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安吉某矿区勘探中的应用实例,初步实践性的认为该系统在勘探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野外地形复杂的地方,相比其它常规物探方法又更具有设备轻、速度快、费用低、精度较高等优点。本本主要是通过EH4在野外工作应用实例进行效果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EH4电导率、实例分析与探讨
前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在逐步增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露天矿以基本查明,而地下矿则相对欠缺,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矿山保有量严重不足,接替资源基地紧缺,如何解决资源危机已经是当务之急,但对于绝大多数储量危急的矿山而言,虽然其经历过了长期的找矿勘查,但是找矿潜力并未枯竭。其实不然最有利的找矿地带还是在旧矿山的深部或者外围地段,如何准确的探寻这些资源就需要运用适宜的手段和深部探测技术—EH4,本文以EH4在浙江省安吉金银洞矿区勘探应用实例来阐述EH4对深部寻找多金属矿的实用效果。
2安吉金银洞矿区勘探应用实例
安吉县金银洞银矿多金属矿区,很早以前就由当地居民小规模开采过,后在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不同地勘单位做过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了少量银、铜、铅、锌金属资源储量。由于地表、浅部矿化不集中,工作研究程度不够和地勘经费少等原因,地勘工作多停留在地表及浅部揭露和控制为主,特别是矿化向深部的变化未加以工程揭露,一些矿化带地表也未加以追索控制,对成矿规律没有加以总结和研究,对矿区成矿远景没有进一步的评价,矿区总体工作程度较低。正式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在该矿区进行EH4方法试验,经过和已知地质剖面对比,取得较好效果。
2.1 矿区地质概况
普查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 (∈3x)和华严寺组(∈3h)浅海相含泥质硅质碳酸盐建造。银矿多金属矿体赋存于该建造中。西部出露燕山期马鞍山岩体,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它期次的岩体如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等都属燕山晚期的侵入体,它们呈岩脉产出,大多数分布在马鞍山岩体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区域构造位于钱塘台褶带(Ⅱ2)北西边缘,安吉~长兴陷褶带(Ⅲ2),泗安~长兴拗断褶束(IV3)。印支期褶皱发育,燕山期以断裂为主。它们多呈北东向展布,少数呈东西向、北北东向或北东东向展布。
本区褶皱构造特点是北东40~55度方向构造线明显且稳定,枢纽轴均向北东倾伏,次级褶皱发育,常被断裂破坏,地层部份倒转,褶皱形态复杂。普查区地层走向多变,常形成构造鼻或花边状褶皱,其南部地层往往倒转,更次级走向近东西的褶皱发育,具四个五~六级构造单元:如高岭脚向斜、刘家~南坞口背斜、刘家北倒转向斜和金银洞开阔背斜。矿化往往富集在向斜轴部或向、背斜的转折处微型褶皱发育的地方。
普查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及层间滑动挤压构造。它们开成于印支~燕山期,具多活动的特点,生成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北东向、北西向,后东西向,最后为南北向。
其中东西向断裂多分布在向背斜轴部平行于褶皱轴,常为顺层挤压,走向一般为260~290度,延长几十米~几百米,多属压性或先压后张。破碎带宽可达十几米,其次级构造和羽状裂隙非常发育,是本区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北北东向断裂:走向一般为20~30度,为高角度正断层,断距不大,曾多次活动,通常控制成矿,是本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之一。
顺层断裂:属层间滑动挤压,其性质与东西向斷裂相同,是本区的控矿和容矿构造。
2.2 EH4探测效果和解析
EH-4电磁测深资料分析与解释涉及到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去分析大地中隐含的地质现象,推测待测目标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有利的赋矿空间位置。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测区内各条剖面所获得的二维反演电阻率资料,了解电阻率异常的分布特征,宏观展布形态、规律及赋存空间位置,借此将引起电阻率异常的原因,异常与目标体关系等给出规律性认识。本文以EH4在安吉县金银洞银矿多金属矿区电磁测深7号线剖面为实例,根据探测资料,结合探区的地质条件较好的推测出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2.2.1断裂构造的探测效果
