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我国会计界也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会计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梳理,分析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问题;对策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会计领域中派生出的一个新型分支。[1]“具体地说,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反映和控制”、“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2]
一、我国环境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但是关于企业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并不多。目前,大多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的依据,但是仍缺乏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的直接法律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健全,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建立、推行环境会计的主动性。
2、环境会计体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环境会计仍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没有统一的准则与制度来规范完善环境会计体系并规定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使得企业在进行有关环境会计成本与收益的计量方面缺乏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会计的目标是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亦不例外,其最终目的是向企业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企业环境活动方面的信息,这具体体现为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对环境会计所需披露的项目、形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使得各企业更多的是根据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法选择性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各企业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一定可比性与完整性的情况出现。
3、社会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主要通过政绩来衡量某一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而在政绩中,地方经济发展又是较为核心的一个因素。这就使得我国一些地方官员,一心追求当地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带来的对环境方面的消极影响。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环境,这必然会为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其追求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可能会促使某些企业领导片面追求高收益的项目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选择不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这从实践角度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尽管近些年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但是环境保护意识在普通民众心中还未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4、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在没有强大外部压力且又无法看到短期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能够做到持续不断的支持环境保护方面费用的支出。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环境会计的审计工作投入了一定的关注,并在各省审计厅下设环境处等进行环境信息的审核工作,但是这些部门的审计范围并未包含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活动。企业所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仅仅是企业自身对外做出的报告,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也没有政府的专门部门进行监督。这就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并不完全反应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甚至仅描述了正面的信息,对于可能存在的负面信息或者潜在负面信息提及甚少甚至完全没有提及。这极大地削弱了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可靠性。
二、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建议
1、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且要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缓慢,和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缓慢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整体大致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惩罚办法,但是对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明确,常常出现模糊的地方,这使得部分企业利用法律中模糊的地方进行有利于其自身的解释,非常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所以,应该积极完善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从国家强制力方面迫使企业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从而能够迫使企业改变自身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从实践方面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2、补充完善《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对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环境成本的核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争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将环境会计写入法律准则之中,这使得企业在应用环境会计体系时无法可依,信息的披露也样式各异,没有可比性。因此,我国会计界应该借鉴外国现行的环境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与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补充完善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方法、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操作规范化、统一化,提高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使得各个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横向可比性,便于相关利益者的投资以及公众的监督。
3、加强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意识
要杜绝政府官员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也就是要求政府官员不要将眼光局限在短短几年的任期之内,而是将眼光放远、放宽,关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关注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人文等各个方面。而任期内所做的政绩,也不仅仅要追求一时的好评,要经得起十年、甚至百年的检验。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仅仅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能够支持环境保护。企业,作為环境会计实践的主要主体,也需要意识到,积极进行环境保护,不仅仅能够使得企业可以避免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罚款等支出,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树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在公众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极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尽管民间有很多的环保机构,公众也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环保的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对于公众来说也没有意识到环保就在身边。因此,要加强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与深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意识到,环保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利用公众舆论的压力,迫使企业直面自身的环境问题并积极、主动、妥善地加以解决。
4、进一步深化环境会计的研究
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同会计学交叉结合形成的学科,其综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研究环境会计时,我们应关注各学科交叉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会计学的知识,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地局限在了传统会计学中。我们应该在会计学的理论框架中,结合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特点,建立属于环境会计学自身特有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使得环境会计真正的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不是会计学内的一部分存在。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急需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提升自身水平。国外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且一些国家已经积极的开展了实务研究,而我国的环境会计学更多的还是集中于理论体系的探讨。
所以,我们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学方面的先进理论与实务经验,而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特点,有针对性的吸收和借鉴其中适用于我国的部分,做到有选择的借鉴,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苑昕茹.中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孟凡利.环境会计的概念与本质[J].经济研究,1997,12,46
[3] [4]2008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
