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容量瓶本身的体积误差是多少?
  经查找,近几年采购的容量瓶都标注了体积误差,如100 mL容量瓶体积误差为0.1 mL。对于标注体积误差的100 mL容量瓶,笔者用50 mL及100 mL的酸式滴定管进行了标定,结果二者体积误差均在0.1 mL以内。
  标定方法如下:
  实验(1):在20℃时,用50 mL的酸式滴定管(最小刻度0.1 mL)向标注了体积误差的100 mL干燥容量瓶中定量滴入50 mL水,滴入两次共计100 mL水,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所需水的滴数为1滴(1滴体积约0.05 mL)。
  实验(2):在20℃时,用100 mL的酸式滴定管(最小刻度0.2 mL)向标注了体积误差的
  100 mL干燥容量瓶中定量滴入100 mL水,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出1滴水后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1滴体积约0.05 mL)。
  通过以上实验还证明,用滴定管来测量和研究容量瓶体积误差问题是可行的。
  2.定容前轻轻振荡容量瓶的作用是什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其步骤主要为:(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定容。苏教版必修1化学教材(2014年6月第6版)配制100 m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第(4)步是这样描述的:“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次~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忽视了“轻轻振荡容量瓶”这一操作,从而导致实验有较大误差。请看下面的两个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3):定容前轻轻振荡容量瓶。取一只100 mL容量瓶,向其中加入10 mL饱和食盐水,然后加入50 mL蒸馏水,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继续加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 cm~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容量瓶正立,静置,使液面稳定;取下容量瓶塞,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记录所需水的滴数。
  实验(4):定容前没有轻轻振荡容量瓶。将上述容量瓶中的溶液倒掉,用水洗干净,向其中加入10 mL饱和食盐水,然后加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 cm~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容量瓶正立,静置,使液面稳定;取下容量瓶塞,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记录所需水的滴数。
  实验结果:
  实验(3)所需水的滴数为1滴;实验(4)所需水的滴数为3滴.
  对比实验二:
  实验步骤:
  实验(5):取一只100 mL容量瓶,向其中加入30 mL饱和食盐水,然后加入30 mL蒸馏水,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其余步骤同实验(3)。
  实验(6):将上述容量瓶中的溶液倒掉,用水洗干净,向其中加入30mL饱和食盐水,其余步骤同实验(4)。
  实验结果:实验(5)所需水的滴数为2滴;实验(6)所需水的滴数为6滴.
  通过以上两个对比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定容前轻轻振荡容量瓶,可使溶液混合均匀,减小定容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减小实验误差。并且,如果不振荡,溶液浓度越大,误差越大。
  3.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溶解后不冷却就转移,定容后再冷却至20℃,体积误差有多大?实验(7):分别取30 mL水于150 mL烧杯中,各加入不同体积的浓硫酸,振荡,测得温度为t1;将溶解后的浓硫酸,迅速转移至100 mL容量瓶,再向容量瓶中加入30 mL水,振荡,测得温度为t2;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反复摇匀,测得温度为t3;从容量瓶中取出温度计,加水至刻度线;冷却至20℃,继续加入水至刻度线,记录需要加水的滴数。结果见表1。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
  (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溶解后不冷却就转移,会带来体积误差。
  (2)配制的硫酸越浓,需要的浓硫酸就越多,体积误差就越大。
  (3)当配制的硫酸浓度比较稀(如0.3 mol·L-1以下)时,体积误差很小(在0.1 mL以内),因此浓硫酸溶解后可以不冷却就转移。
  注意:溶解及转移速度不同,测得的结果会稍有不同。按正常速度,结果不会相差太大。
  4.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的下端接触点必须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吗?
  实验(8):选取3个100 mL容量瓶,它们的刻度线分别处在颈的偏上、偏中、偏下位置。分别将玻璃棒下端接触点沿刻度线以上和以下引流,向上述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3 cm~4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然后塞好塞子,反复振荡后,正立容量瓶,使液面稳定;取下容量瓶塞,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记录所需水的滴数。
  实验结果:都需要2滴水。因此玻璃棒沿刻度线以上和以下引流基本没有区别。这样以来,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接触点适当靠颈的上部一点更好操作。由此可知,加水定容时可以不用玻璃棒引流,用滴瓶等加水也可以。实际上,美国教材中转移溶液就没有使用玻璃棒。
  5.将溶解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不洗涤与洗涤误差会有多大?
