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梅梅国云,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双福字创造师,当代实验艺术探索者。创立笔外意象概念,并以此概念指导艺术创作,每幅作品都有着难以置信的想象和构思,在腾讯微博曾创造单幅作品2000万最高阅读纪录,网友对作品的解读量难以计数,目前已跨界到陶瓷、刺绣、紫砂壶、砚台、翡翠等物品上。出版有多部長篇小说和诗集,曾获解放军昆仑文艺奖和武警文艺奖,根据长篇小说《若水》改编的长篇广播小说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
人们围坐在一起,如果谈的是某个传统作家的作品,十有八九是文学圈里的人。文学圈子外面的人,真的听不到有人吃饭的时候会聊《人民文学》《当代》《收获》,最近又有哪个作家发表了什么作品。这和80年代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
文学圈子外面的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呢?我们这些圈子内外行走的人当然最清楚,大家谈得最多的是社会事件。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把一天当中的大量阅读时间交给了社会事件。我十年前曾在网上发表过言论,大概意思是,无论是哪个社会事件,其实就是一部宏大叙事,就是一部体量极大的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长篇小说。我讲它们是长篇小说,是因为事件发生之始,在真相还没有弄清楚,或事件还没有进行完之前,广大网民所扮演的,既是事件的旁观者,又是故事的推进者,基本上都参与了“创作”。
之所以是这样一个局面,我想,信息化不只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瓦解了阅读对象。远的不说,1982年《收获》发表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引起震动的并
不是文学界这个层面,而是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整个社会。这说明什么,说明订《收获》、看《收获》、借《收获》、关注《收获》的主体是广大民众。直刺人心的好作品出来了,一下子“洛阳纸贵”,《收获》供不应求。曾经的文学期刊的庞大发行量,让如今办杂志的年轻编辑们很是迷惑,真有点像做梦。同样是路遥在8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一开始不仅出版社没看好,连文学圈里的很多评论家也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写失败了。但出版后却同样引起了震动。这个震源又是文学圈子外面的广大民众。为什么呢,因为路遥写的就是各阶层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追求与挣扎,写的就是你我他,然后又出现了“洛阳纸贵”。说明关注文学的还是整个社会。这要是放在30年前,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平凡的世界》是谁写的,如果答不出来,可能会被人笑话。而现在评出来的茅奖鲁奖,你在大街上问人,十有八九不知道有谁获奖,谁写了什么。那个时候的的著名作家,同时也一定是意见领袖。而现在如果你想让哪个著名作家发声,根本就没什么人理会。
当然,也有人说我们传统作家走的是经典文学之路,玩的是纯文学。纯文学嘛,本来就是小众文学。我认为,其实当下的人们已经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样的电影当作纯文学“文本”来看了,票房反映已然不是小众。我们传统的纯文学文本已经被类似电影这样的视觉文学挤得没有几个读者。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候,文学表达的方式靠的是嘴巴,比如讲神话故事。进入印刷时代,文学表达的方式主要是将作品写在纸上。进入信息时代,在当下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文学表达的方式多样化了,但最吸引人的是图片和影视。亘古不变的创作是人的大脑活动,用什么表达,就看用什么载体了。所以导演只是把嘴巴讲文学、笔写文学,变成摄影机写文学而已。导演创作不一定必须找作家的纸质文本。李安也是以小说为蓝本,其实已经进行了再创作。现在不少传统文学界的作家已经进入影视界。这不是改行,而是换载体。从远古神话到《诗经》,到《红楼梦》,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纯文学是小众文学,是对纯文学的误解。李敬泽说得好,因为键盘代替了笔,人类迎来了文化大变局。