[5] 张赫.我国环境会计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7]胡丹.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及应用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环境会计;问题;对策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会计领域中派生出的一个新型分支。[1]“具体地说,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反映和控制”、“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2]
一、我国环境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但是关于企业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并不多。目前,大多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的依据,但是仍缺乏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的直接法律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健全,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建立、推行环境会计的主动性。
2、环境会计体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环境会计仍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没有统一的准则与制度来规范完善环境会计体系并规定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使得企业在进行有关环境会计成本与收益的计量方面缺乏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会计的目标是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亦不例外,其最终目的是向企业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企业环境活动方面的信息,这具体体现为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对环境会计所需披露的项目、形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使得各企业更多的是根据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法选择性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各企业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一定可比性与完整性的情况出现。
3、社会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主要通过政绩来衡量某一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而在政绩中,地方经济发展又是较为核心的一个因素。这就使得我国一些地方官员,一心追求当地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带来的对环境方面的消极影响。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环境,这必然会为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其追求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可能会促使某些企业领导片面追求高收益的项目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选择不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这从实践角度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尽管近些年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但是环境保护意识在普通民众心中还未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4、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在没有强大外部压力且又无法看到短期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能够做到持续不断的支持环境保护方面费用的支出。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环境会计的审计工作投入了一定的关注,并在各省审计厅下设环境处等进行环境信息的审核工作,但是这些部门的审计范围并未包含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活动。企业所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仅仅是企业自身对外做出的报告,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也没有政府的专门部门进行监督。这就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并不完全反应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甚至仅描述了正面的信息,对于可能存在的负面信息或者潜在负面信息提及甚少甚至完全没有提及。这极大地削弱了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可靠性。
二、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建议
1、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且要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缓慢,和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缓慢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整体大致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惩罚办法,但是对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明确,常常出现模糊的地方,这使得部分企业利用法律中模糊的地方进行有利于其自身的解释,非常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所以,应该积极完善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从国家强制力方面迫使企业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从而能够迫使企业改变自身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从实践方面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2、补充完善《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目前对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环境成本的核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争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将环境会计写入法律准则之中,这使得企业在应用环境会计体系时无法可依,信息的披露也样式各异,没有可比性。因此,我国会计界应该借鉴外国现行的环境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与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办法,补充完善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方法、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操作规范化、统一化,提高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使得各个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横向可比性,便于相关利益者的投资以及公众的监督。
3、加强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意识
要杜绝政府官员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也就是要求政府官员不要将眼光局限在短短几年的任期之内,而是将眼光放远、放宽,关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关注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人文等各个方面。而任期内所做的政绩,也不仅仅要追求一时的好评,要经得起十年、甚至百年的检验。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仅仅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能够支持环境保护。企业,作為环境会计实践的主要主体,也需要意识到,积极进行环境保护,不仅仅能够使得企业可以避免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罚款等支出,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树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在公众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极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尽管民间有很多的环保机构,公众也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环保的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对于公众来说也没有意识到环保就在身边。因此,要加强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与深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意识到,环保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利用公众舆论的压力,迫使企业直面自身的环境问题并积极、主动、妥善地加以解决。
4、进一步深化环境会计的研究
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同会计学交叉结合形成的学科,其综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研究环境会计时,我们应关注各学科交叉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会计学的知识,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地局限在了传统会计学中。我们应该在会计学的理论框架中,结合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特点,建立属于环境会计学自身特有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使得环境会计真正的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不是会计学内的一部分存在。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急需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提升自身水平。国外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且一些国家已经积极的开展了实务研究,而我国的环境会计学更多的还是集中于理论体系的探讨。
所以,我们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环境会计学方面的先进理论与实务经验,而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特点,有针对性的吸收和借鉴其中适用于我国的部分,做到有选择的借鉴,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苑昕茹.中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孟凡利.环境会计的概念与本质[J].经济研究,1997,12,46
[3] [4]2008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9
[5] 张赫.我国环境会计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7]胡丹.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及应用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