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
  1.1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图书馆 参与科研过程,图书馆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图书馆起着中介作用。从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从实际操作的过程看,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服务和工作中的作用是发挥得不够的。在积极主动、开拓创新、深层次高质量、市场化,社会化上都有欠缺。为了开创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工作新局面,解决这些矛盾,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
  1.2信息服务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实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服务日益社会化,网络化、个性化,在社会信息服务的大系统中,图书馆原先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冲动而削弱,其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迫使图书馆必须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创新更是迫在眉捷。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其关键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此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有新的思路的举措,对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说“馆员第一”,是指图书馆总体建设中,馆员作为其构成的主要素,必须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上重视。而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图书馆的整体工作中,则必须时时处处考虑读者需求,奉行“读者第一”的宗旨,视读者为上帝,提倡“馆员第一”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读者第一”。馆员是构成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的目的任务必须靠他们来实现完成,在具体服务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读者是服务过程中的主体,必须在馆员的引导下享受服务,满足需求。高校图书馆现时馆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影响到现代化管理和服务质量,所以我们在讨论高校图书馆创新时必须首先考虑其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
  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情况和新形势下其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
  3.1建设情况
  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人事部门的硬性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服务时期,确实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振兴繁荣起过很大作用。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高新技术不断发达,这样的人力资源就显得有些不适应。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馆员知识老化,人才短缺。他们中间不乏不懂图书馆、或不愿在图书馆工作,只是出于人事上的安排无奈而呆在图书馆混天者,有些则是靠权力关系安排进来的冗员,觉得在图书馆既可躲避市场竞争,又能稳拿铁工资而沾沾自喜,真正懂业务,科班出身的行家里手,在高校各图书馆中贵如林麟毛风角,好多大学的图书馆长都是由学校其它领导岗位或带课教授调入担任的。在条件好点的学校可说是外行领导内行,条件差点的学校简直就是外行领导外行,精通或懂现代化技术管理和操作的人才在好多新建高校及升格高校则很是不足,由这样素质人员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其为读者服务的层次也只能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浅层次水平上,至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服务则很难涉及。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就是搞好单馆数字化,实现局域联网,国际互联网就感到吃力困难。
  3.2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以满足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满足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的需求为准,其中每一位馆员必须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员,他们是信息专家,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管理者,既是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知识的传递,经营管理服务者。他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从因特网上及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中提取信息,鉴别,选择,加工组建各类数据库,编制目录,技术报告,数据文献等供用户使用,对未转化为电子形式的非电脑语言的馆藏,也要由专家管理向用户提供服务。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检索数据库,在因特网上查阅信息的能力,也要熟悉外语可以和外国同行直接交流还能够熟练地使用多种工具书查找文献信息。要充分熟悉本馆的馆藏建设情况,特别至少要对一门学科的知识全貌有充分了解,最好是通达。总之未来的图书馆员必须有信息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的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所必不可少的。
  4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4.1思路
  笔者以为应这样考虑,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变人事管理为人本管理。将人本、系统、效益管理原理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明确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充分合理利用和开发每个员工的现实和潜在资源,并对其进行组织和调配,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另外就是对人力资源从管理走向服务,了解馆员情况,帮助馆员做出成绩,成就其个人事业,为馆员个人发展服务,为本馆事业发展决策服务。
  4.2举措
  在如上思路的指导下,应该采取如下办法:①广开招引人才之路,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奠定基础。②搞活管理,激励所有人员发挥最大能量。③搞好全员培训工作,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④得利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好各部门、每个馆员的各方面的统计工作,为评估提供依据。⑤请读者参与对馆员工作的评比鉴定,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秋红.关于我国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
  [2]李幼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因与对策.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2)
  [3]马恒通.图书知识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
  作者简介:
  李桂萍,女,图书馆馆员,本科,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现任图书馆建设科科长。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