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70-01
教育家赞科夫提出:“一般发展不仅是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儿童所有方面的发展,儿童整个品质的提高。”新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很大的空间,目的是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终身受益的能力和品质。然而,这种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出的是重“新授”轻“练习”,殊不知恰恰是让我们忽视的练习课则更是学生们主发展的舞台。
在大多数的练习课上,教师往往依照教案的设计,不断的进行着“出题—解答—订正—总结—再出题……”的这么一个循环模式,当中也偶有小组合作与探究,但学生仍较大部分的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的重复之中。这样的课堂极大的阻碍了学生们的自主发展。
以下是对三年级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
有课外辅导材料的占87%且种类不一:喜欢完成的占23%,完成能够坚持到底的占12%。家长们望子成龙辛辛苦苦从书店里买回了辅导书籍与材料,可是再好的书籍材料孩子们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也等于浪费。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够利用上学生们手中的辅导材料,又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那该多好啊!
一、准备在课前
1、确定课题。教师根据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确定出练习课的主题。例如:应用题练习,应用题包罗万象,最能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逻辑思维、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任务。提前一天把课题告诉给学生,让他们把平时遇到的精彩的、不理解的、有困难的题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会为了这堂课刻意的去寻找,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用心的去对待每一道题,同时还学会记载,如:在题下记一个标记或是在一个本上记录下页数与题目或抄写下来……这样使学生逐渐的具有了学习的目标与积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
3、课前选拔。筛选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屏弃那些过于难和过于复杂的题,选取那些具有典型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有利学生创新意识的、以及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数目不宜太多,由浅入深排列好次序。同时照顾那些后进生的积极性多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4、认真备课。不是说由学生选题,课堂有了内容了,教师可以不用备课了,由于课堂上的灵活性较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那么教师不但要备课更要备好课。只不过当教师的题与学生的题发生类型冲突时采用学生的,当学生题超过教师题的价值时采用学生题,如果学生没有设计到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补充。
二、精彩在课堂
1、优化练习形式。以应用练习为例,应用练习既能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应用题练习课上经常遇到这两大困难:一是解题数目少,往往一节课下来只作五、六道题,多数的时间用在了教师板书和学生们的列式、计算、答话上了;二是会做不会说,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思维方法及解题过程从头至尾的说出来。
2、展学生风采。课堂上由学生扮演小老师呈现练习题,开始的时候效果不太好,说话不连贯甚至吱吱半半只有一两句、胆怯不敢参与,经过时间的磨练,现在,小老师们呈现形式各有不同:“我有一道题需要大家的帮忙”、“今天我要考考大家”、“现在由我来当老师,同学们注意听” ……举手的场面争先恐后,回答的同学态度坦然说得能够连贯有条理。由学生来组织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门回答问题得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听得也很认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不断的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更加敢于展示自己。
3、教师是舵手。虽然站在讲台上的是学生,但是教师要在旁边监督、调控着:当学生跑题时,将他们引入正轨;控制课堂秩序活而不乱;发现孩子们暴发出的闪观点使它形成燎原之势;在学生回答有困难时给予引导;用眼神给予警告、用微笑给予鼓励、用点头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握着课堂成功的方向。
4、评选今日之星。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创新奖”、“智慧奖”、“风采奖”、“最佳表现奖”、和“突出进步奖”学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评出奖项的归属,也可以评价自己与其他人的表现,同学们自己还创立了“最佳小组奖”、“优秀组织奖”、“口才奖” ……偶尔学生们还会给我一个奖呢!
