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接头复杂脱模机构注塑模设计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副支架接头塑件三板注塑模具,模具有三次开模、两次顶出动作。模腔布局为一模一腔,使用单点点浇口浇注。设计了两个复杂脱模机构,第1个为油缸驱动三次抽芯脱模复合机构,该机构利用两个重叠滑块对塑件实施三次抽芯动作,第1次完成内壁型芯的抽芯动作,第2次完成外壁局部型腔件的抽芯动作,第3次完成外壁滑块的抽芯动作;第2个为浮动式油缸滑块顶出脱模复合机构,该机构通过油缸滑块机构的浮动顶出对塑件实施两次顶出脱模,第1次通过顶出板将油缸滑块机构浮动顶出,完成塑件外壁局部区域的顶出脱模;第2次由油缸推动油缸滑块机构上的
其他文献
首先对纤维素纳米晶(CNC)分别进行80℃烘箱干燥24 h和120℃抽真空除水48 h两种预处理,然后将CNC分散到己内酰胺(CL)中并选用低碱性的乙基溴化镁作为引发剂,利用CL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浇铸尼龙6/CNC(MCPA6/CNC)复合材料。研究CNC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比较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发现MCPA6/CNC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比纯MCPA6中的低,而120℃预处理CNC能减弱CNC对CL的阻聚作用。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性能,在低添加
通过芘衍生物(P1)上的羟基(—OH)和异氰酸基(—N=C=O)反应,将P1连接到聚氨酯(PUR)体系中,制备出一种新型PUR/P1光学非线性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Z–扫描测试仪器等对PUR/P1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在15 ps和4 ns激光脉冲宽度激发下,PUR/P1复合材料表现出反饱和吸收和优异的光限幅性能,随着P1含量的增加,PUR/P1复合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增大,当P1质量分数为0.3%时,PUR/P1复合材料在15 ps和4 ns激光脉
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紫外加速老化设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等测试手段,评价了阻燃剂含量、增韧剂含量、耐紫外老化助剂种类对聚酰胺66(PA66)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紫外老化及热性能等的影响,制备了耐紫外无卤阻燃增韧增强PA66。研究结果显示,添加17份有机次磷酸盐,3份聚磷酸三聚氰胺,增强PA66的阻燃性能就可以达到UL 94 V–0级(1.6 mm),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为7.5 kJ/m2。添加9份增韧剂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
为更好地将光导纤维应用于智能纺织品,综述了近年来光导纤维的种类与制备、由其织造而成的光纤发光织物的存在形式、特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光导纤维在这些形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光织物的应用,总结了光纤发光织物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并结合发光织物用光导纤维的具体要求和发光织物的必要属性,针对目前光导纤维制备光纤发光织物实现商业化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光纤发光织物应具有类似服用的性能、改善光导纤维的基本性能和提高光纤发光织物的耐用性以及实现高发光亮度、均匀发光等特性,为光导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上应用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综
通过盐酸处理膨胀蛭石得到酸化蛭石,利用酸化蛭石、多聚甲醛和三聚氰胺原位合成具有有机无机连续结构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酸化蛭石,然后使用MF/酸化蛭石、石油醚、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甲硅油和甲酸制备硬质三聚氰胺甲醛(RMF)泡沫。研究酸化蛭石对RMF泡沫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热导率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蛭石表面存在羟基,酸化蛭石与三聚氰胺和甲醛反应形成具有连续结构的MF/酸化蛭石,Si-O-C结构把蛭石和三嗪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增大了三嗪环之间的距离,提高了RMF泡沫的压缩强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