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如果不让学生多朗读课文,而淋漓尽致地解剖课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很难提高;如果发挥了朗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相反,学生若对学习冷淡、厌烦,其学习就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差。语文课中的许多佳句,如果只凭眼睛看,很难知其中味,仔细一读,就会产生如食美味佳肴之感。试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书;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这类句子,优美的韵律,整齐的节奏,只能在朗读中才能体会到。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朗读,多品味,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会提高,他们自然会感到读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种艺术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朗读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
  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活动。朗读要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既是感觉器官、言语运动器官与大脑协同活动的过程,又是思维活动、感情活动与言语活动协同进行的过程,其中大脑的思维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每一篇作品,教师必须设法将学生带入作品自身的艺术范围,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体味到艺术形象。朗读就能恰好地把作品中的文字这一无声的视觉形象,有效的转变成语音这一有声的听觉形象,能以声传情,绘声绘色地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凭借眼、口、耳、脑,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反应,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联想有关联的文章或诗词,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景的同时,自然会联想起描写春景的其他文章或诗词,有苏轼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有白居易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眼前也会出现一副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总之,反复的朗读课文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力。
  三、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中学语文课文有许多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如果仅仅用眼睛看,只能了解大意,不能体会到其深层意思;学生若能反复朗读,不仅可以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逐步体味领悟作品中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学习鲁迅的《雪》这篇课文时,若不让学生反复朗读,就不能体会诗人怎样用文字来展现画面,不能把学生带进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雪景或凛冽的朔方雪景中去,只有反复的朗读,学生才能沉浸在这美的享受中,情感和图画交融在一起,深深的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朗读是引导学生走向课文深处的途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
  四、朗读有易于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容纳了众多著名作家的不同审美感受,文章中所反映的真善美对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逐步形成,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欣赏课文,在朗读中“悟文明理”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陶冶情操。例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逐渐体会到经过一系列的逆境中的磨练,丑小鸭完善了自身的美,丑小鸭并不丑,进而会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像丑小鸭那样朴素、诚实、勇敢、高尚的人,才具有真正的美。在反复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感,充实了精神世界,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朗读能积累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质兼美,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时文美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材料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吸取了一些优美的语言,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了文章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勤于朗读的同学,大部分语言清晰,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引用自如,下笔得心应手,顺理成章。这就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了作者抓住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作重点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以及学习了文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结尾呼应开头的写作技巧
  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能使人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并运用作品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也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党进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须跟紧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思自身问题,寻求解决路径,搞好党建党内工作.学生群体是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学生党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塑造人格、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
期刊
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态的评估,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负性心理的程度及类型,并运用个体化综合干预方式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干预措施对患者
【摘要】多媒体以其庞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接的感官刺激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应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探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从而探究申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目的特点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
语文教学必须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传承文明、播撒智慧,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的贡献。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点:  1、通过导入课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