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地方广电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成为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方向,各类媒体账号以新闻资讯类账号为主。其中,“四川观察”在抖音走红,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本文从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现状入手,分析“四川观察”短视频账号的成功经验,总结地方新闻资讯类账号的发展策略,旨在为今后其他同类型账号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四川观察”;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19-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为顺应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背景,各地方广电积极推进媒体转型融合,纷纷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为广大市民提供新闻消息或资讯服务。四川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方面做出了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开通了“四川观察”抖音官方账号,创建了“四川观天下”微信公众号、四川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推出了四川观察APP,同时在B站开通了视频账号“四川观察”。其中,“四川观察”抖音账号粉丝量达4002万,点击量高达17亿次,在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实践中成果最为显著。
二、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方广电融媒体相继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新闻资讯类账号。以主打新闻内容的短视频为例,据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目前省级电视台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有将近460个,在多平台分发策略下,抖音、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9个平台上可观察到的省级台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累计达1300多个[1]。
这一现象表明,传统广电一直在积极向网络和用户靠拢,试图通过与短视频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主流媒体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建立了县级融媒体中心,除与互联网平台搭建合作之外,还积极开发客户端,实现信息、资源系统化整合发布管理。即将到来5G时代为移动短视频赋能,地方广电融媒体短视频化发展趋势更加显著。
三、以“四川观察”为例分析成功经验
(一)高质量视频内容
1.敏锐的新闻感知力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创作,关键在对新闻和资讯的选择。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迅速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成为新闻的价值和特性,并对其进行属性议程设置。例如,某账号2020年12月23日发布了一则视频——某地几名义工去看望孤儿的路上扶起92岁的跌倒老人反被讹,获得了32.2万点击量和8.7万评论。这则视频中包含多个敏感的关键词——孤儿、老人、扶人被讹,是人们颇为关注的敏感话题,当这些关键词在短视频封面上以醒目字体标识呈现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捕获网友的眼球。
2.系统化内容整合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某一信息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仅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关注,很快就会被其他新信息取代。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很难对某一事件保持持续关注,单一事件难以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为改善这一问题,“四川观察”对平台上的消息进行了系统化整合,根据专题进行分类,围绕专题持续更新报道,方便受众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
平台下共有12个专栏,涉及近一年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例如,针对2020年7月发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分尸案件,推出了“杭州女子失踪事件追踪”,共制作了14期内容,将事件的起因、调查过程进展、调查结果及后续报道以14条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网友,为网友们清晰地梳理了事件的脉络。该事件总播放量达7.2亿次。“四川观察”不仅为网民提供了新聞资讯,而且对一些备受争议的话题事件进行了评论,给出了媒体观点,发挥出了主流媒体价值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培养功能。
3. UGC内容生产
UGC即用户内容生产。互联网是开放的平台,网民可以成为主动的信息内容生产者,由此产生了新型内容生产模式——用户内容生产。“四川观察”账号几乎保持每小时两次或三次的更新效率,极高的更新频率保证了账号内容的输出及用户维系。仅仅依靠其主创团队难以完成如此高频率的视频内容生产,“四川观察”发布的视频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用户投稿或对用户视频的二次创作。“四川观察”专门设置了投稿箱收集信息资讯,用户投稿为账号带来了丰富的资讯和消息来源,既保证了账号的更新频率,也十分受用户欢迎,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二)较强的用户黏度
用户黏度即用户忠诚度,在“四川观察”评论区中,经常可以看到网友们的花式催更,如“是我来早了还是观观凉了”“40秒了,怎么还没有更新,用报警吗”。
“四川观察”主要通过优质的内容、高频率的更新和俏皮的人设等手段增强用户黏性[2]。首先,在内容方面,“四川观察”依靠主流媒体具有较强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优势,保证优质内容的输出,通过内容吸引受众。其次,“四川观察”账号将每天的更新频率维持在20~30条左右,高频更新能够使账号一直活跃在受众视野。最后,“四川观察”摇身一变成为俏皮可爱的“观观”,拟人化形象消解了距离感和生硬感,进一步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三)优质的创作团队
“四川观察”团队成员资质好且行动迅速,注重用户反馈。例如,针对“星巴克员工不收硬币”事件,在网友提议观察的第二天,“四川观察”就派出记者实地探访星巴克门店,并于当天发布了现场视频。同时,“四川观察”会针对抖音一些比较热门的视频进行深度挖掘,采访当事人或进行后续跟进报道,通过配乐和字幕进行二次创作,借势热点。例如,2020年12月25日一位来自广东茂名的网友投稿了一条视频:“两个月前,家里有等待,有期待;两个月后,人去房空,再也没有回家的理由。”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关注,对此,“四川观察”马上发布了后续采访视频,再次获得流量小高峰。 (四)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抖音平台用户大多都是年轻群体,针对这些群体的爱好和信息接收习惯,“四川观察”在表达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主打软新闻。“四川观察”充分考虑平台受众的特点,迎合年轻受众的需求,致力于打造短视频的“网感”。“四川观察”团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90后,他們十分了解年轻受众的喜好和兴趣,是负责营造“网感”的主要人员。“网感”的营造主要依赖于后期剪辑、音乐和特效花字的运用。在后期剪辑中,要通过画面的拼接形成节奏,将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剪辑出最吸引人的片段;还要配上与内容相符的音乐,适当穿插音效增强气氛;还可通过特效花字引导受众理解,增强内容的戏剧性,与内容形成互补,最终增强视频“网感”。
