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召寺音声的实地考察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和浩特大召寺属于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都会举行大型的法会,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笔者通过2013年7月22日(農历六月十五)这一天的法会,运用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来研究仪式音声的运用,将其作为呼和浩特社会文化的大背来阐述其音声的特点及功能。
  关键词:呼和浩特 大召寺 晾大佛 查玛舞 仪式 音声
  笔者于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早晨7点多从师大西门乘坐公交车来大召寺。通过对大召寺“晾大佛”法会的仪式音声的考察,研究其内蒙古呼和浩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的仪式音声的特点及功能。
  一、“大召寺”简介
  呼和浩特首座藏传佛教寺院—“大召寺”。蒙语称之为“伊克召”,意为“大庙”。“大召”系藏语。汉语称之为“无量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呼和浩特地区是明末清初,喇嘛教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展兴盛的中心,因此民间号称“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而闻名于世。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何为“音声”呢?“音声”的概念应该包括一切仪式行为中听得到的和听不到的音声,其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作为仪式行为的一部分,音声对仪式的参与者来说,是增强和延续仪式行为及气氛的一个主要媒体及手段,通过它带出了仪式的灵验性。因此,信仰、仪式和音声行为是三合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晾大佛”仪式
  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8:00左右笔者来到大召寺的菩提过殿门前等待仪式活动的开始。前来参加法会的信众们人山人海,十分壮观。那么为何要举行“晾大佛”仪式?由谁主办?一年当中举行几次?“晾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一种法事活动。呼和浩特大召寺(无量寺)的“晾大佛”仪式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农历六月十五”举行两次。由喇嘛和信众们自愿举办的一种宗教活动。举行“晾大佛”仪式的原因之一是怕大佛常年挂在大殿中招虫子。二是因为纪念释迦摩尼佛的诞生、成道、涅槃等。每到这时喇嘛们就把大型唐卡大佛扛出来,高高悬挂在菩提过殿前。所晾的大佛是巨型的唐卡,长约 5米左右,宽约 3 米。上面所绘制的释迦牟尼佛像,虽然经岁月洗礼,但是因为是用天然的松石、珊瑚以及金子等燃料制成。所以颜色如初,色彩艳丽。喇嘛们在大佛前诵经、奏乐,来宣扬佛法,沐浴佛恩,信众们争先布施钱物。
  三、“绕大召”仪式
  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早晨9:00绕大召,由住持喇嘛赵久久前线,带领众喇嘛和绕大召。群众、信众们7-8人抬起木质的佛轿子,共同组成仪仗队跟随其后,从大召的正门向西出发,沿着围墙绕一圈。喇嘛们边走边奏着法器(大镲、海螺、冈铃、长号),停顿期间喇嘛们诵经,并且不断有路人自发加入队伍中,布施、祈愿。
  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早晨 9:40左右,返回大召。准备第三项仪式“查玛舞”。
  四、查玛舞仪式中的“音声”
  (一)舞蹈音声
  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上午10:00左右,查玛舞仪式正式开始。“查玛舞”系藏语也称为“恰木”。民间俗称“跳大神”。“查玛舞”是藏传佛教寺院或者在特殊的重大节日中举行的一种宗教舞蹈形式。跳“查玛”的目的是镇邪除魔。前来的信众们自觉围约 50 平方的圆场,观看表演,气氛热烈庄重。表演着随着奏乐声入场,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法器,舞姿优美、打趣,时而引来观众发笑。其中还有扮演“却德日”(阎王)头戴牛头面具,还有扮演牛、鹿角色喇嘛带上各自不同的面具登场,舞姿非常形象、逼真。
  (二)诵经音声
  在菩提过殿前主持喇嘛和格斯贵们们领着主要几位喇嘛在神圣的大佛前和绕大召时诵的经,周围的信众在不断被他们的诵经声所吸引着。诵经声低沉、旋律起伏婉转,没有大跳,平稳进行。在法器的伴奏下别有一番神秘色彩。
  (三)法器声
  主要法器有:“达玛如”,系藏语,指的左手摇双面鼓。汉语中一般称为拨浪鼓。一般右手拿着“达玛如”,左手拿着“摇铃”,同时演奏。“包苏哼格日格”,系蒙语。汉译为“立鼓”。四位喇嘛举着立鼓,左手举着,右手敲打。还有两个年纪最小的喇嘛拿着“咚”系藏语,汉译为“海螺”。还有最低沉音色的“布日”,汉译为“长号”。绕大召时需两个扛着,另两个人在另一头吹走。整个过程特别随意性,即兴成分更多一些。这些法器时而你进我退,时而同时演奏,声音悦耳、动听。
  从以上的实地考察中可以归纳出,大召寺法会中“音声“的运用。
  五、结语