  實验(9):取1只酸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1 mol·L-1食盐水并调节液面起始读数为0;另取1支规格为125 mL干燥烧杯,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 mL食盐水到该烧杯中,轻轻摇晃后,将烧杯中的食盐水全部倒入上述酸式滴定管中,待液面稳定后发现液面读数约为0.1 mL。由此可以得出烧杯粘附溶液体积约为0.1 mL。实验(10):另取1支酸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1 mol·L-1食盐水并调节液面起始读数为0;另取1只规格为125 mL干燥烧杯,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 mL食盐水到该烧杯中,用玻璃棒(中等粗度,周长为2 cm)搅拌溶液,将烧杯中的食盐水沿玻璃棒全部转移到上述酸式滴定管中,待液面稳定后发现液面读数约为0.2 mL。由此可以得出烧杯及玻璃棒各粘附溶液体积为0.1 mL。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如果烧杯及玻璃棒不洗涤:若溶解液为20 mL,其带来的浓度误差约为1%;若溶解液为10 mL,其带来的浓度误差约为2%。二者都远大于100 mL容量瓶自身0.1%的体积误差,显然不行。
  根据烧杯及玻璃棒残留量为0.2 mL,可计算出洗涤1次、2次、3次的浓度误差。
  若每次洗涤用水量为20 mL,洗涤1次浓度误差约为0.01%,洗涤2次浓度误差约为0.0001%,洗涤3次浓度误差约为0.000001%。
  若每次洗涤用水量为10 mL,洗涤1次浓度误差约为0.04%,洗涤2次浓度误差约为0.0008%,洗涤3次浓度误差约为0.000016%。
  如果按计算结果来看,洗涤烧杯及玻璃棒1次就可以了,当然洗涤2次效果更好。
  (收稿日期:2019-02-12)
其他文献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既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点,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为帮助学生复习掌握本章知识,现简要谈谈其复习方法。  一、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  钠、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复习过程中,要以“单质→氧化物→碱→盐”为主线,以代表物为知识点,串线结网,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揭示钠、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从而纲举目张,系统掌握。如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期刊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掌握了特定概念的基础之上。化学概念常常包括了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物质组成及分类等等性质,它是一种极为精辟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在化学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和注释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有极其精确的含义。化学概念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接点及学习的核心,它既包括知识结构的静态内容,又包括其形成过程中认知加工的动
期刊
方式一:考查铜单质的性质  铜单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B族的元素,纯铜呈紫红色,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铜常见的化合价为+1和+2价,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可以与一些非金属物质、氧化性酸以及一些盐发生反应。高考常基于铜单质的性质开展知识考查,涉及到铜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现象及产物分析。  例1校化学小组想设计化学方案比较金属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表1所列几种方案及对应的现象,其中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
期刊
一、溶液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溶液的概念  溶液: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稳定且均一的混合物,称之为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本质是混合物,分为溶质与溶剂两部分。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剂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质:可以溶解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或者气体,且在一个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物质。  溶剂: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一种物质,通常来说
期刊
考点一:常见盐的性质  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盐主要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其性质考点涉及到盐的俗称、化学式、物理和化学性质,需要关注盐的特殊性质和特殊的化学反应。另外,盐的性质常与对应的用途结合考查,因此需要剖析盐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例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下列关于碳酸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易溶于水  B.碳酸钠的水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电离出  C
期刊
一、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  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含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即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即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  2.对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的理解  (1)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二者同时存在,且在反应中同时转化为产物。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不同的反应物,有时也可能是同一
期刊
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问题,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通常教师讲了很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一种通用方法 “電中性原理法”。该解题方法原理简单,计算过程简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经过简单的理论学习,辅之以必要的专题训练,可以很快掌握方法并应用于复习备考,教学效果良好。
期刊
1.巧用于水果植物肉类  小苏打水可以用来去除水果或者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只需要将蔬菜水果在小苏打水中稍微浸泡,再用清水清洗即可。表面的农药的成分一般可以分为水溶性物质和油溶性物质,都是具有酸性成分。当遇到小苏打溶液碱性物质时,发生中和反应,内部结构被破坏,从而分解失去毒性。  将小苏打和水以1∶2的比例倒入花瓶中,可以使鲜花绽放得更加持久。将小苏打水喷在植物的叶子上,用湿布擦拭,可以使叶片更有光泽
期刊
一、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基础原料是无患子提取液与丙三醇。本实验设置四组变量,根据单因素实验法,通过改变不同组分含量制备无患子洗面奶,并对每个配方制备出的无患子洗面奶的发泡及泡沫稳定性能、润湿性能、去污性能进行测试,以得到性能最优的无患子洗面奶配方。  2.实验仪器及药品  (1)实验仪器  30 mm棉布圆片、50 mm×50 mm方形帆布、鑷子、250 mL烧杯、500 mL烧杯
期刊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以溶液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现将解题时常见的易忽视问题及注意事项归类解析如下,以供參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