讲这个话题,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是信息化伤害了文学?依我看,信息化并没有伤害文学,而是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在信息化之前,文学创作主要靠作家的构思,文学的载体主要是纸质装订出来的文本。到了信息化社会,文学的载体主要是信息流,一篇篇文、一部部书,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的,大众成了文学创作的参与者,社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文学作品的选题。这样的宏大叙事,一般都是从非虚构开始,以小说的形式结束。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类到“泛文学”。把自己关在小黑屋创作的传统作家们,不必鄙视这样的看法。其实社会现实远比你的虚构精彩,广大草根的想象力远超你的脑洞大开。崔永元捅开的八个多亿的偷税漏税案,全景式暴露了这个圈子的肮脏和黑暗,引发了人们对事件根源的深刻反思,这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去想象和描述的。而因为事件被崔永元捅开后,参与分析剧情、推理事件走向、评论人物成败得失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了,在全球少说也有好几个亿吧。在事件发生之前,无论哪个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恐怕都不敢想象一个演戏的居然可以偷税漏税高达八九个亿。他如果真的写了,可能会被人认为有幻想症,稿子寄到编辑部了,我们的编辑可能会与他商量,最好把八九个亿改成八九百万。
当下,不仅社会事件把我们阅读传统文学的时间占领了,各种零碎的微视频下的神跟帖,同样会让你欲罢不能。如果社会事件是长篇小说,那这样的零碎就是短篇小说或小小说。上次在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说炒股亏了很多钱要跳楼,下面一个跟帖的说给他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阎王看到两个鬼到了地狱,一个是裸体,一个是骷髅,惹得阎王很不高兴。阎王对第一个鬼说,看看你,一点礼貌都没有,竟然一丝不挂地到我这里来报到。那裸体鬼惭愧地低着头说,实在对不起,我刚刚从赌场出来。阎王对第二个鬼说,人家这是赌博输得精光了,好歹还有一身皮,你是怎么回事?骷髅说,对不起阎王,我刚刚从中国的A股出来,把一身的肉都割完了。不是惨败的股民,怎么也没有这样刻骨的生命体验。接着,后面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跟帖,各种不幸的炒股史,各种因为炒股引发的悲欢离合。在今日头条,类似这样的帖子转发量少说几千,多则好几万,阅读量呢?有人说,现在看文学期刊的都是高端读者,看帖子的都很庸俗,其实这是对网络不了解的偏见。他们对信息化下的文学的理解,已经远远落后于年轻人。上次在飞机上,因为一个客人没有登机,飞机迟迟不能起飞,在看《天天快报》时,刚好也有人在发帖埋怨这样的心大的乘客耽误了起飞时间。我看到一条跟帖,说有个煤老板请了关二爷塑像要坐飞机回大同,为了表达敬重之情,专门为关二爷买了一个头等舱座位,上飞机时就将关二爷的塑像摆放在了坐位上。不知何故,飞机到时间了还不起飞。一会儿机场广播里就有播音员喊道:关云长先生请注意,您乘坐的某某航班马上就要起飞了,请您赶紧登机。看到这个帖子,烦躁的心一下子愉悦起来。不是经常飞行被航班延误的人,是不会想出这样一个不知道愉悦了多少旅客的文学段子的。这个跟帖出现后,后面又有大量的网友跟帖,给这个煤老板与这趟航班、乘客和空姐安排各种故事情节,可以说十分精彩,比看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有意思多了。 社会事件抢走了严肃文学的广大读者,这些读者几乎是所有有阅读能力的能够使用网络的成年人。而电子游戏抢走的却是成年人里面的年轻人。现在的电子游戏早已不是单纯地抢滩登陆反复过关,而是以有人物有情節的文学剧本呈现,玩游戏的就是其中的人物。这样的文学剧本情节紧张刺激、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而且引领着玩游戏的剧中人物通过不断接受挫败的考验,实现人生辉煌。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严肃文学作品。他们不仅仅在看文学,而且在无休止地挥霍大量的空余时间,将自己置身于文学的人物之中不能回到社会现实。我们平面的严肃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立体的、全方位的精神需求。
在80后的年轻人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网络文学群体。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阅读用户达四亿多人,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居然有1300多万人。这样一个令人十分惊讶的繁荣景象,得益于十年前开始经历的较长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这样的生长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网络文学认识不足,疏于管理,就给了屁孩子们极端自由的空间,由此产生了放飞神奇想象的网络文学这样的“中国特产”,以至意外地成为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齐名的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一朵奇葩。这样的一朵奇葩,居然没有政府的参与推动,也没有政府组织的翻译,就在多年前汹涌澎湃地涌出了国门,收获了海量的各种肤色的海外粉丝。而繁荣的背后,却是三俗作品的泛滥,盗版剽窃的猖獗。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不少年轻人的心灵。所以,对网络文学作家的教育管理,成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面前,绝大多数80后的年轻人,会选择看网络文学。因为在网络文学里面,他们无拘无束,极尽自由。