图一为EH4电磁测深7号线二维反演电阻率剖面图(圆滑系数0.5),和对应的地质剖面图。
二维反演图中断层在700-800米之间有高低阻异常区连续性强,而且较陡,据地质地质剖面图显示在此处有10-21米宽的断层,断距在上千米,此断层F20 也是马鞍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交界线。断裂性质在普查区范围内属高度逆冲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对形成各种金属矿产有着密切关系,为控矿的主要构造,对比后可推测此异常为断裂带。400-600米处为异常区,初步推测为成矿区,在地形地质图上此处为明清开采过的金银洞,
2.2.2推断与结论
图1为重点成矿区,根据物探图和地形地质图的结合对比,可知,在图1的水平距离400-600米、深度100-200处为明显异常区,旁边有大的断裂构造,由此可以推测为导矿构造,此处也是本区成矿有利部位,同时地质资料可知此段距离的岩石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和华严寺组条带状灰岩。北部为花岗闪长岩,南部为寒武系灰岩为主,结合地质资料和物探图对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大体本人觉得可以这样推测:燕山运动时期,深部富含高化学活动性和渗透性能力的岩汁,沿断裂上升,与围岩进行交代,在熔作用后相继形成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在此过程中携带金、银,形成成矿热液,进入破碎带,在有利的部位形成热液金属(金、银)矿床,通过钻孔验证在200m-250m处有明显的多金属含矿构造带。
3 结束语
EH-4电磁测深资料分析与解释涉及到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去分析大地中隐含的地质现象,推测待测目标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有利的赋矿空间位置。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测区内各条剖面所获得的二维反演电阻率资料,了解电阻率异常的分布特征,宏观展布形态、规律及赋存空间位置,借此将引起电阻率异常的原因,异常与目标体关系等给出规律性认识,对深部找矿(多金属矿)提供有效技术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劳累公司,EH4操作手册,2000
[2]朴化荣.电磁测深法原理[M].地质出版社,1990
[3]章振华,中国金矿大全,198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EH4电导率、实例分析与探讨
前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在逐步增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露天矿以基本查明,而地下矿则相对欠缺,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矿山保有量严重不足,接替资源基地紧缺,如何解决资源危机已经是当务之急,但对于绝大多数储量危急的矿山而言,虽然其经历过了长期的找矿勘查,但是找矿潜力并未枯竭。其实不然最有利的找矿地带还是在旧矿山的深部或者外围地段,如何准确的探寻这些资源就需要运用适宜的手段和深部探测技术—EH4,本文以EH4在浙江省安吉金银洞矿区勘探应用实例来阐述EH4对深部寻找多金属矿的实用效果。
2安吉金银洞矿区勘探应用实例
安吉县金银洞银矿多金属矿区,很早以前就由当地居民小规模开采过,后在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不同地勘单位做过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了少量银、铜、铅、锌金属资源储量。由于地表、浅部矿化不集中,工作研究程度不够和地勘经费少等原因,地勘工作多停留在地表及浅部揭露和控制为主,特别是矿化向深部的变化未加以工程揭露,一些矿化带地表也未加以追索控制,对成矿规律没有加以总结和研究,对矿区成矿远景没有进一步的评价,矿区总体工作程度较低。正式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在该矿区进行EH4方法试验,经过和已知地质剖面对比,取得较好效果。
2.1 矿区地质概况
普查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 (∈3x)和华严寺组(∈3h)浅海相含泥质硅质碳酸盐建造。银矿多金属矿体赋存于该建造中。西部出露燕山期马鞍山岩体,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它期次的岩体如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等都属燕山晚期的侵入体,它们呈岩脉产出,大多数分布在马鞍山岩体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区域构造位于钱塘台褶带(Ⅱ2)北西边缘,安吉~长兴陷褶带(Ⅲ2),泗安~长兴拗断褶束(IV3)。印支期褶皱发育,燕山期以断裂为主。它们多呈北东向展布,少数呈东西向、北北东向或北东东向展布。
