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小学教育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古今中外,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时,总会采取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批判、继承、交流、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流派。不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因其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不同,会认同不同的管理理论,也就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是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前提和保障。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管理方式
在科学主义者眼中,科学是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客观真理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而对“科学方法”的普遍性信念,则被认为是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之后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法宝。
首先要强化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强化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处于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能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不感情用事,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具有较强的人事关系协调能力。各级要在校长的领导下,从强化管理意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管细、管实、管住上下功夫,人人参与,自觉管理,把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轨道。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贯彻按级负责、层次管理的原则,各级办好各级的事。可采取责任到人的办法,签订责任书,形成上级、本级、部属“三位一体”的使用管理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调整、学历结构调整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不容忽视。
二、细化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指导性计划的执行和实施性计划的制定,其具体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进度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时时,要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科学地编排课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做到教学工作既有常规性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具体措施,并且将每项教学活动,按周次规定下来以便落实到位。各教研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必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本组的具体情况制定,要研究讨论制定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好。每周教师要在本教研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制定出个人的教研课题与实施计划,并按阶段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记载。此外,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安排好业务学习和进修等内容。
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首先要务真求实,雷厉风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熟悉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长,在人员安排上,要坚持因事设人,用其所长的原则;在工作安排上,要加强计划性,做到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在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处事上,要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反对说假话、空话和各种不切实际的话。其次,要勤政廉洁,令行禁止。只有令行禁止,才能保证指挥、调动的有效性。要做到令行禁止,一是学校领导一班人要团结一致,二是要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三是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
四、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学校的管理工作虽有普遍的法则可循,但不同层次的学校有各自的实际,这就决定了工作方法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就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就是主要工作方法之一。学校的主要矛盾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含糊,更不能舍本逐末。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其他工作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查询教学信息、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制定有利于创造人才的评估标准,“淡化专业、建立学科交叉、资源共享”,这些都为提高教学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优良的教学管理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应是教学管理的重点。要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来。”
常规管理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抓细、抓实。要在教师的备、讲、导、考、评常规工作上仔细研究。通过常规管理要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环节的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
备课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教学管理工作要严把“备课”关,要坚决杜绝无准备之课,无教案之课。备课时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教学大纲,要强化大纲意识,克服教学随意性。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做到“眼中有书”(大纲、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学生),弄清学生已有的思想基础各知识基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使备课更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反对“注入式”“授受式”。课后的课堂反思工作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有建立在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之上才会有所提高。
上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实质性阶段,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上课过程要杜绝“满堂问”、“满堂讲”、“满堂议”、“满堂练”、“满堂判”。要下大力气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我们要以现代的教学观、师生观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成败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地调动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问题提出来,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多支配一些。使课堂真正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上课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注意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一般来讲,新授课要求目的明确,内容科学,双基落实,方法恰当,效果显著;复习课应当做到基础知识的整理,基本技能的系列化训练,知识结构的再完善,解题规律的再揭示,巩固旧知识,迁移新知识;讲评课则应归纳正误,说明命题意图,揭示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介绍典型解法,补充纠错练习。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水准和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为此,应该从“备、讲、批、辅、考、评”等方面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
研究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统一认识确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而学校的常规管理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只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才能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正常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管理方式
在科学主义者眼中,科学是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客观真理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而对“科学方法”的普遍性信念,则被认为是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之后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法宝。
首先要强化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强化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处于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能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不感情用事,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具有较强的人事关系协调能力。各级要在校长的领导下,从强化管理意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管细、管实、管住上下功夫,人人参与,自觉管理,把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轨道。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贯彻按级负责、层次管理的原则,各级办好各级的事。可采取责任到人的办法,签订责任书,形成上级、本级、部属“三位一体”的使用管理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调整、学历结构调整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不容忽视。
二、细化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指导性计划的执行和实施性计划的制定,其具体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进度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时时,要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科学地编排课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做到教学工作既有常规性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具体措施,并且将每项教学活动,按周次规定下来以便落实到位。各教研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必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本组的具体情况制定,要研究讨论制定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好。每周教师要在本教研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制定出个人的教研课题与实施计划,并按阶段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记载。此外,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安排好业务学习和进修等内容。
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首先要务真求实,雷厉风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熟悉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长,在人员安排上,要坚持因事设人,用其所长的原则;在工作安排上,要加强计划性,做到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在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处事上,要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反对说假话、空话和各种不切实际的话。其次,要勤政廉洁,令行禁止。只有令行禁止,才能保证指挥、调动的有效性。要做到令行禁止,一是学校领导一班人要团结一致,二是要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三是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
四、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学校的管理工作虽有普遍的法则可循,但不同层次的学校有各自的实际,这就决定了工作方法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就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就是主要工作方法之一。学校的主要矛盾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含糊,更不能舍本逐末。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其他工作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查询教学信息、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制定有利于创造人才的评估标准,“淡化专业、建立学科交叉、资源共享”,这些都为提高教学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优良的教学管理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应是教学管理的重点。要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来。”
常规管理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抓细、抓实。要在教师的备、讲、导、考、评常规工作上仔细研究。通过常规管理要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环节的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
备课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教学管理工作要严把“备课”关,要坚决杜绝无准备之课,无教案之课。备课时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教学大纲,要强化大纲意识,克服教学随意性。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做到“眼中有书”(大纲、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学生),弄清学生已有的思想基础各知识基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使备课更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反对“注入式”“授受式”。课后的课堂反思工作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有建立在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之上才会有所提高。
上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实质性阶段,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上课过程要杜绝“满堂问”、“满堂讲”、“满堂议”、“满堂练”、“满堂判”。要下大力气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我们要以现代的教学观、师生观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成败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地调动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问题提出来,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多支配一些。使课堂真正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上课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注意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一般来讲,新授课要求目的明确,内容科学,双基落实,方法恰当,效果显著;复习课应当做到基础知识的整理,基本技能的系列化训练,知识结构的再完善,解题规律的再揭示,巩固旧知识,迁移新知识;讲评课则应归纳正误,说明命题意图,揭示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介绍典型解法,补充纠错练习。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水准和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为此,应该从“备、讲、批、辅、考、评”等方面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
研究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统一认识确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而学校的常规管理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只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才能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正常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