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在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开发建设项目中,针对遇到的世界级开发难题,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深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为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从树立创新的继续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拓展多样的继续工程教育形式等方面,探索了在全球视野下如何在重大工程中开展好继续工程教育工作的问题,为企业充分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对工程学领域重大挑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原油田;川气东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第二个大规模天然气输送工程。工程建设的主体工程——普光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具有井深、地层压力高、地质条件复杂、硫化氢含量高等特点,从勘探开发到大型脱硫净化厂的建设,都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对广大参战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能力和作风,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原油田作为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主体,从树立科学理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机制,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新模式,为川气东送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树立科学的继续工程教育理念
(一)学以致用理念
搞好继续工程教育,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是普光气田最迫切的现实需要。继续工程教育应注重实效,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上,把开发建设工作的成功与否作为检验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效果的根本标准。把提高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建设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人才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拉近课堂与现场的距离,使传授的知识、培训的技能真正管用、实用、好用,使各类人才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二)质量至上理念
改革创新是继续工程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提高质量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永恒主题。普光气田的继续工程教育必须视质量为生命,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优化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教育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需要用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先进的工具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为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注重推动继续工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继续工程教育的前瞻性和时代感。
(三)高效投资理念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证明,包括教育投资在内的人才投资是发展效益最大的投资,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人才成长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长期投入,合理开发,不断蓄能,以持续投入获得长远回报。着眼长期发展和综合效益,以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看待继续工程教育,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财富来经营,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高收益的智力投资来决策。强调人才投资,不能简单将继续工程教育看成是单纯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算大帐,算长帐,舍得花本钱。同时,要注重成本和效益,不搞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多样的继续工程教育方式
(一)抓好送出培训
选送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到国内外有关院校、科研机构或公司进修,强化技术培训。先后选拔400多名技术人员到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酸性气田开发建设理论知识;选派80名技术骨干赴加拿大北阿尔伯特理工学院学习先进技术,到模拟装置、红鹿气田现场观摩,拓宽视野,提高技术水平。
(二)实行跟班实习
选派5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川中气矿、忠县净化厂现场跟班,系统了解气井完井、采气工程、地面集输、脱硫工艺等知识和原理;优选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企业跟班培训半年,熟悉净化装置等工艺流程以及开停机操作和运行故障识别分析等技术。
(三)组织专题讲座
聘请金陵石化、济南炼厂、齐鲁石化、青岛炼油等单位专家,对300名技术骨干进行开车投产专题讲座。按照设备安装进度,邀请国内外设备生产厂家的专家,讲授设备原理和维护技术,培训骨干人才近500人次。
(四)举办仿真演练
编制了普光气田集输系统和净化装置仿真培训软件,导入创新仿真培训,建立仿真培训教室,组织10期300人的工程技术人员轮训,掌握了集输、净化系统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搞好技术交流
组建石油地质、油气工程、钻井机械、油田化学等专业小组,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知识、经验和技术共享。发挥学术团体和专业期刊作用,定期召开学术技术报告会,发布学术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普及应用,促进技术人才的互学互补,互相促进。
(六)坚持自学提高
建立自学成才奖励制度,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学、函授、网络等方式参加学历教育,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
(七)开展导师带徒
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油田兼职,接受科技咨询、指导项目攻关,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理论+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新老搭配、互促共进”原则,选派成熟的专家,与“新人”组成团队,“以老带新”,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八)实施挂职锻炼
为适应普光气田管理需要,推荐管理人员到上级机关学习、到直属单位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丰富了工作阅历,增强了管理能力。采取交流、轮岗、挂职、外派等方式,贯通交流渠道,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或挑战性强的岗位上培养锻炼,促进知识融合,实现思维拓展。
(九)组建博士团队
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优选技术人员担任博士后助手,建设创新型科研团队。按照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为每名博士配备3-5名助手,全程参与科研项目攻关,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油田50个科研团队,解决普光勘探开发技术难题70多项,推进了普光气田科技创新。 三、完善系统的继续工程教育流程
(一)开展需求调查
