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9年5月23日,国际图联主席会议发布《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该报告指出,OA出版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核心职能。公共图书馆通过创建面向倡导OA出版的机构知识库模块、面向构建出版平台的开放存取点模块、面向提供技术支持的自助出版端模块,可有效促进用户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这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提供了极具操作价值的启示:通过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建立国家许可证下图书馆开放存取仓储、拓宽面向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的技术合作边界,有助于重塑公共图书馆与商业出版方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OA出版;《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
【作者单位】王亚莉,山东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26
2019年5月23日,国际图联主席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举办期间,国际图联主席格洛里亚·佩雷斯-萨尔梅龙正式发布了《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实施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一方面,随着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公共图书馆逐渐实现以机构知识、开放存取期刊与图书等方式参与OA出版活动的转向;另一方面,OA出版作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核心职能,将成为打造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竞争优势的关键[1]。《报告》指出,当前纽约公共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均开始尝试为用户提供OA出版服务,这不仅推动了用户产权成果广视域、深层次的合法传播,亦促进了传统OA出版服务实现学术交流的转向。可见,《报告》具有强烈的趋势预测色彩与问题导向意识,对破解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以《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优势观察与方法观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实施构想。
一、《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优势观察
1.服务优势——满足他者与自身发展的出版需求
《报告》认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能够实现利他和利己的双重收益。就用户而言,通过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咨询服务,能够支持和鼓励其学术性、创造性及教育性成果的创作、传播、保存与共享,进而提升产权主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学术交流而言,通过提供面向原创资源、特色资源、绝版资源的OA出版服务,能够增强公共图书馆在科研中知识发现、创造与共享的功能;就社会公共利益而言,能够促进产权作品的合理化使用,并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报告》还特别提到,在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间,共有数百位科学家签名表示将暂停与爱思唯尔、普伦蒂斯霍尔等老牌OA出版机构的稿件合作关系,这正是公共图书馆吸纳科学家资源的战略契机[2]。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高质量的OA出版服务,将会打破传统OA出版机构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有助于净化OA出版市场的生态环境。
2.技术优势——打造多方位的服务平台与技术保障
《报告》充分肯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服务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指出公共图书馆将会赋予传统OA出版服务极强的兼容性。为论证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的技术可行性,《报告》列举了纽约公共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开发的OA出版平台实例。
纽约公共图书馆与OA出版巨头PLO SONE共同开发的bepress出版服务软件,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OA期刊、图书、会议等学术成果的系统性技术支持,还可为用户OA出版的全流程提供技术保障;伯明翰图书馆与Hindawi公司合作开发的dSPACE系统,是当前线上OA出版平台所依赖的功能性插件,其主要为相关软件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服务;法国国家图书馆联合AOSIS公司开发的OJS平台则被当前全球数百家OA出版机构所采纳。这些实例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的服务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平台服务与技术保障优势,使用户深度感受公共图书馆参与下的OA出版产品与服务,进而实现OA出版内容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3.安全優势——推动OA出版法规的完善与产权保护
《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有助于增强OA出版的安全系数——当用户免费享用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OA出版服务时,便会失去对盗版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兴趣,进而降低侵权事件的发生概率。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以直接参与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免费的OA出版资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线上OA出版资源无序传播流动所导致的恶意侵权风险,为知识产权主体提供有力的权益保障。《报告》认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对于完善出版的法律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报告》提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部分公共图书馆馆长作为州议员,积极参与讨论并完善州内科技出版、知识产权法律的相关案例,意在佐证公共图书馆具备推动相关立法的能力。可见,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将成为完善OA出版法律规制、平衡各方利益的核心力量。
二、《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方法的观察
当前,OA出版服务商主要凭借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点、自助出版端来给用户提供知识检索、数据共享与成果发布服务。《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严格遵循传统OA出版的技术路线,创建面向倡导OA出版的机构知识库模块、面向构建出版平台的开放存取点模块、面向提供技术支持的自助出版端模块,以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组织能力。《报告》中所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思路方法如图1所示。
1.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倡导OA出版 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允许第三方搜索平台发现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组织与传播的客观规律,便于各OA出版资源在馆际间的共享[3]。因此,《报告》主张发挥机构知识库的先导性作用,并重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构建机构知识库的技术路线。
在理论方面,《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所构建的机构知识库并非单一向度的OA出版资源仓储平台,而是一类能够提供结构式知识检索及无缝跨云服务的标准化检索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有助于规避由于技术重复投入所引致的OA出版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使机构知识库资源成为OA出版的核心语料。
在实践方面,《报告》介绍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OZONE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典型案例,指出该机构知识库不仅能够实现OA出版资源的跨库聚合检索,还可为异质性机构知识库提供托管与一站式开放存取服务。可见,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数据中心,能够显著提升OA出版服务的集约管理效能。
