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因为感冒引发肺炎不幸逝世。这位心态超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于一身的大师,却因小小的感冒失去了生命……
据报道,老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36%;也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肺死亡率高达30%~61%,是65岁以上老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首位死因,而9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以上死于肺炎或肺部感染。
感冒可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感冒的经历。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约占70%~80%,细菌感染则占20%~30%。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加之自身免疫功能老化,因此在出现受凉、精神紧张、疲劳等导致全身防御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发感冒。
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感冒的老年人就特别多,感冒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常常被忽视的隐患,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小小的感冒,只要吃点药、注意休息,就没什么问题。然而,正是不起眼的感冒,却会诱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有一位老先生,平时身体硬朗,除了高血压之外,没有太多的慢性病,也很少去医院就诊。得了感冒后,就去药店买了一些感冒药,吃了几天之后,感冒症状没有明显减轻,反而开始发烧,由于是低热,老先生和家里人都没有重视,又去买了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然而,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老先生却突然出现了高热、昏迷,被送去急诊,检查后发现,老先生是由于感冒引发了肺炎、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尽管是简单的感冒,但由于病情的延误,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为什么老年人最怕感冒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功能的减退及全身免疫力下降,不但易于患感冒,还会因感冒而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继发肺脓肿。
呼吸功能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增龄性改变,呼吸系统的增龄性改变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结构的老化和呼吸功能减退两方面。呼吸系统结构的老化包括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减少、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弹性组织减少、防卫功能减弱,以及肺泡及肺泡管扩大,肺泡面积减少等方面。同时,老年人上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上皮细胞减少以及纤毛运动减弱,导致排除异物的功能减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弱,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减弱
除此之外,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称为免疫衰老,包括一些免疫反应的减退和另一些免疫反应的增强,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免疫功能的减退同样导致老年人对外来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等的防御能力减弱,所以老年人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轻微地受凉就可能引发,这就是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导致的。
小贴士
人体免疫功能减低的常见表现主要有以下3条:1.容易感觉劳累,又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常常需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2.容易感冒,天气稍微变凉就会出现怕冷、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并且每次感冒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痊愈;3.伤口不易愈合,并且稍微沾水就容易感染,反复很长时间;胃肠道状况不佳,经常会有腹泻,受凉、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
除了感冒本身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产生之外,老年人得感冒后,恢复也比青壮年人群慢,一般需要2~3周才能得到基本恢复,有的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症状才能完全消退。并且,由于自身感觉的减退,老年人感冒很多情况下缺乏典型症状,可能表现为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仅有低热,或者是胸闷、心慌等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和延误。因此,老年人在感冒初期尽量不要随意服用感冒药。
当心假感冒 掩盖真病情
感冒主要通过含有病毒或细菌的飞沫传播,感冒的典型症状多见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和呼吸不畅,有时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和周身酸痛等表现。
然而,很多疾病在初期也可表现为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加之老年人感觉减退,感冒症状不典型,更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下面是几种易被误诊为感冒的疾病。
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出现反复的咳嗽、咯痰,并且症状逐渐加重,迁延不愈,或者伴有喘息、气短等症状,就要警惕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如果咳嗽同时伴有低热、盗汗和消瘦,则有可能是肺结核。
肺炎:如出现高热、寒战、胸痛或者不明原因的气促、心悸、食欲下降、腹痛腹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考虑肺炎。
除了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在初期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外,身体其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现与感冒相似的症状。
心脏疾病:
心功能不全:如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咳嗽、咯痰,夜间加重,活动后气急、喘促,则要考虑心功能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如在咽痛、咳嗽等症状过后一月内再次出现发热、多汗、疲乏无力、心慌、心律失常等表现,要排除风湿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发热,伴有乏力、多汗、肌肉关节酸痛和心功能减退的症状,则要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
癌症:
肺癌:若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带血,则要排除肺癌。
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出现发热、倦怠乏力、盗汗、消瘦伴有腹痛、腹泻,应注意排除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炎症性肠病及消化道恶性肿瘤。
白血病或淋巴瘤:如出现发热、多汗和感冒症状,同时全身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则提示了白血病或淋巴瘤。
