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子手语课”搭建聋校低年级家校沟通的桥梁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开展“亲子手语课”的实践,从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供给家长直接了解孩子学习的机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搭建聋校低年级家校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亲子手语课;聋校;低年级;家校沟通
  聋校大多实行寄宿制管理,许多听障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长期的学校分离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疏离,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从而影响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证明对聋校家长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家长进行手语培训。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前与家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靠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些家庭手势,这种手势只有家里的成员能够理解,缺乏普适性。有一部分进入小学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因此,聋校对一年级新生要强化语言教育,规范他们的手势,尽快教给他们学校生活和课程学习中必要的手语,并辅以看话和说话训练,让他们能顺利地从家庭手势过渡到聋人手语和教学口语中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亲子手语课是笔者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较好的亲子教育形式,它为聋校低年级家校沟通搭建起良好的桥梁。
  一、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家长与孩子同堂学习这种教育形式本身就引起不少家长的注意。学习开始后,笔者常利用几分钟时间,结合家长观察到的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向家长宣讲授育儿知识。家长反映,这些知识对他们观察了解孩子,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很有帮助。比如,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对于教师的提问总是不举手发言,家长就表现得着急或不解、生气,会对那些举手发言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说“真棒”,再板着脸对自己的孩子伸出小拇指说“你不好”。笔者向家长解释,孩子由于年龄、性格差异大,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认为孩子“笨”而过分指责孩子,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大人的鼓励才能获得学习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故此,家长一定要对不愿意举手的孩子给予更多积极的肢体语言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利用亲子形式,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育儿知识方面的指导,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使其调整育儿方法,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提供给家长直接了解孩子学习的机会
  很多家长表示,通过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从而试着调整教育方法。在亲子手语课上,家长在笔者的指导下,从孩子的每个学习环节上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思维方式、记忆特点、理解能力、社会参与性、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自律性、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等。利用这样的形式,使家长对孩子进入学校后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选择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在家庭教育上也会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通过亲子手语班的学习实践,许多家长不仅感受到教师教学的不容易,而且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笔者班上的许多家长克服了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坚持来上课。家长除了能积极参与亲子手语课,还参与到其他的班级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如美食节义卖活动、艺术节亲子表演、制作教具,等等。由此可见,家长主动参与班级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越来越积极了。由于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亲子手语课的开展和研究进行得很顺利。当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家校合力教育的效果就非常显著,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使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和提高。
  家长作为以班主任为主的教育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中的资源,也是教育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合理利用这种资源,让家长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特长,最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目的。亲子手语课作为一种亲子教育形式,给家长一个与孩子同学同乐、相互了解的机会,这对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为学校教育的成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郭文红.发现班主任的智慧[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2]敖敦.聋儿家长培训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6(3).
  [3]王强虹.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