2.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构建出版平台
开放存取点是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生产力,相比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存储优势,开放存取点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削减人工管理成本及技术成本,促进公共图书馆OA出版成果在用户间的深度共享。因此,《报告》提出公共图书馆要依托开放存取技术,建立OA出版平台,以增强用户对OA出版成果的控制力。
《报告》以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的OA出版服务机构MALSC为例,指出基于学科与机构两种类型的仓储形式,开设从提交、编审到内容发布的全链条托管服务,是开放存取点的实践方向。可见,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作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支撑平台,能够全面支持图书馆开放获取OA学术出版资源。
3.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提供技术支持
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需要系统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予以支持,但囿于高企的技术研发成本与试错成本,使公共图书馆不断地通过“技术外脑”的方式来创建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4],即公共图书馆以倡导者的身份,与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成立OA出版联盟,从多方面支持OA出版活动。鉴于此,《报告》提出了一个极具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公共图书馆自助出版服务模式:由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牵头构建数字自助出版云平台,并与第三方OA出版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针对OA出版资源进行基于用户推荐与大数据过滤的出版资源自助评议。该服务模式一方面能够解决OA出版中学术资源重复投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极大地提升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的效率。
三、国际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实施构想
1.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
结合《报告》所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实践构想,公共图书馆应发挥机构知识库的“资源池”作用,通过释放OA出版资源的供给能力,以有效平衡资源选取与任务分担间的矛盾。一方面,在公共图书馆内部构建成果公开、资源互联、知识再组织的机构知识库运行机制,通过提供便捷的搜索接口,对多元异质的海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与融合沉淀,进而打通不同公共图书馆机构知识库间的信息孤岛,提供横跨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科学社区的一站式OA出版知识服务;另一方面,为避免公共图书馆对OA出版机构的既得利益产生冲击,公共图书馆应以机构知识库的增值服务为依托,塑造OA出版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传统OA出版商的协同发展。
2.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下的图书馆开放存取仓储
正如《报告》所言,“开放存取点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重要技术保障,亦是为用户提供广视域、全覆盖的OA出版服务的关键前置条件”。反观我国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点的建设现状,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院所拥有全球注册的开放存取知识库,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既未认识到开放存取知识库之于OA出版服务的重要作用,亦缺乏在顶层设计层面上的政策支撑。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尚不具备建立自有开放存取仓储的保障条件。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在获得国家许可证的前提下,尝试与传统OA出版机构合作,共建开放存取平台。我国《新闻出版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具备出版能力的非商业性信息组织与出版商达成合作关系,可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出版服务[5]。公共图书馆作为“非商业性信息组织”的典型代表,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与OA出版机构合作建立“全链条开放存取点”“专门开放存取点”等开放存取仓储,促进用户科研学术成果的泛在传播。
3.拓宽面向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的技术合作边界
《报告》认为,虽然借助数字出版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时效性,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囿于技术与资金掣肘,难以在短时间内组建专属的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系统,而在公共图书馆内构建OA出版云服务平台,可显著降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技术使用成本。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推广《报告》中所提到的“量身定制+服务联盟”策略,向技术服务公司订购OA出版服务系统,并与大型出版集团、行业协会联手建立OA出版技术服务联盟。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在2018年发起的“技术协同联盟”,该联盟的组成单位为州内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大型出版商与学术协会,其服务目标是满足各类信息组织的OA出版需求,并提供OA出版技术咨询服务。又如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借助“域出版”期刊的技术优势,创建了可为国内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提供智慧出版服务的“OA出版服务网络”[6]。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具有技術协同优势的OA出版共享平台,以降低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技术成本。
四、结语
OA出版的新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在用户需求满足、技术多维保障与OA出版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OA出版服务。《报告》的发布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指明了方向:应构建以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与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为核心的参与OA出版的组织模式。同时,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过程中,应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下图书馆开放存取仓储、拓宽面向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的技术合作边界。考虑到我国在实践层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不仅要重塑公共图书馆与OA出版服务商间的关系,还须参与OA出版的全产业链,以持续强化OA出版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2019年国际图联出版物. 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EB/OL]. (2019-08-27)[2019-11-26]. https://www. ifla. org/node/92493.
[2]尹燕. 图书馆联盟参与OA出版路径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8):26-31.
[3]曾丽莹,刘兹恒. 图书馆联盟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与现状[J]. 图书馆,2018(2):32-36.
[4]刘兹恒,苗美娟,刘雅琼. 我国学术图书馆对开展数字出版服务的认知调查[J]. 图书馆建设,2018(3):14-28.
[5]王瑞存. 图书馆数字出版转型困境及前景展望[J]. 出版广角,2017(12):35-37.
