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以‘说“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这一题目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考生有话可说,而且体现了积极的思想道德导向,立意确实不错。但令人遗憾的是,题目本身“说‘安’”存在语法错误。
“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为了把问题说清楚,这里就要涉及“语素”的概念。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按语法功能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有的语素能够单独作为词使用,我们称之为成词语素,如“人”“吃”“好”等。有的语素不能单独作为词使用,只能与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我们称之为不成词语素。如“基”(基地、地基)、“习”(习惯、陋习)、“们”(我们、人们)等。有些语素是多义的,也就是说一个语素有几个互有联系的义项。这时就会有几种情况。第一,语素的几个义项都可以独立成词。如“掏”: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钱|~口袋。②挖:在墙上~了一个洞。第二,语素的几个义项都不能独立成词。如“夕”:①太阳落的时候;傍晚:~阳。②泛指晚上:前~。第三,语素的几个义项之中,有的可以独立成词,有的不能独立成词。如“显”,有三个义项,其中两个义项可以独立成词:①形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药刚吃了一剂,效果还不很~。②动表现;露出:大~身手。而第3个义项不能独立成词:③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达|~赫。
“安”是一个多义语素。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现代汉语的平面上,“安”共有8个义项:①形安定:心神不~|坐不~,立不稳。②使安定:~民|~神|~邦定国。③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之若素。④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治~|转危为~。⑤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⑥动安装;设立:~门窗|~电灯|咱们村~上有线电视了。⑦动加上:~罪名|~个头衔。⑧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多字条目标注词类。”单字条目在现代汉语中成词的标注词类,不成词的语素和非语素字不做任何标注。(见“凡例”)根据上述区分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安”的8个义项中①⑥⑦⑧标注了词性,说明是能够独立成词的,它们都能单独使用,直接进入句法结构。②③④⑤没有标注词性,说明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它们都不能单用,必须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之后才能进入句法结构。“安”⑥(安装)、⑦(加上)、⑧(存着)能够独立成词,进入句法结构,但是这些义项显然不合命题的意图,“说‘安’”不是要求议论这些内容,而是“安”的①—④项。从语法上分析,只有“安”①(安定)能够独立成词,可以和动词“说”组成动宾短语。“说‘安’”①语法上是合格的,但在语义上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因为“安”是个多义语素,往往不易确定语义所指。另一方面“安”①虽然可以独立成词,但一般总要同“心”“心神”之类的词语同时出现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光秃秃的一个“安”①在语法上虽然可以同“说”组合,但语义上是不完整的。再看“安”②(使安定)、③(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④(平安;安全),这些义项都不能独立成词,也就没有资格同“说”组成动宾短语。事实上,这道题目的补充说明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了它,才能把命题意图交代清楚,便于考生按要求落笔,不至于跑题或是感到茫然。我们觉得“说‘安’”这一题目虽然通过补充说明向考生讲清了意图,但它自身在语法上是不合规范的。
另外,对题目的说明“‘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这句话也有毛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分析,“安”的语素义可以有“安定”(义项①)、“安全”(义项④)、“安于……”(义项③),但是并没有“安宁”和“安逸”。“安宁”和“安逸”不是“安”的语素义,它们都是语素“安”同别的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在这两个合成词中,语素“安”是以“安定”的义项出现的。我们只能说“安宁”“安逸”中的“安”含有“定”的意思,而不能说“安”含有“安宁”“安逸”的意思。因为“安宁”“安逸”的意思不仅有“安定”,还包含“宁静”“闲适”,这些意思都是“安”所不具有的。
由于“说‘安’”存在上述的语法错误,于是在语义表达上就产生了模糊含混的问题。因为语法正确是一个语言结构表意清楚的前提条件。“说‘安’”到底要求说什么?光秃秃的一个“安”字显得十分别扭,不符合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命题的本意要求考生说的,单独一个“安”难以表达。虽然在作文题的要求里对“安”的意思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但这并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语法问题。既然是命题作文,那么题目本身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就应该清楚明确,没有歧义,以便准确体现题旨,这应该是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题目出得好、出得巧,应该是不仅题目的意思非常清晰,而且文章的立意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在作文要求里对“说‘安’”作进一步的提示,恰恰说明题目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是含混模糊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说‘木叶’》(林庚)、《谈生命》(冰心)、《谈骨气》(吴晗)、《谈诚实》(周汉晖)就丝毫不存在题目表意含混的问题。