需求调查是提高继续工程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每年初,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的要求,针对普光气田开发需要,结合个人素质特点,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从培训目标、对象、内容、期望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员工对继续工程教育的需求。
(二)制订实施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完善编制程序,制订有针对性的继续工程教育计划,科学设计培训方案,联系实际开发培训课程。针对普光气田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开发课程专题和模块,推进菜单选学和订单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选择,增强继续工程教育的科学性。
(三)优选学习内容
引导教育职工增强建设大气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坚持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怀。根据川气东送项目需要和岗位职责,加强危机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为重点的通用知识培训;强化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与治理、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污染状况及治理等知识。围绕普光气田开发建设设计培训专题,包括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气井系统动态分析方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集输工艺流程和设备、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及天然气计量的知识和技术等。
(四)强化实施管理
优选授课老师,优化师资配备,丰富教学方法,明确授课内容和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安排专人全程跟班,掌握教学情况,反馈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计划;对学员只发生活费,封闭管理,严格出勤考核,开展学习等级评定或优秀学员评选,培训结束考核合格补发工资,奖励优秀学员。推行质量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书面总结、交流体会,在学员交流、对比中评价培训效果;学员回到岗位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学员的意见建议,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单位了解工作表现,对比分析学员所学知识、掌握技术和业绩贡献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全面评价效果,以便改进培训工作,提高质量。
四、健全配套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
(一)确立继续工程教育地位作用
继续工程教育是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要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考核工作相结合,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其他环节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将普光气田继续工程教育纳入油田人才开发系统中,设计“学习
提升”的闭环结构。即工程技术人员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这样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二)完善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机制
重视继续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站在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把继续工程教育放到推进项目运行的大局中去谋划和实施。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二级单位成立培训考核办公室,建立局级、处级、基层单位三级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定继续工程教育管理规定、学员管理及兼职教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例会制度,使继续工程教育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继续工程教育档案,跟踪掌握学以致用情况,作为岗位胜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大胆使用,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考察识别人才的重要渠道,实现继续工程教育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统一管理。实行继续工程教育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建立完善责权清晰、监督有力的考核机制,采取抽查、听课、考察等方式,对继续工程教育项目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督,把学员满意率作为考核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创新继续工程教育形式
创新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不竭动力。继续工程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人与事的矛盾,实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人员素质的变化,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总是由适应到不适应,通过继续工程教育,使其由不适应到适应;通过继续工程教育,提升人员队伍素质,适应国家重大工程开发建设的需要,是继续工程教育工作创新的重点。当今知识体系与科技不断创新,需要持续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积极探索,变革求新,认真研究提高继续工程教育质量的各种新手段和新方法。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培训,让电子教学成为终身教育的有力支撑,提高电子教学的效率。
(四)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理论研究
继续工程教育是知识聚集型工作,关注继续工程教育模式研发和过程改进,特别是加强信息化时代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普光气田的特点,从教育科目设置与选择、时间与周期长短、效果判断与教育形式、手段到人才资源投资开发、分类及分层管理等不同角度系统研究其发展方向、目标、组织结构、管理体系、运行规律等。针对继续工程教育需求差别化、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继续工程教育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训方式方法、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创新、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总结和推广新鲜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工作交流,促进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更好发展。
(五)加大继续工程教育资源投入
树立长期发展思想,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需要长期投资,合理开发,不断蓄能,以持续投入获得高回报。着眼长期发展和综合效益,强调人才投资,以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看待继续工程教育,把人作为企业第一财富来经营,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高收益的智力投资来决策。注重成本和效益,不搞形式主义的继续工程教育,不断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五、结语