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的社会事件,到随时反映社会万象的零碎帖子,从这样那样的新款游戏,到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学。随着“泛文学”的产生,到底还有多少目光被传统作家们的远离社会现实、民众关切,沉闷拘束、左顾右盼的小说诗歌散文所吸引?还有多少人对移动互联网下喃喃自语的单调的文本产生兴趣?说得客气一点,我们的传统作家基本上被文学圈子外的社会抛弃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以说,省一级的文学期刊如果有5000份的邮局订户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假如没有财政的支持,没有一家文学刊物可以撑得住,从事传统文学创作的作家80%以上会失去稿费的供养,其中不乏众多的著名作家。可以说,现在文学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基本上都是文学圈子里的熟人。我们单位书架上有十来种文学期刊,一年到头,如果留心翻看,每期作者基本上都是老面孔。表面上看,著名作家们忙于应付各个期刊的约稿,但是你的读者只是圈子里的为数不多的人。茶余饭后讨论你的,也只是你熟悉的文学界同行,如果你的名气再大一点,也就是增加点学术界的评论家而已。如果著名到文学界以外的社会,就剩下韩少功、莫言、贾平凹等少数50后了。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在文学圈子之外,谨慎地使用“著名”一词。
也许有人说这是胡扯。可以说,现在会玩手机的,都开通了微信。10万+的帖子,除了极个别思想随笔类公号的某篇文章,因为触到了社会的痛痒处,基本上看不到其他文学公号的身影。诗歌类个别有经费保障运作的公号稍强一点。绝大多数小说、诗歌、散文公号,阅读量基本上不能见人。大家开办这样的公号,基本上也就是圈子里面的文朋诗友转来转去,有的为了不至于阅读量难看,只能私信给朋友,请求转发。无视文学表现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传统作家,总想着退回到文学期刊很火的年代,并对游戏和网络文学大加痛斥,是可悲的。
现在,几乎所有读者都聚焦在社会事件上。每个社会事件的发生看起来都很偶然,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为什么会发生,却是这个大地孕育的结果,是一个必然的产物,作家应该将自己的身心扎在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将笔尖扎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上,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同时应该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表达形式,做好这样的好作品的全IP开发,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年轻读者。
人们围坐在一起,如果谈的是某个传统作家的作品,十有八九是文学圈里的人。文学圈子外面的人,真的听不到有人吃饭的时候会聊《人民文学》《当代》《收获》,最近又有哪个作家发表了什么作品。这和80年代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
文学圈子外面的人围坐在一起谈什么呢?我们这些圈子内外行走的人当然最清楚,大家谈得最多的是社会事件。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把一天当中的大量阅读时间交给了社会事件。我十年前曾在网上发表过言论,大概意思是,无论是哪个社会事件,其实就是一部宏大叙事,就是一部体量极大的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长篇小说。我讲它们是长篇小说,是因为事件发生之始,在真相还没有弄清楚,或事件还没有进行完之前,广大网民所扮演的,既是事件的旁观者,又是故事的推进者,基本上都参与了“创作”。
之所以是这样一个局面,我想,信息化不只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瓦解了阅读对象。远的不说,1982年《收获》发表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引起震动的并
不是文学界这个层面,而是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整个社会。这说明什么,说明订《收获》、看《收获》、借《收获》、关注《收获》的主体是广大民众。直刺人心的好作品出来了,一下子“洛阳纸贵”,《收获》供不应求。曾经的文学期刊的庞大发行量,让如今办杂志的年轻编辑们很是迷惑,真有点像做梦。同样是路遥在8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一开始不仅出版社没看好,连文学圈里的很多评论家也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写失败了。但出版后却同样引起了震动。这个震源又是文学圈子外面的广大民众。为什么呢,因为路遥写的就是各阶层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追求与挣扎,写的就是你我他,然后又出现了“洛阳纸贵”。说明关注文学的还是整个社会。这要是放在30年前,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平凡的世界》是谁写的,如果答不出来,可能会被人笑话。而现在评出来的茅奖鲁奖,你在大街上问人,十有八九不知道有谁获奖,谁写了什么。那个时候的的著名作家,同时也一定是意见领袖。而现在如果你想让哪个著名作家发声,根本就没什么人理会。
