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2015年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本次比赛延用以往的“同课异构”,但在课型上分“阅读系列”和“表达系列”,完全与两年一度的全国赛课接轨,这一变化真实地反应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全面展示。阅读课有精读和略读之分,表达课有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24位参赛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谓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能大赛;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三观”意识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上学生的收获大小,取决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29节课,每位老师都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语用、目标和内容。”即能以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教学中能巧妙地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目标基本做到了适度、具体有梯度,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达成,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特别是在“教什么”上下的功夫最大,基于对教材的充分解读,有对教科书的直接选用,更有清晰的、独具个性的、适合学情的处理、加工和改造的创新元素,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二、教学设计关注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固然需要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学生缺乏听、说、读、写等驾驭语文的基本能力,那么,再伟大的人文精神、再崇高的思想境界,都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它们都外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但在这次赛课中,基本消灭了“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的现象,每节课都有不同形式的、语文课堂该有的能力训练设计,像说话练习、补充小诗、小练笔、角色转换、文章补白、看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强调学生注意倾听,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精心经营我们语文学科的园子。
三、有从关注内容向关注表达转变的倾向
开学初提到过专家对阅读教学三种水平的定位,我们的课都超越了前两种水平,再向第三种水平靠近。如《花的勇气》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就能关注到为什么用“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小花,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好处;在《再见了,亲人》的教学中,老师解析了前三段的构段形式:以祈使句开头,中间是回忆叙述事例,最后以反问句结束,让学生习得了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在《威尼斯小艇》教学中,老师在处理小艇的特点时,关注到了比喻句的连续运用,形象具体地将小艇的样子描述进了学生的脑海。这些只是个别案例,这样的细节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都有所侧重地关注到了语言材料的运用、布局谋篇等语言结构特点以及表达方法的选用,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习得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并能陶冶情操。
四、立足学生,追求“真实”
下课铃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有推荐书目的,有推荐电影的、有习作训练更有积累运用等等,老师利用40分钟时间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让学生运用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去迁移运用,巩固提升,使老师的有限给予变成学生的无限增长。这样的完美的设计值得推广,但我们将结课绝不能程式化,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思考:可不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留下“不解之谜”?可不可以让学困生说说收获,呈现“一些不足”?可不可以让学生开展质疑,展示“些许遗憾”……因为越接近真实可能越“完美”!
五、研读课标,落实“语用”
修定后的课标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四年有余,但我们远远没有跟上趟,将内容没有吃透,课标只是空架子,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讨论、评价、朗读、批注、概括、复述等等都是语文学习真真切切的实践。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到位,读得不流畅,语音不正确,老师不要着急,展示精彩的时机到了,把它作为这节课的一个“训练点”,让师生就在此驻足、停留,帮助学生说对说好、领着学生读通读美,这里的展示、纠错、品读、交流,正是不可或缺的语文学习实践,就是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增长点”。落实语言运用,就是让学生在经历对语言文字的充分阅读、感受和体悟中获得关于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认知。
六、用好教材,敢于“取舍”
我们要立体地看教材,把教材当成资源包,可以删减增补、可以整合重组。一节课就40分钟,而课文有长有短,可教学的点又特别多,因为“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
所以,我们得在自己的课堂上做足减法,挖掘出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制定最有发展性和延伸性的教学目标,最适度最合理的教学环节,始终要思考“我要的是什么”,“我为谁而服务”,执行的过程中要清楚:靠近目标,达成目标。
七、定位角色,成就“精彩”
课堂因谁而精彩!当然是学生。到任何时候,都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重难点的突破应该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炼。希望老师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努力实现作者、编者、老师和学生四者之间的真情对话。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手,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说去写,老师只要在言语实践中提供“小支架”,使教学成为支持和推动学生“登山式”的学习过程就行。有时候追问学生那看似不着边际的回答,可能会听到别样的精彩。我读到这样一个教学故事: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年轻的女教师让学生用“像”造句,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像凶凶的母鸡!”老师当时就脸红了,好在她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有着一份自信,冷静了一下后,微笑着对小女孩说:“你为什么说老师像凶凶的母鸡”呢?女孩轻声说:“上星期,我们在走廊上玩,几个大哥哥从旁边跑过去,差点把我们撞倒了,你把我们护在身后,大声地喊着让大哥哥们不要乱跑乱撞,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你就和外婆家的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多么淳朴的情感、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生动的语言。试问:这样的精彩我们是否曾经错过过?