搞好继续工程教育,树立理念是前提基础,创新方式是载体途径,完善流程是根本重点,健全体系是有效保证,坚持统筹实施,协调发展,全力推进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为川气东送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中原油田成功实施继续工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全球视野下企业充分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解决开发建设疑难问题,应对工程学领域重大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原油田;川气东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第二个大规模天然气输送工程。工程建设的主体工程——普光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具有井深、地层压力高、地质条件复杂、硫化氢含量高等特点,从勘探开发到大型脱硫净化厂的建设,都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对广大参战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能力和作风,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原油田作为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主体,从树立科学理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机制,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新模式,为川气东送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树立科学的继续工程教育理念
(一)学以致用理念
搞好继续工程教育,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是普光气田最迫切的现实需要。继续工程教育应注重实效,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上,把开发建设工作的成功与否作为检验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效果的根本标准。把提高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建设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人才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拉近课堂与现场的距离,使传授的知识、培训的技能真正管用、实用、好用,使各类人才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二)质量至上理念
改革创新是继续工程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提高质量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永恒主题。普光气田的继续工程教育必须视质量为生命,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优化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教育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需要用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先进的工具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为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注重推动继续工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继续工程教育的前瞻性和时代感。
(三)高效投资理念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证明,包括教育投资在内的人才投资是发展效益最大的投资,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人才成长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长期投入,合理开发,不断蓄能,以持续投入获得长远回报。着眼长期发展和综合效益,以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看待继续工程教育,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财富来经营,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高收益的智力投资来决策。强调人才投资,不能简单将继续工程教育看成是单纯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算大帐,算长帐,舍得花本钱。同时,要注重成本和效益,不搞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多样的继续工程教育方式
(一)抓好送出培训
选送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到国内外有关院校、科研机构或公司进修,强化技术培训。先后选拔400多名技术人员到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酸性气田开发建设理论知识;选派80名技术骨干赴加拿大北阿尔伯特理工学院学习先进技术,到模拟装置、红鹿气田现场观摩,拓宽视野,提高技术水平。
(二)实行跟班实习
选派5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川中气矿、忠县净化厂现场跟班,系统了解气井完井、采气工程、地面集输、脱硫工艺等知识和原理;优选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企业跟班培训半年,熟悉净化装置等工艺流程以及开停机操作和运行故障识别分析等技术。
(三)组织专题讲座
聘请金陵石化、济南炼厂、齐鲁石化、青岛炼油等单位专家,对300名技术骨干进行开车投产专题讲座。按照设备安装进度,邀请国内外设备生产厂家的专家,讲授设备原理和维护技术,培训骨干人才近500人次。
(四)举办仿真演练
编制了普光气田集输系统和净化装置仿真培训软件,导入创新仿真培训,建立仿真培训教室,组织10期300人的工程技术人员轮训,掌握了集输、净化系统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搞好技术交流
组建石油地质、油气工程、钻井机械、油田化学等专业小组,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知识、经验和技术共享。发挥学术团体和专业期刊作用,定期召开学术技术报告会,发布学术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普及应用,促进技术人才的互学互补,互相促进。
(六)坚持自学提高
建立自学成才奖励制度,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学、函授、网络等方式参加学历教育,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
(七)开展导师带徒
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油田兼职,接受科技咨询、指导项目攻关,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理论+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新老搭配、互促共进”原则,选派成熟的专家,与“新人”组成团队,“以老带新”,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八)实施挂职锻炼
为适应普光气田管理需要,推荐管理人员到上级机关学习、到直属单位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丰富了工作阅历,增强了管理能力。采取交流、轮岗、挂职、外派等方式,贯通交流渠道,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到重要或挑战性强的岗位上培养锻炼,促进知识融合,实现思维拓展。
(九)组建博士团队
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优选技术人员担任博士后助手,建设创新型科研团队。按照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为每名博士配备3-5名助手,全程参与科研项目攻关,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油田50个科研团队,解决普光勘探开发技术难题70多项,推进了普光气田科技创新。 三、完善系统的继续工程教育流程
(一)开展需求调查
需求调查是提高继续工程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每年初,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的要求,针对普光气田开发需要,结合个人素质特点,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从培训目标、对象、内容、期望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员工对继续工程教育的需求。
