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山派诗歇
黑山派诗歌是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创作与20世纪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后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在《放射体诗歌》一文中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黑山派诗人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载体,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应该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琢、旁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
古人的被子里填充啥
宋朝以前尚无棉花,所谓的“绵”都是丝质的。棉花是宋末元初才从其他国家引进中国的。那么,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古人在被子里填充什么呢?
富裕的人家,用“绵”填充被子。普通人家条件好一点的,用“敝绵”填充,而所谓“敝绵”,是指破败的丝织衣物碎片。穷人往往连“敝绵”也用不起,就往被子里絮芦花、杨柳絮、茅草等,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起居安居笺》中有:“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二十四孝”的故事中,闵子骞的后母给自己亲生儿做的冬衣里面絮的是“绵”,而给闵子骞做的冬衣里面絮的却是芦花。芦花保暖性不好,所以闵子骞一出门就被冻得瑟瑟发抖。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还想到用纸来做被子。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佳,宋代诗人陆游在收到朱熹从福建带给他的纸被后特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一诗赞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弹棉花”这一行当也应运而生。此外,古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也会用鸡、鸭、鹅的羽毛或羊毛来填充被子,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代其实并不新鲜。
六根、六尘与六识
六根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根本,所以称为六根。六根所接触的事物,称为六尘,如眼根所见的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冷热、意根所思的生死等。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称为六识,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界限,互不相混。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佛家所谓“六根清凈”,意在断绝并超越生死轮回的生命之流。
麦克白效应
麦克白效应是美国行为学家发现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受其影响的人会试图通过清洁自身来对抗道德焦虑感。这一名词源于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剧中的麦克白夫人在谋杀之后总想洗手,以洗掉手上想象出来的血迹。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洗涤身体的确可以帮助人释放良心上的不安。研究者启发志愿者回想自己有过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同时进行填词测试。结果发现,志愿者在回想自己过去的不道德行为时,更容易将“W__H”填成“WASH”(洗),将“S__P”填成“SOAP”(肥皂),而让他们选择免费礼物时,也更喜欢要消毒纸巾而不是铅笔。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志愿者回想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然后让其中部分人洗手,之后再询问全体志愿者是否愿意参加义务活动。结果,那些没洗手的志愿者有74%的人同意去帮忙,而洗过手的志愿者中同意帮忙的只有41%——似乎没洗手的人良心上存在更大的不安,因此更愿意帮助他人。
科学家还发现,暴力游戏也可以导致麦克白效应。在这个实验中,志愿者先是玩暴力游戏15分钟,随后被要求在列表中选择一个东西作为礼物。不习惯于暴力游戏的志愿者更倾向于选择卫生用品或者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沐浴露、牙膏、体味清除剂等等;而经常玩暴力游戏的志愿者在选择时对卫生用品没有明显倾向。另外,不习惯暴力游戏的志愿者比他们的对照组显示出“更强的道德压力感”。
黑山派诗歌是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创作与20世纪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后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在《放射体诗歌》一文中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黑山派诗人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载体,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应该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琢、旁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
古人的被子里填充啥
宋朝以前尚无棉花,所谓的“绵”都是丝质的。棉花是宋末元初才从其他国家引进中国的。那么,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古人在被子里填充什么呢?
富裕的人家,用“绵”填充被子。普通人家条件好一点的,用“敝绵”填充,而所谓“敝绵”,是指破败的丝织衣物碎片。穷人往往连“敝绵”也用不起,就往被子里絮芦花、杨柳絮、茅草等,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起居安居笺》中有:“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二十四孝”的故事中,闵子骞的后母给自己亲生儿做的冬衣里面絮的是“绵”,而给闵子骞做的冬衣里面絮的却是芦花。芦花保暖性不好,所以闵子骞一出门就被冻得瑟瑟发抖。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还想到用纸来做被子。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佳,宋代诗人陆游在收到朱熹从福建带给他的纸被后特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一诗赞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弹棉花”这一行当也应运而生。此外,古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也会用鸡、鸭、鹅的羽毛或羊毛来填充被子,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代其实并不新鲜。
六根、六尘与六识
六根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根本,所以称为六根。六根所接触的事物,称为六尘,如眼根所见的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冷热、意根所思的生死等。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称为六识,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界限,互不相混。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佛家所谓“六根清凈”,意在断绝并超越生死轮回的生命之流。
麦克白效应
麦克白效应是美国行为学家发现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受其影响的人会试图通过清洁自身来对抗道德焦虑感。这一名词源于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剧中的麦克白夫人在谋杀之后总想洗手,以洗掉手上想象出来的血迹。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洗涤身体的确可以帮助人释放良心上的不安。研究者启发志愿者回想自己有过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同时进行填词测试。结果发现,志愿者在回想自己过去的不道德行为时,更容易将“W__H”填成“WASH”(洗),将“S__P”填成“SOAP”(肥皂),而让他们选择免费礼物时,也更喜欢要消毒纸巾而不是铅笔。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志愿者回想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然后让其中部分人洗手,之后再询问全体志愿者是否愿意参加义务活动。结果,那些没洗手的志愿者有74%的人同意去帮忙,而洗过手的志愿者中同意帮忙的只有41%——似乎没洗手的人良心上存在更大的不安,因此更愿意帮助他人。
科学家还发现,暴力游戏也可以导致麦克白效应。在这个实验中,志愿者先是玩暴力游戏15分钟,随后被要求在列表中选择一个东西作为礼物。不习惯于暴力游戏的志愿者更倾向于选择卫生用品或者与之相关的事物,比如沐浴露、牙膏、体味清除剂等等;而经常玩暴力游戏的志愿者在选择时对卫生用品没有明显倾向。另外,不习惯暴力游戏的志愿者比他们的对照组显示出“更强的道德压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