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
(一)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
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被诸多问题牵引着,疲于应付,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二)提问不着边际,缺乏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缺乏针对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启而不发,学生无从回答。
(三)提问缺乏创新,流于俗套。
部分教师课堂中经常提问同样的问题,缺乏创新,流于俗套,学生不感兴趣。如经常提问:“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老一套的问题,问得多了,让学生有厌烦的情绪。
(四)提问的面过于集中。
提问对象局限于部分学生,只顾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容易挫伤一些学困生的积极性。
(五)提问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提问中,一些教师自问自答或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个人的评价,整个课堂上只听见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学。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或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给自己惹麻烦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
(六)提问一些无效的问题或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
一些教师在提问中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还有一些教师经常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使得学生只关注“重复”的问题而不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提出的语境,导致思考最佳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初中语文有效提问策略
(一)加强提问的目的性,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增强提问的目的性,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设置的问题要紧扣课堂目标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以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如教学《石榴》,为使学生读懂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一深意,可如此提问:“作品写喜欢夏天的目的是什么?从中我们看出作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作品明写石榴的口味,实际上写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从作品的描写中就会明确作者的意图。
(二)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四)注意提问的角度,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使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如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按其他标准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会明确解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变通。
(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应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解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注重提问对象的广泛性,因材施问,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问题分层,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给学生指出攀登的途径。另外,对学困生还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在提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问题形式,如连环式、比较式、扩展式的问题适合优良学生,选择式、填空式、求异式则适合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提问。
(七)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所提问题要有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靠提问支撑,教师应杜绝提问的繁杂细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要问题代替数量众多的、零碎的、肤浅的小问题。主要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
如教学《故乡》,教师可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接着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完毕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然后引出全文的主题: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主导着教学进程,表现出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八)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如利用学生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的典型错误或者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重视,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问题,注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汪德伟.浅谈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J].读与写杂志,2009,(06).
[2]肖云.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科教文汇,2009,(05中旬).
[3]江明.问题与对策——读中国语文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4]甘招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五性”[J].师道·教研,2010,(09).
[5]周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0,(07).
[6]艾玉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04).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
(一)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
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被诸多问题牵引着,疲于应付,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二)提问不着边际,缺乏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缺乏针对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启而不发,学生无从回答。
(三)提问缺乏创新,流于俗套。
部分教师课堂中经常提问同样的问题,缺乏创新,流于俗套,学生不感兴趣。如经常提问:“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老一套的问题,问得多了,让学生有厌烦的情绪。
(四)提问的面过于集中。
提问对象局限于部分学生,只顾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容易挫伤一些学困生的积极性。
(五)提问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提问中,一些教师自问自答或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个人的评价,整个课堂上只听见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学。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或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给自己惹麻烦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
(六)提问一些无效的问题或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
一些教师在提问中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还有一些教师经常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使得学生只关注“重复”的问题而不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提出的语境,导致思考最佳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初中语文有效提问策略
(一)加强提问的目的性,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增强提问的目的性,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设置的问题要紧扣课堂目标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以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如教学《石榴》,为使学生读懂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一深意,可如此提问:“作品写喜欢夏天的目的是什么?从中我们看出作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作品明写石榴的口味,实际上写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从作品的描写中就会明确作者的意图。
(二)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四)注意提问的角度,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使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如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按其他标准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会明确解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变通。
(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应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解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注重提问对象的广泛性,因材施问,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问题分层,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给学生指出攀登的途径。另外,对学困生还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在提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问题形式,如连环式、比较式、扩展式的问题适合优良学生,选择式、填空式、求异式则适合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提问。
(七)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所提问题要有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靠提问支撑,教师应杜绝提问的繁杂细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要问题代替数量众多的、零碎的、肤浅的小问题。主要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
如教学《故乡》,教师可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接着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完毕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然后引出全文的主题: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主导着教学进程,表现出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八)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如利用学生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的典型错误或者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重视,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问题,注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汪德伟.浅谈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J].读与写杂志,2009,(06).
[2]肖云.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科教文汇,2009,(05中旬).
[3]江明.问题与对策——读中国语文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4]甘招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五性”[J].师道·教研,2010,(09).
[5]周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0,(07).
[6]艾玉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