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卡帕“差异化与统一性”的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空间改造策略打破了当下老旧建筑“修旧如旧”的一贯观念,将时代性与现代性深深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斯卡帕对空间的流线处理的理解,新旧材料结合的对比,空间节点精细处理的分析,探索斯卡帕设计手法中展现出来的差异性与统一性,为当代空间改造项目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卡洛·斯卡帕Castelvecchio博物馆差异性统一文化包容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51-03
  Abstract: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castelvecchio Museum break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repairing old buildings as old”and deeply integrates modernity and modernit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Scarpa's streamline treatment of space,the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materials,and the analysis of fine treatment of space nod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unity shown in Scarpa's design methods,and provides some new idea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space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Keywords: Carlos ScarpaCastelvechio MuseumDifferenceUnityCultural inclusion
  引言
  意大利建筑史学家曼夫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1935- 1994)曾经评价卡洛·斯卡帕的设计手法“特立独行”,是现代商业文化设计中的反向推动力;他的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设计已成为全球古迹维修和改建的优秀案例。在国外的研究中,建筑师理查德·墨菲(Richard Murphy)在《Carlo Scarpa and Castelvecchio Revisited》一书中对博物馆改造项目的前期背景,图纸分析以及基金会改造项目做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和介绍,从第一人称视角解读了斯卡帕设计手法的形式語言背后的逻辑;弗朗西斯科·达尔(Francesco Dal Co)和朱塞佩·马扎里奥尔(Giuseppe Mazzariol)的著作《Carlo Scarpa 1906-1978》记录了卡洛斯·卡帕近乎一生的作品。其中记录了二十多篇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的关于其作品的相关文章,包括布鲁诺·泽维(Bruno Zevi)、文森特·斯库利(Vincent Scully)、阿拉塔·伊索扎基(Arata Isozaki)和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 Schulz)等,他们对斯卡帕的生活和职业生涯进行了概述,并对斯卡帕的建筑作了详尽的解释,其中就包括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项目的介绍。在国内,同济大学教授卢永毅老师通过著作《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将其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较早的展现在公众的视角中;2015年张婷的博士论文《卡洛·斯卡帕设计方法研究——基于三个设计过程的解读》全面的阐述并总结了斯卡帕的生平经历、设计手法及其背后的设计思维逻辑;综上所述,大量文献旨在对改造项目本体及其材料工艺的严谨性进行分析,并未对其背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着过多介绍。文章对斯卡帕的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改造手法加以分析,梳理其设计特点,总结其设计形式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归纳其设计方法,为当今社会与之相类似的保护及改造项目带来一定的学术理论上的支持及实践技术层面上的参考。
