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应对危机促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元投资计划。社会各界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都非常关注,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有关负责人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做了简要介绍。
负责人说,当前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9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均同比大幅增长42—72%。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开工建设126万套;解决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项目247万户、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0.3万公里。
三是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央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本地化工作积极推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设。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形成节能能力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
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里程近1500公里。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个大中型水利项目。公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下一步,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执行中,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三农”,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针对当前社会上认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公共投资的建设领域使民间投资的空间受到挤占”,“扩大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使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的说法,负责人指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一是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在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央及时果断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大规模增加中央投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也为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投向有7个方面,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兴建楼堂馆所,决不允许搞重复建设,新增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些投资方向,突出了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突出了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突出了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对这些方面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既有利于稳定了当前增长,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是“与民兴利”而不是“与民争利”。
二是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前9个月新增贷款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9.4%,自年初以来持续高于投资增速。由于货币供应充足,利率水平基本稳定,民营企业的借贷成本并没有上升。今年以来银行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
政府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实际上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前9个月城镇非国有投资增长29.5%,呈稳步回升态势,比年初回升9.2个百分点。此外,反映民间投资活跃度的房地产投资也持续回升,前9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7.7%,比年初大幅回升。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当前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民间投资不振,政府投资也将难以为继。因此,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推动全社会投资平稳增长方面,下一步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一是不断充实和完善4万亿元投资计划,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30亿元中央投资重点支持工业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同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
二是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措施意见。在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和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和引导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三是进一步管好用好中央投资,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中央投资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中央投资要进一步向民生、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项目监管,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加强引导和规范,防止一哄而起。进一步发挥中央投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负责人说,当前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9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均同比大幅增长42—72%。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开工建设126万套;解决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项目247万户、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0.3万公里。
三是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央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本地化工作积极推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设。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形成节能能力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
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里程近1500公里。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个大中型水利项目。公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下一步,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执行中,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三农”,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针对当前社会上认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公共投资的建设领域使民间投资的空间受到挤占”,“扩大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使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的说法,负责人指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一是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在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央及时果断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大规模增加中央投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也为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点投向有7个方面,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兴建楼堂馆所,决不允许搞重复建设,新增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些投资方向,突出了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突出了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突出了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对这些方面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既有利于稳定了当前增长,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是“与民兴利”而不是“与民争利”。
二是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前9个月新增贷款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9.4%,自年初以来持续高于投资增速。由于货币供应充足,利率水平基本稳定,民营企业的借贷成本并没有上升。今年以来银行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
政府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实际上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前9个月城镇非国有投资增长29.5%,呈稳步回升态势,比年初回升9.2个百分点。此外,反映民间投资活跃度的房地产投资也持续回升,前9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7.7%,比年初大幅回升。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当前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民间投资不振,政府投资也将难以为继。因此,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推动全社会投资平稳增长方面,下一步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一是不断充实和完善4万亿元投资计划,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30亿元中央投资重点支持工业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同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
二是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措施意见。在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和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和引导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三是进一步管好用好中央投资,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中央投资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中央投资要进一步向民生、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项目监管,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加强引导和规范,防止一哄而起。进一步发挥中央投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