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式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而学生的认识活动又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教师引导得法的结果,所以,教学启发性原则符合教学规律中的认知规律。
从生理角度看,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随着第二性特征的日益明显,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发言,讨论气氛不浓,与老师不断产生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 “闭锁性”,学生的这种心理上的“闭锁性”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启而不发,”于是只好仍由自己讲,实际上有些问题老师讲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差。
我们应当认识到,高中生在产生闭锁心理的同时,还 产生了渴望老师理解,理解他们快要长大成人了,他们已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习惯那种初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过多的注意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次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失误,往往导致以后再也不举手发言,甚至别人失误,他们也引以为戒,鉴于以上从心理角度对学生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具体的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从心理学教学观点分析,是在各种动机的影响下进行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外界的各种奖惩和各种压力所引起的。二是发自内心主动积极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的“启”,就是要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动机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而好知也好,乐知也好,其“知”的动机就是“兴趣”和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对学习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借助于直观的教具和精彩的演示实验,生动的物理故事和形象的语言,以及观察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不断提炼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兴趣。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若我们对教材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对于听讲的主题学生而言,那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事情。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要在这些看似乏味的教材知识里面,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提炼,从中挖掘出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现在军事发展等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应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科学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适时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被知识中的神奇和乐趣所陶醉,久而久之,他们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己寻找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得到了实现。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是我们都希望达到的目的。问题在于能否很好的利用以上这些举措。
二、设置疑问,合理提问
疑难问题引人深思,趣味问题令人向往。 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所得的印象特别深刻。
例如,在讲授“电阻”的概念时,可以从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关系,和在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有何特点,不同导体的这一比值有何特点,在相同的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电流与此比值有何大小关系,此比值对电流起了怎样一种作用,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就把电阻的作用,电阻的表示方法,尤其是电阻作为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它的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全由学生自己导出来了。
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有有作用,但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不要老是问“为什么”,而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提问的好,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问不当。太深或太浅,没有点中要害,则将启而不发,有的只“吹皱一池春水”,有的甚至“扑通一声,余波全无”。
三、发扬教学民主,鼓励进取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民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愉快的学习情绪,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敢于向教师提出疑问,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容易形成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学观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得到了发展,他们能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这种争论,一般并不是凭主观臆断信口开河的,而是经过一番思考,掌握一定的论据后有感而发的。对学习中较难的问题,有时他们会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寻求不同的解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见解正确。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搏击,不断进取,如老师在课上分析一道题后,有些同学常提出不同的解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总之,高中阶段,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设置疑难,合理提问,发扬民主教学,鼓励先进,通过这些举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边被动为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注重过程和方法,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加快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从生理角度看,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随着第二性特征的日益明显,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发言,讨论气氛不浓,与老师不断产生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 “闭锁性”,学生的这种心理上的“闭锁性”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启而不发,”于是只好仍由自己讲,实际上有些问题老师讲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差。
我们应当认识到,高中生在产生闭锁心理的同时,还 产生了渴望老师理解,理解他们快要长大成人了,他们已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习惯那种初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过多的注意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次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失误,往往导致以后再也不举手发言,甚至别人失误,他们也引以为戒,鉴于以上从心理角度对学生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具体的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从心理学教学观点分析,是在各种动机的影响下进行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外界的各种奖惩和各种压力所引起的。二是发自内心主动积极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的“启”,就是要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动机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而好知也好,乐知也好,其“知”的动机就是“兴趣”和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对学习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借助于直观的教具和精彩的演示实验,生动的物理故事和形象的语言,以及观察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不断提炼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兴趣。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若我们对教材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对于听讲的主题学生而言,那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事情。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要在这些看似乏味的教材知识里面,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提炼,从中挖掘出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现在军事发展等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应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科学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适时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被知识中的神奇和乐趣所陶醉,久而久之,他们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己寻找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得到了实现。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是我们都希望达到的目的。问题在于能否很好的利用以上这些举措。
二、设置疑问,合理提问
疑难问题引人深思,趣味问题令人向往。 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所得的印象特别深刻。
例如,在讲授“电阻”的概念时,可以从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关系,和在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有何特点,不同导体的这一比值有何特点,在相同的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电流与此比值有何大小关系,此比值对电流起了怎样一种作用,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就把电阻的作用,电阻的表示方法,尤其是电阻作为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它的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全由学生自己导出来了。
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有有作用,但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不要老是问“为什么”,而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提问的好,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问不当。太深或太浅,没有点中要害,则将启而不发,有的只“吹皱一池春水”,有的甚至“扑通一声,余波全无”。
三、发扬教学民主,鼓励进取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民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愉快的学习情绪,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敢于向教师提出疑问,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容易形成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学观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得到了发展,他们能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这种争论,一般并不是凭主观臆断信口开河的,而是经过一番思考,掌握一定的论据后有感而发的。对学习中较难的问题,有时他们会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寻求不同的解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见解正确。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搏击,不断进取,如老师在课上分析一道题后,有些同学常提出不同的解法,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总之,高中阶段,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设置疑难,合理提问,发扬民主教学,鼓励先进,通过这些举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边被动为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注重过程和方法,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加快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