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净土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陌生而又遥远的土地,让我充满想象与神往。
  提起西藏,想起的第一个词莫过于神圣。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情绪,就觉得那里离天空很近,离阳光很近,离我幻想过无数次的天堂很近,离真实很近,离虚幻很近。那儿,应该是一方灵魂的净土。
  我希望在一个睡到自然醒的早晨,看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上的斑驳,然后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西藏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嗅风中最自然的、泥土的芳香,就这样迎来崭新而又美好的一天。我会去唐古拉山脚感受自己的渺小,我大概是没有勇气爬山的,尽管我知道站在山顶一定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也许我能做的只是面对壮丽的雪山发出一声最庸俗却又最由衷的感叹:“哇!真的好美啊!”说不定脸上两团傻傻的高原红还会显现……
  到了晚上,路边微微昏黄的灯光映在水洼里,像揉碎了的月亮。与陌生人擦身而过,彼此点头示意。那一刻,走在河边,看见彼岸的人走过来,心中空寂,突然理解什么是“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会等到夜色降临,四周彻底暗下来之后,看布达拉宫在尘世中的另一个形象——一幅巨大的精心绘在山壁上的画。它临崖傲立,静默不言。脚下是汹涌的红尘,善恶交织,爱恨纠缠,欲念此起彼伏,从无停息。
  必不可少的是那庙宇,虽然我是不信教的,我还是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膜拜。那高墙深院里喇嘛们怀着平静的心超然于世,佛灯燃着的是他们心中的追求吗?那庙宇定不像我们的寺院吧:走进各个大殿都是金碧辉煌,看不出每尊佛像有什么不同,大多是锃光发亮,反射出人心的奢靡。
  第二个想到的便是仓央嘉措——喇嘛情圣。那首《见与不见》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人喜欢他的诗,有人说他是孤独的,我倒觉得他才是真正做到了超然于世。身在西藏这样一个世界里,作为一个喇嘛,他应该是清心寡欲的,但谁又能真正完全抛开七情六欲呢?仓央嘉措通过写诗,用滚烫热烈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他活在信仰里,也活在对现实的追求里,来去自如或者合二为一,这种境界又有多少人能到达?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世界里,每天都有人利欲熏心、纸醉金迷,每个人的压力和包袱都在一点点累加,有一天肩上的东西压下来,只剩下动弹不得和束手无策。于是就常常会想,哪里是灵魂的栖息地呢?去西藏吧!我想,当我真正踏上西藏的土地,踮起脚,伸出手,张开双臂时,一定会有一种灵魂的归属感。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本文作者想象力丰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藏地风景图。这幅画,满载着作者對西藏的憧憬与向往,任凭想象的马儿驰骋,带我们领略藏地的阳光、泥土、唐古拉山、布达拉宫,带我们走近仓央嘉措,了解这个活在信仰中的藏人,由景及人,层层深入,最后在与现代都市人畸形生存状态的比较中收束全文,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孔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而我却认为,整个人生是由善与恶交织而成的,人性中的善与恶始终在博弈。  善与恶只是在一念之间,每一种选择都是一个世界:一个是彩色的,而另一个则是灰色的。  世界上很多人都因为利益而走向灰暗的世界。少年时的汪精卫追随孙中山,曾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他以“精卫”作为笔名,笔锋犀利,矛头直指当时的保皇派,并与之展开激烈论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精卫”出自《山
期刊
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杏树。  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看见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
期刊
话题导入:  高一的我们常常为如何写好议论文而发愁,有时想到一个好的中心论点,却不知道如何去议论。这实质上是我们不了解议论的方法。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最基础的、最有生命力的议论方法就是横向展开议论,它的优点有:(1)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2)使议论气韵酣畅,增强说服力;(3)显示作者思维的开阔,思想的深刻;(4)节约时间,快速成文,取得高分。  技法梳理:  一、什么是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
期刊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蝉蜕,被我偶然在林间拾得。  我不知道这只蝉在地下蛰伏了多久,我只是端详着自己掌心上淡黄的躯壳,想象着它破壳而出的英勇。蝉蜕的眼部晶莹透亮,我仿佛仍能看见曾掩藏在其中的被泥土浸润得如墨的瞳仁以及其中日复一日燃烧着的对夏与热的渴望。破壳的欢愉,是蝉长久等待的报偿。  像是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原本寂寂的林间突然响起一声尖锐的蝉鸣——一只蝉开始了它的呼喊。接着,仿佛受了蛊惑般,这一鸣
期刊
人身长不过七尺,豪华别墅不过虚置;一日三餐,珍馐与淡饭其实无异;衣物能避寒,锦绣与棉布又能相差几何?而我们似乎都愿意加上人生并不必要的点缀,而减去了生活最本真的趣味。诗人说:“鸟儿的翅膀一旦绑上了金子,它就无法飞高了。”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便可收获“赌书消得泼茶香”的乐趣。  减去“高配置”,加上对生活用心的态度。梭罗自哈佛毕业后,并没有为了追求富足、体面的生活而和其他人一样找工
期刊
演员孙红雷在央视上有一句“雷人”的广告词:“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不仅要中听、耐听,还要看你的故事中能“爆”出多少“料”来。如果你拾人牙慧,听者必定寥寥;要想听者芸芸,就必须“爆”出“猛料”来。为此,我们在记叙文中讲故事,一定要嚼别人没有嚼过的甘蔗。  下面,我们来谈谈为记叙中的故事增加新鲜感的办法:  一、讲“我的”故事,要有独家经历  国学大师陈寅恪给学生上第一节课,开口就开宗明义地讲:“
期刊
从步入小学,第一次接触写作至今,也有十二个年头了,我还未曾回顾过这十几年来的写作历程。正是因为今天这个机会,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写作经历中有着许多美好的点滴,它们构成一份永恒的回忆,记录下我的成长足迹。  写作犹如我的挚友,伴随并见证着我的成长。细细品味这十多年的写作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亮点,让人受益颇多。  小学时写作,从起初的看图说话,到之后的三段论式写作,大多以状物叙事为主,描绘出我童
期刊
【名家阅读】  荒  □非 鱼  岛,的确是荒岛。  偶尔的闯入者看见过碗口粗的蛇吊在树上吐着长长的芯子,还有猛兽。  民厌恶那个城市的遮遮掩掩和诡谲莫测,心怀鬼胎的人们时刻算计着别人和被算计,他怀着去死的决心登上了荒岛。让蛇吞了,让兽食了,总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  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三个月过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
期刊
之前总以为《飞鸟集》这部著作与我的心境是不相符的,总觉得无法与之产生共鸣。但是认真品读之后,却发现《飞鸟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意蕴深刻的道理,且这些道理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完美结合。  至此,我有些感悟,可能不够成熟却是发自内心。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是的,不要随便迁怒于他人。因为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不快乐买单,谁也没欠谁的,你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必须对你好,接受你
期刊
在这以前,我听过许多有关西藏的音乐。最早是才旦卓玛的歌,民歌似的唱法中融入了太多欢快明亮的色调,表达的是对新生活的热情赞美,对藏民族最本质的宗教和精神生活未有更多的关注。后来我在西藏听到了真正的民歌。那是在边陲亚东,我因搬运设备而爬上了一座高耸的山峰。在它陡峭的山崖上,我坐在一个突兀的大石头上休息,下面是沟壑深涧,对面群山莽莽,远处的山峰被白云遮蔽,云天相接,一片白茫茫。那遼阔、深远、苍凉,让我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