效农业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该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该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支撑高效设施农业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节水灌溉认识不到位
农民受传统观念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根深蒂固,节水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节水工程节能、省时、节地、增产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节水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环境效益,对未来的水危机,尤其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缺乏足够认识。
2.2节水工程推广力度不够
该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国家和甘肃省内投入高效节水工程的资金比较少,致使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尽管该市节水灌溉面积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9.7%,占节水面积的37.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有待于扩大推广范围和推广规模。
2.3节水工程规模小
从该市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上看,节水灌溉工程普遍规模小,标准低,且发展速度缓慢,与水利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不相适应,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不相适应,节水灌溉工程在该市农业生产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2.4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该市大部分水利灌溉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严重,带病运行的多,险段多,配套差。灌溉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缺乏后劲。如提灌工程,不能投入运行的工程占提灌工程总数的70%。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远不能支撑高效农业发展需求,与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有很大差距。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3.1把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
由于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使得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可能优化水资源配置,达到科学化、合理化供水,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建设原则,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灌溉区进行科学管理,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实现高效用水,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2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
一个优秀的灌溉示范项目可以一定程度的推动当地水利项目建设的进步,也同样有利于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中,要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对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实行农业分区,促进农业增产以及农民增收,促进与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在进行选址的时候注:①选择缺水情况严重,且农田地势不平使得灌溉难度大的地区;②选择在经济方面发展较好,且该地区大部分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综合上面两个方面的考虑是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表现地出示范项目的优越性。最后要选择治安情况较稳定的区域,治安情况好的地区可以有效的保护示范项目的顺利建成和以后的投入使用。
3.3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呈现,我国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提升,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节水灌溉,引进技术便成为了必要的工作,做好相关技术的引进对于提升节水灌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建立在生物技术上的调控灌溉技术;②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③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上述三种技术都能很大程度的地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能够满足现在农业的灌溉需求,不断引进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用以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实施的工作。
3.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增强节水意识
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节水灌溉工作来说,人的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节水灌溉技术队伍。同时,也要注意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传授给他们。
3.5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田的墒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
结束语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高效灌溉方式,对于对推动干旱山区发展优质的高效节水农业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设。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做好人员的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玉芬,任岩.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88.
[2]吕磊,于俊霞,许永刚.汤阴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6:73-74.
[3]康德奎.景電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探究[J].甘肃农业,2014,1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