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一部由美国HBO公司投拍的电视电影《烛台背后》(Behind the Candelabra)将会上映,主演是久未露面的老牌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以及炙手可热的男星马特·达蒙(Matt Damon)。该片根据1988年出版的讲述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钢琴演奏家利布拉齐(Wladziu Valentino Liberace)生平的《烛台背后——我与利布拉齐的生活》(Behind the Candelabra: My Life with Librace)一书改编,作者为利布拉齐的同性恋搭档兼爱人斯科特·托尔森(Scott Thorson)。同名电影由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导演,尚未开拍就已经引起传媒界、音乐界乃至时尚界的共同翘首企盼。
利布拉齐,也许中国乐迷对这个名字不够熟悉,其实,他在美国音乐界的名声可以与“猫王”相媲美。不过,“钢琴家”这个称呼对他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因为他的英文称呼是“Piano Entertainer”,他表演的是一场“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会,所以用“娱乐秀家”这个称号也许更为贴切。这个名字背后究竟蕴含了一个怎样绚烂至极的人生,使其曾是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表演者、成功的电视秀宠儿、录音室的高产者,从众多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吸引如此强大的电影创作团队再现其生平?
1919年5月16日,利布拉齐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密尔沃基(Milwaukee)郊区,原是双胞胎之一,但其兄弟在出生时不幸夭折。出生时,他的脸上粘着胎膜,这在当地的民俗中被视为是天才和拥有非凡未来的一个标志。利布拉齐的人生从出生这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与众不同。
利布拉齐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家,在当地一个乐队里吹法国号,偶尔会去剧院演出,但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在吹号之余还不得不在工厂里做一名普通劳工,贴补家用。虽然他的父亲非常鼓励家庭的音乐教育,但他的母亲觉得上音乐课和购买录放机是超出家里承担范围的奢侈行为,这也时常引起家庭内部的争吵。利布拉齐在成人后回忆说:“我父亲对音乐的爱和尊重使得他一生都为营造和培养全家人热爱音乐而燃烧着自己的热情,这也是他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
利布拉齐四岁开始弹奏钢琴,父亲对日常练习和演奏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经常会带着他出席音乐会,让他能有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利布拉齐的惊人天赋很早就显现出来,七岁时就能背谱弹奏出难度极高的乐曲,八岁时在密尔沃基的帕布斯特剧院(Pabst Theatre)演出后台与波兰钢琴家、日后成为他们家庭好友的伊格纳西·布拉德沃斯基(Ignacy Praderewski)见面,并拜师学艺。他曾说:“从艺术大师的精彩演奏中,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我的梦想中充斥着跟随他的脚步所能创造出来的精彩……心中的雄心壮志被彻底激发并且燃烧起来,从此练习钢琴成为了生活热情的一部分。”
二战之前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十几岁时的利布拉齐还患有语言交流障碍症,邻居的小孩子经常嘲笑他对钢琴和烹饪的热爱以及对体育等集体活动的逃避。当时的利布拉齐把所有精神都专注于钢琴练习,并在音乐老师佛洛伦斯·凯莉(Florence Kelly)近十年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他在当地的剧场、广播电台、音乐课、俱乐部以及婚礼上演奏广受欢迎的音乐。1934年,他在学校组成乐团“Mixers”,演奏爵士乐。之后,纵使他的父母都竭力反对,他还是陆续在餐馆和一些脱衣舞俱乐部表演,这帮助他即使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仍能享有富足稳定的生活。在这期间,利布拉齐开始展现出其对制图、设计、绘画等方面的兴趣,逐渐成为了一个有着独特审美及挑剔眼光的穿衣者和时尚追随者。同时,他也渐渐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怪癖转化成吸引人的优点,在学校里以特立独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在1937年的一个正统钢琴比赛中,利布拉齐以其鲜明的“个人特质及表现力”赢得了赞赏。然而从1942开始,他逐渐把演奏重心从正统古典音乐表演转向富有个人特色的“流行兼古典”的表演方式,他自己把它称为“摒弃最枯燥部分的古典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利布拉齐还在纽约为生计而奔波,但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他已经在美国几个大城市的夜店俱乐部中得到长期表演的机会,逐渐远离了传统的古典乐听众,由一名古典钢琴家正式向一个表演秀者转型。在此期间,他开创了以低廉票价欣赏跨界音乐的先河,比如把肖邦作品与二战老歌《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作结合等。曾有一段时间,他还与一名摄像师同时在台上表演,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使他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利布拉齐热衷于与观众互动,乐于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注重与他们互动交流,甚至是一起开玩笑,给有幸选中的观众上课等。同时,他开始对诸如灯光、舞台及表演方式这些细节进行关注,并将其纳为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