其他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如果是无季节性的咳嗽、气喘,常在夜间发生,应排除反流性食管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在发病初期时也可能是发热、咽痛、肌肉关节疼痛等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些老年患者起病隐匿,一直到出现了少尿甚至无尿等尿毒症症状才被发觉;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尿路感染的可能,很多老年人发生尿路感染时可以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发热并伴有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要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如反复出现乏力、发热、疲倦、头痛、周身疼痛等感冒症状,需排除粒细胞减少症。
亚急性甲状腺炎:如发热、疲乏无力、咽痛、食欲不振伴有颈前部疼痛,向颌下、耳后等处放射,或者出现心慌、怕热、多汗等症状,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热、乏力、头痛及周身肌肉酸痛,伴有关节活动的受限,则需要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由此可见,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可能出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加之老年人自身感觉功能的减退,并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从而导致了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加重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现了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和演变。
用药误区:无处方、联合用、猛消炎
老年人非处方药消费占五成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和器官的活力逐渐衰退,各个系统的功能也会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改变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均与年轻人不同,因此,老年人用药不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且一旦出现,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可见用药安全性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然而,老年人在非处方药的消费占了整个药品市场的40%~50%,所谓非处方药即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的药物,很显然,这是老年人用药安全中的一个隐患。
感冒药中,尤其以解热镇痛药物和抗生素最为普遍选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泰诺、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冒通、快克等常见药物,尽管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然而老年人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使用同样的剂量,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有些感冒药中含有苯丙醇胺,具有迅速收缩全身微小血管的作用,若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青光眼、癫痫等病的患者服用之后易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焦虑不安等反应,甚至诱发心律失常、中风、癫痫发作等,再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即使服用正常剂量,也会因代谢能力降低,使体内药物浓度较高,致使副作用加强或持久。
感冒通配方中含双氯灭痛则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很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应慎重选择;日夜百服宁、泰诺等大部分感冒药均含有扑尔敏成分,能加重前列腺肥大者的症状,故前列腺肥大较重者不宜使用。同时,解热镇痛药往往会导致出汗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预防大量出汗后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和加重。
联合用药有风险
老年人用药风险中最为关键的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国内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1.33%的老年人每天均服用药物,而每天同时服用3种以上药物的达18.7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意地服用感冒药,无疑是进一步加大了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老年人在选择感冒药时尽可能只选用一种,并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和疗程,避免同时用几种抗感冒药,因为几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并不一定使感冒好得更快,反而会因用药品种过多而导致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应该仔细查看药品相关说明书,看清抗感冒药的有效成分和禁忌症,避免药物本身及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服用抗生素要遵医嘱
尽管抗生素原则上为处方药,无法在药店自行购买,然而很多老年人还是热衷于在出现感冒症状时选择抗生素,也就是俗话说的“消炎药”,事实上,很多抗生素都经过肝肾代谢,并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临床上需要慎重选择,如果随意服用,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如最常见的青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很多老年人在没有做过青霉素皮试的情况下,冒然地服用,而家中并无任何急救措施,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往往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即便没有青霉素过敏,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的减退,对青霉素的排泄速度减慢,因此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另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对肠道菌群抑制作用较强,容易导致菌群失调,而老年人在消化道功能减退时可能由于维生素K的缺乏进而造成出血;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经由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的耳毒性、肾毒性增加。
可见,抗生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并非那么安全,何况,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根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因此,老年人对于“消炎药”的选择,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而不是一出现头疼发热就盲目地服用抗生素。
饮食:多吃苹果 少喝鸡汤
老年人在平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尤其季节交替的时候,可以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如大蒜温中行滞,解毒杀虫,能够杀菌、抗结核、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洋葱具有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的功效;红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润肠通便,益胃通乳,利尿解毒,其含有的微量元素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的能力;胡萝卜行气润燥,健脾明目,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苹果、猕猴桃、橙子、柚子、柠檬等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很多老年人在得了感冒后会选择一些温补的食物来帮助增加抵抗力,如鸡汤、鸽子、鱼虾、牛羊肉等等,殊不知这些食物不仅没有起到增加抵抗力、促进感冒痊愈的作用,反而使感冒症状进一步加重,这就是中医说的“食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感冒快好的时候吃了一顿肥甘厚味之后,感冒症状又卷土重来,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界的邪气侵袭人体,损伤了人体的正气,从而导致发病,在感冒快好的时候,未尽的邪气还停留在人体内,而这些温补的食物不仅仅具有增强人体正气的作用,还会助长邪气,使得原本已经快要祛除的邪气死灰复燃,导致感冒症状的反复和加重。 因此,老年人在感冒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地补充蛋白质,如蛋类、奶类和豆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选择猪肉、鸭肉等偏于凉性的肉类,感冒初期还可以适当饮用生姜水、红糖水等祛寒发汗的食物,有助于驱邪外出,同时多喝水、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都对感冒的恢复有所帮助。
