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生活之源泉,促高效生物课堂生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或情境来组织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激发求知欲望与热情,启发自主思考与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资源 形象化 启发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64-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学习生物学知识,这样习得的生物学知识才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出正確的判断与决策。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生活素材和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尽可能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累积生物课堂教学资源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衍生、拓展及应用,更深层次地去理解生命现象,探求生命规律。其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教材已有涉及。例如:细胞结构、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染色体与DNA、细胞分裂、伴性遗传、反射与反射弧、免疫调节与预防、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等等。教师要关注初高中知识的横纵对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然于心。以《免疫调节》这个章节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初步了解了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参与免疫系统的组成;同时对人体三道防线的功能也建立了初步印象,如第一道防线皮肤的阻挡、黏膜的清除作用;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吞噬与溶菌酶杀菌,三道防线中的抗体可以清除病原体。教师要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导其由已知探索未知,撬起“知识的地球”。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
  人类作为生物界的一员,每天都要与周边的生物和睦相处。在生命现象的探索中,不断地概括积累生命的规律,于是形成了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将用于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创设经典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去思考“为什么”。例如:生活中难免小磕小碰,受了伤,发生了炎症,发热肿痛流脓,这是为什么?小明吃海鲜,可以大快朵颐,而小东吃了海鲜会过敏,这是为什么?这些来自身边的一个个有趣的实例,能为学生的探究增色添趣。
  二、善于利用课程情境资源去设计教学过程,生成高效的课堂效果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情境资源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历中去感受新知,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教与学才是有效的。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维持平稳状态的重要机制,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按新课程标准,学生应能概述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举例说明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能阐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应答方式及特点。在学业要求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本模块学习之后,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免疫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健康生活的要求。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抽象而且易于混淆,学生难于理解。为了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与情境,为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提供支撑,并以此启发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一)以形象化的实例导入课堂教学,设疑激趣
  展示乙肝病毒图片,师生一起回顾病毒组成与寄生习性;展示乙肝发病及危害资料。通过资料,唤醒学生生活经历,同时也营造本章节特有的生活情境——人体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病原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免疫调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例导课,激发了学生认知兴趣,为继续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以启发性的情境教学引导,循序渐进构建知识体系
  在新课教学时,要注重实例引导与情境的启发性。所谓的“启发性”,应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不可空旷,不着边际;要利于教者的“启”,能承接旧知,又能渐进式地启开新知;又要利于学习者的“发现”,在教者的引导下,层层揭谜,主动求知。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探究情境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乙肝患者握手、拥抱等无血液接触的行为,会被传染乙肝吗?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展示了初中教材的有关三道防线的四幅图,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紧扣情境中的“无血液接触的行为”,认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阻挡、黏膜纤毛的清扫及其分泌物等)的杀菌作用,足以阻挡乙肝病毒的入侵。
  探究情境2. 当口腔黏膜破损,少量乙肝病毒进入了人体。此时人体的哪个系统监控到这种异常情况并开始运作?这个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此探究活动,分两步走。第一步:教师展示了人体免疫器官图解,并结合教材内容,师生一起建构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知识,形成概念图:
  第二步:教师指出,乙肝病毒进入体液后,少部分的病毒由第二道防线中的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或由体液中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消灭,但少部分仍残留在体液中,而另一部分乙肝病毒则躲过“追杀”,藏身于肝脏细胞中,开始繁殖。同时利用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有机联系,讲清了抗原、抗体的概念及抗体的特异性。
  探究情境3. 第一、二道防线无特异性,缺乏“战斗的目标与技巧”,战斗力较弱,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对于体液中的“残兵散勇”与寄生于肝细胞的病毒,机体是如何清除的呢?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打了个比方,把免疫系统比作“对敌作战指挥部”,它开辟了两个战场,一个是体液免疫战场,针对残留在体液中病毒;另一个是细胞免疫战场,针对藏身于肝脏细胞中的病毒。并且教师把两类的特异性免疫及二次免疫反应编成故事情节,如下:   体液免疫:“作战指挥部”派出了先遣部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识别到体液中的乙肝病毒,对其进行摄取处理,“贴上标签”——使之露出特有抗原,随后将抗原呈递给了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便产生出“兴奋剂”——淋巴因子。同时,体液免疫的作战主力军B细胞,在“遭遇”少数病毒的刺激,并在淋巴因子的强化下,快速进行增殖分化,少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而大部分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强大武器——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使病毒失去了对肝细胞吸附或失去繁殖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的结合物进一步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再交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在B细胞“杀敌”同时,另一场战争也在进行着。免疫系统派出了大量的“工兵”——T细胞,它们寻找着藏身于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终于,T细胞识别到藏有乙肝病毒的靶细胞。T细胞快速进行分裂分化,少部分分化成记忆T细胞,大部分形成具有杀伤力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了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之裂解,乙肝病毒便没有了藏身之处,完全暴露在体液中。此时体液中相应抗体马上和乙肝病毒结合,进而又转交给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的乙肝病毒又一次侵犯机体时,我们的机体能在短时内做好迎战准备。原先存留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让浆细胞产生了更多的抗体。抗体和效应T细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病毒杀灭,机体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理症状。至此,三场防卫战争结束。