1940年,为了配合电影上映之前的宣传,在纽约、芝加哥及好莱坞出现了一种约三分钟结合舞蹈、音乐及影像的视频体,在俱乐部、餐馆、酒吧等公共休闲场所播放,这也是日后音乐录影带的雏形。利布拉齐在1934年参与拍摄了两部视频体,以他在俱乐部表演中最受欢迎的两首曲目《猛虎进行曲》和《第十二街进行曲》为蓝本,后来由卡斯特电影公司出版发行。1944年,利布拉齐得到了人生第一次在拉斯维加斯演出的机会,从此拉开了他辉煌职业生涯的序幕。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评价说:“利布拉齐是演员盖里·格兰特(Gary Grant)和罗伯特·阿尔达(Robert Alda)的结合体。他的表演动人,风度翩翩,灵巧的双手总能牢牢抓住人心。绚丽的灯光及表现方式,使得演出引人入胜。”《芝加哥时报》评论道:“前一分钟他还像肖邦一样演奏,下一秒又可以立刻变身为喜剧演员奇可·马克斯(Chico Marx)。”
随着时间的淬炼,利布拉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形象。舞台上放置的烛台是他表演时标志性的道具,标准的白色领带加白色燕尾服则让他在舞台上更醒目。除了在俱乐部演出之外,利布拉齐也为一些亿万富翁的私人派对进行表演。为了配合日益成功的公众形象,他买了一架稀有超大尺寸的装饰有纯金树叶的博兰斯勒(Bluthner)三角钢琴,并宣称它是“钢琴中的无价之宝”。 1950年,利布拉齐受邀在白宫内为当时热爱音乐的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演奏。在积累了于各种顶级俱乐部成功演出的经验之后,利布拉齐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希望拥有更多的观众,成为一名电视、电影及录音界的明星。于是他拓展了表演形式,配合大量华丽的服饰与道具技术,使整场秀看起来奢华极致。完善后的大型“拉斯维加斯秀”成为了其个人标志性的演出形式,并不可思议地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大批粉丝,使他一夜暴富。
在1955年之前,利布拉齐仅凭里维埃拉酒店和“拉斯维加斯秀”的演出每周就可以挣到五万美金,并拥有超过两百个官方粉丝俱乐部,约二十五万粉丝。每年出席公关活动可以赚超过一百万美元,参与电视节目同样可获得一百万美元左右的可观收入。他成为主流杂志争相报道的明星,被看作是当时文化界的超级巨星,同时也成了公众和喜剧演员开涮的对象。
音乐评论家们尖刻地点评他的钢琴演奏。批评家卢维斯·冯科(Lewis Funke)曾在听完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后写道:“利布拉齐的音乐就是各种把戏的串烧,极致的强音、极致的轻柔、极致的细腻,几乎所有的表演技巧都像沾满了奶油和樱桃那样腻。更糟的是他缺乏对伟大作曲家的尊重和理解。他以他自己的方式重塑作品,每个作品都深深打上他个人的烙印。当弹奏到难度较大的部分时,他就自行简化。草率的技术使得节奏松散、速度紊乱、演释怪异。过多的装饰和感伤,是对作曲家意图的失败演释。”
对此,利布拉齐辩驳道:“我并不是在做普通音乐会演出,我是在呈现一场秀。”与传统古典音乐会的尾声不同,利布拉齐每场秀的结尾都会邀请观众上台,亲身感受其身上的表演华服、贵重的钢琴、穿戴的珠宝和那双充满魔力的手。亲吻、握手、拥抱也是经常上演的场景。
而利布拉齐身为男同性恋者的私生活,则是八卦媒体注意的焦点。1982年,与其登台合作五年之久的搭档兼爱人斯科特·托尔森通过法院向利布拉齐索要一亿多美元的“赡养费”,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尽管利布拉齐在其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在1986年,斯科特·托尔森公开表示,他最终得到了九万五千美元的“赔偿”。
1987年,利布拉齐因艾滋病恶化去世,终年六十七岁。作为一名很懂得舞台作秀的表演艺术家,华丽、夸张、出奇制胜这样的词是塑造其长期引人瞩目的不二噱头。他的人生充满着不可想象的奇迹,尤其是他在舆论风暴最为猛烈的时候,却依然能坚持自我,保持极高的艺术水准,无愧于是一位个性卓绝、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
利布拉齐,也许中国乐迷对这个名字不够熟悉,其实,他在美国音乐界的名声可以与“猫王”相媲美。不过,“钢琴家”这个称呼对他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因为他的英文称呼是“Piano Entertainer”,他表演的是一场“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会,所以用“娱乐秀家”这个称号也许更为贴切。这个名字背后究竟蕴含了一个怎样绚烂至极的人生,使其曾是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表演者、成功的电视秀宠儿、录音室的高产者,从众多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吸引如此强大的电影创作团队再现其生平?