  一、卡洛·斯卡帕简介及设计特点分析
  (一)斯卡帕设计语言的形成
  卡洛·斯卡帕。一名从希腊来到威尼斯没有建筑师资格证的建筑师,他的一生作品少有,平均每件作品时长为10年。生活在有着悠久历史又融汇了不同文化的威尼斯使得斯卡帕对空间与历史有了深入的思考。他曾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玻璃工艺,这也为后来斯卡帕在处理建筑细部及材料特性的运用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卡洛斯卡帕的一生中,三位设计师对他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帕拉蒂奥的设计中的严谨、克制、均衡的特点犹如儿时的记忆一般,深深根植于斯卡帕的作品当中;现在主义建筑的倡导者柯布西耶的模数化、几何化、流动的空间等现代主义特征以及“田园学派”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室内与室外环境相结合的有机建筑的观念被斯卡帕吸收,并构建起一套他独有的设计语言体系,让斯卡帕的作品既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又没有忽略对历史的重视。
  (二)斯卡帕的修复改造特点分析
  1.新与旧的共生改造策略。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空间改造工作历时18年,斯卡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探索,了解这座博物馆,尝试将每个时代的历时记忆都存留下来。他通细节化的设计以及片段式的连结,让人们去寻找属于这个建筑各个历史层面的价值与内容。斯卡帕尽可能地还原空间本身的特质,破除与空间毫无关系的装饰,并大胆地将混凝土、玻璃、钢等现代材料运用到空间当中,与建筑本身的砖与石既形成对比,又能够和谐共生,在展现历史与传统的同时,又与时代并进。
  2.流线型的空间塑造手段。Castelvecchio博物馆坐落于空间密度较高的建筑群中,斯卡帕通过纵向空间节点与平面流线之间的碰撞"吏空间更具流动性,让整个博物馆犹如城市的缩影,观者能够置身其中,切身地体验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变迁。   在古堡博物馆中,斯卡帕通过对空间层次的塑造,新旧材料的结合运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准确感知,将时代性与现代性融于一体,以一种沉浸式的叙事方式,无声地向观者述说历史的故事与时代的发展,将不同时期的建筑及室内空间的风貌展现给世人。
  二、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项目背景
  Castelvecchio博物馆从某种角度来看是维罗纳城市的化身,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旧罗马帝国时期军事设施的身影。维罗纳城堡位于意大利西南部地区的托斯卡纳地区(图1),面朝亚平宁山脉,地势险要。该城堡原本是一座堡垒,在14世纪前后,斯卡利杰家族将这个城市逐渐转换成了一個空间更加复杂、功能更加混合的带有军事设施的城堡,并为贵族提供住所。城堡中央有一道体量巨大的城墙,贯穿城堡的东西两个区域,该城堡与阿第及河的交界处有一座名为马斯第欧的高塔,其功能是控制河道以及通往对岸的中枢地带,也是整个城堡中的视觉焦点。(图2)直至1923年维罗纳古堡被改造为博物馆,建筑师以当时流行的哥特风格为基础,将古堡东区带有拿破仑时期特色,呈L形平面的建筑物改造成具有哥特风格的圆形的尖顶开窗,将大部分的展示品陈列在这座有意模仿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城堡内部。
  三、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手法分析
  斯卡帕试图通过选择性的挖掘和创造性的拆除来澄清和揭示历史的各个层面。他将一个时代的建筑与另一个时代的建筑分离开来,从而使建筑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展览品,展示其在自然中的发展和变化。他最感兴趣的不是任何修复的概念,而是历史的清晰性,通过重叠的碎片化的建筑元素的共存使历史变得清晰可见。
  (一)隐喻式引导下空间戏剧化的呈现
  斯卡帕将古堡本身也作为整个博物馆的展示品,它是整个维罗纳城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连接古堡与城市之间的桥梁。整个博物馆的流线采用环绕型的布局(图3),空间流线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相同。斯卡帕考虑到室内流线的布置是需要建立在古堡的各个空间之上,让人们在通过这种路径时,不仅可以看到整个古堡的室内状况(图4),还可以站在古堡中不同的位置,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到丰富多变的外部环境。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维罗纳城的概况,观者可以通过博物馆的空间结构及肌理特征,加深对整个城市的认知。
