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
  (一)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
  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被诸多问题牵引着,疲于应付,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二)提问不着边际,缺乏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缺乏针对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启而不发,学生无从回答。
  (三)提问缺乏创新,流于俗套。
  部分教师课堂中经常提问同样的问题,缺乏创新,流于俗套,学生不感兴趣。如经常提问:“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老一套的问题,问得多了,让学生有厌烦的情绪。
  (四)提问的面过于集中。
  提问对象局限于部分学生,只顾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容易挫伤一些学困生的积极性。
  (五)提问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提问中,一些教师自问自答或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个人的评价,整个课堂上只听见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学。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或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给自己惹麻烦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
  (六)提问一些无效的问题或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
  一些教师在提问中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还有一些教师经常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使得学生只关注“重复”的问题而不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提出的语境,导致思考最佳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初中语文有效提问策略
  (一)加强提问的目的性,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增强提问的目的性,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设置的问题要紧扣课堂目标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以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如教学《石榴》,为使学生读懂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一深意,可如此提问:“作品写喜欢夏天的目的是什么?从中我们看出作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作品明写石榴的口味,实际上写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从作品的描写中就会明确作者的意图。
  (二)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难易度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四)注意提问的角度,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使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如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按其他标准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会明确解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变通。
  (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应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解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注重提问对象的广泛性,因材施问,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问题分层,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给学生指出攀登的途径。另外,对学困生还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在提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问题形式,如连环式、比较式、扩展式的问题适合优良学生,选择式、填空式、求异式则适合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提问。
  (七)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所提问题要有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靠提问支撑,教师应杜绝提问的繁杂细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要问题代替数量众多的、零碎的、肤浅的小问题。主要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
  如教学《故乡》,教师可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接着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完毕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然后引出全文的主题: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主导着教学进程,表现出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八)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如利用学生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的典型错误或者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重视,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问题,注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汪德伟.浅谈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J].读与写杂志,2009,(06).
  [2]肖云.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科教文汇,2009,(05中旬).
  [3]江明.问题与对策——读中国语文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4]甘招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五性”[J].师道·教研,2010,(09).
  [5]周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0,(07).
  [6]艾玉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04).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必须转轨到创新教育上来,综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及审美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教师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采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轻松地从教
摘 要: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美的形态的认识也有着特殊的感受,每个民族审美的观念都有着重要内涵,既表现了每个民族特殊的美的价值观,又浓缩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发展。  关键词: 传统美 现代设计 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 工业产品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分量,近年来更是有增无减。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串讲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严重制约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被提上日程,值此之际,如果教师还是以旧的教学方法去教学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乃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那么何谓语文对话教学呢?如何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我尝试根据对话教学的原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阐述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策略、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旨在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
目的回顾性研究间歇发作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间歇发作性UPJO的患儿,定义间歇发作性UPJO为腹痛发作时检查证实存在急性肾盂肾盏扩张,而缓解期肾盂肾盏扩张减轻。排除手术导致的UPJO,排除UPJO合并肾发育不全及输尿管多处狭窄,排除UP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
创设问题情境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在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疏通字、词、句上,而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附加物,为此,或泛泛而言,或三言两语了事。这就难免把学生导向只关注文言词语的把握,片面地认为学习文言文该懂得的就是这些,而无暇顾及文章中思想内容方面的精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
前段时间,报刊上出现一种新的提法:将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这种提法,明确了阅读能力的根本性和重要性。  一  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现在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呢?高中生是不是理所当然地重视阅读呢?我执教高中多年,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深感忧虑。  首先,一些学生认为经典止步于概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