1919年5月16日,利布拉齐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密尔沃基(Milwaukee)郊区,原是双胞胎之一,但其兄弟在出生时不幸夭折。出生时,他的脸上粘着胎膜,这在当地的民俗中被视为是天才和拥有非凡未来的一个标志。利布拉齐的人生从出生这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与众不同。
利布拉齐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家,在当地一个乐队里吹法国号,偶尔会去剧院演出,但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在吹号之余还不得不在工厂里做一名普通劳工,贴补家用。虽然他的父亲非常鼓励家庭的音乐教育,但他的母亲觉得上音乐课和购买录放机是超出家里承担范围的奢侈行为,这也时常引起家庭内部的争吵。利布拉齐在成人后回忆说:“我父亲对音乐的爱和尊重使得他一生都为营造和培养全家人热爱音乐而燃烧着自己的热情,这也是他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
利布拉齐四岁开始弹奏钢琴,父亲对日常练习和演奏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经常会带着他出席音乐会,让他能有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利布拉齐的惊人天赋很早就显现出来,七岁时就能背谱弹奏出难度极高的乐曲,八岁时在密尔沃基的帕布斯特剧院(Pabst Theatre)演出后台与波兰钢琴家、日后成为他们家庭好友的伊格纳西·布拉德沃斯基(Ignacy Praderewski)见面,并拜师学艺。他曾说:“从艺术大师的精彩演奏中,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我的梦想中充斥着跟随他的脚步所能创造出来的精彩……心中的雄心壮志被彻底激发并且燃烧起来,从此练习钢琴成为了生活热情的一部分。”
二战之前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十几岁时的利布拉齐还患有语言交流障碍症,邻居的小孩子经常嘲笑他对钢琴和烹饪的热爱以及对体育等集体活动的逃避。当时的利布拉齐把所有精神都专注于钢琴练习,并在音乐老师佛洛伦斯·凯莉(Florence Kelly)近十年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他在当地的剧场、广播电台、音乐课、俱乐部以及婚礼上演奏广受欢迎的音乐。1934年,他在学校组成乐团“Mixers”,演奏爵士乐。之后,纵使他的父母都竭力反对,他还是陆续在餐馆和一些脱衣舞俱乐部表演,这帮助他即使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仍能享有富足稳定的生活。在这期间,利布拉齐开始展现出其对制图、设计、绘画等方面的兴趣,逐渐成为了一个有着独特审美及挑剔眼光的穿衣者和时尚追随者。同时,他也渐渐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怪癖转化成吸引人的优点,在学校里以特立独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在1937年的一个正统钢琴比赛中,利布拉齐以其鲜明的“个人特质及表现力”赢得了赞赏。然而从1942开始,他逐渐把演奏重心从正统古典音乐表演转向富有个人特色的“流行兼古典”的表演方式,他自己把它称为“摒弃最枯燥部分的古典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利布拉齐还在纽约为生计而奔波,但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他已经在美国几个大城市的夜店俱乐部中得到长期表演的机会,逐渐远离了传统的古典乐听众,由一名古典钢琴家正式向一个表演秀者转型。在此期间,他开创了以低廉票价欣赏跨界音乐的先河,比如把肖邦作品与二战老歌《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作结合等。曾有一段时间,他还与一名摄像师同时在台上表演,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使他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利布拉齐热衷于与观众互动,乐于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注重与他们互动交流,甚至是一起开玩笑,给有幸选中的观众上课等。同时,他开始对诸如灯光、舞台及表演方式这些细节进行关注,并将其纳为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