5、小本大用处。学生们手中都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者他们的精彩与辉煌,使学生更加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信心与进取心;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曾经没有掌握的题,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也是一绝好的复习材料,更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窗口。
三、反思在课后
每一节课之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静下来认真的回顾、思考整个课堂,从每个学生的表现上、教师的指导、提示与总结上、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以及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上都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那些进步与不足,那些方面还需加强与锻炼,应采取什么形式 ,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上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在教学中不断修正错误,调整目标,使整个课堂教学朝有序的方向发展,教师知道自己还存在那些不足,如何去改进,使教师不断向上,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只为知识打基础的教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力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充分发展。
教育家赞科夫提出:“一般发展不仅是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儿童所有方面的发展,儿童整个品质的提高。”新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很大的空间,目的是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终身受益的能力和品质。然而,这种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出的是重“新授”轻“练习”,殊不知恰恰是让我们忽视的练习课则更是学生们主发展的舞台。
在大多数的练习课上,教师往往依照教案的设计,不断的进行着“出题—解答—订正—总结—再出题……”的这么一个循环模式,当中也偶有小组合作与探究,但学生仍较大部分的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的重复之中。这样的课堂极大的阻碍了学生们的自主发展。
以下是对三年级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
有课外辅导材料的占87%且种类不一:喜欢完成的占23%,完成能够坚持到底的占12%。家长们望子成龙辛辛苦苦从书店里买回了辅导书籍与材料,可是再好的书籍材料孩子们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也等于浪费。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够利用上学生们手中的辅导材料,又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那该多好啊!
一、准备在课前
1、确定课题。教师根据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确定出练习课的主题。例如:应用题练习,应用题包罗万象,最能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逻辑思维、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任务。提前一天把课题告诉给学生,让他们把平时遇到的精彩的、不理解的、有困难的题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会为了这堂课刻意的去寻找,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用心的去对待每一道题,同时还学会记载,如:在题下记一个标记或是在一个本上记录下页数与题目或抄写下来……这样使学生逐渐的具有了学习的目标与积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
3、课前选拔。筛选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屏弃那些过于难和过于复杂的题,选取那些具有典型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有利学生创新意识的、以及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数目不宜太多,由浅入深排列好次序。同时照顾那些后进生的积极性多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4、认真备课。不是说由学生选题,课堂有了内容了,教师可以不用备课了,由于课堂上的灵活性较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那么教师不但要备课更要备好课。只不过当教师的题与学生的题发生类型冲突时采用学生的,当学生题超过教师题的价值时采用学生题,如果学生没有设计到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补充。
二、精彩在课堂
1、优化练习形式。以应用练习为例,应用练习既能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应用题练习课上经常遇到这两大困难:一是解题数目少,往往一节课下来只作五、六道题,多数的时间用在了教师板书和学生们的列式、计算、答话上了;二是会做不会说,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思维方法及解题过程从头至尾的说出来。
2、展学生风采。课堂上由学生扮演小老师呈现练习题,开始的时候效果不太好,说话不连贯甚至吱吱半半只有一两句、胆怯不敢参与,经过时间的磨练,现在,小老师们呈现形式各有不同:“我有一道题需要大家的帮忙”、“今天我要考考大家”、“现在由我来当老师,同学们注意听” ……举手的场面争先恐后,回答的同学态度坦然说得能够连贯有条理。由学生来组织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门回答问题得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听得也很认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不断的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更加敢于展示自己。
3、教师是舵手。虽然站在讲台上的是学生,但是教师要在旁边监督、调控着:当学生跑题时,将他们引入正轨;控制课堂秩序活而不乱;发现孩子们暴发出的闪观点使它形成燎原之势;在学生回答有困难时给予引导;用眼神给予警告、用微笑给予鼓励、用点头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握着课堂成功的方向。
4、评选今日之星。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创新奖”、“智慧奖”、“风采奖”、“最佳表现奖”、和“突出进步奖”学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评出奖项的归属,也可以评价自己与其他人的表现,同学们自己还创立了“最佳小组奖”、“优秀组织奖”、“口才奖” ……偶尔学生们还会给我一个奖呢!
5、小本大用处。学生们手中都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者他们的精彩与辉煌,使学生更加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信心与进取心;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曾经没有掌握的题,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也是一绝好的复习材料,更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窗口。
三、反思在课后
每一节课之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静下来认真的回顾、思考整个课堂,从每个学生的表现上、教师的指导、提示与总结上、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以及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上都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那些进步与不足,那些方面还需加强与锻炼,应采取什么形式 ,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上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在教学中不断修正错误,调整目标,使整个课堂教学朝有序的方向发展,教师知道自己还存在那些不足,如何去改进,使教师不断向上,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只为知识打基础的教学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力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