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卷有益
我是一名普通高校从事音乐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最近,很高兴读到一部由冯光钰、袁炳昌、赵毅三位教授主编的一套三卷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著作,该书由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通览这部200万字的大著之后,我感到这是一部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典籍,也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教科书。
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音乐,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由久远的过去一直流淌到今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以往出版的多种音乐史著作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提及的甚少,甚或仅是汉族音乐史。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问世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部音乐史是中央民族大学文艺研究所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协作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历时17年,由各民族音乐专家60多人集体完成,是一部荟萃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厚重之作。
全书将55个少数民族按照地理和区域的分布分为四大部分:即东北、华北部分,包括满、朝鲜、赫哲、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西北部分包括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西南部分包括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苗、布依、侗、水、仡佬等民族;中南、东南部分包括壮、瑶、仡仫佬、毛南、京、土家、黎、畲、高山等民族。每个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进程的长短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均独立撰写成一个篇章,为读者提供了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完整概貌。
其次,该书对跨地域、跨国界民族的音乐史的撰写,不仅叙述得当,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外来移入的民族,如朝鲜、俄罗斯、乌孜别克、京等民族音乐史的撰写,主要以该民族迁入中国境内定居后写起,至于其音乐发展的历史渊源则视情况给予概略的勾画和涉及。对于一些跨越不同国家的民族,如北方的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南方的壮、苗、侗、瑶、傣、景颇等民族,则主要叙述其在我国国内该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族则力求反映该民族的全貌,不以偏概全。从书稿中可以看出,撰写者不仅深入到各个地区对当地音乐进行实地调查,还尽可能地占据丰富的史料,并将其汇总、综合加以梳理成文。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过程,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具有文献价值的可贵之处!
再次是这部著作的撰写是从少数民族各自的发展史入手,体现了各兄弟民族音乐发展的独特轨迹。每一章按照从远古到当代(1990年为下限)的方法撰写,其历史分期也是按照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求统一划齐,更没有按照汉族历史分期的框架结构,而是注重各个民族的音乐源流和音乐特征,写出了个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为了全面地反映多民族音乐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各章均在民族概述或其它段落中穿插涉及该民族音乐文化生成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活、饮食、起居等音乐民俗事象,这使读者从多个侧面对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音乐史学中缺乏对少数民族音乐史研究的空白,是颇值得一读的好书!
■
我是一名普通高校从事音乐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最近,很高兴读到一部由冯光钰、袁炳昌、赵毅三位教授主编的一套三卷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著作,该书由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通览这部200万字的大著之后,我感到这是一部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典籍,也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教科书。
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音乐,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由久远的过去一直流淌到今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以往出版的多种音乐史著作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提及的甚少,甚或仅是汉族音乐史。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问世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部音乐史是中央民族大学文艺研究所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协作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历时17年,由各民族音乐专家60多人集体完成,是一部荟萃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厚重之作。
全书将55个少数民族按照地理和区域的分布分为四大部分:即东北、华北部分,包括满、朝鲜、赫哲、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西北部分包括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西南部分包括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苗、布依、侗、水、仡佬等民族;中南、东南部分包括壮、瑶、仡仫佬、毛南、京、土家、黎、畲、高山等民族。每个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进程的长短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均独立撰写成一个篇章,为读者提供了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完整概貌。
其次,该书对跨地域、跨国界民族的音乐史的撰写,不仅叙述得当,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外来移入的民族,如朝鲜、俄罗斯、乌孜别克、京等民族音乐史的撰写,主要以该民族迁入中国境内定居后写起,至于其音乐发展的历史渊源则视情况给予概略的勾画和涉及。对于一些跨越不同国家的民族,如北方的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南方的壮、苗、侗、瑶、傣、景颇等民族,则主要叙述其在我国国内该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族则力求反映该民族的全貌,不以偏概全。从书稿中可以看出,撰写者不仅深入到各个地区对当地音乐进行实地调查,还尽可能地占据丰富的史料,并将其汇总、综合加以梳理成文。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过程,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具有文献价值的可贵之处!
再次是这部著作的撰写是从少数民族各自的发展史入手,体现了各兄弟民族音乐发展的独特轨迹。每一章按照从远古到当代(1990年为下限)的方法撰写,其历史分期也是按照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求统一划齐,更没有按照汉族历史分期的框架结构,而是注重各个民族的音乐源流和音乐特征,写出了个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为了全面地反映多民族音乐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各章均在民族概述或其它段落中穿插涉及该民族音乐文化生成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活、饮食、起居等音乐民俗事象,这使读者从多个侧面对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问世填补了我国音乐史学中缺乏对少数民族音乐史研究的空白,是颇值得一读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