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17岁的史国定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高考,成绩优秀性情温良的他让乡亲们很是心疼,于是乡官们问他:“想不想教学?”他红着脸没有说话。其实他最崇拜教师,他认为这个职业是最神圣的职业,所以他不敢奢望。乡官们又问:“想不想去梨树洼当老师?”他马上抬起头来,待看清乡官们并不是开玩笑后,大声说:“想!”
  梨树洼是山沟里的山沟,贫瘠中的贫瘠,那个小学也是乡里最头疼的一个小学。派去的教师没有能坚持三个月以上的,而且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比登天还难。一间破屋就像聋子的耳朵摆设在那里,学校停课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多。
  史国定当然知道这个学校,他认识那里一个放羊的孩子。一提起上学,那孩子就咬唇流泪。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去,那里的学校必须有老师。
  进山后,动员孩子复学倒不难,因为家长们一看新来的老师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就笑了,只管让孩子复学,因为家长们料定他上不了几天就得停学。
  第一堂课很滑稽,五个年级一间屋,一排一个年级,有的连书包也没带,都看着他傻笑。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头一回上讲台,很害羞。一说话还是孩子动作孩子气,孩子们就一次次哄笑。但他心里明白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于是干脆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同学们!史国定老师不会再走!”
  孩子们不笑了,坐正了,望着老师,一张张小脸挂上了大颗大颗的泪珠,终于有一个女孩哽咽着说:“老师,您要说话算话!”孩子们全站了起来:“老师,说话算话!”史国定忍住眼泪,但一开口说话还是哭了出来:“一定……”孩子们呼啦啦扑向讲台,里三层外三层地抱住了他。
  三个月过去了,白白胖胖的史国定黑了瘦了,但他没走,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正常上课的热烈声势和日常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幸福欢喜,让家长大惊失色。有服了的,有怕了的,也有强迫自家孩子退学的。在山里,刨山求食才是正经事,能上学的孩子就不能为家里干活了。
  第一个被强迫退学的孩子,逃出家跑到学校,抱住史国定放声大哭。史国定带着孩子去地里见孩子家长,二话不说,和孩子一起朝南山跪倒磕头,大哭:“穷山先人,救救你的娃!你的娃才能救你!……”孩子的家长惊呆了,村长跑来扶起老师,冲地里所有人吼:“今后谁敢让娃退学,我就把他全家打出山去!”
  再也没有家长敢阻挠孩子上学了,所有上学的孩子都把史老师当成最亲的人。血都是热的,十几岁的“孩子老师”,每天不停地讲课,哑了一次又一次,瘦了一圈又一圈,放学还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每次下雨,他都要累病一场,几十个孩子,他要一个一个地背着抱着过山蹚河,那情景,岂止是一个老师?
  大惊失色的不只是山民们,各级领导更甚,全乡表扬全县宣传,当然也要奖励、转正、定工资,并表示正在动员新人去接替,到时史国定就可以出山了,全县学校任他挑,更有知他大名的山外学校纷纷请他前去任教。史国定的回复就一个字:“不!”接着,他的家人亲友们着急了,孩子傻大人不能傻,穷山沟说什么也不可久留。于是各显神通,好工作、好媒茬、好官职……史国定的回复仍是一个字:“不!”
  一位亲人进山劝说,把史国定从讲台上拉出门来再回头看,呆了:几十个孩子跪倒一片,全都泪流满面,齐声说:“老师,我们爱你,我们不怪你……”那位亲人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义比天地还要大,是无法与之抗争的,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1989年,梨树洼整体搬迁,这又是史国定可以名正言顺出山的机会,劝说和高薪聘请的人再次蜂拥而至。史国定的回答还是一个字:“不!”梨树洼没了,但穷山沟还在,有学生而没学校、有学校而没老师的村子还在,只要还有一个上不了学的孩子,他就不能走!
  又十多年过去,这个小学成了全县最传奇的好学校。而这十多年,乡里县里也尽力派教师进山,至少可以让史国定轻松一些,但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教师能坚持下来。那方讲台,仍只有史国定这颗不倒松。
  从17岁到57岁,三尺讲台40年定塑。对孩子们来说,史国定是大于一切的救世主。他们走进中学、走进大学、走进海外博士堂,史国定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穷山沟成了远近知名的“洛阳伊川龙凤洼”!当然,步入中年的史国定看上去已是老年,但绝非常人意识中的那种形色。瘦得不能再瘦,就成了坚硬如铁的特色树;背驼了,就成了金钢盘结的不倒峰,声音再也不会喊哑了,三尺讲台风雷处,每日洪钟震山电闪雷鸣,在孩子们的童声伴奏之下,成为山民们敬仰膜拜的“救山神音”!