“安”在古汉语中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但在现代汉语的平面上,只有部分义项可以独立成词了。我们在语言运用中,特别是高考作文题这样严肃的语言运用活动中,必须严格坚持现代汉语的规范用法。
“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为了把问题说清楚,这里就要涉及“语素”的概念。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按语法功能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有的语素能够单独作为词使用,我们称之为成词语素,如“人”“吃”“好”等。有的语素不能单独作为词使用,只能与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我们称之为不成词语素。如“基”(基地、地基)、“习”(习惯、陋习)、“们”(我们、人们)等。有些语素是多义的,也就是说一个语素有几个互有联系的义项。这时就会有几种情况。第一,语素的几个义项都可以独立成词。如“掏”: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钱|~口袋。②挖:在墙上~了一个洞。第二,语素的几个义项都不能独立成词。如“夕”:①太阳落的时候;傍晚:~阳。②泛指晚上:前~。第三,语素的几个义项之中,有的可以独立成词,有的不能独立成词。如“显”,有三个义项,其中两个义项可以独立成词:①形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药刚吃了一剂,效果还不很~。②动表现;露出:大~身手。而第3个义项不能独立成词:③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达|~赫。
“安”是一个多义语素。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现代汉语的平面上,“安”共有8个义项:①形安定:心神不~|坐不~,立不稳。②使安定:~民|~神|~邦定国。③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之若素。④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治~|转危为~。⑤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⑥动安装;设立:~门窗|~电灯|咱们村~上有线电视了。⑦动加上:~罪名|~个头衔。⑧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多字条目标注词类。”单字条目在现代汉语中成词的标注词类,不成词的语素和非语素字不做任何标注。(见“凡例”)根据上述区分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安”的8个义项中①⑥⑦⑧标注了词性,说明是能够独立成词的,它们都能单独使用,直接进入句法结构。②③④⑤没有标注词性,说明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它们都不能单用,必须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之后才能进入句法结构。“安”⑥(安装)、⑦(加上)、⑧(存着)能够独立成词,进入句法结构,但是这些义项显然不合命题的意图,“说‘安’”不是要求议论这些内容,而是“安”的①—④项。从语法上分析,只有“安”①(安定)能够独立成词,可以和动词“说”组成动宾短语。“说‘安’”①语法上是合格的,但在语义上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因为“安”是个多义语素,往往不易确定语义所指。另一方面“安”①虽然可以独立成词,但一般总要同“心”“心神”之类的词语同时出现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光秃秃的一个“安”①在语法上虽然可以同“说”组合,但语义上是不完整的。再看“安”②(使安定)、③(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④(平安;安全),这些义项都不能独立成词,也就没有资格同“说”组成动宾短语。事实上,这道题目的补充说明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了它,才能把命题意图交代清楚,便于考生按要求落笔,不至于跑题或是感到茫然。我们觉得“说‘安’”这一题目虽然通过补充说明向考生讲清了意图,但它自身在语法上是不合规范的。
另外,对题目的说明“‘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这句话也有毛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分析,“安”的语素义可以有“安定”(义项①)、“安全”(义项④)、“安于……”(义项③),但是并没有“安宁”和“安逸”。“安宁”和“安逸”不是“安”的语素义,它们都是语素“安”同别的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在这两个合成词中,语素“安”是以“安定”的义项出现的。我们只能说“安宁”“安逸”中的“安”含有“定”的意思,而不能说“安”含有“安宁”“安逸”的意思。因为“安宁”“安逸”的意思不仅有“安定”,还包含“宁静”“闲适”,这些意思都是“安”所不具有的。
由于“说‘安’”存在上述的语法错误,于是在语义表达上就产生了模糊含混的问题。因为语法正确是一个语言结构表意清楚的前提条件。“说‘安’”到底要求说什么?光秃秃的一个“安”字显得十分别扭,不符合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命题的本意要求考生说的,单独一个“安”难以表达。虽然在作文题的要求里对“安”的意思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但这并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语法问题。既然是命题作文,那么题目本身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就应该清楚明确,没有歧义,以便准确体现题旨,这应该是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题目出得好、出得巧,应该是不仅题目的意思非常清晰,而且文章的立意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在作文要求里对“说‘安’”作进一步的提示,恰恰说明题目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是含混模糊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说‘木叶’》(林庚)、《谈生命》(冰心)、《谈骨气》(吴晗)、《谈诚实》(周汉晖)就丝毫不存在题目表意含混的问题。
“安”在古汉语中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但在现代汉语的平面上,只有部分义项可以独立成词了。我们在语言运用中,特别是高考作文题这样严肃的语言运用活动中,必须严格坚持现代汉语的规范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