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概念准确地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它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着重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内部机理.提出一些建议和做法.
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2.学生因素
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罗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用“形象”跨越“台阶”
1.用“形象”跨越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学生要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需要跨越很大的台阶,用“形象”的宏观模型、生活经历作比,可以加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铺设好学习的台阶。
以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为例,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所产生的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两个因素。由于学生很难感知微观分子的运动,所以对压强的微观解释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跨越这一台阶,我们可以将分子运动的微观现象与雨天时雨伞的受力类比:“这就像密集的雨点打在伞上一样,单个雨滴对伞面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大量密集的雨滴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就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压力。”
这样,学生对决定气体压强的两方面因素,即气体分子密度(单体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找到了各自的类比对象,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可见,形象的模型、小故事等都可以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知识,通过“形象”铺设“台阶’,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
2.用“形象”帮助区分易混的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要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教学就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形象的语言、比喻、模型、生活经历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度。
以机械波的教学为例,如水、绳、空气等,可以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都可看作质点,当其中一个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形式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会随波迁移,学生在学习机械波时经常将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混为一谈,认为波的传播方向就是质点的运动方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小时候玩皮球,一不小心将球踢到了水塘中央。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印象中一圈圈向四周扩散的水波,于是捡起石子向水塘中央投去,希望激起的连绵水波可以把心爱的皮球推到岸边,可是水塘边的石子都快扔光了,也的确有无数的水波传到了岸边,而皮球除了上下浮动外,丝毫没有向岸边靠近的意思。学生马上附和说:“是啊,是啊,为什么会这样?”于是,笔者对这一现象用机械波知识进行解释。石头激起的波浪就是一列机械波,皮球就是这列波上的一个质点,当水波一列列向岸边靠近的时候,皮球在原处上下浮动,这就是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区别。经过这样形象的类比,学生终于明白“波”前仆后继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而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同时贴切、精妙的比喻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透彻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二、改进实验展示物理概念建构的过程
中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与掌握,有着程度不等的困难,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常设计一些实验呈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得具体的直接感受,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知,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关于“电磁阻尼的概念”的教学,这部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虽然结论是因为电磁感应的缘故,可是到底怎么去相互作用?学生往往会讲不清楚、一知半解的。 在教学时进行这样的设计:用两个实验去比较,这两个实验素材其实就是我为学生创设的原始问题的情景。
实验一、把强磁铁分别在铜管中和塑料管中下落,观察下落的快慢。
现象:在铜管中明显慢多了。
设疑:是什么原因使它在金属管中下落这么慢呢?
实验二、在同样材质的塑料管上绕上几匝铜丝,并接上几个发光二极管,让同样的强磁铁在管中下落。
现象:灯亮了。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比较发现:绕上铜丝的塑料管就等同于铜管,强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也会产生电流(涡流),电流周围伴随着磁场,磁场反过来作用于强磁铁,那么强磁铁下落就慢了。
三、关注学生前概念,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前概念是相对学习新概念来说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指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恰当的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也是学习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之一。
为消除错误经验对学习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体验到的感受,在头脑中多問几个“为什么”,思考其中的原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另一方面,加强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习惯,树立辩证观念,知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正确理解物理量间的关系。
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面简单谈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探索、创新,使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它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着重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内部机理.提出一些建议和做法.
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2.学生因素
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罗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用“形象”跨越“台阶”
1.用“形象”跨越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学生要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需要跨越很大的台阶,用“形象”的宏观模型、生活经历作比,可以加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铺设好学习的台阶。
以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为例,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所产生的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两个因素。由于学生很难感知微观分子的运动,所以对压强的微观解释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跨越这一台阶,我们可以将分子运动的微观现象与雨天时雨伞的受力类比:“这就像密集的雨点打在伞上一样,单个雨滴对伞面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大量密集的雨滴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就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压力。”
这样,学生对决定气体压强的两方面因素,即气体分子密度(单体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找到了各自的类比对象,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可见,形象的模型、小故事等都可以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知识,通过“形象”铺设“台阶’,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
2.用“形象”帮助区分易混的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要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教学就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形象的语言、比喻、模型、生活经历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度。
以机械波的教学为例,如水、绳、空气等,可以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都可看作质点,当其中一个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形式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会随波迁移,学生在学习机械波时经常将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混为一谈,认为波的传播方向就是质点的运动方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小时候玩皮球,一不小心将球踢到了水塘中央。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印象中一圈圈向四周扩散的水波,于是捡起石子向水塘中央投去,希望激起的连绵水波可以把心爱的皮球推到岸边,可是水塘边的石子都快扔光了,也的确有无数的水波传到了岸边,而皮球除了上下浮动外,丝毫没有向岸边靠近的意思。学生马上附和说:“是啊,是啊,为什么会这样?”于是,笔者对这一现象用机械波知识进行解释。石头激起的波浪就是一列机械波,皮球就是这列波上的一个质点,当水波一列列向岸边靠近的时候,皮球在原处上下浮动,这就是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区别。经过这样形象的类比,学生终于明白“波”前仆后继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而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同时贴切、精妙的比喻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透彻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二、改进实验展示物理概念建构的过程
中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与掌握,有着程度不等的困难,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常设计一些实验呈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得具体的直接感受,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知,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关于“电磁阻尼的概念”的教学,这部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虽然结论是因为电磁感应的缘故,可是到底怎么去相互作用?学生往往会讲不清楚、一知半解的。 在教学时进行这样的设计:用两个实验去比较,这两个实验素材其实就是我为学生创设的原始问题的情景。
实验一、把强磁铁分别在铜管中和塑料管中下落,观察下落的快慢。
现象:在铜管中明显慢多了。
设疑:是什么原因使它在金属管中下落这么慢呢?
实验二、在同样材质的塑料管上绕上几匝铜丝,并接上几个发光二极管,让同样的强磁铁在管中下落。
现象:灯亮了。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比较发现:绕上铜丝的塑料管就等同于铜管,强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也会产生电流(涡流),电流周围伴随着磁场,磁场反过来作用于强磁铁,那么强磁铁下落就慢了。
三、关注学生前概念,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前概念是相对学习新概念来说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指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恰当的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也是学习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之一。
为消除错误经验对学习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体验到的感受,在头脑中多問几个“为什么”,思考其中的原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另一方面,加强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习惯,树立辩证观念,知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正确理解物理量间的关系。
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面简单谈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探索、创新,使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