四、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其斩获受众的核心要素,也是账号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在当下泛娱乐化的短视频语境之下,更加需要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净化市场。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选择要以新闻消息为主,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在新闻选题过程中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视频内容更具权威性,增强自身的公信力。选题需遵循新闻价值标准,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时效性、重要性、明晰性以及话题敏感度,同时也要兼具人文关怀。要加大对原创新闻短视频内容的投入,提升编辑制作的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新闻节目,不能过度追求新闻专业主义而忽视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要认识到生硬的新闻报道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因此,平台要采用富有“网感”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形成互补,结合平台调性和短视频的创作要求,将新闻资讯以更符合受众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重视用户参与
在过去,传统媒体生产新闻大多采用PGC生产模式,即专业生产内容,由专业新闻工作者实行采编播一体化操作,这样的内容生产虽然能保障新闻的权威性,但会导致生产内容模式化、系统化,无法激发受众的兴趣。而在网络时代,用户生产内容成为主要的信息生产方式,受众角色的双重属性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因此,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用户的参与,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互动不止包括表层的意见交流与反馈,也涉及用户认知和心理层面的深度互动。新闻媒体应结合时下流行的大数据技术,了解受众的关注重点和喜好,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依据受众的关注点选题,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资讯。
同时也要认识到,全过程的UGC生产难免会出现泛娱乐化、信息真假混杂等负面影响,因此最理想的模式是“PGC+UGC”内容生产模式。针对一些时效性、权威性较强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由专业团队对新闻内容严格把关,在保证质量和权威的基础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推送和供给;针对生活中发生的趣味见闻等则可以收集用户转发或投稿视频,跟踪网络中的热点事件,进行访谈和后续报道。UGC内容生产为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资讯,也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五、结语
“四川观察”的成功出圈打破了传统观念中主流媒体高高在上的新闻传播模式,为其他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带来了希望和出路。总结“四川观察”的成功经验可以得知,在融媒体环境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是大势所趋,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需要传统媒体对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进行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流量和人气面前,传统主流媒体要时刻严把质量关,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要发挥出作为新闻媒体人应当承担的主流价值引导职能。
参考文献:
[1] 谭春鸿.广电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产业运营研究[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12):185-188.
[2] 石雨廷.“四川观察”抖音号爆红的原因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64-65.
作者简介:王紫微(1999—),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关键词:“四川观察”;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19-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为顺应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背景,各地方广电积极推进媒体转型融合,纷纷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为广大市民提供新闻消息或资讯服务。四川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方面做出了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开通了“四川观察”抖音官方账号,创建了“四川观天下”微信公众号、四川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推出了四川观察APP,同时在B站开通了视频账号“四川观察”。其中,“四川观察”抖音账号粉丝量达4002万,点击量高达17亿次,在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实践中成果最为显著。
二、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方广电融媒体相继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新闻资讯类账号。以主打新闻内容的短视频为例,据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目前省级电视台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有将近460个,在多平台分发策略下,抖音、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9个平台上可观察到的省级台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累计达1300多个[1]。
这一现象表明,传统广电一直在积极向网络和用户靠拢,试图通过与短视频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主流媒体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建立了县级融媒体中心,除与互联网平台搭建合作之外,还积极开发客户端,实现信息、资源系统化整合发布管理。即将到来5G时代为移动短视频赋能,地方广电融媒体短视频化发展趋势更加显著。
三、以“四川观察”为例分析成功经验
(一)高质量视频内容
1.敏锐的新闻感知力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创作,关键在对新闻和资讯的选择。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迅速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成为新闻的价值和特性,并对其进行属性议程设置。例如,某账号2020年12月23日发布了一则视频——某地几名义工去看望孤儿的路上扶起92岁的跌倒老人反被讹,获得了32.2万点击量和8.7万评论。这则视频中包含多个敏感的关键词——孤儿、老人、扶人被讹,是人们颇为关注的敏感话题,当这些关键词在短视频封面上以醒目字体标识呈现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捕获网友的眼球。
2.系统化内容整合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某一信息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仅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关注,很快就会被其他新信息取代。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很难对某一事件保持持续关注,单一事件难以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为改善这一问题,“四川观察”对平台上的消息进行了系统化整合,根据专题进行分类,围绕专题持续更新报道,方便受众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