[6]石德万,贺梅萍. 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模式研究[J]. 现代情报,2017(1):124-136.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OA出版;《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
【作者单位】王亚莉,山东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26
2019年5月23日,国际图联主席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举办期间,国际图联主席格洛里亚·佩雷斯-萨尔梅龙正式发布了《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实施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一方面,随着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公共图书馆逐渐实现以机构知识、开放存取期刊与图书等方式参与OA出版活动的转向;另一方面,OA出版作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核心职能,将成为打造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竞争优势的关键[1]。《报告》指出,当前纽约公共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均开始尝试为用户提供OA出版服务,这不仅推动了用户产权成果广视域、深层次的合法传播,亦促进了传统OA出版服务实现学术交流的转向。可见,《报告》具有强烈的趋势预测色彩与问题导向意识,对破解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以《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优势观察与方法观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实施构想。
一、《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优势观察
1.服务优势——满足他者与自身发展的出版需求
《报告》认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能够实现利他和利己的双重收益。就用户而言,通过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咨询服务,能够支持和鼓励其学术性、创造性及教育性成果的创作、传播、保存与共享,进而提升产权主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学术交流而言,通过提供面向原创资源、特色资源、绝版资源的OA出版服务,能够增强公共图书馆在科研中知识发现、创造与共享的功能;就社会公共利益而言,能够促进产权作品的合理化使用,并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报告》还特别提到,在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间,共有数百位科学家签名表示将暂停与爱思唯尔、普伦蒂斯霍尔等老牌OA出版机构的稿件合作关系,这正是公共图书馆吸纳科学家资源的战略契机[2]。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高质量的OA出版服务,将会打破传统OA出版机构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有助于净化OA出版市场的生态环境。
2.技术优势——打造多方位的服务平台与技术保障
《报告》充分肯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服务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指出公共图书馆将会赋予传统OA出版服务极强的兼容性。为论证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的技术可行性,《报告》列举了纽约公共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开发的OA出版平台实例。
纽约公共图书馆与OA出版巨头PLO SONE共同开发的bepress出版服务软件,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OA期刊、图书、会议等学术成果的系统性技术支持,还可为用户OA出版的全流程提供技术保障;伯明翰图书馆与Hindawi公司合作开发的dSPACE系统,是当前线上OA出版平台所依赖的功能性插件,其主要为相关软件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服务;法国国家图书馆联合AOSIS公司开发的OJS平台则被当前全球数百家OA出版机构所采纳。这些实例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的服务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平台服务与技术保障优势,使用户深度感受公共图书馆参与下的OA出版产品与服务,进而实现OA出版内容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3.安全優势——推动OA出版法规的完善与产权保护
《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有助于增强OA出版的安全系数——当用户免费享用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OA出版服务时,便会失去对盗版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兴趣,进而降低侵权事件的发生概率。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以直接参与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免费的OA出版资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线上OA出版资源无序传播流动所导致的恶意侵权风险,为知识产权主体提供有力的权益保障。《报告》认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对于完善出版的法律制度体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报告》提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部分公共图书馆馆长作为州议员,积极参与讨论并完善州内科技出版、知识产权法律的相关案例,意在佐证公共图书馆具备推动相关立法的能力。可见,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将成为完善OA出版法律规制、平衡各方利益的核心力量。
二、《报告》对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方法的观察
当前,OA出版服务商主要凭借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点、自助出版端来给用户提供知识检索、数据共享与成果发布服务。《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严格遵循传统OA出版的技术路线,创建面向倡导OA出版的机构知识库模块、面向构建出版平台的开放存取点模块、面向提供技术支持的自助出版端模块,以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组织能力。《报告》中所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思路方法如图1所示。
1.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倡导OA出版 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允许第三方搜索平台发现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组织与传播的客观规律,便于各OA出版资源在馆际间的共享[3]。因此,《报告》主张发挥机构知识库的先导性作用,并重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构建机构知识库的技术路线。
在理论方面,《报告》指出,公共图书馆所构建的机构知识库并非单一向度的OA出版资源仓储平台,而是一类能够提供结构式知识检索及无缝跨云服务的标准化检索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有助于规避由于技术重复投入所引致的OA出版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使机构知识库资源成为OA出版的核心语料。
在实践方面,《报告》介绍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OZONE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典型案例,指出该机构知识库不仅能够实现OA出版资源的跨库聚合检索,还可为异质性机构知识库提供托管与一站式开放存取服务。可见,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数据中心,能够显著提升OA出版服务的集约管理效能。
2.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构建出版平台
