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沧海》和《沁园春·雪》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二者虽写作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二者虽抒发相同的万丈豪情,却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
【关键词】《观沧海》 《沁园春·雪》 比较阅读
《观沧海》和《沁园春·雪》分别被收入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和九年级(下)。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具有豪放风格,都是通过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冲天豪气。不过在艺术手法上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
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性,但都是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后,豪情万丈,一挥而作。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在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远征乌桓时所作。
《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马背上哼成”了许多嘹亮的诗篇。《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歌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全党全军在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转危为安。作者率领红军渡河东征,奔赴抗战第一线,目睹祖国壮丽的山河,激情澎湃,从而写下了这首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祖国壮丽的景色。
《观沧海》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诗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紧接着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然是秋天,却无萧杀的气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曾经登过的碣石山,目睹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他的心情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统一祖国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他以沧海自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沁园春·雪》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了祖国北方一片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既是登高远眺,也融入了视觉的想象。“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顿时失去了它波涛滚滚的气势。对北国壮丽的雪景的描写,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舞动,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在取得了长征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静止的事物也变得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这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前者含蓄,把感情寓于景色之中;后者直抒胸臆,把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曹操很早就有雄图大志,认为自己是天下英雄,必将实现宏图大业。他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就是明证。《观沧海》正表达了曹操的这种“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但是,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通过写沧海及海中景物,抒发了他渴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因此,从全诗看,似乎处处都在写景,其实处处都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的山河,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毛泽东早年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他在少年时期就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表明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后来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他少年志向的延续和发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他志向的超越和升华。《沁园春·雪》把写景、议论和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上阕描写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下阕则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美丽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了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功绩,作者不是简单地在写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是在写作者要超越他们的理想抱负。这些英雄都在历史上建立过丰功伟绩,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又都是有缺憾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些“英雄豪杰”只懂“武功”,而缺少文治韬略。最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尽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观沧海》和《沁园春·雪》的作者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诗歌也都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冲天的壮志豪情。但两者抒情的方式却又有所不同,《观沧海》寓情于景,没有直抒胸臆的诗句,处处是在写景,却又是处处都在抒情;《沁园春·雪》则是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抒情。诗人把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孟宪松,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学教师。
【关键词】《观沧海》 《沁园春·雪》 比较阅读
《观沧海》和《沁园春·雪》分别被收入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和九年级(下)。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具有豪放风格,都是通过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冲天豪气。不过在艺术手法上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
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性,但都是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后,豪情万丈,一挥而作。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在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远征乌桓时所作。
《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马背上哼成”了许多嘹亮的诗篇。《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歌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全党全军在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转危为安。作者率领红军渡河东征,奔赴抗战第一线,目睹祖国壮丽的山河,激情澎湃,从而写下了这首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祖国壮丽的景色。
《观沧海》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诗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紧接着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然是秋天,却无萧杀的气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曾经登过的碣石山,目睹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他的心情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统一祖国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他以沧海自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沁园春·雪》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了祖国北方一片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既是登高远眺,也融入了视觉的想象。“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顿时失去了它波涛滚滚的气势。对北国壮丽的雪景的描写,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舞动,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在取得了长征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静止的事物也变得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这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前者含蓄,把感情寓于景色之中;后者直抒胸臆,把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曹操很早就有雄图大志,认为自己是天下英雄,必将实现宏图大业。他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就是明证。《观沧海》正表达了曹操的这种“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但是,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通过写沧海及海中景物,抒发了他渴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因此,从全诗看,似乎处处都在写景,其实处处都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的山河,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毛泽东早年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他在少年时期就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表明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后来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他少年志向的延续和发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他志向的超越和升华。《沁园春·雪》把写景、议论和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上阕描写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下阕则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美丽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了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功绩,作者不是简单地在写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是在写作者要超越他们的理想抱负。这些英雄都在历史上建立过丰功伟绩,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又都是有缺憾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些“英雄豪杰”只懂“武功”,而缺少文治韬略。最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尽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观沧海》和《沁园春·雪》的作者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诗歌也都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冲天的壮志豪情。但两者抒情的方式却又有所不同,《观沧海》寓情于景,没有直抒胸臆的诗句,处处是在写景,却又是处处都在抒情;《沁园春·雪》则是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抒情。诗人把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孟宪松,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