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优化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工艺条件,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得率的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粉碎度、固液比(g ∶mL)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420 MPa、保压时间4.5 min、粉碎度60目、固液比1 g ∶14 mL,在该提取条件下,红枣多糖得率可达471%。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是较为适宜的方法。
关键词:枣;多糖;超高压;提取;优化
中图分类号: TS20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256-02
收稿日期:2013-11-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淮南市科技攻关(编号:2012A01104、2012A01105)。
作者简介:靳学远(1958—),男,安徽淮南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和教学。E-mail:[email protected]。红枣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在生物活性成分中,多糖是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1]。红枣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2-3],因此,红枣多糖的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近年来红枣精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红枣多糖提取的方法为热水浸提法[4],该提取法多糖得率不高。为强化提取过程,一些研究者采用微波强化和超声强化方法增加得率[5-6],但超声和微波处理容易引起多糖的活性发生改变。近年来,超高压提取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上得到应用[7-8],其提取时间短,提取得率高,活性成分破坏少,目前,采用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还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红枣精深加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红枣为新郑灰枣,由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0~65 ℃热风干燥箱中烘干并粉碎;浓硫酸、蒽酮、葡萄糖均为分析纯,购自安徽省淮南大药房有限公司。751-G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生产;UHP900×2-Z超高压处理装置,包头科发公司生产;R-205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红枣多糖超高压提取称取10 g红枣粉碎物,加入不同体积蒸馏水,装入真空袋中真空密封;将真空袋放入超高压装置的传压介质油中,采用不同压力、不同处理时间;处理后过滤,收集滤液,提取2次,真空浓缩后测定多糖含量。多糖得率计算公式为:Y=CV/m×100%,其中:Y为红枣多糖得率(%);C为多糖含量(g/mL);V为浓缩液的体积(mL);m为枣粉碎物质量(g)。
1.2.2红枣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9]。
1.2.3影响提取得率的单因素试验选择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粉碎度、固液比(g ∶mL)4个影响因素,将其中3个因素固定,改变1个影响因子,筛选出各因子的较佳水平范围。其固定条件为:超高压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粉碎度60目、固液比1 ∶15(g ∶mL)。
1.2.4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得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超高压压力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固液比为1 ∶15 (g ∶mL)、超高压提取压力在0.1~600 MPa、保压时间4 min。由图1可见,红枣多糖得率先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400 MPa后开始减少;400 MPa 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压力条件。这是由于在超高压条件下细胞破裂,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解溶质,当压力卸除后,溶质溶解在溶剂内开始渗出;到400 MPa时,细胞已破裂,如压力过大,泄压后溶剂带出过多杂质,影响红枣多糖游离到细胞外。
2.2保压时间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固液比为1 ∶15(g ∶mL)、超高压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3.5~5.5 min。由图2可见,红枣多糖得率先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4.5 min后开始减少;保压 4.5 min 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时间。这是由于在超高压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后细胞破裂,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解溶质,当压力卸除后,溶质溶解在溶剂内开始渗出,4.5 min 时细胞已破裂,如时间过长,细胞破裂过大,同样造成泄压后溶剂带出过多杂质,影响红枣多糖游离到细胞外。
2.3粉碎度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20~80目的红枣粉,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固液比为1 ∶15(g ∶mL)。由图3可见,红枣多糖得率随粉碎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目后开始减少;因此60目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粉碎度。这是由于超高压提取主要是依靠压力实现细胞的破裂,在达到足够粉碎度后,粉碎不是细胞破裂的主要因素,因此,增加粉碎度,得率变化不大。
2.4固液比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超高压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固液比为1 ∶10~1 ∶30 (g ∶mL)。由图4可见,固液比1 ∶15(g ∶mL)前,红枣多糖得率随溶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1 g ∶15 mL后,得率增加较缓慢。这是由于超高压条件下,细胞破裂后,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剂越多,浓度差越大,越容易渗透进入细胞,但当溶剂达到一定量后,溶质已经基本溶出,继续增加溶剂,会导致后续的浓缩消耗更多的能源。因此,固液比以1 g ∶15 mL较好。
2.5红枣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优化
3结论
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 420 MPa、保压时间4.5 min、粉碎度60目、固液比 1 g ∶14 mL。在该提取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到4.71%。超高压提取方法是红枣多糖提取较为适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海霞,李娜,孙元琳. 大枣多糖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5(6):80-82.
[2]李进伟,丁霄霖. 金丝小枣多糖的生物活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5):103-106.
[3]张瑞婷,魏欢换,郑敏,等. 冬枣多糖功能的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12,10(2):37-39.
[4]柳杨,罗瑞明. 长枣多糖水提工艺参数的响应面分析及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10,26(5):128-130.
[5]王桓,潘杨,敬思群. 超声强化提取喀什小枣多糖的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40-43.
[6]王迎进,张书书,芦婧,等. 微波辅助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抗氧化性[J]. 光谱实验室,2012,29(1):364-366.
[7]Corrales M,Toepfl S,Butz P,et al. Extraction of anthocyanins from grape by-products assisted by ultrasonics,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or pulsed electric fields:a comparison[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8,9(1):85-91.
[8]纵伟,李晓. 超高压法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2):65-68.
[9]钟先锋,黄桂东,邓泽元,等. 荷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1):87-89.秦立公,韦金荣,王宁宁. 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58-261.