小贴士
1.室温: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到了秋冬季节,很多老年人喜欢用空调来保持室内的温暖,然而,空调的适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感冒的发生。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而言,室内外温差更不能过大。因为室内温度过高,人体血管舒张,而这时如果突然到了室外,血管猛然收缩,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极易诱发中风。
其次,开空调时紧闭门窗,时间长了会导致室内缺氧,细菌、病毒也会趁机大量积聚,因此,空调每次开两个多小时就应该停下来,并开窗通气。因为空调房间密封性强,室内外空气无法交换,室内空气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容易滋生繁衍,空气质量较低,长此以往,容易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还易受病菌感染而生病。
2.锻炼: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筋骨,增加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然而在寒冷季节运动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风雪天气到室外锻炼,也不宜在太阳升起之前或者夜晚到室外锻炼,以防耗伤阳气,锻炼的强度也以微微出汗为宜,慢跑、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添衣: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也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诱发感冒。
老人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弱,在季节变换时就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就如古语云:“饮食以调,时慎脱著”;“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指的就是要随时注意根据气候加减衣服,另外,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如商场、车站、集市,以防被传染上感冒及其他病菌。
专家简介
郝瑞福,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内科专家董建华教授。1999年后曾任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首席终检医师,目前担任东方医院特需高干科主任。专长于中医内科,尤其擅治脾胃病、温热病;对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病、妇科、儿科、亚健康的治疗亦有很深造诣。参与主持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5项、部级1项、校级2项、企业课题2项,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著有6部专著和30余篇论文。
屠亦文,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科研班,就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从事专业:内分泌代谢学,兼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在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主编论著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2项。
(责编:辛娅)
据报道,老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36%;也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肺死亡率高达30%~61%,是65岁以上老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首位死因,而9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以上死于肺炎或肺部感染。
感冒可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感冒的经历。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约占70%~80%,细菌感染则占20%~30%。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加之自身免疫功能老化,因此在出现受凉、精神紧张、疲劳等导致全身防御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发感冒。
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感冒的老年人就特别多,感冒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常常被忽视的隐患,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小小的感冒,只要吃点药、注意休息,就没什么问题。然而,正是不起眼的感冒,却会诱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有一位老先生,平时身体硬朗,除了高血压之外,没有太多的慢性病,也很少去医院就诊。得了感冒后,就去药店买了一些感冒药,吃了几天之后,感冒症状没有明显减轻,反而开始发烧,由于是低热,老先生和家里人都没有重视,又去买了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然而,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老先生却突然出现了高热、昏迷,被送去急诊,检查后发现,老先生是由于感冒引发了肺炎、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尽管是简单的感冒,但由于病情的延误,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为什么老年人最怕感冒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功能的减退及全身免疫力下降,不但易于患感冒,还会因感冒而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继发肺脓肿。
呼吸功能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增龄性改变,呼吸系统的增龄性改变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结构的老化和呼吸功能减退两方面。呼吸系统结构的老化包括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减少、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弹性组织减少、防卫功能减弱,以及肺泡及肺泡管扩大,肺泡面积减少等方面。同时,老年人上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上皮细胞减少以及纤毛运动减弱,导致排除异物的功能减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弱,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减弱
除此之外,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称为免疫衰老,包括一些免疫反应的减退和另一些免疫反应的增强,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免疫功能的减退同样导致老年人对外来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等的防御能力减弱,所以老年人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轻微地受凉就可能引发,这就是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导致的。
小贴士