1940年,为了配合电影上映之前的宣传,在纽约、芝加哥及好莱坞出现了一种约三分钟结合舞蹈、音乐及影像的视频体,在俱乐部、餐馆、酒吧等公共休闲场所播放,这也是日后音乐录影带的雏形。利布拉齐在1934年参与拍摄了两部视频体,以他在俱乐部表演中最受欢迎的两首曲目《猛虎进行曲》和《第十二街进行曲》为蓝本,后来由卡斯特电影公司出版发行。1944年,利布拉齐得到了人生第一次在拉斯维加斯演出的机会,从此拉开了他辉煌职业生涯的序幕。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评价说:“利布拉齐是演员盖里·格兰特(Gary Grant)和罗伯特·阿尔达(Robert Alda)的结合体。他的表演动人,风度翩翩,灵巧的双手总能牢牢抓住人心。绚丽的灯光及表现方式,使得演出引人入胜。”《芝加哥时报》评论道:“前一分钟他还像肖邦一样演奏,下一秒又可以立刻变身为喜剧演员奇可·马克斯(Chico Marx)。”
随着时间的淬炼,利布拉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形象。舞台上放置的烛台是他表演时标志性的道具,标准的白色领带加白色燕尾服则让他在舞台上更醒目。除了在俱乐部演出之外,利布拉齐也为一些亿万富翁的私人派对进行表演。为了配合日益成功的公众形象,他买了一架稀有超大尺寸的装饰有纯金树叶的博兰斯勒(Bluthner)三角钢琴,并宣称它是“钢琴中的无价之宝”。 1950年,利布拉齐受邀在白宫内为当时热爱音乐的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演奏。在积累了于各种顶级俱乐部成功演出的经验之后,利布拉齐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希望拥有更多的观众,成为一名电视、电影及录音界的明星。于是他拓展了表演形式,配合大量华丽的服饰与道具技术,使整场秀看起来奢华极致。完善后的大型“拉斯维加斯秀”成为了其个人标志性的演出形式,并不可思议地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大批粉丝,使他一夜暴富。
在1955年之前,利布拉齐仅凭里维埃拉酒店和“拉斯维加斯秀”的演出每周就可以挣到五万美金,并拥有超过两百个官方粉丝俱乐部,约二十五万粉丝。每年出席公关活动可以赚超过一百万美元,参与电视节目同样可获得一百万美元左右的可观收入。他成为主流杂志争相报道的明星,被看作是当时文化界的超级巨星,同时也成了公众和喜剧演员开涮的对象。
音乐评论家们尖刻地点评他的钢琴演奏。批评家卢维斯·冯科(Lewis Funke)曾在听完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会后写道:“利布拉齐的音乐就是各种把戏的串烧,极致的强音、极致的轻柔、极致的细腻,几乎所有的表演技巧都像沾满了奶油和樱桃那样腻。更糟的是他缺乏对伟大作曲家的尊重和理解。他以他自己的方式重塑作品,每个作品都深深打上他个人的烙印。当弹奏到难度较大的部分时,他就自行简化。草率的技术使得节奏松散、速度紊乱、演释怪异。过多的装饰和感伤,是对作曲家意图的失败演释。”
对此,利布拉齐辩驳道:“我并不是在做普通音乐会演出,我是在呈现一场秀。”与传统古典音乐会的尾声不同,利布拉齐每场秀的结尾都会邀请观众上台,亲身感受其身上的表演华服、贵重的钢琴、穿戴的珠宝和那双充满魔力的手。亲吻、握手、拥抱也是经常上演的场景。
而利布拉齐身为男同性恋者的私生活,则是八卦媒体注意的焦点。1982年,与其登台合作五年之久的搭档兼爱人斯科特·托尔森通过法院向利布拉齐索要一亿多美元的“赡养费”,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尽管利布拉齐在其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在1986年,斯科特·托尔森公开表示,他最终得到了九万五千美元的“赔偿”。
1987年,利布拉齐因艾滋病恶化去世,终年六十七岁。作为一名很懂得舞台作秀的表演艺术家,华丽、夸张、出奇制胜这样的词是塑造其长期引人瞩目的不二噱头。他的人生充满着不可想象的奇迹,尤其是他在舆论风暴最为猛烈的时候,却依然能坚持自我,保持极高的艺术水准,无愧于是一位个性卓绝、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