关键词:枣;多糖;超高压;提取;优化
中图分类号: TS20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256-02
收稿日期:2013-11-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淮南市科技攻关(编号:2012A01104、2012A01105)。
作者简介:靳学远(1958—),男,安徽淮南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和教学。E-mail:[email protected]。红枣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在生物活性成分中,多糖是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1]。红枣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2-3],因此,红枣多糖的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近年来红枣精深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红枣多糖提取的方法为热水浸提法[4],该提取法多糖得率不高。为强化提取过程,一些研究者采用微波强化和超声强化方法增加得率[5-6],但超声和微波处理容易引起多糖的活性发生改变。近年来,超高压提取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上得到应用[7-8],其提取时间短,提取得率高,活性成分破坏少,目前,采用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还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红枣精深加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红枣为新郑灰枣,由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0~65 ℃热风干燥箱中烘干并粉碎;浓硫酸、蒽酮、葡萄糖均为分析纯,购自安徽省淮南大药房有限公司。751-G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生产;UHP900×2-Z超高压处理装置,包头科发公司生产;R-205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红枣多糖超高压提取称取10 g红枣粉碎物,加入不同体积蒸馏水,装入真空袋中真空密封;将真空袋放入超高压装置的传压介质油中,采用不同压力、不同处理时间;处理后过滤,收集滤液,提取2次,真空浓缩后测定多糖含量。多糖得率计算公式为:Y=CV/m×100%,其中:Y为红枣多糖得率(%);C为多糖含量(g/mL);V为浓缩液的体积(mL);m为枣粉碎物质量(g)。
1.2.2红枣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9]。
1.2.3影响提取得率的单因素试验选择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粉碎度、固液比(g ∶mL)4个影响因素,将其中3个因素固定,改变1个影响因子,筛选出各因子的较佳水平范围。其固定条件为:超高压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粉碎度60目、固液比1 ∶15(g ∶mL)。
1.2.4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得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超高压压力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固液比为1 ∶15 (g ∶mL)、超高压提取压力在0.1~600 MPa、保压时间4 min。由图1可见,红枣多糖得率先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400 MPa后开始减少;400 MPa 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压力条件。这是由于在超高压条件下细胞破裂,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解溶质,当压力卸除后,溶质溶解在溶剂内开始渗出;到400 MPa时,细胞已破裂,如压力过大,泄压后溶剂带出过多杂质,影响红枣多糖游离到细胞外。
2.2保压时间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固液比为1 ∶15(g ∶mL)、超高压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3.5~5.5 min。由图2可见,红枣多糖得率先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4.5 min后开始减少;保压 4.5 min 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时间。这是由于在超高压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后细胞破裂,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解溶质,当压力卸除后,溶质溶解在溶剂内开始渗出,4.5 min 时细胞已破裂,如时间过长,细胞破裂过大,同样造成泄压后溶剂带出过多杂质,影响红枣多糖游离到细胞外。
2.3粉碎度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20~80目的红枣粉,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固液比为1 ∶15(g ∶mL)。由图3可见,红枣多糖得率随粉碎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目后开始减少;因此60目为红枣多糖提取的适宜粉碎度。这是由于超高压提取主要是依靠压力实现细胞的破裂,在达到足够粉碎度后,粉碎不是细胞破裂的主要因素,因此,增加粉碎度,得率变化不大。
2.4固液比对红枣多糖得率的影响
采用60目的红枣,超高压提取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5 min、固液比为1 ∶10~1 ∶30 (g ∶mL)。由图4可见,固液比1 ∶15(g ∶mL)前,红枣多糖得率随溶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1 g ∶15 mL后,得率增加较缓慢。这是由于超高压条件下,细胞破裂后,溶剂在高压下快速进入细胞内部,溶剂越多,浓度差越大,越容易渗透进入细胞,但当溶剂达到一定量后,溶质已经基本溶出,继续增加溶剂,会导致后续的浓缩消耗更多的能源。因此,固液比以1 g ∶15 mL较好。
2.5红枣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优化
3结论
超高压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 420 MPa、保压时间4.5 min、粉碎度60目、固液比 1 g ∶14 mL。在该提取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到4.71%。超高压提取方法是红枣多糖提取较为适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海霞,李娜,孙元琳. 大枣多糖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5(6):80-82.
[2]李进伟,丁霄霖. 金丝小枣多糖的生物活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5):103-106.
[3]张瑞婷,魏欢换,郑敏,等. 冬枣多糖功能的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12,10(2):37-39.
[4]柳杨,罗瑞明. 长枣多糖水提工艺参数的响应面分析及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10,26(5):128-130.
[5]王桓,潘杨,敬思群. 超声强化提取喀什小枣多糖的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40-43.
[6]王迎进,张书书,芦婧,等. 微波辅助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抗氧化性[J]. 光谱实验室,2012,29(1):364-366.
[7]Corrales M,Toepfl S,Butz P,et al. Extraction of anthocyanins from grape by-products assisted by ultrasonics,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or pulsed electric fields:a comparison[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8,9(1):85-91.
[8]纵伟,李晓. 超高压法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2):65-68.
[9]钟先锋,黄桂东,邓泽元,等. 荷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1):87-89.秦立公,韦金荣,王宁宁. 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