比赛只是形式,促进才是目的;语文教学技能大赛结束了,但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长跑比赛,天时人事日相催,传道授业无绝期。愿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潜心阅读、不断积累、认真学习、永远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能大赛;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三观”意识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上学生的收获大小,取决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29节课,每位老师都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语用、目标和内容。”即能以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教学中能巧妙地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目标基本做到了适度、具体有梯度,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达成,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特别是在“教什么”上下的功夫最大,基于对教材的充分解读,有对教科书的直接选用,更有清晰的、独具个性的、适合学情的处理、加工和改造的创新元素,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二、教学设计关注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固然需要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学生缺乏听、说、读、写等驾驭语文的基本能力,那么,再伟大的人文精神、再崇高的思想境界,都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它们都外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但在这次赛课中,基本消灭了“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的现象,每节课都有不同形式的、语文课堂该有的能力训练设计,像说话练习、补充小诗、小练笔、角色转换、文章补白、看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强调学生注意倾听,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精心经营我们语文学科的园子。
三、有从关注内容向关注表达转变的倾向
开学初提到过专家对阅读教学三种水平的定位,我们的课都超越了前两种水平,再向第三种水平靠近。如《花的勇气》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就能关注到为什么用“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小花,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好处;在《再见了,亲人》的教学中,老师解析了前三段的构段形式:以祈使句开头,中间是回忆叙述事例,最后以反问句结束,让学生习得了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在《威尼斯小艇》教学中,老师在处理小艇的特点时,关注到了比喻句的连续运用,形象具体地将小艇的样子描述进了学生的脑海。这些只是个别案例,这样的细节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很多,都有所侧重地关注到了语言材料的运用、布局谋篇等语言结构特点以及表达方法的选用,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习得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并能陶冶情操。
四、立足学生,追求“真实”
下课铃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有推荐书目的,有推荐电影的、有习作训练更有积累运用等等,老师利用40分钟时间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让学生运用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去迁移运用,巩固提升,使老师的有限给予变成学生的无限增长。这样的完美的设计值得推广,但我们将结课绝不能程式化,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思考:可不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留下“不解之谜”?可不可以让学困生说说收获,呈现“一些不足”?可不可以让学生开展质疑,展示“些许遗憾”……因为越接近真实可能越“完美”!
五、研读课标,落实“语用”
修定后的课标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四年有余,但我们远远没有跟上趟,将内容没有吃透,课标只是空架子,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讨论、评价、朗读、批注、概括、复述等等都是语文学习真真切切的实践。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到位,读得不流畅,语音不正确,老师不要着急,展示精彩的时机到了,把它作为这节课的一个“训练点”,让师生就在此驻足、停留,帮助学生说对说好、领着学生读通读美,这里的展示、纠错、品读、交流,正是不可或缺的语文学习实践,就是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增长点”。落实语言运用,就是让学生在经历对语言文字的充分阅读、感受和体悟中获得关于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认知。
六、用好教材,敢于“取舍”
我们要立体地看教材,把教材当成资源包,可以删减增补、可以整合重组。一节课就40分钟,而课文有长有短,可教学的点又特别多,因为“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
所以,我们得在自己的课堂上做足减法,挖掘出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制定最有发展性和延伸性的教学目标,最适度最合理的教学环节,始终要思考“我要的是什么”,“我为谁而服务”,执行的过程中要清楚:靠近目标,达成目标。
七、定位角色,成就“精彩”
课堂因谁而精彩!当然是学生。到任何时候,都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重难点的突破应该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炼。希望老师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努力实现作者、编者、老师和学生四者之间的真情对话。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手,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说去写,老师只要在言语实践中提供“小支架”,使教学成为支持和推动学生“登山式”的学习过程就行。有时候追问学生那看似不着边际的回答,可能会听到别样的精彩。我读到这样一个教学故事: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年轻的女教师让学生用“像”造句,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像凶凶的母鸡!”老师当时就脸红了,好在她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有着一份自信,冷静了一下后,微笑着对小女孩说:“你为什么说老师像凶凶的母鸡”呢?女孩轻声说:“上星期,我们在走廊上玩,几个大哥哥从旁边跑过去,差点把我们撞倒了,你把我们护在身后,大声地喊着让大哥哥们不要乱跑乱撞,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你就和外婆家的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多么淳朴的情感、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生动的语言。试问:这样的精彩我们是否曾经错过过?
比赛只是形式,促进才是目的;语文教学技能大赛结束了,但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长跑比赛,天时人事日相催,传道授业无绝期。愿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潜心阅读、不断积累、认真学习、永远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