本区褶皱构造特点是北东40~55度方向构造线明显且稳定,枢纽轴均向北东倾伏,次级褶皱发育,常被断裂破坏,地层部份倒转,褶皱形态复杂。普查区地层走向多变,常形成构造鼻或花边状褶皱,其南部地层往往倒转,更次级走向近东西的褶皱发育,具四个五~六级构造单元:如高岭脚向斜、刘家~南坞口背斜、刘家北倒转向斜和金银洞开阔背斜。矿化往往富集在向斜轴部或向、背斜的转折处微型褶皱发育的地方。
普查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及层间滑动挤压构造。它们开成于印支~燕山期,具多活动的特点,生成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北东向、北西向,后东西向,最后为南北向。
其中东西向断裂多分布在向背斜轴部平行于褶皱轴,常为顺层挤压,走向一般为260~290度,延长几十米~几百米,多属压性或先压后张。破碎带宽可达十几米,其次级构造和羽状裂隙非常发育,是本区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北北东向断裂:走向一般为20~30度,为高角度正断层,断距不大,曾多次活动,通常控制成矿,是本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之一。
顺层断裂:属层间滑动挤压,其性质与东西向斷裂相同,是本区的控矿和容矿构造。
2.2 EH4探测效果和解析
EH-4电磁测深资料分析与解释涉及到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去分析大地中隐含的地质现象,推测待测目标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有利的赋矿空间位置。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测区内各条剖面所获得的二维反演电阻率资料,了解电阻率异常的分布特征,宏观展布形态、规律及赋存空间位置,借此将引起电阻率异常的原因,异常与目标体关系等给出规律性认识。本文以EH4在安吉县金银洞银矿多金属矿区电磁测深7号线剖面为实例,根据探测资料,结合探区的地质条件较好的推测出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2.2.1断裂构造的探测效果
图一为EH4电磁测深7号线二维反演电阻率剖面图(圆滑系数0.5),和对应的地质剖面图。
二维反演图中断层在700-800米之间有高低阻异常区连续性强,而且较陡,据地质地质剖面图显示在此处有10-21米宽的断层,断距在上千米,此断层F20 也是马鞍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交界线。断裂性质在普查区范围内属高度逆冲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对形成各种金属矿产有着密切关系,为控矿的主要构造,对比后可推测此异常为断裂带。400-600米处为异常区,初步推测为成矿区,在地形地质图上此处为明清开采过的金银洞,
2.2.2推断与结论
图1为重点成矿区,根据物探图和地形地质图的结合对比,可知,在图1的水平距离400-600米、深度100-200处为明显异常区,旁边有大的断裂构造,由此可以推测为导矿构造,此处也是本区成矿有利部位,同时地质资料可知此段距离的岩石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和华严寺组条带状灰岩。北部为花岗闪长岩,南部为寒武系灰岩为主,结合地质资料和物探图对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大体本人觉得可以这样推测:燕山运动时期,深部富含高化学活动性和渗透性能力的岩汁,沿断裂上升,与围岩进行交代,在熔作用后相继形成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在此过程中携带金、银,形成成矿热液,进入破碎带,在有利的部位形成热液金属(金、银)矿床,通过钻孔验证在200m-250m处有明显的多金属含矿构造带。
3 结束语
EH-4电磁测深资料分析与解释涉及到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去分析大地中隐含的地质现象,推测待测目标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有利的赋矿空间位置。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测区内各条剖面所获得的二维反演电阻率资料,了解电阻率异常的分布特征,宏观展布形态、规律及赋存空间位置,借此将引起电阻率异常的原因,异常与目标体关系等给出规律性认识,对深部找矿(多金属矿)提供有效技术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劳累公司,EH4操作手册,2000
[2]朴化荣.电磁测深法原理[M].地质出版社,1990
[3]章振华,中国金矿大全,198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