当然,也有人说我们传统作家走的是经典文学之路,玩的是纯文学。纯文学嘛,本来就是小众文学。我认为,其实当下的人们已经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样的电影当作纯文学“文本”来看了,票房反映已然不是小众。我们传统的纯文学文本已经被类似电影这样的视觉文学挤得没有几个读者。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候,文学表达的方式靠的是嘴巴,比如讲神话故事。进入印刷时代,文学表达的方式主要是将作品写在纸上。进入信息时代,在当下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文学表达的方式多样化了,但最吸引人的是图片和影视。亘古不变的创作是人的大脑活动,用什么表达,就看用什么载体了。所以导演只是把嘴巴讲文学、笔写文学,变成摄影机写文学而已。导演创作不一定必须找作家的纸质文本。李安也是以小说为蓝本,其实已经进行了再创作。现在不少传统文学界的作家已经进入影视界。这不是改行,而是换载体。从远古神话到《诗经》,到《红楼梦》,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纯文学是小众文学,是对纯文学的误解。李敬泽说得好,因为键盘代替了笔,人类迎来了文化大变局。
讲这个话题,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是信息化伤害了文学?依我看,信息化并没有伤害文学,而是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在信息化之前,文学创作主要靠作家的构思,文学的载体主要是纸质装订出来的文本。到了信息化社会,文学的载体主要是信息流,一篇篇文、一部部书,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的,大众成了文学创作的参与者,社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文学作品的选题。这样的宏大叙事,一般都是从非虚构开始,以小说的形式结束。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类到“泛文学”。把自己关在小黑屋创作的传统作家们,不必鄙视这样的看法。其实社会现实远比你的虚构精彩,广大草根的想象力远超你的脑洞大开。崔永元捅开的八个多亿的偷税漏税案,全景式暴露了这个圈子的肮脏和黑暗,引发了人们对事件根源的深刻反思,这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去想象和描述的。而因为事件被崔永元捅开后,参与分析剧情、推理事件走向、评论人物成败得失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了,在全球少说也有好几个亿吧。在事件发生之前,无论哪个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恐怕都不敢想象一个演戏的居然可以偷税漏税高达八九个亿。他如果真的写了,可能会被人认为有幻想症,稿子寄到编辑部了,我们的编辑可能会与他商量,最好把八九个亿改成八九百万。
当下,不仅社会事件把我们阅读传统文学的时间占领了,各种零碎的微视频下的神跟帖,同样会让你欲罢不能。如果社会事件是长篇小说,那这样的零碎就是短篇小说或小小说。上次在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说炒股亏了很多钱要跳楼,下面一个跟帖的说给他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阎王看到两个鬼到了地狱,一个是裸体,一个是骷髅,惹得阎王很不高兴。阎王对第一个鬼说,看看你,一点礼貌都没有,竟然一丝不挂地到我这里来报到。那裸体鬼惭愧地低着头说,实在对不起,我刚刚从赌场出来。阎王对第二个鬼说,人家这是赌博输得精光了,好歹还有一身皮,你是怎么回事?骷髅说,对不起阎王,我刚刚从中国的A股出来,把一身的肉都割完了。不是惨败的股民,怎么也没有这样刻骨的生命体验。接着,后面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跟帖,各种不幸的炒股史,各种因为炒股引发的悲欢离合。在今日头条,类似这样的帖子转发量少说几千,多则好几万,阅读量呢?有人说,现在看文学期刊的都是高端读者,看帖子的都很庸俗,其实这是对网络不了解的偏见。他们对信息化下的文学的理解,已经远远落后于年轻人。上次在飞机上,因为一个客人没有登机,飞机迟迟不能起飞,在看《天天快报》时,刚好也有人在发帖埋怨这样的心大的乘客耽误了起飞时间。我看到一条跟帖,说有个煤老板请了关二爷塑像要坐飞机回大同,为了表达敬重之情,专门为关二爷买了一个头等舱座位,上飞机时就将关二爷的塑像摆放在了坐位上。不知何故,飞机到时间了还不起飞。一会儿机场广播里就有播音员喊道:关云长先生请注意,您乘坐的某某航班马上就要起飞了,请您赶紧登机。看到这个帖子,烦躁的心一下子愉悦起来。不是经常飞行被航班延误的人,是不会想出这样一个不知道愉悦了多少旅客的文学段子的。这个跟帖出现后,后面又有大量的网友跟帖,给这个煤老板与这趟航班、乘客和空姐安排各种故事情节,可以说十分精彩,比看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有意思多了。 社会事件抢走了严肃文学的广大读者,这些读者几乎是所有有阅读能力的能够使用网络的成年人。而电子游戏抢走的却是成年人里面的年轻人。现在的电子游戏早已不是单纯地抢滩登陆反复过关,而是以有人物有情節的文学剧本呈现,玩游戏的就是其中的人物。这样的文学剧本情节紧张刺激、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而且引领着玩游戏的剧中人物通过不断接受挫败的考验,实现人生辉煌。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严肃文学作品。他们不仅仅在看文学,而且在无休止地挥霍大量的空余时间,将自己置身于文学的人物之中不能回到社会现实。我们平面的严肃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立体的、全方位的精神需求。