开放存取点是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生产力,相比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存储优势,开放存取点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削减人工管理成本及技术成本,促进公共图书馆OA出版成果在用户间的深度共享。因此,《报告》提出公共图书馆要依托开放存取技术,建立OA出版平台,以增强用户对OA出版成果的控制力。
《报告》以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的OA出版服务机构MALSC为例,指出基于学科与机构两种类型的仓储形式,开设从提交、编审到内容发布的全链条托管服务,是开放存取点的实践方向。可见,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作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支撑平台,能够全面支持图书馆开放获取OA学术出版资源。
3.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提供技术支持
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需要系统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予以支持,但囿于高企的技术研发成本与试错成本,使公共图书馆不断地通过“技术外脑”的方式来创建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4],即公共图书馆以倡导者的身份,与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成立OA出版联盟,从多方面支持OA出版活动。鉴于此,《报告》提出了一个极具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公共图书馆自助出版服务模式:由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牵头构建数字自助出版云平台,并与第三方OA出版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针对OA出版资源进行基于用户推荐与大数据过滤的出版资源自助评议。该服务模式一方面能够解决OA出版中学术资源重复投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极大地提升公共图书馆OA出版服务的效率。
三、国际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实施构想
1.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
结合《报告》所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实践构想,公共图书馆应发挥机构知识库的“资源池”作用,通过释放OA出版资源的供给能力,以有效平衡资源选取与任务分担间的矛盾。一方面,在公共图书馆内部构建成果公开、资源互联、知识再组织的机构知识库运行机制,通过提供便捷的搜索接口,对多元异质的海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与融合沉淀,进而打通不同公共图书馆机构知识库间的信息孤岛,提供横跨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科学社区的一站式OA出版知识服务;另一方面,为避免公共图书馆对OA出版机构的既得利益产生冲击,公共图书馆应以机构知识库的增值服务为依托,塑造OA出版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传统OA出版商的协同发展。
2.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下的图书馆开放存取仓储
正如《报告》所言,“开放存取点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重要技术保障,亦是为用户提供广视域、全覆盖的OA出版服务的关键前置条件”。反观我国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点的建设现状,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院所拥有全球注册的开放存取知识库,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既未认识到开放存取知识库之于OA出版服务的重要作用,亦缺乏在顶层设计层面上的政策支撑。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尚不具备建立自有开放存取仓储的保障条件。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在获得国家许可证的前提下,尝试与传统OA出版机构合作,共建开放存取平台。我国《新闻出版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具备出版能力的非商业性信息组织与出版商达成合作关系,可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出版服务[5]。公共图书馆作为“非商业性信息组织”的典型代表,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与OA出版机构合作建立“全链条开放存取点”“专门开放存取点”等开放存取仓储,促进用户科研学术成果的泛在传播。
3.拓宽面向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的技术合作边界
《报告》认为,虽然借助数字出版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时效性,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囿于技术与资金掣肘,难以在短时间内组建专属的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系统,而在公共图书馆内构建OA出版云服务平台,可显著降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技术使用成本。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推广《报告》中所提到的“量身定制+服务联盟”策略,向技术服务公司订购OA出版服务系统,并与大型出版集团、行业协会联手建立OA出版技术服务联盟。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在2018年发起的“技术协同联盟”,该联盟的组成单位为州内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大型出版商与学术协会,其服务目标是满足各类信息组织的OA出版需求,并提供OA出版技术咨询服务。又如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借助“域出版”期刊的技术优势,创建了可为国内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提供智慧出版服务的“OA出版服务网络”[6]。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具有技術协同优势的OA出版共享平台,以降低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的技术成本。
四、结语
OA出版的新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在用户需求满足、技术多维保障与OA出版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OA出版服务。《报告》的发布为公共图书馆参与OA出版服务指明了方向:应构建以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块、开放存取点服务模块与数字自助出版服务模块为核心的参与OA出版的组织模式。同时,公共图书馆在参与OA出版过程中,应平衡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内部协调与外部竞争、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下图书馆开放存取仓储、拓宽面向数字自助出版服务的技术合作边界。考虑到我国在实践层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不仅要重塑公共图书馆与OA出版服务商间的关系,还须参与OA出版的全产业链,以持续强化OA出版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2019年国际图联出版物. 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EB/OL]. (2019-08-27)[2019-11-26]. https://www. ifla. org/node/92493.
[2]尹燕. 图书馆联盟参与OA出版路径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8):26-31.
[3]曾丽莹,刘兹恒. 图书馆联盟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与现状[J]. 图书馆,2018(2):32-36.
[4]刘兹恒,苗美娟,刘雅琼. 我国学术图书馆对开展数字出版服务的认知调查[J]. 图书馆建设,2018(3):14-28.
[5]王瑞存. 图书馆数字出版转型困境及前景展望[J]. 出版广角,2017(12):35-37.
[6]石德万,贺梅萍. 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模式研究[J]. 现代情报,2017(1):1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