  博物馆一层开始于原始兵营一层的连续性的拱形展厅,其内部展示了一世纪到十四世纪的雕塑。在整个空间内部的尽头是一座几何形体与墙壁向咬合Morbio门(图5)(图6)。在入口处,斯卡帕延续原形状和肌理,用细致严谨的设计习惯表现出混凝土的特质,并与传统建筑表皮相结合,体现出形态与肌理强烈对比。博物馆与瞭望塔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三种通道来完成,第一是从塔楼二层通向宫殿二层。在古堡博物馆和塔楼的墙壁上设计了一座桥。第二个是塔楼三层通向博物馆二层的桥。其外部形态为一个矩形通道,该通道功能是第一第三通道的连接点。第三个通道连接着博物馆二层与兵营二层。第三个通道以对角线的形式斜切入城墙之内,从骑马人雕像最终引出。这种独特片段式的组合是通过木材、钢架、混凝土和历史砖石相结合来完成。虽然看似彼此间相互冲突,但是在此时此地的古堡博物馆,在厚重的历史底蕴的衬托下,在自然阳光斜洒的沐浴下,个人带来一种毫无违和感的整体性的感受。
  另一条路径是从古堡入口为开端经由城内的公共花园,到博物馆入口结束这一级路径位于堡内的室外空间中。走在斯卡帕用鹅卵石铺设的一条引导人们到达瞭望塔的路之后就到了建筑中的瞭望塔,它是古堡内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点。以一种“通道”形式的廊桥连接瞭望塔与古堡博物馆的二层空间,这种纵向与平面路径交叠的处理手法使得人们可以继续参观二层的展区。二层的展区主要展示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通过楼梯上至三层(图7),整个博物馆与瞭望塔再次以“通道”形式的廊桥连接,这个廊桥始终承接着连接着博物馆空间内部与瞭望台之间的功能。这里的廊桥有三种功能,第一是作为通道的作用连接不同的空间;第二是可以看到横跨护城河的拱桥;第三是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到骑马人的雕塑(图8)。
  斯卡帕利用多向路径的平面布置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流线以及不同空间之间的咬合,推动空间情节的发展,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引导人们进入到不同的历史空间,让观者仿佛漫步于时光的隧道中,感受古堡的时光流转与岁月更迭。
  (一)差异性与精细化的局部处理
  锋利几何化轮廓的混凝土材质楼梯板与原本使用石材的建筑标普形成强烈对比。贯穿整部楼梯是一个在顶部由两对栓孔锚固的纵梁组成,每个梁由两个用螺钉固定在一起的横截钢面组成的。方形楼板上的错开的钢截面的翼缘被固定在原始木梁上,新的横梁结构体系以作为对城堡的旧木质梁结构的延续。
  钢梁的构造是差异性与精细化的体现之一。钢梁原本为一根近60厘米高的工字钢,斯卡帕将其变为两根C形钢梁背对背的方式,每根C形钢梁又是由两个12厘米的角钢和约50厘米的钢片,通过外六角螺栓和圆头铆钉固定而成。组合梁接近一个腹板厚度为150mm、翼缘宽度为320mm的工字钢,在结构强度上没有减弱,而实际的感知尺度是两根120mm的线。在处理新旧结构结合方面,梁身两端增加了连续性阶梯形式的结构(图9)。楼梯特别狭窄,宽度不到1200mm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楼梯的最下一步也是它特别注重的细节,踩在正常楼梯上的是一种声音,,当踩踏这一步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的声音因为楼梯最后一级楼梯板和地面是悬空的,另外一只脚落在地面上的时候又是不同的声音,三种声音在一个空间之中交集,从而解释了楼梯只设置一个人同行的原因,但从楼梯板的踏步声音也体现出了斯卡帕在处理局部时的差异性(图10)。
  古堡入口处的处理是为了在古老的城墙上打开两条细长入口。入口的设计以几何化线条为主,体现了强烈的的现代主义色彩,与城墙给人们带来的斑驳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入口进入,每间展厅的尺度大约为8.5米长的方形空间,空间挑高6.5米。各空间以拱形门来连接,每一个拱门进深2米,从视觉层面上显现尤为厚重。空间中南部的门形带有典型西方哥特式风格,其中1、3、5展厅的洞口为落地式。在五座圆拱的引导下向空间尽头前进,其视角保持中心对称的原则。地面材质运用了混凝土板,边缘则是以浅灰色的大理石收边;这些混凝土及石块混合的地板在与墙壁交界处形成一个下凹型的边缘,(图11)目的是为了强调光滑的地板与粗糙的灰色石灰墙之间的对比关系,“下凹形”处理方式的灵感来源于下雨时,雨水沿着建筑物的墙壁流下所形成的一道赋有一定的韵律且为流动状态的液体的效果。“边缘材质、颜色与高度的处理能准确地定义空间的几何形状,因为准确地安排展示物件必须根据空间上的准确的几何关系。”