平台下共有12个专栏,涉及近一年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例如,针对2020年7月发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分尸案件,推出了“杭州女子失踪事件追踪”,共制作了14期内容,将事件的起因、调查过程进展、调查结果及后续报道以14条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网友,为网友们清晰地梳理了事件的脉络。该事件总播放量达7.2亿次。“四川观察”不仅为网民提供了新聞资讯,而且对一些备受争议的话题事件进行了评论,给出了媒体观点,发挥出了主流媒体价值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培养功能。
3. UGC内容生产
UGC即用户内容生产。互联网是开放的平台,网民可以成为主动的信息内容生产者,由此产生了新型内容生产模式——用户内容生产。“四川观察”账号几乎保持每小时两次或三次的更新效率,极高的更新频率保证了账号内容的输出及用户维系。仅仅依靠其主创团队难以完成如此高频率的视频内容生产,“四川观察”发布的视频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用户投稿或对用户视频的二次创作。“四川观察”专门设置了投稿箱收集信息资讯,用户投稿为账号带来了丰富的资讯和消息来源,既保证了账号的更新频率,也十分受用户欢迎,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二)较强的用户黏度
用户黏度即用户忠诚度,在“四川观察”评论区中,经常可以看到网友们的花式催更,如“是我来早了还是观观凉了”“40秒了,怎么还没有更新,用报警吗”。
“四川观察”主要通过优质的内容、高频率的更新和俏皮的人设等手段增强用户黏性[2]。首先,在内容方面,“四川观察”依靠主流媒体具有较强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优势,保证优质内容的输出,通过内容吸引受众。其次,“四川观察”账号将每天的更新频率维持在20~30条左右,高频更新能够使账号一直活跃在受众视野。最后,“四川观察”摇身一变成为俏皮可爱的“观观”,拟人化形象消解了距离感和生硬感,进一步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三)优质的创作团队
“四川观察”团队成员资质好且行动迅速,注重用户反馈。例如,针对“星巴克员工不收硬币”事件,在网友提议观察的第二天,“四川观察”就派出记者实地探访星巴克门店,并于当天发布了现场视频。同时,“四川观察”会针对抖音一些比较热门的视频进行深度挖掘,采访当事人或进行后续跟进报道,通过配乐和字幕进行二次创作,借势热点。例如,2020年12月25日一位来自广东茂名的网友投稿了一条视频:“两个月前,家里有等待,有期待;两个月后,人去房空,再也没有回家的理由。”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关注,对此,“四川观察”马上发布了后续采访视频,再次获得流量小高峰。 (四)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抖音平台用户大多都是年轻群体,针对这些群体的爱好和信息接收习惯,“四川观察”在表达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主打软新闻。“四川观察”充分考虑平台受众的特点,迎合年轻受众的需求,致力于打造短视频的“网感”。“四川观察”团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90后,他們十分了解年轻受众的喜好和兴趣,是负责营造“网感”的主要人员。“网感”的营造主要依赖于后期剪辑、音乐和特效花字的运用。在后期剪辑中,要通过画面的拼接形成节奏,将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剪辑出最吸引人的片段;还要配上与内容相符的音乐,适当穿插音效增强气氛;还可通过特效花字引导受众理解,增强内容的戏剧性,与内容形成互补,最终增强视频“网感”。
四、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其斩获受众的核心要素,也是账号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在当下泛娱乐化的短视频语境之下,更加需要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净化市场。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选择要以新闻消息为主,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在新闻选题过程中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视频内容更具权威性,增强自身的公信力。选题需遵循新闻价值标准,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时效性、重要性、明晰性以及话题敏感度,同时也要兼具人文关怀。要加大对原创新闻短视频内容的投入,提升编辑制作的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新闻节目,不能过度追求新闻专业主义而忽视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要认识到生硬的新闻报道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因此,平台要采用富有“网感”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形成互补,结合平台调性和短视频的创作要求,将新闻资讯以更符合受众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重视用户参与
在过去,传统媒体生产新闻大多采用PGC生产模式,即专业生产内容,由专业新闻工作者实行采编播一体化操作,这样的内容生产虽然能保障新闻的权威性,但会导致生产内容模式化、系统化,无法激发受众的兴趣。而在网络时代,用户生产内容成为主要的信息生产方式,受众角色的双重属性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因此,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用户的参与,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互动不止包括表层的意见交流与反馈,也涉及用户认知和心理层面的深度互动。新闻媒体应结合时下流行的大数据技术,了解受众的关注重点和喜好,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依据受众的关注点选题,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资讯。
同时也要认识到,全过程的UGC生产难免会出现泛娱乐化、信息真假混杂等负面影响,因此最理想的模式是“PGC+UGC”内容生产模式。针对一些时效性、权威性较强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由专业团队对新闻内容严格把关,在保证质量和权威的基础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推送和供给;针对生活中发生的趣味见闻等则可以收集用户转发或投稿视频,跟踪网络中的热点事件,进行访谈和后续报道。UGC内容生产为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资讯,也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五、结语
“四川观察”的成功出圈打破了传统观念中主流媒体高高在上的新闻传播模式,为其他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账号带来了希望和出路。总结“四川观察”的成功经验可以得知,在融媒体环境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是大势所趋,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需要传统媒体对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进行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流量和人气面前,传统主流媒体要时刻严把质量关,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要发挥出作为新闻媒体人应当承担的主流价值引导职能。
参考文献:
[1] 谭春鸿.广电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产业运营研究[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12):185-188.
[2] 石雨廷.“四川观察”抖音号爆红的原因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64-65.
作者简介:王紫微(1999—),女,湖北天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