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加强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论述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90后”大学生主要是指90年代出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他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行为准则等方面表现出与以前数代人明显的区别。如何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1、张扬自我个性、追求平等自由
“90后”大学生意识更加自主,张扬个性、另类,不盲从大众潮流,讲究符合自己性格的服装、衣着、言行和生活方式。在生活中“90后”试图表现与众不同,有强烈的被关注欲;相对比较缺乏团队精神。他们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观念。
2、信仰多元化、非理性化
信仰的多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主流信仰有模糊化、边缘化的倾向,诸如社会主义的理念包括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失落。“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中的道德榜样不感兴趣,他们更多地关注娱乐圈中歌星和影星等,往往美化偶像,对他们的缺点及不足则回避或弱化。信仰的非理性化,主要表现是跟着感觉走、随着潮流的价值取向等。
3、价值观功利化和物质化
“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投机取巧的色彩。部分“90后”大学生更多地注重物质回报,把物质或金钱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片面强调个人回报,奉献精神不足。他们在生活中追求享受,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
4、主体意识强,耐挫能力弱,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由于“独生”的环境,因此“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明显,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在集体中难与人相处,太任性。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反抗,对长辈、学校等一些不甚合理的规定和说法敢于质疑。
5、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但过分依赖网络
“90后”大学生在遗传、环境教育等许多方面相对存在着优势,他们的平均智商高于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收新生事物能力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月所作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不同年龄段网民规模的数据显示, “90后”在整个网民中比例较高。他们视野更为广阔,信息知识更加丰富。但部分“90后”大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整天沉醉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的世界中,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
1、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带来的竞争意识、法制精神、权利观念等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以及社会上不良之风也随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使得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功利、享乐、利己及投机取巧的色彩。
2、家庭教育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行,使得许多“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处于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即“4+2”)包围的状态。他们习惯了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了从家庭和社会索取。他们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与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
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对孩子过于期待、过于照顾、过于干涉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来得容易,结果造成了他们物质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心理脆弱。
3、网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一方面,网络成为“90后”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0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针对“9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急功近利的倾向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要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多媒体授课和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网站”等教学方式,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往往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应通过主题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种校内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民生等问题。要善于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重要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具有形象性、时效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网民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同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4、发挥党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早发现、早培养,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在大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学习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团学组织具有教育、团结、联络大学生的突出优势,要加强学生团学组织的建设,指导他们自主开展活动,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真正做到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从“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2007.
[2] 苏振芳.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 社科纵横,2008,(12).
[4] 沈杰.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J].人民论坛,2008,(17).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90后”大学生主要是指90年代出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他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行为准则等方面表现出与以前数代人明显的区别。如何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1、张扬自我个性、追求平等自由
“90后”大学生意识更加自主,张扬个性、另类,不盲从大众潮流,讲究符合自己性格的服装、衣着、言行和生活方式。在生活中“90后”试图表现与众不同,有强烈的被关注欲;相对比较缺乏团队精神。他们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观念。
2、信仰多元化、非理性化
信仰的多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主流信仰有模糊化、边缘化的倾向,诸如社会主义的理念包括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失落。“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中的道德榜样不感兴趣,他们更多地关注娱乐圈中歌星和影星等,往往美化偶像,对他们的缺点及不足则回避或弱化。信仰的非理性化,主要表现是跟着感觉走、随着潮流的价值取向等。
3、价值观功利化和物质化
“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投机取巧的色彩。部分“90后”大学生更多地注重物质回报,把物质或金钱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片面强调个人回报,奉献精神不足。他们在生活中追求享受,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
4、主体意识强,耐挫能力弱,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由于“独生”的环境,因此“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明显,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在集体中难与人相处,太任性。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敢于反抗,对长辈、学校等一些不甚合理的规定和说法敢于质疑。
5、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但过分依赖网络
“90后”大学生在遗传、环境教育等许多方面相对存在着优势,他们的平均智商高于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收新生事物能力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月所作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不同年龄段网民规模的数据显示, “90后”在整个网民中比例较高。他们视野更为广阔,信息知识更加丰富。但部分“90后”大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整天沉醉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的世界中,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
1、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带来的竞争意识、法制精神、权利观念等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以及社会上不良之风也随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使得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功利、享乐、利己及投机取巧的色彩。
2、家庭教育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行,使得许多“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处于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即“4+2”)包围的状态。他们习惯了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了从家庭和社会索取。他们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与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
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对孩子过于期待、过于照顾、过于干涉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来得容易,结果造成了他们物质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心理脆弱。
3、网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一方面,网络成为“90后”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0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针对“9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急功近利的倾向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要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多媒体授课和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网站”等教学方式,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往往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应通过主题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种校内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民生等问题。要善于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重要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具有形象性、时效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网民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同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4、发挥党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早发现、早培养,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在大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学习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团学组织具有教育、团结、联络大学生的突出优势,要加强学生团学组织的建设,指导他们自主开展活动,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真正做到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从“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2007.
[2] 苏振芳.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 社科纵横,2008,(12).
[4] 沈杰.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J].人民论坛,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