人体免疫功能减低的常见表现主要有以下3条:1.容易感觉劳累,又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常常需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2.容易感冒,天气稍微变凉就会出现怕冷、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并且每次感冒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痊愈;3.伤口不易愈合,并且稍微沾水就容易感染,反复很长时间;胃肠道状况不佳,经常会有腹泻,受凉、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
除了感冒本身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产生之外,老年人得感冒后,恢复也比青壮年人群慢,一般需要2~3周才能得到基本恢复,有的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症状才能完全消退。并且,由于自身感觉的减退,老年人感冒很多情况下缺乏典型症状,可能表现为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仅有低热,或者是胸闷、心慌等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和延误。因此,老年人在感冒初期尽量不要随意服用感冒药。
当心假感冒 掩盖真病情
感冒主要通过含有病毒或细菌的飞沫传播,感冒的典型症状多见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和呼吸不畅,有时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和周身酸痛等表现。
然而,很多疾病在初期也可表现为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加之老年人感觉减退,感冒症状不典型,更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下面是几种易被误诊为感冒的疾病。
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出现反复的咳嗽、咯痰,并且症状逐渐加重,迁延不愈,或者伴有喘息、气短等症状,就要警惕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如果咳嗽同时伴有低热、盗汗和消瘦,则有可能是肺结核。
肺炎:如出现高热、寒战、胸痛或者不明原因的气促、心悸、食欲下降、腹痛腹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考虑肺炎。
除了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在初期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外,身体其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现与感冒相似的症状。
心脏疾病:
心功能不全:如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咳嗽、咯痰,夜间加重,活动后气急、喘促,则要考虑心功能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如在咽痛、咳嗽等症状过后一月内再次出现发热、多汗、疲乏无力、心慌、心律失常等表现,要排除风湿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发热,伴有乏力、多汗、肌肉关节酸痛和心功能减退的症状,则要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
癌症:
肺癌:若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带血,则要排除肺癌。
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出现发热、倦怠乏力、盗汗、消瘦伴有腹痛、腹泻,应注意排除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炎症性肠病及消化道恶性肿瘤。
白血病或淋巴瘤:如出现发热、多汗和感冒症状,同时全身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则提示了白血病或淋巴瘤。
其他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如果是无季节性的咳嗽、气喘,常在夜间发生,应排除反流性食管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在发病初期时也可能是发热、咽痛、肌肉关节疼痛等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些老年患者起病隐匿,一直到出现了少尿甚至无尿等尿毒症症状才被发觉;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尿路感染的可能,很多老年人发生尿路感染时可以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发热并伴有咳嗽、咯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要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如反复出现乏力、发热、疲倦、头痛、周身疼痛等感冒症状,需排除粒细胞减少症。
亚急性甲状腺炎:如发热、疲乏无力、咽痛、食欲不振伴有颈前部疼痛,向颌下、耳后等处放射,或者出现心慌、怕热、多汗等症状,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热、乏力、头痛及周身肌肉酸痛,伴有关节活动的受限,则需要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由此可见,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可能出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加之老年人自身感觉功能的减退,并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从而导致了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加重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现了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和演变。
用药误区:无处方、联合用、猛消炎
老年人非处方药消费占五成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和器官的活力逐渐衰退,各个系统的功能也会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改变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均与年轻人不同,因此,老年人用药不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且一旦出现,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可见用药安全性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然而,老年人在非处方药的消费占了整个药品市场的40%~50%,所谓非处方药即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的药物,很显然,这是老年人用药安全中的一个隐患。
感冒药中,尤其以解热镇痛药物和抗生素最为普遍选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泰诺、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冒通、快克等常见药物,尽管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然而老年人药物半衰期明显延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使用同样的剂量,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高于年轻人。有些感冒药中含有苯丙醇胺,具有迅速收缩全身微小血管的作用,若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青光眼、癫痫等病的患者服用之后易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焦虑不安等反应,甚至诱发心律失常、中风、癫痫发作等,再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即使服用正常剂量,也会因代谢能力降低,使体内药物浓度较高,致使副作用加强或持久。
感冒通配方中含双氯灭痛则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很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应慎重选择;日夜百服宁、泰诺等大部分感冒药均含有扑尔敏成分,能加重前列腺肥大者的症状,故前列腺肥大较重者不宜使用。同时,解热镇痛药往往会导致出汗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预防大量出汗后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和加重。
联合用药有风险