步行通过一道道圆拱顶下方时,会发现它的侧边被一片粗厚的淡粉色普那石所包起,这似乎有意强调这个出入区域的神圣性,并以这种与门框相似的处理手法暗示二者有着相类似的历史关系,节点部分使用一道宽为近10厘米的凹槽,使地面与顶面有向空间纵深的延续感,从而达到统一的空间视觉感受(图12)。   在同一主题中细部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颜色对比、肌理的相互呼应等手法来延续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引导观者情感上的连续性。与此同时,旨在暗示某种特定空间的功能;在不同材质的表达上,差异化的细部处理方法体现出建筑不同时期的时代见证;细部上的不断重复排列,交叠均展现建筑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特有的符号化。
  这种差异性与精细化的局部处理的空间设计策略,是传统室内空间改造上的转变。那种将有机建筑看作是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的静态要求的观念,也就是说改变部分会对整体产生负面影响的有机建筑观念。其意在于通过局部细节上的处理到整体的相连接,通过局部的改造以及局部的转化实现对于整体空间的升级。在原本的室内空间中加入差异话的细节肌理的处理,赋予整个建筑新的生命力,且不因其差异化的表达而失去空间的统一性。
  (二)艺术展品与空间的完美融合
  在每个展厅里,各个展品没有被整齐地罗列在一起也没有被悬挂于墙面上。斯卡帕将不同种类的展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支架或者与空间走向形成一定角度的摆置,从而使得整个空间的展陈形式显得尤为丰富。斯卡帕的几何形式的设计手法与不规则的展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似是一种差异化的处理手法但是通过不同形态之间的衔接与结合再次体现出了展示空间中流动的诗性。(图13)这种布置方式从某种角度来说,拉近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人们可以近距离的感知历史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雕塑在整个博物馆展品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雕塑也是不同时代历史的见证者,它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人物与事件。自然光是博物馆展示空间当中相当重要的元素,它可以展示不同体量物品的体积感,使各个雕塑给人产带来不同的感受。除此以外,斯卡帕对于光的运用还在于提示参观者对下一个空间的路径引导,借助于自然力量的方式,隐喻地表达出光线不仅可以产生正常的照明作用,还可以对人的意识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光影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雕塑和指引上,对于整个展厅也起到了一定的氛围渲染的作用。例如,修女雕塑的放置方式和那个高窗是有层层关系的,可以清晰看出修女的背后是有光源的出现,于是就有了一层光晕,当窗子外面的光比较暗的时候,这层光晕就会显得比较的亮(图14)。这个光晕的角度基本上是侧后光的角度,从而解释了斯卡帕在屋顶开窗的原因(图15),依据传统,一般西方的雕塑可以通过四种角度去观看,因为每个角度都表达了不同时期同一个故事。该对话的设计手法进一步证实了斯卡帕对待展品与历史的尊重。
  正是这些看似特殊的展示手法,使得整个一层二层的展示空间显现出鲜活的历史痕迹。参观者可以通过这种展示形式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个空间所承载的艺术使命,也正是这些手法才使得这些被展示的展品得到了新生,这也是自然光源、不同材质、细节节点所营造实现的。展品的展示装置(图16)的设计同样贯彻了整个设计理念。每一处展示装置的细部都沿用了这样的风格进行设计。例如展品顶部装置被安装在整个装置最上面,用铁片结构来加固,而展品装置之下的由铁切片材料矩形形状的托架进行了对展品的解释与隐喻(图17)。
  四、结语
  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改造向人们证明了好的设计是需要具备历史文化底蕴、情感价值多重维度于一体的综合体。斯卡帕通过多层的流线安排与立面干预的手法,将空间塑造得更具有层次感;差异性与精细化的局部处理手法;展品的安置策略以及对光线的引导让展品与空间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新旧材料之间的处理,与不同质感的对比,让时代与历史串联。斯卡帕以自己对细节处理,材料运用,整体空间体量上的把控的超高设计水准,让博物馆能够主动地与人们对话,述说自己千百年来的见证的历史故事。
  斯卡帕近乎所有的改造项目的方法和理念都是多元化的,正是这种材料与时空之间差异性与历史文化发展的统一性相结合的设计语言,使空间摆脱了视觉化或功能主义等单一乏味的模式,也让建筑的历史底蕴得以延续。