  当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时,教师话锋转移,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流程图。学生边回忆着故事情节,边整理归纳,最终将繁杂的知识简化了,形成了一张便于记忆的(见下表)流程图,达成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以实践性的情境铺垫,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探究情境4.免疫系统如同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帮助我们有效地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犯,那是否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呢?
  【展示:风湿性心脏病相关资料】
  让学生阅读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关资料,思考:风湿性心脏病病因是什么?主要与哪类免疫相关?这样学生在思考回答过程中,掌握了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与常见实例。
  【展示:过敏反应患者图片】
  学生群体中不少人曾有过食物过敏的经历,看到患者图片分外亲切,仿若就是当时的自己。如此的情境一下子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急于想知道过敏反应如何发生、如何防治。这无疑在临近结课时又掀起一次探究的高潮。考虑学生需求,在过敏反应发生机制部分,教师结合内环境与体液调节有关知识做了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过敏反应与二次“防卫战争”的区别,并且从发病机理角度引导学生归纳出预防措施,培养了他们健康生活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去积累生动、有效的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现实和形象化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在课堂实施中注重启发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情境,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这样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知识,并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从而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勇,范俊.故事情境化创编,生成高中生物理想课堂——以《免疫调节》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84-86
  [3]窦勇兵.谈生活情境在建构高效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J]. 中学生物学,2015(1):16-18
  [4]徐彤.创设平实瞬间,让课堂充满思维和体验——例谈高中生物学微情境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5(6):8-10
  [5]李霞,楊军.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以体液免疫调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7(9):15-1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慕课为研究背景,旨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高职英语的教学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框架及应用。  【关键词】慕课 “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05-01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2013年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对慕课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
期刊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用英语歌曲帮助英语教学,课题编号:PT2014046,主持人:李光。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04-02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生已形成了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他们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习英语,这样做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英
期刊
【摘要】阅读是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标指出将创设英语高效课堂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在现实中却有绝大多數学生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困难等问题。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既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才,对此,笔者提出打造英语阅读生命课堂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现阶段中职生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新型教学策略的应用。该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分析,旨在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任务驱动法的应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其以任务为驱动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拓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适应了现阶段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要求。  【关键
期刊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援外培训作为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重要形式,做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可是目前我国外语人才过剩,小语种人才缺乏,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需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援外培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援外培训 复合型外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期刊
【摘要】专业建设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建校时间短、经验不足的独立学院如何才能够合理开展专业建设,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使命,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 专业建设 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近年四六级英语考试在听力理解和口语考试做出的重大调整,听说能力的提高成为学习英语的核心之一。但是尽管教师一再强调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课堂进行听说训练时存在参与度不高,有话说不出等问题。课外自主练习时间也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很少读课文或很少练习听力。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听说能力 英语课
期刊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系全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问卷调查,力图使全校英语教师了解、掌握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克服的瓶颈,对整个甘肃藏区的高中英语教师在今后如何掌控、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英语课堂教学都会有很强的导向性。  【关键词】民族 英语课堂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化学》作为大部分工科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状况普遍存在,实验课题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考核方式不全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差异化实验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实验课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这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实验教学 差异化教学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福建工程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混合式教学开始受到各教师的青睐。大数据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还具有多样化特点,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简述,并就大数据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英语 混合式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