(二)制订实施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完善编制程序,制订有针对性的继续工程教育计划,科学设计培训方案,联系实际开发培训课程。针对普光气田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开发课程专题和模块,推进菜单选学和订单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选择,增强继续工程教育的科学性。
(三)优选学习内容
引导教育职工增强建设大气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坚持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怀。根据川气东送项目需要和岗位职责,加强危机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为重点的通用知识培训;强化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与治理、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污染状况及治理等知识。围绕普光气田开发建设设计培训专题,包括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气井系统动态分析方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集输工艺流程和设备、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及天然气计量的知识和技术等。
(四)强化实施管理
优选授课老师,优化师资配备,丰富教学方法,明确授课内容和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安排专人全程跟班,掌握教学情况,反馈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计划;对学员只发生活费,封闭管理,严格出勤考核,开展学习等级评定或优秀学员评选,培训结束考核合格补发工资,奖励优秀学员。推行质量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书面总结、交流体会,在学员交流、对比中评价培训效果;学员回到岗位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学员的意见建议,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单位了解工作表现,对比分析学员所学知识、掌握技术和业绩贡献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全面评价效果,以便改进培训工作,提高质量。
四、健全配套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
(一)确立继续工程教育地位作用
继续工程教育是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要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考核工作相结合,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其他环节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将普光气田继续工程教育纳入油田人才开发系统中,设计“学习
提升”的闭环结构。即工程技术人员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这样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二)完善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机制
重视继续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站在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把继续工程教育放到推进项目运行的大局中去谋划和实施。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二级单位成立培训考核办公室,建立局级、处级、基层单位三级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定继续工程教育管理规定、学员管理及兼职教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例会制度,使继续工程教育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继续工程教育档案,跟踪掌握学以致用情况,作为岗位胜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大胆使用,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考察识别人才的重要渠道,实现继续工程教育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统一管理。实行继续工程教育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建立完善责权清晰、监督有力的考核机制,采取抽查、听课、考察等方式,对继续工程教育项目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督,把学员满意率作为考核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创新继续工程教育形式
创新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不竭动力。继续工程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人与事的矛盾,实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人员素质的变化,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总是由适应到不适应,通过继续工程教育,使其由不适应到适应;通过继续工程教育,提升人员队伍素质,适应国家重大工程开发建设的需要,是继续工程教育工作创新的重点。当今知识体系与科技不断创新,需要持续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积极探索,变革求新,认真研究提高继续工程教育质量的各种新手段和新方法。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培训,让电子教学成为终身教育的有力支撑,提高电子教学的效率。
(四)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理论研究
继续工程教育是知识聚集型工作,关注继续工程教育模式研发和过程改进,特别是加强信息化时代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普光气田的特点,从教育科目设置与选择、时间与周期长短、效果判断与教育形式、手段到人才资源投资开发、分类及分层管理等不同角度系统研究其发展方向、目标、组织结构、管理体系、运行规律等。针对继续工程教育需求差别化、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继续工程教育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训方式方法、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创新、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总结和推广新鲜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工作交流,促进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更好发展。
(五)加大继续工程教育资源投入
树立长期发展思想,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需要长期投资,合理开发,不断蓄能,以持续投入获得高回报。着眼长期发展和综合效益,强调人才投资,以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看待继续工程教育,把人作为企业第一财富来经营,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高收益的智力投资来决策。注重成本和效益,不搞形式主义的继续工程教育,不断提高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五、结语
搞好继续工程教育,树立理念是前提基础,创新方式是载体途径,完善流程是根本重点,健全体系是有效保证,坚持统筹实施,协调发展,全力推进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为川气东送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中原油田成功实施继续工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全球视野下企业充分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解决开发建设疑难问题,应对工程学领域重大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