在80后的年轻人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网络文学群体。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阅读用户达四亿多人,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居然有1300多万人。这样一个令人十分惊讶的繁荣景象,得益于十年前开始经历的较长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这样的生长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网络文学认识不足,疏于管理,就给了屁孩子们极端自由的空间,由此产生了放飞神奇想象的网络文学这样的“中国特产”,以至意外地成为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齐名的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一朵奇葩。这样的一朵奇葩,居然没有政府的参与推动,也没有政府组织的翻译,就在多年前汹涌澎湃地涌出了国门,收获了海量的各种肤色的海外粉丝。而繁荣的背后,却是三俗作品的泛滥,盗版剽窃的猖獗。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不少年轻人的心灵。所以,对网络文学作家的教育管理,成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面前,绝大多数80后的年轻人,会选择看网络文学。因为在网络文学里面,他们无拘无束,极尽自由。
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的社会事件,到随时反映社会万象的零碎帖子,从这样那样的新款游戏,到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学。随着“泛文学”的产生,到底还有多少目光被传统作家们的远离社会现实、民众关切,沉闷拘束、左顾右盼的小说诗歌散文所吸引?还有多少人对移动互联网下喃喃自语的单调的文本产生兴趣?说得客气一点,我们的传统作家基本上被文学圈子外的社会抛弃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以说,省一级的文学期刊如果有5000份的邮局订户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假如没有财政的支持,没有一家文学刊物可以撑得住,从事传统文学创作的作家80%以上会失去稿费的供养,其中不乏众多的著名作家。可以说,现在文学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基本上都是文学圈子里的熟人。我们单位书架上有十来种文学期刊,一年到头,如果留心翻看,每期作者基本上都是老面孔。表面上看,著名作家们忙于应付各个期刊的约稿,但是你的读者只是圈子里的为数不多的人。茶余饭后讨论你的,也只是你熟悉的文学界同行,如果你的名气再大一点,也就是增加点学术界的评论家而已。如果著名到文学界以外的社会,就剩下韩少功、莫言、贾平凹等少数50后了。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在文学圈子之外,谨慎地使用“著名”一词。
也许有人说这是胡扯。可以说,现在会玩手机的,都开通了微信。10万+的帖子,除了极个别思想随笔类公号的某篇文章,因为触到了社会的痛痒处,基本上看不到其他文学公号的身影。诗歌类个别有经费保障运作的公号稍强一点。绝大多数小说、诗歌、散文公号,阅读量基本上不能见人。大家开办这样的公号,基本上也就是圈子里面的文朋诗友转来转去,有的为了不至于阅读量难看,只能私信给朋友,请求转发。无视文学表现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传统作家,总想着退回到文学期刊很火的年代,并对游戏和网络文学大加痛斥,是可悲的。
现在,几乎所有读者都聚焦在社会事件上。每个社会事件的发生看起来都很偶然,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为什么会发生,却是这个大地孕育的结果,是一个必然的产物,作家应该将自己的身心扎在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将笔尖扎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上,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同时应该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表达形式,做好这样的好作品的全IP开发,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年轻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