老年人用药风险中最为关键的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国内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1.33%的老年人每天均服用药物,而每天同时服用3种以上药物的达18.7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意地服用感冒药,无疑是进一步加大了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老年人在选择感冒药时尽可能只选用一种,并严格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和疗程,避免同时用几种抗感冒药,因为几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并不一定使感冒好得更快,反而会因用药品种过多而导致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应该仔细查看药品相关说明书,看清抗感冒药的有效成分和禁忌症,避免药物本身及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服用抗生素要遵医嘱
尽管抗生素原则上为处方药,无法在药店自行购买,然而很多老年人还是热衷于在出现感冒症状时选择抗生素,也就是俗话说的“消炎药”,事实上,很多抗生素都经过肝肾代谢,并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临床上需要慎重选择,如果随意服用,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如最常见的青霉素类(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很多老年人在没有做过青霉素皮试的情况下,冒然地服用,而家中并无任何急救措施,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往往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即便没有青霉素过敏,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的减退,对青霉素的排泄速度减慢,因此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另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对肠道菌群抑制作用较强,容易导致菌群失调,而老年人在消化道功能减退时可能由于维生素K的缺乏进而造成出血;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经由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的耳毒性、肾毒性增加。
可见,抗生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并非那么安全,何况,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根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因此,老年人对于“消炎药”的选择,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而不是一出现头疼发热就盲目地服用抗生素。
饮食:多吃苹果 少喝鸡汤
老年人在平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尤其季节交替的时候,可以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如大蒜温中行滞,解毒杀虫,能够杀菌、抗结核、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洋葱具有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的功效;红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润肠通便,益胃通乳,利尿解毒,其含有的微量元素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的能力;胡萝卜行气润燥,健脾明目,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苹果、猕猴桃、橙子、柚子、柠檬等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很多老年人在得了感冒后会选择一些温补的食物来帮助增加抵抗力,如鸡汤、鸽子、鱼虾、牛羊肉等等,殊不知这些食物不仅没有起到增加抵抗力、促进感冒痊愈的作用,反而使感冒症状进一步加重,这就是中医说的“食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感冒快好的时候吃了一顿肥甘厚味之后,感冒症状又卷土重来,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界的邪气侵袭人体,损伤了人体的正气,从而导致发病,在感冒快好的时候,未尽的邪气还停留在人体内,而这些温补的食物不仅仅具有增强人体正气的作用,还会助长邪气,使得原本已经快要祛除的邪气死灰复燃,导致感冒症状的反复和加重。 因此,老年人在感冒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地补充蛋白质,如蛋类、奶类和豆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选择猪肉、鸭肉等偏于凉性的肉类,感冒初期还可以适当饮用生姜水、红糖水等祛寒发汗的食物,有助于驱邪外出,同时多喝水、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都对感冒的恢复有所帮助。
小贴士
1.室温: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到了秋冬季节,很多老年人喜欢用空调来保持室内的温暖,然而,空调的适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感冒的发生。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而言,室内外温差更不能过大。因为室内温度过高,人体血管舒张,而这时如果突然到了室外,血管猛然收缩,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极易诱发中风。
其次,开空调时紧闭门窗,时间长了会导致室内缺氧,细菌、病毒也会趁机大量积聚,因此,空调每次开两个多小时就应该停下来,并开窗通气。因为空调房间密封性强,室内外空气无法交换,室内空气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容易滋生繁衍,空气质量较低,长此以往,容易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还易受病菌感染而生病。
2.锻炼: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筋骨,增加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然而在寒冷季节运动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风雪天气到室外锻炼,也不宜在太阳升起之前或者夜晚到室外锻炼,以防耗伤阳气,锻炼的强度也以微微出汗为宜,慢跑、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添衣: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也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诱发感冒。
老人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弱,在季节变换时就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就如古语云:“饮食以调,时慎脱著”;“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指的就是要随时注意根据气候加减衣服,另外,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如商场、车站、集市,以防被传染上感冒及其他病菌。
专家简介
郝瑞福,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内科专家董建华教授。1999年后曾任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首席终检医师,目前担任东方医院特需高干科主任。专长于中医内科,尤其擅治脾胃病、温热病;对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病、妇科、儿科、亚健康的治疗亦有很深造诣。参与主持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5项、部级1项、校级2项、企业课题2项,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著有6部专著和30余篇论文。
屠亦文,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科研班,就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从事专业:内分泌代谢学,兼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在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主编论著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2项。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