  五、启示
  如今大量的改造项目,尤其是历史街区、老旧住宅的居住空间或者是一些乡村民宿的室内空间的改造,带来的都是一种底功能化、商业化、速产速销化的空间感受。那些遵循所谓的“修旧如旧”复制原则的改造者们,忽视了历史建筑本身所处时代的独特记忆。用一种带着现代主义色彩的设计方法去还原所谓的历史“本真”。
  在现代大量历史建筑改造的背景下,设计的起点是延续城市原本的历史文脉。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欧斯曼历史街区和中国台湾剥皮寮历史街区的片段式处理手法与空间统一性的营造并不矛盾。改造修复的本真其实只需要考虑建筑的时代性、材料性和建造技艺以及是否符合当代的时代审美标准。具有时代价值的建筑手段,能够将城市风貌与空间状态的多元性展示出来。在这个体系里,来自不同时代的材料共存于一个空间,它们向人证明建筑在不同时代都有其存在的证据,因此也体现出该地区多元化与包容性的文化魅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历史刻度丰富的城市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的体现。
  文章旨在提倡通过一种良性的保护历史建筑的体系,给历史建筑中的室内空间和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当代修复理念应该是遵从文化创新或新文化创造的原则,这种理念体现在不同文化元素差异、对比和碰撞的设计形式语言之上。一个社会拥有的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样性就越丰富,人们的选择就越多,视野也就越开阔,从而越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性,因此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创造、发明越丰富,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这是全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空间中差异与统一结合的前提是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在这种良性的体系中不断循环是城市文化延续性的一种保证,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地区建筑的包容性的一种标准,民族的创新驱动力是整个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保障,越是创新的,就越是国际的。因此,在未来建筑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其内在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是体现民族创新能力的一種体现。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墨菲Carlo Scarpa and Castelvecchio Revisited [M].美国:Breakfast Mission Publishing,2017:1-384.
  [2]褚瑞基.CARLO SCARPA卡羅·斯卡帕空間中流动的詩性[M].香港:香港书联城市文化,1991:1-146.
  [3]褚瑞基.CARLO SCARPA卡羅·斯卡帕空間中流动的詩性[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2014:1-137;160-177.
  [4]张婷卡洛·斯卡帕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102-166.
  [5]林思敏.空间诗意的表达[D].中国美术学院,2018:1-36.
  [6]陈丹阳,王遥,卢朗.浅析自然结构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启示[J].设计,2013(06):162-163.
  [7]李雱.断片之后的整体——析卡罗·斯卡帕的维罗纳古堡艺术博物馆修复工程[J].新建筑,2011(02):11-16.
  [8]杨慧,马云林.博物馆展示空间流线结构研究[J].设计,2019,32(03):156-157
  [9]王萌,李其佳建筑的叙事性——卡罗·斯卡帕的古堡博物馆设计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4,16(01):118-121.
  [10]薛少燕.解读斯卡帕的古堡博物馆[J].华中建筑,2006(10):27-31.
  [11]郝雅洁,张玉坤.卡洛·斯卡帕的威尼斯情结——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解读[J].建筑师,2006(06):33-36.
  [12]张瑶,周峰越.基于符号学理论下的艺术设计应用[J].设计,2019,32(15):86-87.