  笔者通过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实地考察了解到,大召寺法会中的仪式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在不断的简化和变得很随意性。甚至内蒙古的有些寺庙的法会仪式流程在消失,例如经兴安盟葛根庙住持包双全说:“大法会中的‘查玛舞’自2008年之后再也没有继续跳过。”幸好,大召寺法会中的“查玛”仪式多年来还在延续。信仰体系中包括信仰和仪式两部分。仪式不在了?信仰还会存在吗?所以说信仰与仪式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董波.官方与民间: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音声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4]德勒格.内蒙古喇嘛教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网络教学技术高速发展,远程教育已成为学生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发展,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技能课程的学习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声乐自主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学习者对教师面授模式的依赖,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网络技术 声乐课程 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所体
期刊
安室奈美惠出道已有二十二年,她的成功,是日本流行音乐界一段光辉历史。迄今为止,她的音乐事业跨越了“90”、“00”、“10”三个年代,无数载入IFPI纪录的唱片佳绩,使她成为日本最有价值的歌手之一。她不但脚踏实地,又敢于大胆创新,她的舞曲引领风尚制造国际热潮,抒情作品又动人心扉令人过耳不忘。虽然在这二十多年里,她也经历了婚变、丧母、退隐、官司等波折,但对音乐的责任感,让她坚守了一个歌者的本分。出道
期刊
摘要:梅兰芳是泰州开发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乡土资源。本文提出运用单元渗透和编写乡土教材来开发梅兰芳资源的主张。  关键词:乡土音乐教学 梅兰芳 资源开发  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开创的“梅派”唱腔风格,对于开发音乐乡土资源来说,泰州最具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到乡土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
期刊
摘要: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他的前奏曲创作数量较多(90首)且风格独特,是作曲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法和风格的清晰体现,记录着作曲家的创作演变历程。斯克里亚宾的作品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将尝试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抓住斯克里亚宾从早期到晚期前奏曲和声技法的演变这一脉络,从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作曲家的独特的和声语言特点,以探寻斯克里亚宾前奏曲创作中和声技法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企业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企业行业间脱颖而出,许多企业纷纷加大对自己的品牌上的宣传,以此促进企业品牌的传播。在品牌的宣传方面,广告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广告中加入音乐这种形式的宣传方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告音乐之所以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对企业品牌形象,文化和传播效果上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音乐 品牌
期刊
在尊重原创童话颠覆主义内容精髓的前提下,《森林诱惑》调整了更易于中国观众接受的台词唱腔。这部被百老汇誉为“史上第一部有着童话场景与服饰的现实主义题材音乐剧”彻底颠覆了中国70、80乃至90后对于经典格林童话故事的基本认知,将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人们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人命运、教育与人性成长的各种判定凝练到时长2小时的四个“童话故事”之中。剧中的王子、公主、英雄、巫婆等童话元素鲜明的人物全部被抛入21世纪的
期刊
第一次接触冯欣,她亲和的气质、温婉的性情,让我们即刻消除了紧张拘束的感觉,经过更加深入的访谈,冯欣老师身上执着、坚韧的可贵品质已然深入我心:物欲横流的今天,她严格坚守自我;世俗诱惑面前,她执着自己的选择;虽然她无数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工作中多次立功、受到表彰。但面对一次次荣誉,她从不炫耀,从不张扬,总是一如既往地追求着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用她那甜美的声音表达着对国安干警们一份真挚的爱。在隐蔽战
期刊
牽挂 强占全
期刊
2014年6月6日 中央音乐学院  2014年6月6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王泽恺中提琴独奏音乐会”。这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让观众再一次领略到中提琴的魅力。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华民族最神圣的音乐殿堂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王泽恺的音乐天赋不仅让他成为这座音乐殿堂里的佼佼者,也让他手中的中提琴仿佛具有了灵性一般,将中提琴的音乐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说到王泽恺,这个年轻的中提琴演奏者,你可能会
期刊
笑笑笑
期刊