  2011年6月,记者们在这个只有4个学生一个老师的学校看到这样一个场面:一面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5 名师生举行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铁骨花甲(其实只有57岁)的老师站在中间,4 名学生分站两边,仰望红旗,肃然敬礼。老师皱纹簇拥的脸和学生有如红日的脸笑意灿然亦泪光闪闪,久久的礼式,久久的心语,一种无声的震撼!
  编辑 邱文瑾
其他文献
我和你,还是朋友吗?  已经很久不曾在MSN上聊过天,我不记得你是长期脱机,抑或你我都在线,只是彼此视而不见。  我偶尔逛你的博客,发现你还乡、升职,你是买了新房吧?有人在留言里恭喜你。我也想附和,手指在回车键上踌躇再三,还是算了。  你不曾哭倒在我怀里吗?我听过你电话里呜咽的哭腔,当时你在哪一条醉后的街?我听过你历任男友的名字——我保证绝口不提,并且迅速忘掉。现在的我,要从你博客泄露的支离破碎,
为什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矫健的身体,卸葬身于车轮之下?为什么盲人很少遭遇车祸?其原因全在“谨慎”二字上。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里,盲人走路,心始终专注在自己的脚下,心如明镜,步履踏实,直到安全抵达目的地。司机老远发现用棍探路的人,立马振作精神,放慢车速,时刻准备刹车,如此谨慎,车祸怎能发生。  谨慎,是人最优雅的从容,它给人带来的是福分。堤坝溃蚁穴,君子慎其微。凡事考虑周到点,步子
我小心掀开命运的密码箱,把幸福装在里面    读大学的时候,死党苏阳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苏阳家住四川省都江堰市,她的父母上世纪90年代就经营起了一家旅馆。早在苏阳读高中的时候,父母为她买了一套房子。房子地处都江堰市的黄金地段,宽敞明亮,随着房价的飙升,苏阳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值钱,羡煞了我们这些眼巴巴盼房的同学。可是2008年的一场地震,让苏阳的房子化为乌有。  苏阳是个
泛舟赤壁,苏子曾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很难想象,若不是仕途失意,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这位大文豪是否依然有这份心情去珍惜眼前的美好风物。官场的流连似乎更有可能充斥着他的生活。我们总是着眼于眺望遥远的未来,认为眼下的一切都是应该迫不及待抹掉的,让它成为过去。难道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想起一句话
-希望-    什么叫希望?在西方,中世纪末期有一位作家叫但丁,他写的《神曲》里有一部分谈到地狱。他就说了,在地狱的门口挂着一排字,写着“进入此门者,放下你的希望”。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所以你活在世界上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那你就跟在地狱里一样了。所以一定要了解,为什么对人生抱有希望?因为有爱就有希望。  在希腊神话里,对希望也有许多描写,最有名的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各种疾病
有备而来,才能打胜仗    那时我在福州一家寿山石销售公司打工。一天我看到北京一家知名珠宝公司的招聘启示,于是决定去应聘。  听到这个消息,老乡们都来劝我,说丢下好好的工作,不远千里去北京,而且你也不太符合他们的奈件,他们要求大学学的是宝玉石相关专业。你只是高中毕业;他们还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而你快30了:北京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和熟人……但是我热爱、研究、收集玉石已经近十年了,我决定去搏一把。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国内也迎来空前惨烈的裁员风潮,你是否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哪些人最容易被淘汰呢?以下八种人需要警惕了。  第一种,知识陈旧的人。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想靠学校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过去,我们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是,一个人从上学到退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现在,这一概念应当
超乎一切之上的内涵,就是保持青春的朝气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还是轻的,更有跌跤的、伤筋折骨的。我想,凡是向前走路、朝目标奔跑的人,都应该做好跌跤的准备。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还没有到达的远方,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哪里有坎坷、泥沼、陷阱、潜藏的危险,我们无法做到先知先觉,前方的考验往往挥之不去;我们自身也具有跌跤的可能,比如视线的模糊、体力的不支、意志的薄弱、精神的不振,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
名利如重锤,能扛起的不多    当我们这些自助游的“驴友”第一次踏上素有“南美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扑面而来的是阿根廷人特有的热情和奔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个当地的朋友成了我们的私人导游。这一天,导游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起了这座城市里最著名的几个酒吧,尤其对其中的一家赞不绝口。我们撺掇导游带我们去品尝美酒。可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导游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在我们的再
无知者无惧,半知者悲剧    站在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听着原告对他“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导致自己终身残废”的指控,郑波脸上的肌肉激烈地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最终没有开口,无奈地垂下头去。  那天晚上,郑波沿自家门前的大道散步。在离家半公里左右的大路中央,许多人在围观,他一看就明白发生了车祸。他挤进人群,看到地上躺着一个40多岁的男子,男子痛苦地呻吟着,头部有许多血迹,一个中年女子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