  [13]潘朝辉.细部与装饰——斯卡帕建筑作品简析[J].华中建筑,2001 (04):21-2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99-03  引言  在科技技术日益革新的今天,随着社会对产品创新和科学理论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折叠家具的消费市场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可移动折叠家具的研究意义就在于从市场中挖掘出如今消费群众在选择家具产品时,所会纳入购买标准的各个要求,为可折叠移动家具设计精确设计定位,并且使家具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也可以
期刊
温浩,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院长,知名策展人、创作人、学者,“先生活”创作人,“设计之春”总策展人。2020 年EDIDA(ELLE DECO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中国区年度设计师(Designer of the year)。  在温浩看来,家具设计属性多重:文化、建筑、雕塑、艺术、技术、功能、结构、工艺、材料、美学、力学、品牌、商业……无所不含,是典型的综合学
期刊
张克非,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家具设计师。出版了《工业设计教程》《中国美术设计分类全集》《景观线稿表现范本》《线稿手繪效果图临摹范本——家具·饰物》《产品手绘效果图》《产品设计与实践》等著作及专著《张克非家具作品集》。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中国艺术展中获得一等奖;2016年在第八届家居设计展华笔·全国家居设计大赛上获得创意设计奖;2016年在第四届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106-03  引言  “孟菲斯”风格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设計风格打破以往传统,突破了现代主义单一、秩序化的思维体系,强调感性设计对主体自由的追寻与解放。对于被现代主义所影响的设计界,“孟菲斯”代表人物索克萨斯提出他的观点:“设计对我来说……是一种讨论社会的方式,
期刊
“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是深圳促进学校设计创新的大规模举措的一部分,“8+1”建筑联展是对新校园行动计划的一个系统梳理和完整呈现,于2020年10月在深圳市少年宫入口大厅正式开展。  “闪架城”展览设计传达了“走向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几个关键价值理念:可持续设计、建设速度、空间多样性和密度设计。延续众建筑一贯利用工业现成品以及材料循环使用的设计手法,采用施工最常用的圆环脚手架系统,该系统使展
期刊
高扬,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主任 ,副教授,中国家具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专家 ,中装协软装陈设委员会专家。2007年德国留学归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致力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创作与研究,力图创造出既发扬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代中国人需要的好产品。  高扬教授认为原创设计发展比较理想的两个路径是:1.原创设计助力于知名的产品品牌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原创设计是商业品牌产品定位的根基,原创设计
期刊
摘要:建立某型内埋式双作动筒弹射发射装置零件、部级及产品级数据库和信息库,缩短导弹发射装置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基于SolidWorks和Visual Studio软件平台进行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借助Access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并以气动模块、压紧装置为例对系统有效性进行设计验证。建立了某型发射装置三维模型数据库,开发了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对于缩短机载导弹发射装置研发周期,提升其通用化、系
期刊
iF社会影响力奖致力于奖励充满雄心壮志的全球运营变革者,公布了在2021年上半年第一期中表现最佳的社会项目,这些项目将获得共计50,000欧元的奖金。iF社会影响力奖下半年第二次评选目前仍开放注册,截止日期为儿月18日。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60个项目获得资格,并发表于iF世界设计指南;其中有16个“iF支持项目”在第一期评选中入选了2021年iF社会影响力奖。我们非常高兴能看到非政府组
期刊
摘要:探索“叙事理念”在电影衍生品中的设计方法与应用表现。将叙事性设计的理论研究与电影衍生品的设计特征结合,再通过设计调研与用户分析,选用适当的电影与角色元素,并结合产品本身的使用性,进行基于“叙事理念”的电影衍生品实践创作。得出三种在电影衍生品中体现叙事理念的设计思路,设计出兼具叙事性与用户体验感的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们设计出更好的电影衍生品。  关键词:电影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故事
期刊
摘要:探究符号隐喻在人居空间中的潜在价值与作用,提出一套人居幸福感导向的隐喻性符号设计方法。通过梳理符号隐喻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传达出的内在的指向性的意义以及对符号隐喻映射过程作用机制的剖析,探究空间环境中的符号隐喻与人居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设计策略提供理据性的思维引导与方法创新。梳理出人居环境中符号隐喻的指向性意义,总结出幸福感导向的符号隐喻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文华村直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